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2168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21686.pdf(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预案编号:化预案2010 2号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日期:2010 年 04 月 20 日 实施日期:2010 年 05 月 15 日 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急预案编制人员 分工 姓名 职务 签字 预案负责人 安全技术研发经理 预案编制人 安环科科长 预案校核人 质检科科长 评审组成员 生产中心厂长 工程设备经理 技术科科长 技术科主任 预案审批人 总经理 批 准 我公司 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已于 2010年 05 月 15 日修订完毕,现予以批准发布并开始实施。xxxxxxxxxxxxxx 有限公
2、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是指导公司应对突发事故进行抢险救援的技术性文件。各部门、车间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签发人:2010 年 05 月 15 日关于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布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有效地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强化事故管理的责任,明确事故应急处理中各级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根据 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明确各自职责、责任,并积极参加演练。根据公司
3、预案管理制度的规定,制订公司具体的学习和演练计划,各项应急措施能真正落实到位,以有效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本预案发布之日开始实施。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2010 年 05 月 15 日目录 1 总则.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2 危险性分析.公司概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物料的危险特性(见附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危险目标的确定.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分布.3 指挥机构及职责.指挥部及设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指挥部职责.职责分工.4 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预警及信息报告.5 应急响应.应
4、急响应系统(见附件).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响应结束.6 信息发布.7 保障措施.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应急经费.应急队伍.8 培训与演练.应急预案的培训.预案的演练计划.预案的演练总结.9 奖惩.10 事故处置方案.火灾处置方案.泄漏处置方案.化学品灼伤处置方案.中毒处置方案.机械伤害、触电处置方案.11 附则.12 附件.公司平面布置及危险源分布图.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应急救援人员联系表.应急救援物资一览表.应急响应系统图.应急程序图.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主要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急救措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5、,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先、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 69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 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 6 号)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 17 号令;5)危
6、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44 号 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7)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56号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352 号 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7 号 11)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1 号 12)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 184号 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
7、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5)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厅应急200973 号 19)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安全评价报告(2009 年)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处理火灾爆炸、泄漏、化学灼伤、中毒、触电以及机械伤害等事故事件,当出现重大伤亡事故或者超出本预案处理能力时,需及时汇报相关救援部门寻求支援。应急预案体系 本厂的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急行动记录等文件构成:(1)综合应急预案 该预案是从总体
8、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并针对危险化学品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由于本公司生产规模较小,故不另编专项应急预案,只将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纳入本综合应急预案。(2)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3)应急行动记录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作的通信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详细的应急行动记录便于应急
9、事件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应急工作原则 应急工作应本着“预防为先、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具体为:(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当地人民政府及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10、。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2 危险性分析 公司概况(略)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 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危险性类别 CN 号 存放 地点 最大 存量 火灾分级 备注 1 氮压缩的 第 2 类第项非易燃无毒气体 22005 气瓶存放点 10 瓶 戊类 2 液氨 第 2
11、类第项毒性气体 23003 储罐 2T 乙类 3 正丁醇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552 储罐 10 乙类 4 乙醇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061 危险库房 2 甲类 5 甲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052 危险库房 2 甲类 易制毒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危险性类别 CN 号 存放 地点 最大 存量 火灾分级 备注 6 二甲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535 危险库房 2 甲、乙类 7 甲醇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058 危险库房 2 甲类 8 甲基丙烯酸甲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149 危险库房 4 甲类 9 丙烯酸正丁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601 危险库房 2 乙类 10 苯
12、乙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541 危险库房 乙类 11 哌啶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106 危险库房 甲类 易制毒 12 丙烯腈抑制了的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162 危险库房 甲类 剧毒品 13 活性碳 第 4 类第项易于自燃的物质 42521 原料仓库 7/14 过硫酸铵 第 5 类第项氧化性物质 51504 实验室 乙类 15 苯胺 第 6 类第项毒性物质 61746 危险库房 20 丙类 17 2,4二甲基苯胺 第 6 类第项毒性物质 61753 危险库房 2 丙类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危险性类别 CN 号 存放 地点 最大 存量 火灾分级 备注 18 对硝基氯苯 第 6 类第项
13、毒性物质 61678 原料仓库 5/19 氰乙酸乙酯 第 6 类第项毒性物质 61646 原料仓库 1 丙类 20 水杨醛 第 6 类第项毒性物质 61599 原料仓库 1 丙类 21 4-硝基邻二甲苯 第 6 类第项毒性物质 61675 原料仓库 5 丙类 22 氯化亚砜(亚硫酰氯)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1037 乙类库房 19 丙类 23 发烟硫酸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1006 储罐 10 乙类 易制毒品 24 盐酸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1013 储罐 10/易制毒品 25 乙醇胺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2504 原料仓库 1 丙类 26 氢氧化钠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20
14、01 储罐 10 丁类 27 甲醛溶液 第 8 类腐蚀性物 83012 储罐 16 乙类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危险性类别 CN 号 存放 地点 最大 存量 火灾分级 备注 质 28 氯化锌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3504 原料仓库 10/2.2.2 物料的危险特性(见附件)2.2.3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我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较多,其危险有害因素有:2.3.1 火灾、爆炸 1)本项目主要涉及的反应类型有磺化、氯化、溴化、聚合、缩合、水解、中和、还原、烷基化等反应,涉及的单元操作有加热、负压操作、加压操作、物料输送、冷却冷冻、压滤干燥、蒸馏、吸收、混合和粉碎等。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及单元
15、操作过程中,以及特殊作业(开车、停车、检修、动火)中,因对物料特性及工艺条件掌握不透彻,或因操作失误,设备缺陷及电气防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2)互为禁忌的物料因违规贮存,违章作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3.2 中毒窒息 1)中毒窒息通常因火灾爆炸、物料泄漏和操作失误造成。特别是使用毒性物质过程中因误食、吸入或经皮肤接触都可能引起人员中毒,剧毒品(氯、丙烯腈)的管理不严,流向社会还可能被坏人利用造成恶性事故。2)在各反应过程中因易燃物料的泄漏,引起物料蒸发,使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标,引发中毒窒息。3)在入罐、入釜等有限空间内检修作业时,由于检修前,设备内部的易燃、有毒气体
16、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引发人员中毒窒息。2.3.3 腐蚀、灼烫 1)该企业使用的腐蚀性物质较多,设备、设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腐蚀而泄漏,引发事故。2)因腐蚀性物质泄漏引起操作人员灼烫,或在对腐蚀性物质操作过程中,因个体防护不到位,引起灼烫。3)高温设备、管道、物料(蒸汽、导热油)泄漏发生灼烫。2.3.4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触电(含雷击和静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低温冻伤、粉尘危害、噪声振动、淹溺等危险有害因素。生产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装置名称 危险、有害因素 1*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
17、伤害(如噪声)等 2*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3*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4*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5*车间 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6*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危险源和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场所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
18、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目标: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分布 本公司配有室外消火栓 3 个,室内消火栓 15 个,消防水带 21 盘,干粉灭火器 118 只(其中 35kg 推车式 4 只),CO2灭火器 6 只,应急水泵 1台,过滤式防毒面具 10 副,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 套。厂区各危险有毒场所均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个体防护器具、安全警示标志、应急淋洗装置等,并在易燃液体储罐区、库房、生产场所安装有可燃气体报警仪,有毒气体报警仪。3 指挥机构及职责 指挥部及设置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辖抢险、医疗、运输、警戒、通讯、咨询 6
19、 个工作小组。发生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基础,设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任总指挥,安全主管经理、生产厂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指挥部设在总经理办公室,协调全厂统一行动,日常工作由总经办负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指挥部职责 3.2.1 制订、修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2.2 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训练和学习,督促、检查做好各项救援准备工作。3.2.3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全厂的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请有关单位支援。3.2.4 向上级报告和向友邻单位及时通报情况。3.2.5 组织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总结、吸取安全(环保)事故应急救
20、援的经验教训。职责分工 3.3.1 总指挥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3.3.2 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代替总指挥进行现场指挥。3.3.3 抢险组职责:负责抢险抢修、灭火、搜救伤员等工作。3.3.4 医疗组职责:负责伤员现场救护、洗消工作。3.3.5 运输组职责:负责运送伤员,保障救援物资供给等工作。3.4.6 警戒组职责:负责治安、警戒、疏散、巡逻检查。3.4.7 通讯组职责:负责对外报警,对内下达指挥
21、部救援命令等工作。3.4.8 咨询组职责:负责提供查找事故所在位置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事故走向,协助总指挥下达救援指令。4 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控 针对公司确定的危险源,公司采取人员巡查与仪器探测监控相结合的监控方式,以确保生产安全。通过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组织整改,把事故隐患控制在萌芽中;通过在易燃液体库房、生产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仪器,及时发现并控制可燃液体泄漏,消除事故隐患。为尽量避免事故发生或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控制事态扩展,加强公司预防机制,公司应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A、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B、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C、车间、库房加强
22、通风,完善避雷设施。D、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E、保证消防设备器材的有效使用。F、保证各类报警仪器的有效使用。预警及信息报告 公司将用于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报警装备及器材配备齐全并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普通事故、故障、事件,事发部门可直接解决的,由现场指挥人员直接解决,事后依据相关程序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较大事故现场人员无法直接解决但公司内部可以解决的,现场人员应及时通知公司应急部门,由公司组织力量解决。较大以上事故,公司内部力量无法完全解决的,公司在组织力量延缓事故发展的同时,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前来救援。5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系统(见附件)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事件的危害程度,
23、所造成的影响,将预案响应分为三级响应。级响应:如机械故障、操作失误等引起的轻微泄露、冲料等较轻事故时;可由现场指挥人员直接解决,事后依照相关程序向安全部门汇报并记录在案。级响应: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较大泄露、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等较严重事故时,启动级预案响应,部分或全部应急机构人员参与救援工作,并视情况报告相关部门组织。级响应:由各种原因造成火灾爆炸、大面积泄露、人员中毒、自然灾害、出现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事件时,启动级预案响应,全部应急机构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并报相关部门组织请求支援。响应程序 5.3.1 事故、事件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若自己无法解决险情应立马脱离现场并迅速报告
24、应急救援指挥部。5.3.2.总指挥根据事故报告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指挥)。指挥、组织事故车间人员撤离,同时发出警报,指挥、引导有关人员、周边单位以及厂区外的过往人员和居民向上侧风向或两侧安全地带疏散、撤离。同时,根据事态的发展及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消防队等有关部门汇报,必要时请求增援。5.3.3 分析组及时查找事故所在位置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事故走向,协助总指挥下达救援指令。5.3.4 通讯组及时向救援小组传达救援指令,视险情需要拨打相关报警电话,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救援人员设备。5.3.5 抢险组按照应急救援程序采用适当救援工
25、具进行抢险救援工作。若事故扩大,超出公司应急救援能力,应及时撤离应急人员以及下风向人群至安全距离。5.3.6 警戒组依据可能发生的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人员疏散和交通疏导 5.3.7.医疗组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5.3.8 运输组负责运送伤员及相关救援物资。5.3.9 事故发生后,安全主管立即采取措施根据事故处理有关原则对事故现场进行现场保护工作,等待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响应结束 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由安全主管与相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制定防范措施
26、,等到正式确定事故求援工作结束,通知本单位相关人员、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状态已解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在事故事件救援工作结束发布通知正式确定应急响应工作的结束。6 信息发布 事故发生后,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事故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不得瞒报漏报。事故救援结束后,由总指挥发布命令解除救援指令,指挥部协助进行事故后果影响消除,恢复生产秩序,与事故受伤受损个人、单位协商善后赔偿,并对公司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及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等工作。7 保障措施 信息保障 各应急救援人员应保持电话、手机 24 小时开通,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联络,赶赴现场,公司各车间、部门应配有电话,方便现场
27、人员及时报警。各相关人员电话见附件。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救援队伍应保持完整,一旦出现人事流动及时调整、培训;确保应急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能快速有效遏制事故发展。应急物资 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应有专人管理,及时补充,详见附件。应急经费 公司应有专门的安全账户,并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及其它各项安全相关费用供给。应急队伍 7.5.1 分析险情、预测事故:*、*、*、7.5.2 抢险抢修、灭火、搜救伤员:*、*、*、*7.5.3 疏散、警戒、治安、巡逻:*、*、*、7.5.4 现场救护、洗消、药品:*、*、*、*7.5.5 应急报警、通讯:*、*、*、*7.5.6 运送伤员、物资供给:*、*、*、*
28、7.5.7 应急电源、照明、消防器材设备及人员防护装备:*、*、8 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的培训 8.1.1 为提高应急能力,对员工进行培训,根据情况,对员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应急响应培训,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或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以提高员工应急救援和自救的能力。学习应急救援指挥和应急救援现场抢救的相关知识,确保事故发生时遇火灾不慌,临阵不乱,提正确判断,正确处理能力,定期组织安全培训,熟悉各种应急处置技术。对社区或周边人员,主要以张贴标语形式进行宣传。8.1.2.培训内容为首先要掌握危险源的控制和处理,并熟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本单位的情况,熟记消防设施数量,有效位置和器材的使用方法等。8.1.3 其
29、次应了解相关的消防法规教育、怎样使用 119、110、120 急救电话。同时也应组织周围居民进行义务培训。预案的演练计划 8.2.1 为了提高职工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每年进行一次演练。8.2.2 提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演练方案,由公司组织实施,以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技能和消防救护能力。并对在演习、竞赛中表现突出者和成绩优良的员工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处事应变能力。预案的演练总结 预案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对演练的实战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以及指挥的协调性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整改措施,并提出预案的修改意见。9 奖惩 对在事故救援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
30、指挥部应该酌情对其嘉奖,对迟迟未赶赴事故现场参与救援工作的部门和个人,指挥部将酌情采取惩罚措施,惩罚措施有口头批评、通报批评、罚款等。10 事故处置方案 火灾处置方案 10.1.1 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就近取材,进行现场自救、扑救;控制火势蔓延。必要时,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10.1.2 自救、扑救火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场所,使用不同的灭火器材。10.1.2.1 扑救电器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防止触电。10.1.2.2 扑灭油类、危化品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者泡沫灭火器。10.1.3 遇有火势较大或者有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
31、自救的同时,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电话“110”求得外部支援;求援时必须讲明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上接警。10.1.4 火灾的自救与逃生;火灾最初五分钟是最佳逃生时机,首先应躲避浓烟,能向下跑的决不能向上跑;其次是躲避大火,不能一下就打开安全门,要用手背试一试门面的温度不高时再打开门。然后撤离到安全地带。10.1.5 将受伤人员及时转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护。10.1.6 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办公室;传递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10.1.7 办公室接到应急信息后应立
32、即核实现场的处置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或应急队伍赶赴现场。10.1.8 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人统一指挥,按分工要求进行疏散人员,抢救物质,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10.1.9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并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消防部门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直接责任。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指挥部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泄漏处置方案 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10.2.1 泄漏源控制:10.2.1.1 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通过关闭有关阀
33、门,停止作业或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等方法,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漏处。10.2.1.2 包装桶泄漏,应迅速将包装桶转移至安全区域,并更换。10.2.2 泄漏物处理:10.2.2.1 少量泄漏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质包容和收集(如沙子等),并放在容器中等待处理。10.2.2.2 大量泄漏物可采用围提堵截、覆盖、收容等方法,并采取以下措施:a.立即报警:通讯组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报告报警。b.现场处理: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生。并将受伤人员救出危险区,组织撤离,消除事故隐患。c.紧急疏散:警戒组建立警戒区,将与事故无关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d.现场救护:救
34、护组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e.配合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10.2.2.3 泄漏处理时应注意事项:a.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的各人防护器具。b.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c.危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化学品灼伤处置方案 10.3.1 化学性皮肤烧伤:a.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裤鞋袜等。b.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创面 10-15 分钟。c.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药水。d.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如有骨折、出血等外伤要在现场及时处理。10.3.2化学性眼部烧伤:a.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b.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c.如无冲洗设备
35、,可把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转动眼球洗涤。中毒处置方案 10.4.1 发生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救治,并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的名称等。10.4.2 若不能立即到达医院,可采取现场急救处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脱离中毒场所,向上风方向转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对呼吸停止者,采取人工呼吸或胸部心脏挤压法处理后送医院急救。机械伤害、触电处置方案 10.5.1 轻伤事故 a、立即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向应急小组汇报。b、对伤者同时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临时措施。c、尽快将伤者送医院进行防感染和防破伤风处理,或根据医嘱作进一步检查
36、。10.5.2 发生重伤事故 a、立即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及有关部门汇报,应急指挥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b、立即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如有断肢等情况,及时用干净毛巾、手绢、布片包好,放在无裂纹的塑料袋或胶皮袋内,袋口扎紧,在口袋周围放置冰块、雪糕等降温物品,不得在断肢处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c、迅速拨打 120 求救和送附近医院急救,断肢随伤员一起运送。10.5.3 触电 a、触电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根据触电情况不同,可采用切断电源,用不导电物体挑开电源线,使用绝缘防护装备将
37、触电者拉离触电物体等方式。b、根据触电者呼吸微弱、心跳停止的情况情况,由救护者对触电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准备担架,配合在不停顿抢救的情况下,将伤员放上担架。c、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 60 次速度进行。d、事故得到控制后,准备将伤员送医院。注意现场安排,善后处理。由将触电者抬入汽车,救护者随车一起运送途中,应继续抢救。e、现场保护。现场应急过程中,应急小组应负责保护现场,以满足事后对事故调查的需要。11 附则 本预案经过评审后,需报市安监
38、局等相关部门备案。本预案原则上每一年更新一次,一年内若发生较大事故,则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原因,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组织对应急预案和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提高应急应变能力。本预案制定与解释部门为公司安全环保科。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2 附件 公司平面布置及危险源分布图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 应急救援人员联系表 应急响应系统图 应急程序图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化学品性质和急救措施 公司平面布置及危险源分布图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抢险医疗警戒运输通讯咨询抢险抢修 消防灭火 搜救伤员 现场救护 洗
39、消 疏散人员 警戒巡逻 运送伤员 输送物资 传达指令 报警通讯 引导消防车 分析数据 判断险情 提出措施 应急救援物资一览表 序号 物资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保管地点 保管人 联系方式 1 室外消防栓 2 室内消防栓 3 消防水带 4 干粉灭火器 35kg 推车 5 干粉灭火器 3kg、4kg 6 CO2灭火器 7 简易防化服 8 氧气呼吸器 9 过滤式防毒面具 3#、4#滤毒罐 10 防毒口罩、其他防护用品 11 应急灯 12 应急水泵 应急救援人员联系表 职责 姓名 电话 手机 短号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分析组 抢险组 警戒组 医疗组 通讯组 运输组 运输组 职责 姓名 电话 手机
40、 短号 应急电源、物资 应急响应系统图 应急程序图 成功 失败 事故发生 报警 接警,确定响应级别 信息反馈 信息传递 应急启动 指挥部人员到位 信息网络开通 应急资源调配 专业指挥到位 实施救援 事态控制 应急增援 响应升级 人员互助 专家技术支持 工程抢修 警戒与交管 医疗救护 人群疏散 现场监测 环境保护 事故信息收集 应急恢复 应急结束(关闭)总结评审 现场清理 解除警戒 善后处理 事故调查 事 故 发现者 市消防大队 市安监局 相邻单位 其它 社会援助 初期处社会公应急救援办现场应急指事故现场 应急电源 分析咨询组 警治安警戒组 应通讯联络组 物运输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抢险搜救组 各
41、应急救援专业队 全全体员工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 害因素 触 发 事 件 现象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事故 模式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措 施 中 毒和 窒息 1、泄漏原因有故障泄漏、运行泄漏,泄漏的有毒有害物料主要有苯胺、硝基苯等;2、检修时器、阀、泵、管等中的有毒物物料未彻底清洗干净;3、检修抢修等作业时,通风不良,在 容 器 内 作 业 时 缺氧;4、部分原料为剧毒性品或燃烧、与水反应分解出有毒气体。(1)有毒 物 料泄 漏,车 间 有毒 气 体超 过 允许浓度;(2)毒物 摄 入人体。1、毒物浓度超标;2、通风不良;3、不清楚或不懂泄漏出来的物料毒性及其应急方法;4、在有毒
42、物质场所无(或失效)防毒过滤器、面具、氧气呼吸器和有关的防 护 用 品(或 失效);5、因故未戴防护用品;6、防护用品选型不当或使用不当;7、救护不当;8、在有毒、缺氧、窒息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导致人员中毒窒息 人员伤亡 3 1、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其安装质量,消除泄漏可能性。2、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1)查明泄漏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2)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到安全处;3、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检修时,要彻底清洗干净,并进行检测有毒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并要有人现场监护和抢救后备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4、在特殊场合下(如在有毒场所抢
43、救、急救等),要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毒过滤器和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5、组织管理措施(1)加强对毒物的检测,有毒设备的检查,有无跑、冒、滴、漏;(2)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的方法,中毒后如何急救;(3)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4)设立危险、有毒标志;(5)设立急救点(备有相应的药品、器材)。6、液氯贮存、使用场所,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可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场危险有 害因素 触 发 事 件 现象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事故 模式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措 施 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得使用循环风。7、充装、使用液氯的系统及其装置应密封良
44、好无泄露。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1mg/m3。8、液氯和丙烯腈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危险有 害因素 触 发 事 件 现象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事故 模式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措 施 火灾、爆炸 1、故障泄漏 反应釜、搅拌釜、储罐、管线、阀门、法兰等泄漏或破坏;储罐超量灌装;泵等转动设备破裂,密封处泄漏;罐、泵、阀门、管道、液位计、仪表等连接处泄漏;釜、罐、泵、阀门、管道等因质量不好(如制造加工质量、材质、焊接等)或安装不当泄漏;撞击(如车辆撞击、物体倒落)或人为破坏造成储罐等容器及管线等破裂而泄漏;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破裂泄漏,如雷击、台风等。2.运行泄漏 超温、超
45、压造成破裂泄漏;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附件失灵、损坏或操作不当;进出料流量、速度不当导致容器、管道等破裂、泄漏;骤冷、急热造成反应釜、1、易燃、易爆 物 质蒸 气 浓度 达 到爆 炸 极限;2、易燃易 爆 物料泄漏;3、容器超 压 爆炸。1、明火 点火吸烟;烟火;抢修、检修时违章;动火,焊接时未按“十不焊”及有关规定动火;外来人员带入火种;其他火源,如电动机引发二次火灾等。2、火花 穿带钉皮鞋;击打管道、设备产生撞击火花;电器火花;电器线路陈旧老化或受到损 坏 产 生 短 路 火花,以及因超载、绝缘层烧坏引起明火;静电放电;雷击(直接雷击、雷电二次作用、沿着电气线路或金属管道进入);
46、穿化纤服装或未穿防静电服。管道中物料流速超过其安全 流 速 而 产 生 静可能 引起 火灾 爆炸 人员 伤亡 3 1、控制与消除火源 严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等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使用防爆型电器,如防爆手电,应使用安全电压(12)防爆灯;使用不发生火花工具,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按规定要求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危险区;运送物料的机动车辆必须配戴完好的阻火器,正确行驶;转动设备部位要保持清洁,防止因摩擦引起杂物等燃烧;周围居民点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燃放烟花爆竹。2、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其安装质量 容器、管
47、线等设备及其配套仪表要选用合格产品,并把好安装质量关;对设备等要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按规定要求在易燃易爆场所选用合格的防爆场所选用合格的防爆电器设备;按规定要求安装电气线路,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3、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禁火区内根据SH3063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在作业场所挂贴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严格要求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危险有 害因素 触 发 事 件 现象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事故 模式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措 施 储罐等破裂、泄漏;放热化学反应不能及时热交换,能量大量积蓄造成器、釜等破裂、泄漏;垫片撕裂。3、蒸气
48、锅炉炉管爆管;炉膛爆燃等。电;进入车辆未戴阻火器等(一般要禁止驶入);焊、割、打摩产生火花等;3.超量灌装;4.投运、开车置换不彻底;5.其它。严格工艺纪律,防止工艺差错,保持完好状态。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防通道、地沟等是否畅通;检修时,必须做好与其他部分的隔离,并且清洗要彻底干净,在分析合格后,并有现场监护及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方能动火;检查有否违章现象;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4、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 配齐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等,并保持完好;易燃易爆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储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防止液位计的“假液位”显示。危险有 害因素 触 发 事 件 现象 形成事故
49、 原因事件 事故 模式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措 施 触电 1、设备漏电;2、绝缘老化、损坏;3、安全距离不够;4、保护接地、接零不当;5、手持电动工具绝缘损坏;6、雷击。人 体 触及 带 电体,电流 通 过人体 1、手及人体其它部位、手持金属物体触及带电体;2、使用的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如电焊机无良好的保护接地、接零情况下,外壳漏电、接线头裸露、接线板 及 导 线 绝 缘 损坏,更换焊条时人体触及焊钳 3、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导致人员触电 人员伤亡 2 1、按规定设备、线路采用与电压相符、与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的绝缘,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2、使用有足够机
50、械强度和耐火性能的材料,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防护装置,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防止人体接近或触及带电体;3、变配电设备与墙壁间及在检修作业中,应按规定要有一定安全距离。4、根据要求对用设备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5、做好变配电室、电气线路和单相电气设备、电动机、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临时用电的安全作业的运行;6、电焊机接线端不能裸露,绝缘不能损坏,注意检测有否漏电现象,电焊时要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应注意夏季的防触电问题,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焊割要有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7、根据作业气氛要求正确选择手持电动工具,做到安全可靠;8、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