《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系统设计实施方案(纯方案,92页)1865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系统设计实施方案(纯方案,92页)18657.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 1.项目简介.6 1.1.项目背景.6 1.2.项目主要内容.6 1.3.项目实施原则.6 2.设计方案.7 2.1.FC 融合.8 2.2.刀片服务器割接.8 2.3.EMB 升级、融合和 ESB 升级、融合.9 2.4.数据库融合.12 2.5.以太网融合.12 3.项目工作范围.13 3.1.设计开发.13 3.2.系统集成工作范围.13 4.技术标准和规范.13 4.1.国家标准.13 4.2.行业标准.14 4.3.其他相关国际标准.15 5.整体架构需求.15 5.1.总体业务需求.15 5.1.1.资源层面需求.15 5.1.2.业务层面需求.15 5.2.总体架构需求.1
2、6 5.2.1.系统间相互关系.16 5.2.2.交换资源.16 5.2.3.存储资源.17 5.2.4.计算资源.17 5.2.5.接受统一监控管理子系统的管理.18 5.3.总体设计原则.18 6.IT 基础资源池需求.19 6.1.存储资源池服务.19 6.1.1.存储资源的需求分析.19 6.1.2.在线存储需求.21 6.1.3.技术指标要求.24 6.2.计算资源需求.25 6.2.1.应用模块对计算资源需求分析.25 6.2.2.服务器虚拟化需求.28 6.2.3.桌面虚拟化需求.29 6.2.4.技术指标要求.30 6.3.交换资源池.31 6.3.1.应用业务对交换资源的需求
3、分析.31 6.3.2.网络资源需求.34 6.3.3.负载均衡需求.36 6.3.4.技术指标要求.37 6.4.数据库与中间件资源需求.38 6.4.1.数据库设计要求.38 6.4.2.功能设计要求.39 6.4.3.技术指标要求.39 6.4.4.中间件设计要求.39 7.总体需求.40 7.1.概述.41 7.2.全媒体内容库(内容平台).41 7.2.1.基础服务平台化.42 7.2.2.资源汇聚实现.44 7.2.3.地市级资源汇聚需求.44 7.2.4.资源共享.45 7.2.5.扩展性.45 7.3.台网联动生产工具(制作平台).46 7.3.1.B/S 简编需求.46 7.
4、3.2.台网互动制作与发布工具.47 7.3.3.即时通讯在制播中应用的需求.48 7.3.4.企业 SNS 工具.49 7.4.移动终端需求(NPM APP).49 7.4.1.移动 NPM 业务需求.49 7.4.2.手机应急报道业务需求.50 7.4.3.新闻线索汇聚业务需求.50 7.4.4.移动协同办公业务需求.50 7.4.5.统一应用管理需求.51 7.5.信息业务管理平台.51 7.6.系统技术及功能指标要求.52 7.6.1.系统参数.52 7.6.2.具体功能需求.52 7.6.3.第三方软硬件需求.54 7.7.安全性需求.54 8.项目集成要求.55 8.1.安装和施工
5、要求.55 8.1.1.安装文档要求.55 8.1.2.安装要求.55 8.1.3.施工要求.55 8.1.4.提供安装材料清单.55 8.2.测试与验收要求.56 8.2.1.测试与验收要求.56 8.3.培训要求.56 8.3.1.培训人员.56 8.3.2.培训目的及内容.56 8.3.3.培训资料及考试.57 8.4.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57 8.4.1.保证期与保证.57 8.4.2.索赔.57 9.实施要求.58 9.1.场地布局要求.58 9.2.功率计算.59 10.时间安排.63 11.高清新闻制播网双网互联互通技术方案.64 11.1.高清新闻网之间直接互联.65 11.1
6、.1.文稿互联.65 11.1.2.素材互联.65 11.1.3.节目互联.65 11.1.4.互联技术架构.66 11.2.利用融合新闻生产系统一期项目实现互联.66 11.2.1.文稿互联.67 11.2.2.节目互联.67 11.2.3.互联技术架构.68 12.全流程多节点异构备份的新闻生产系统技术方案.68 12.1.新闻制播流程分析.68 12.2.新闻制播安全技术分析.69 12.3.全流程多节点异构备份新闻生产系统的设计.70 12.4.全流程多节点异构备份新闻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71 12.4.1.设计新闻准在线异构备份模式.72 12.4.2.设计思路.72 12.4.3.
7、系统拓扑结构.73 12.4.4.整体技术架构.73 12.4.5.备份策略技术实现.74 12.4.6.创建 P2 与硬盘服务器互为主备的异构播出模式.77 12.4.7.P2 技术改进和流程优化.77 12.4.8.P2 技术构建高安全新闻节目播出流程的可行性.80 13.电视台主干平台升级改造方案.82 13.1.项目总体要求.82 13.1.1.建设目标.82 13.1.2.改造内容.83 13.2.具体技术要求.83 13.2.1.主干核心交换机.83 13.2.2.刀片服务器及虚拟化改造.85 13.2.3.整体软件优化改造.86 13.2.4.集成和布线.88 13.3.售后服务
8、.89 13.4.用户培训.90 13.5.实施计划.90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全媒体汇聚平台为电视台制播系统提供多种媒体素材来源,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网站、第三方软件等多种途径为台内新闻网络制播系统提供文件、流媒体、视频信号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具有媒体信息汇聚、分类、检索的功能,并且实现台内和分台、记者站等外延系统的素材交换。本文档所描述的技术需求主要针对全媒体汇聚平台业务需求。全媒体汇聚平台是立足于湖南台全台网外部资源汇聚以及业务生产支撑的系统,其主要面向对象为我台卫视、经视、都市等各生产系统。1.2.项目主要内容 系统集成商应按照同我台前期沟通的规划和本技术需求书中所描述的系统功
9、能、技术指标及工艺要求,完成全媒体汇聚平台的深化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与工作流程、系统功能模块;软件的定制开发和具体硬件选型、细化系统的外部互联接口,完成所有系统组件的安装与调试,并最终确保系统可稳定运行。1.3.项目实施原则 系统集成设计、实施应注意以下原则:一致性:采用适用性高及可靠的系统架构,便于实施部署,满足全媒体汇聚平台和新闻移动制播需求。快捷性:系统应具备快速搭建、便于运输的特性。实用性:选用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进行软硬平台建设,整个系统易于管理和维护。易用性:要求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便于系统管理和用户操作。可靠性: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成熟的高可用技术;系统安全可靠、系统
10、可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和系统容错能力强。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升级、扩容能力,并在升级、扩容的同时应尽可能保护先期投资。可管理性:系统应提供远程监控和故障处理能力以及系统数据的远程备份功能。弱维护性:系统应支持便捷的系统恢复功能。先进性:为确保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在系统结构设计、协议选择、设备选型、网络及存储技术等多方面应符合当今技术及将来发展的趋势。开放性:系统应是开放式平台,允许多品牌设备、异构设备在本系统中运行。互通性:系统有多种接口,可以与多个新闻业务管理系统以多种形式实现不同级别的互连互通。2.设计方案 本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主干系统是一个全局性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以在主干融合
11、时,要尽可能的减少与其他多个系统耦合,已降低融合难度和调试协调复杂度。主干系统在融合时要尽可能减少全制播网停止业务。根据讨论分析,主干系统计划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融合模式,而复杂的融合任务则需要进行拆分来执行,从而化繁为简。主干系统的融合计划采用下列顺寻 FC 融合 刀片服务器割接(并行)EMB 升级、融合(并行)ESB 升级、融合(并行)数据库融合 以太网融合 FC融合刀片服务器割接数据库融合ESB升级、融合EMB升级、融合以太网融合 下面我就上述 6 个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2.1.FC 融合 主干系统的 FC 融合只涉及到高、标清交换导向器,而高、标清交换导向 器上分别连接的是高清系统的存储、
12、标清系统的存储、高标清兼容和系统的存储、高清主干迁移转码服务器和标清主干迁移转码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主干 FC 交换导向器的融合和其他业务系统没有太大关系,在 FC 导向器融合时,高标清主干的 ESB、EMB 还是依旧保持高、标清两套的运行模式。也就是说,存储、迁移器都整合到 1 对交换导向器上,但在应用层面,迁移分组、盘符映射等都依旧按照高、标清主干分别是独立系统来配置。FC 交换导向器的融合是一个纯物理层面的融合。融合前:标清迁移器高清迁移器标清存储高、标清兼容存储高清存储标清交换导向器高清交换导向器 融合后:标清迁移器高清迁移器标清存储高、标清兼容存储高清存储高清交换导向器 2.2.刀
13、片服务器割接 刀片服务器割接是主干系统服务器整合和虚拟化技术使用的重点,在刀片服务器上部署的是主干系统对外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不涉及到FC 的内部应用。刀片服务器整合的主要问题在于,主干系统目前网段内的 IP 地址占用的很满,如何在保证现有公共服务正常的情况下,在刀片服务器上部署相应的应用,并进行平滑的过度。计划是使用之前标清新闻空置出来的 22 网段作为主干系统刀片服务器的中转网段,使之与 20、21 网段互联互通,这样就可以现在 22 网段内部署刀片服务器,在其上部署主干系统的服务,然后逐步的将正式环境的服务器停止,将正式业务移交到刀片服务器上。上述方案唯一的问题就是目前核心交换机上没有空余的
14、业务板,可能需要将主干系统的一些接入交换机进行级联,从而空出端口来连接刀片服务器的以太交换模块。2.3.EMB 升级、融合和 ESB 升级、融合 这两个要部分要统一考虑,因为对于主干系统来说,这两条总线是一个整 体,ESB 进行跨系统的元数据传输的同时,也会与 EMB 进行任务级别的元数据交换。主干系统的 ESB 升级内容主要是在高清一期 ESB 的基础上,针对新接口文档的适配性改造,新的服务驱动的建立和一些易用性上的优化,EMB 的升级内容主要是全新的任务调度权重机制的建立和统计功能的提高,ESB 和 EMB 的传输机制要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摒弃 MQ 的消息中间件方式,采用 WebServi
15、ce 的调用方式来进行,迁移器要改为 WINDOWS 操作系统,且实现边迁移边转码的功能。根据上面的升级内容,可以知道 ESB、EMB 必须捆绑升级。而升级后的可用性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主干系统是推动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中心系统,标清和高清一期项目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批量任务测试才正式投入使用,而本次的升级,即要做到高、标清主干平台的 ESB、EMB 软件融合,又要实现尽可能不中断业务的平滑升级过渡。计划采用比较耗时,但是将各系统松散耦合的逐步接入的方式,来实现高、标清主干平台的 ESB、EMB 软件融合。在软件升级时,采用高清 ESB、EMB 先升级的方式来进行。整个升级会分为以下几个比
16、较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保持主干系统高清 ESB+EMB、标清 ESB+EMB 体系不变,将标清系统冷备的一台小机重新部署高清二期主干新版本的 ESB 平台,在刀片服务器上部署新的 EMB,将改造后的新迁移器连接到新的 EMB 调度中心上。在这一阶段,主干系统拥有三套 ESB+EMB+迁移转码服务器的全功能平台,其中高清业务在 F5分发下的 4 台小机、12 个 SERVER、2 台 MPC 调度中心、2 台 MQ、18 台迁移器组成的体系 1 下运行,标清业务在 HTTP 分下下的 2 台小机、4 个 SERVER、冷备 1台小机、3 个 SERVER、1 台 MPC 调度中心、3 台
17、MQ、28 台迁移器组成的体系 2下运行,由 1 台小机、2 个 SERVER、2 台 MPC 调度、若干台迁移器组成的高清二期体系 3 建立完成。体系3高清核心应用F5负在均衡交换机172.17.20.200HTTP Server172.17.21.180标清核心应用新核心应用高清MPC调度中心标清数据库172.17.21.5/6新数据库高清迁移器标清迁移器新迁移器标清业务系统高标清兼容业务系统高清业务系统高清数据库172.17.20.5/6标清MPC调度中心新MPC调度中心体系1体系2 第二阶段:将高清二期建立的 SERVER 挂接在 F5 下,由体系 1 和体系 3 共同承载高清业务、体
18、系 2 保持不变。体系3高清核心应用F5负在均衡交换机172.17.20.200HTTP Server172.17.21.180标清核心应用新核心应用高清MPC调度中心标清数据库172.17.21.5/6新数据库高清迁移器标清迁移器新迁移器标清业务系统高标清兼容业务系统高清业务系统高清数据库172.17.20.5/6标清MPC调度中心新MPC调度中心体系1体系2 第三阶段: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证明体系 3 可以满足稳定运行需求,则进行体系 1 的升级、体系 2 与体系 3 的融合,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因为标清和一些高标清兼容系统一直连接至体系 2,在接入体系 3 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我们计划将
19、体育、普通、演播共享、收录、总编室等系统分别分批得接入体系 3 中,从而保证业务稳定的同时,不会造成系统接入时多个系统出现跨系统问题从而造成无法及时明确定位问题的情况。体系3高清核心应用F5负在均衡交换机172.17.20.200标清核心应用新核心应用高清MPC调度中心标清数据库172.17.21.5/6新数据库高清迁移器标清迁移器新迁移器标清业务系统高标清兼容业务系统高清业务系统高清数据库172.17.20.5/6标清MPC调度中心新MPC调度中心升级体系1升级体系2 这些融合、升级工作,我们会在实施前在运行调试系统进行深入测试。在 EMB 融合中有一个比较细节的问题是 multi moun
20、t 的使用,需要各业务系统提前做好 MDS 绑定和 license 的重新加载工作。2.4.数据库融合 主干在上述进行体系 3 的搭建时就会在新购得数据库平台上建立新的实例来支撑应用服务,在其他体系升级后,都访问新的数据库即可。2.5.以太网融合 以太网融合放到最后,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复杂性,整个主干以太网融合涉及到四个重要的方面:新核心交换机与旧核心交换机的割接:在 高清二期,主干系统新购了一台性能和端口可以满足融合需要的核心交换机,而之前的高清和标清的核心交换机会降级作为汇聚交换机使用,主干系统以前分别连接两个核心,融合后主干系统使用高清核心作为主干的汇聚交换机。虚拟化技术的使用:在高清一期
21、采购的核心和汇聚交换机可以采用虚拟化的方式将两台设备虚拟成一台,在减少部署和维护的难度的同时,核心和汇聚成对存在的交换机不再是主备模式,而是双活模式,进一步增加了汇聚到核心层的带宽。主干系统网段的融合:高清和标清主干系统分别使用的 20、21 两个独立的网段,在融合在一个汇聚上后,考虑将 20.21 融合成一个网段,减少部署的复杂程度。等级保护的相关部署措施:包含安全设备的接入,业务域、监控域、安全域的划分等工作,需要在等级保护实施方式明确后才能进行部署。3.项目工作范围 3.1.设计开发 根据系统构成和功能的描述,完成全媒体汇聚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应在深化设计后按时提供软件系统流程及功能详单
22、。符合湖南电视台全台网系统已有的标准和规范。完成全媒体汇聚平台的系统安全和防病毒设计。提供友好简易的系统维护工具,以保证系统发生故障时维护人员可以根据维护工具快速定位故障原因。3.2.系统集成工作范围 根据全媒体汇聚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提出系统集成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设备采购清单 网络、存储需求 设备、机柜、机架、操作台的安装 系统内部布线 配电分配方案 系统的安装调试 与其它系统联调的协调组织等 4.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包商在集成时应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条。4.1.国家标准 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1 GB/T 7400.111999 数字电视术语 2
23、GB/T 179532000 4:2:2 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3 GB/T 184722001 数字编码彩色电视用测试信号 4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5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6 GB/T 179001999 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 7 GB/T 180181999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8 GB/T 180191999 信息技术 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9 GB/T 180201999 信息技术 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4.2.行业标准 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1 GY/T
24、 1341998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2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3 GY/T 156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4 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5 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6 GY/T 1592000 4:4:4 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 7 GY/T 160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 8 GY/T 1622000 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 24 比特数字音频格式 9 GY/T 1632000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时间码和控制码的传输格式 10
25、 GY/T 167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11 GY/T 1872002 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 12 GY/T 1922003 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 13 GY/T 1932003 数字音频系统同步 14 GY/Z 1992004 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 15 GY/T 202.12004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 第 1 部分:电视资料 16 GY/T 202.22007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 第 2 部分:广播资料 17 GY/T 2122005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8 GY/T 2192006 广播报时信号嵌入时间码规范 19 G
26、Y/T 2242007 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4.3.其他相关国际标准 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1 BS743 接地规范 2 ISO/IEC 11801:2002 Ed2.0 建筑及建筑群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3 EN50173 关于 ClassE 六类布线的最新要求 4 CCITT 有关标准 5 ISO/IEC17799 信息安全管理操作规则 5.整体架构需求 5.1.总体业务需求 5.1.1.资源层面需求 融合新闻中心系统是基于全媒体汇聚、生产、发布一体化业务,集合全媒体采、编、播、存、管的所有环节。具有流程化运转的特点,不同的业务在不同阶段对资源会有不
27、同的需求。媒体数据中心子系统建设,需要考虑到融合新闻业务对资源的不同要求,需要对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确保满足业务的不同资源要求,保障融合新闻业务的顺利运行。通过虚拟化技术,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优化、统一管理。能够为这些业务弹性分配资源,按照业务的实际需要弹性的分配 IT 资源,增加或减少计算和存储资源。并根据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计量,使峰时和闲时工作量的资源利用都保持在合理水平,从而实现低本高效的 IT 运营模式,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实现资源优化和成本节约。5.1.2.业务层面需求 数据中心系统在业务层面上,需要满足:快速业务交付能力,能够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精简部署、快速上线。业务应用
28、平滑扩充的能力,网台各种业务的应用能够根据业务量变化和用户的工作负荷变化而扩展或缩小应用规模。提供高可用行和高稳定性的能力,保障业务的连续性。作为新闻生产关键业务系统,具有不可中断性,高可用及高稳定性至关重要。需要为全媒体新闻生产业务提供最大的可持续运行时间和最小的非计划宕机时间保障。5.2.总体架构需求 5.2.1.系统间相互关系 深圳融合新闻中心项目包括新闻指挥、全媒体汇聚、全媒体融合生产、全媒体发布、数据中心、统一监控管理等多个子系统总体框架如下:数据中心子系统包括 IT 基础资源层和虚拟化服务层两部分,IT 基础资源层的技术需求在本文档中详细阐述,虚拟化服务层的技术要求见SZMG 融合
29、新闻中心媒体数据中心:软件与应用管理技术需求书。IT 基础资源层需要完成对各类融合新闻生产的基础资源支持,包括网络交换、数据存储、数据库及中间件访问、计算资源等等,同时需要接受统一监控管理模块的统一管理。5.2.2.交换资源 计算机网络是进行数据通信,各类生产业务互联的基础,交换资源的设计应考虑和集团生产网络的交互、实际部署位置、各类子业务对交换能力的要求、安全访问等要求。交换系统部分建设要求实现整个融合中心网络的系统管理,包括:拓扑管理、远程配置、合理规划和划分整网 IP 资源,保证网络业务的正常运行并具有可扩展性。融合新闻生产系统与 OA 网络有相关业务互通要求,需要通过高安全区域完成链路
30、转换,高安全区进行交互的主要功能为 HTTP 访问、流媒体访问、WS 接口调用、文件拷贝等几种模式。5.2.3.存储资源 支持对全媒体汇聚生产发布全流程的媒体访问支持,针对不同业务应用提供合适的存储容量和带宽访问。为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便捷性,需要考虑所有生产终端以太网接入访问。生产业务对存储的需求主要为汇聚媒体的写入、编辑工具的读写访问、媒体处理转换、媒体数据索引的读写等等。存储资源对生产业务的支撑功能需求主要为提供必要的容量和带宽支撑,并根据安全性需求提供必要的备份和切换手段。存储系统应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存储架构,保证高安全性以及带宽、容量的平滑扩展。5.2.4.计算资源 计算资源对生产业
31、务提供完全透明的计算资源需求,应用系统可直接使用虚拟化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资源上(虚拟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而无需关心其底层架构。虚拟化资源层通过对虚拟化平台统一管理调度,对计算资源进行池化,抽象成可管理、可调度的逻辑资源。系统中可虚拟化计算业务主要分为公共应用服务、媒体处理服务、全媒体内容服务、生产业务管理等多种业务服务等。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各类业务对 CPU 性能、安全访问的要求不同合理规划,提供不同的虚拟化配置,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对轻量级基于办公网和互联网的生产工具提供虚拟化支持,提升管理水平和应用服务的可靠性。数据库及中间件 数据库系统承担了整个融合新闻生产业务对结构化数据的存储于
32、访问需求,处理所有业务系统内部元数据请求。数据库服务设计需要考虑业务流程的灵活性、业务处理能力的可靠性和扩展性、业务处理的并发性、系统自身的处理能力和扩展能力及自身容灾处理能力。业务系统大量使用 WAS 服务,媒体数据中心将统一提供 WAS 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服务支撑。同样为保证业务高可靠性,需要进行必要的容灾设计。5.2.5.接受统一监控管理子系统的管理 数据中心以高效、灵活的方式,完成资源的自动配置和供给。用户可以通过端到端的自助进程来请求计算和存储能力,从而实现按需供应资源设施的模式。同时,建设统一监控子系统,有效管理和监控数据中心平台各种资源,提高业务运行管理水平缩短部署时间和难度,提高
33、业务系统部署效率,显著减少在必要的IT 操作上的投入,提高业务运行水平。5.3.总体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系统安全可靠,建立完善的冗余备份和安全防范体系,保障系统高可靠和端到端的安全,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无单一崩溃点,应急手段丰富,应急播出时不对正常播出频道产生影响。高效性原则 通过对业务的梳理和分析,设计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以流程为驱动提高节目的生产效率,并充分运用先进的自动处理技术和柔性系统架构。实用性原则 做到一切面向应用,由应用的实际需求层层下溯,从网络、存储、主机、软件等各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优化。先进性原则 在实用和安全的基础上,系统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必须考虑应用和需求的发展以及技术
34、的进步,从而确保系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扩展性原则 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系统必须具备可扩展性,扩展须能在不影响现有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平滑扩展。6.IT 基础资源池需求 6.1.存储资源池服务 6.1.1.存储资源的需求分析 根据业务需求,数据需要支持全媒体汇聚内容交换、融合生产、发布,并支持在线、近线备份和应急的需求。系统整体存储架构采用在线与近线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分级存储方式实现对媒体文件以及其它非非媒体文件的存储。在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方面,要充分利用台内现有生产媒资和中心媒资子系统存储资源。根据前述业务对存储的需求分析,按数据类型划分,共分为原始码率媒体素材、代理码率媒体素材、生产码
35、率媒体素材、成片码率媒体素材、媒体素材索引几类,按业务类型分可分汇聚临时整理区、高码率生产区、代理码率生产区、成片码率交换区、媒体素材索引区等。考虑到高码率生产区系统包装利旧,包装与制作区交换量较小,本文不在统计此部分需求。为保证高效生产,可以将在线存储部分划分为一大容量准在线存储,用于保存长周期的素材在线存储,在素材再利用时可以保证高效快速回迁。根据不同存储区域对性能要求不同,在线系统需要支持在线融合生产,在线存储系统主要存储的数据包括高码率视频文件、高码率音频文件、代理码率视音频文件等。主要数据访问方式是视音频的采集、编辑和播放,其中以播放为主,要求存储提供恒定的高带宽。考虑到近期历史素材
36、可以快速调用生产,要求建立一大容量准在线 IP 存储区域,用于存放 3 年内沉淀素材。即有价值的素材一方面完成近、离线归档,同时在准在线区域备份,保证绝大部分近期历史资料的使用可以在准在线存储快速完成回迁。建立临时交换区、全媒体发布区、低码率素材区采用大容量存储,高码率生产区为采用高性能存储,备份存储单独考虑。存储数据流向分析如下:备份存储需求:存储当天素材,支持核心制播生产应用;备份存储全年故障时间小于 50 分钟,保证系统无故障率 99.99%;数据备份的时间小于 30 分钟;备份应急存储系统原则上要求在应急启动开始 30 分钟内接替制作系统存储开始业务生产;保障50%的各类业务站点正常工作,各业务存储容量生命周期缩短50%;准在线存储需求:保存2年有价值高码率素材,一般说来需要归档的素材都做准在线保存,按总体入库素材量的 10%估算;备份存储全年故障时间小于 50 分钟,保证系统无故障率 99.99%;包装区高码制作区交换区收录在线存储备份区低码区素材迁移素材转码节目发布节目发布素材转码素材备份合成节目送播近线存储数据快照PGC回传素材IP收录素材素材归档互联网发布区电视台发布区UGC回传素材合作媒资内容推送专业机构通联资源上载素材异地编辑回传素材SDI收录素材合成迁移回采素材回迁素材回迁素材数据快照迁移准在线存储区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