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全部重要知识点652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全部重要知识点6525.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人教版 2022 年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全部重要知识点 选择题 1、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据此完成 12 题。(1)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层和层属于地壳 C.层是软流层 D.岩石圈是指层的全部和层的大部分(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答案:B C【提示】2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莫霍界面到地表的部分为地壳,由图可知,海洋中地壳没有缺失;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层的全部和层的小部分;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图中层和层,软
2、流层属于地幔。(2)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此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减小。2、当地时间(区时)7 月 28 日 20 时 15 分,阿拉斯加半岛佩里维尔东南偏东约 901m 海域突发 8.2 级大地震(下图),震源深度 10km。据此完成(1)(2)题。(1)佩里维尔 8.2 级地震发生时()A.北京正处于正午 B.组约时间为 29 日 1 时 15 分 C.悉尼正值日落时分 D.伦敦时间为 28 日 6 时 15 分 (2)该地多发地震的原因是()A.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3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3、 D.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B A【提示】时差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 A 3、读我国两条经线不同纬度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两条经线沿线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A.20N 附近 B.25N 附近 C.30N 附近 D.35N 附近 4 答案:C【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4、太阳是一颗会发光,发热的恒星。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只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图为太阳结构和太阳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1)发生在日冕层的主要太阳活动
4、是()A.耀斑 B.太阳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2)太阳外部结构温度山外向内的变化规律是()A.高低高 B.低高低 C.逐渐升高 D.逐渐降低 5 答案:C D【提示】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太阳外部结构与太阳活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日冕层为太阳最外层,主要发生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耀斑和目珥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故 C 选项正确 本题考查太阳外部结构的温度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太阳的外部圈层就是太阳外部的大气层,它由三个层次组成太阳外部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光球层可见光
5、最多,最明亮,温度最低;由光球层向外,可见光越来越少,亮度越来越暗,温度越来越高故选项正确 5、2022 北京冬奥会的奖牌背面的设计灵感来自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示意图”(如图 1),图 1 主要用来描述太阳周年视运动规律和节气变化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了天文与历法之间的渊源。七衡图上,半径最小的最内圈为内衡(第一衡),表示夏至;半径最大的最外圈为外衡(第七衡),表示冬至。图 2 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6 (1)在七衡六间图中,第五衡代表的节气是()A.春分、秋分 B.惊蛰、寒露 C.雨水、霜降 D.立春、立冬(2)2022 年 2 月 4 日 2000(
6、北京时间),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分处在 2 月 4 日和 2 月 5 日两个日期 B.伦敦居民收看开幕式直播的时间在 2 月 4 日上午 C.北京天安门广场第二天升旗的时间将推后 D.内罗毕(117S,3649E)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答案:C D【提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题意得,第一衡代表夏至,第七衡代表冬至,则居中的第四衡代表春、秋分。结合右图二十四节气的分布,从第一衡至第七衡依次为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从第七衡至第一衡依次为冬至、大寒、雨水、
7、春分,谷雨、小满、夏至。故第五衡代表雨水、霜降。所以答案选 C。(2)北京时间(即 120E 地方时)为 2 月 4 日 2000,则 180经线地方时为 2400 或 000。则全球处于同一天,A 错;伦敦(0经线)地方时为 12:00,正处于正午,B 错;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朝北移动,故北半球昼7 渐长,北半球第二天日出时间将提前,C 错;太阳直射点 2 月 4 日位于南纬 12附近,且直射点正向北运动,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117S,3649E)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D 正确。所以答案选 D。综合题 6、图甲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乙为“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
8、太阳辐射总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和最低地区的成因。(2)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3)比较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答案:(1)太阳辐射量与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大气透明度越好,太阳辐射总量就越多。青藏高原海拔高,晴朗天气多,云层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四川盆地地势低,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雨、雾,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2)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逐渐减少,极小值出现在极点 (3)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在回归线附近的纬度带上,由此向极点和赤道方向逐渐减少
9、,最小值在极点;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量也迅速递减,接近极点时为零。夏半年与冬半年的辐射量差值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解析:(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地方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故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多,湿度大,降水量大,云层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2)根据图乙可知,全年太阳辐射量最8 大的地方是赤道,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增加,太阳辐射量随之递减,最小值出现在极点。(3)根据图乙可知,图中夏半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在回归线附近,从此处向南北
10、两侧逐渐递减,最小值在极点地区。冬半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是赤道,从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少,极点处为零。【小提示】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7、通过构建模式
11、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国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曲线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曲线之间为 层,曲线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并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任答两点)(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代表的不连续面是 ;曲线之间为 ,请说出该圈层在大陆部分厚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答案:(1)火星;地球 9 (2)日冕;黑子(太阳黑子);扰动大气层(电离层)、干扰地球磁场(磁暴)、
12、产生极光(3)古登堡界面;地壳;海拔越高,该层越厚/海拔越低,该层越薄。解析:(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小行星带内侧的曲线为火星的公转轨道,外侧的曲线为木星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为土星的公转轨道,曲线为地球的公转轨道。(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里及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之间为日冕层,曲线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影响气候、扰动大气层(电离层)、耀斑干扰地球磁场(磁暴)、太阳风产生极光。(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里及外为地核、地幔、地壳,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之间为地壳,曲线代表的是
13、地核和地幔的界面,因此是古登堡界面。地壳在大陆部分厚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海拔越高,该层越厚/海拔越低,该层越薄。【小提示】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极地高纬);影响地球气候(降水,如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
14、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 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下图示意),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域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室内的问题探究。10 (1)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该类岩石的地层具有明显的 构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
15、成于 代。(2)恐龙繁盛时期,该地气候、植被特点表现为:、。(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答案:(1)沉积;层理;古生(2)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3)海洋;陆地 解析:(1)化石存在于沉积岩,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化石有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类化石,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的寒武纪,恐龙属于中生代,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2)中生代时,陆地的不断扩大,爬行动物(恐龙百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3)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陆地的不断扩大,爬行动物(恐龙百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化石和古地理环境的推演。根据图中地层多化石,可知为沉积岩,沉积岩多层理构造。动物是由无脊椎到有脊椎演化的,简单到复杂。三叶虫最早,恐龙其次,最后才是哺乳类。根据化石的生存特点,可推测地理环境从海洋到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