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阅历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索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书必修二其次章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书必修二其次章学问点 1、平面 (1)平面概念的理解 直观的理解:桌面、黑板面、安静的水面等等都给人以平面的直观的印象,但它们都不是平面,而仅仅是平面的一部分. 抽象的理解:平面是平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平面没有厚薄. (2)平面的表示法 图形表示法: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有时依据实际须要,也用其他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平面. 字母表示:常用等希腊字母表示平面. (3)涉及本部分内容的符号表示有: 点A
2、在直线l内,记作;点A不在直线l内,记作; 点A在平面内,记作;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 直线l在平面内,记作;直线l不在平面内,记作; 留意:符号的运用与集合中这四个符号的运用的区分与联系. (4)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全部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留意:假如直线上全部的点都在一个平面内,我们也说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称平面经过这条直线.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直线AB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 留意:有且只有的含义是: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不能用只有来代替.此公理又可表示为:不共线的三
3、点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 留意: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我们说这两个平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就叫作两个平面的交线.若平面、平面相交于直线l,记作. 公理的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直线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可表示为; 平行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可表示为a/b;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平行直线 公理
4、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定理:假如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留意: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点O的选择位置无关,这可由前面所讲过的等角定理干脆得出. 由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可得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方法: (i)在空间任取一点,这个点通常是线段的中点或端点. (ii)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个过程通常采纳平移的方法来实现. (iii)指出哪一个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这时我们要留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5、 3.空间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1)直线在平面内:有多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4.平面与平面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中学学好数学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须要沉下心去做,浮躁的人很难学好数学,踏踏实实做题才是硬道理。 数学要想学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难题不能躲,探讨明白了才能罢休。 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 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
6、笔起先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题目不会做,缘由之一就是例题没探讨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肯定不要放过。 数学数列学问点 1.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关系 2.等差数列中 (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2)也成等差数列. (3)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 (4) 仍成等差数列. (5)“首正”的递等差数列中,前 项和的最大值是全部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 项和的最小值是全部非正项之和; (6)有限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定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确定.若
7、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 (7)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8)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 3.等比数列中: (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2)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 (3)“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 项积的最大值是全部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
8、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 项积的最小值是全部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 (4)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定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确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5)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仅当实数 同号时,实数 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 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假如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6)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
9、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 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假如数列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 (2)假如数列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必成等差数列. (3)假如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假如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假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由特别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研讨,且以其
10、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 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 (2)分组求和法:在干脆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3)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4)错位相减法:假如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将其和转化为“一个新的的等比数列的和”求解(留意:一般错位相减后,其中“新等比数列的项数是原数列的项数减一的差”!)(这也是等比数列前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之一). (5)裂项相消法:假如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6)通项转换法。 数学书必修二其次章学问点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