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7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79页).doc(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九年五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修编的背景1、陵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陵水紧邻三亚,位置突出,是海南东部旅游经济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旅游优势明显。规划期间,陵水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城乡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必然会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2、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三次产业比重趋近45:20:35,综合经
2、济实力进入全省中等偏上水平;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2亿元左右,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度跃升,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一流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陵水县土地利用进入转型期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统筹不够,加上近些年来陵水县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有的用地指标和区域分配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规划期内陵水县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将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生态良好的海洋经济体系,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得区域土
3、地利用将进入转型期。第二条 规划修编的目的综合研究和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协调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进行生态保护用地、城镇建设用地、重点项目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划分土地用途区并制订相应的管制措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陵水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第三条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适应陵水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以提高综合效益为核心的土地利用体系,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四条 规划编制原则与
4、任务1、规划编制原则(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率;(3)在提高土地科学、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保障建设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用地;(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安全,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坚持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建设占用耕地与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2、规划编制任务(1)分析陵水县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诊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形势,明确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与政策导向。(2)确定土地利用调控目标,根据未来人口
5、增长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确定各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确保陵水县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落实。(3)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土地用途(空间)管制分区,在分区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的方向,以及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与措施。(4)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法律、社会、技术和管理等措施,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第五条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工作意见的
6、通知(国办发200532号);7、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通知(琼府办200580号);8、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9、陵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相关专项规划。第六条 规划编制范围本县行政管辖范围,土地总面积为1121.24平方公里。第七条 规划编制期限本次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2006-2010年为规划近期,2011-2020年为规划远期。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第八条 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1、土地利用结构根据陵水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05年陵水县土地总面积为.2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91412.97公顷,建设用地
7、面积9339.79公顷,未利用地11371.53公顷,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81.53%、8.33%、10.14%。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25438.95公顷、园地18094.71公顷、林地45952.65公顷、其它农用地1926.67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27.83%、19.79%、50.27%、2.11%。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5739.88.7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82.8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345.26公顷、旅游建设用地892.04公顷、特殊用地779.8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1.46%、6.24%、14.40%、9.55%、8.35%。2、土地利用特点(1)陵水属热带海洋
8、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热带特点,是我国最早的南繁育种基地,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海水养殖珍珠主要基地之一,有“天然温室”、“热作种植宝地”之美称;(2)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质地较优,有机质较丰富,土地适宜性广,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3)陵水热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海湾、沙滩、岛屿、椰林、原始森林、瀑布、温泉等。全县方圆纵横,集山水滩岛之秀美,兼椰风海韵之神韵,是我国建立国际性的热带珍珠海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理想基地。(4)农用地数量占绝对主导地位;建设用地比重较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未利用地占到
9、一成,而其中超过一半为湖泊、河流、滩涂等,说明陵水县目前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土地为数不多。(5)农用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例较低,林地和园地面积比例比较大;建设用地利用结构中,村镇及工矿用地面积比例较高,特别是村镇用地人均面积较大,而交通运输用地比例偏小。第九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陵水县为海南东部旅游经济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海南南部滨海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功能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城镇化、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城镇、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土地供求矛盾逐渐尖锐。2、农地利用效益较低,生产成本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地块小而散,田坎过多,不利于机械耕种;经营模式较为
10、落后,立体农业、设施农业、田园化种植等先进耕作方式尚未普及;部分地区顺坡开垦,不注意水土保持,加上干旱、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和耕地质量下降。3、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现象突出,迫切要求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村镇用地规模过大,布局分散,利用粗放,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不足,闲置用地规模较大。4、各种土地开发利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重要动植物生境破碎或边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第十条 土地利用效率与潜力1、农用地效率。1997-2005年,陵水县农用地产出率从0.55万元/公顷增至1.19万元/公顷,增速为14.55%/年。2、根据“
11、四清查,四对照”调查与评价结果,陵水县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比例约为86%,耕地质量偏低,挖掘潜力较大。3、建设用地效率。1997-2005年,陵水县建设用地产出率从1.27万元/公顷减至1.18万元/公顷,增速为-0.01%/年。低效利用建设用地801.73公顷,其中城镇低效用地189.76公顷,可调整利用113.84公顷;村镇低效用地611.97公顷,可调整利用面积367.02公顷。第十一条 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趋势(1)2010年,人口总规模达36.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00万人,城市化率33.01%,农村人口24.35万人;2020年,人口总规模达41.65万人,其
12、中城镇人口19.15万人,城市化率45.98%,农村人口22.50万人。(2)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1.7亿元,年均递增13.4,人均GDP为10000元;2020年,GDP总值达82.23亿元,2011-2020年均递增10.97%,人均GDP为19743元。2、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热带现代农业建设要求严格保护农用地,优化调整农地结构陵水是是重要的南繁育种、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加快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冬季菜篮子基地。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陵水农业的特殊优势要求陵水县必须严格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调整和优化农用地结构。(2)第三
13、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增长陵水县处于海南东线旅游要道,按照陵水县在海南省旅游体系中的定位,实现以香水湾、清水湾和土福湾、沿陵水河为建设重点,突出以海为载体,以山、岛为两翼,以特有的海山一体的生态旅游模式,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加大对建设用地的增长需求。(3)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增加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重点发展农村公路和县城道路建设,加大旅游开发区和重大项目所在地的公路建设力度;抓好小妹水库扩建工程,小南平、小妹、梯村等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陵河防洪堤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14、,是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其建设用地需求也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意义重大,确保生态用地需求陵水热带高效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作保障。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海岸带防护林建设,必将加大对生态用地的需求。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战略1、土地利用总体战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土地利用,创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机制,在促进陵水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陵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将其土地利用总体战略概括为:立足于陵水县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社会经
15、济发展需要,协调区域土地利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热带资源和滨海资源优势,重视生态保护,推进和谐陵水建设。2、土地利用空间战略根据陵水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及未来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趋势,将陵水县的土地利用空间战略概括为:“东南先导,保耕优构,生态涵养,宜居和谐”,即优先对东部南部进行旅游开发、优化中部农用地利用结构、强化耕地保护和凸显北部生态功能。县域内可分为东南滨海台地区、中部丘陵平原区、北部山地区。东南滨海台地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应优先发展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并以此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部丘陵平原区以耕地和园地为主,是
16、全县粮食、瓜菜及经济作物主产区,在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优化产业用地结构,走“保护稳定增效”的发展道路,积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北部山地区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是热带林地、物种保护及涵养水源区,其生态效益巨大,应在保护北部山区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农业生产,坚持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适当发展观光旅游业。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为目标,通过转变土地利用观念、调整土地利用方式,达到各类、各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和谐、各类土地利用者之间的和谐、以及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陵水。第十三条 规划总体目标1、落实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加强用地的
17、空间整合,优化城乡用地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加快陵水县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2、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占补平衡。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利用新格局。3、围绕陵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统筹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配置,优先保障城镇建设、重点区域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4、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促进土地功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序发展。第十四条 规划调控目标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
18、设占用耕地规模,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力度;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规划期内确保完成海南省下达给陵水县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2、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林地和园地用地规模,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增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适当压缩村镇用地规模,增加交通、水工建筑等基础设施用地;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3、土地利用布局不断优化统筹安排区域土地利用,优化产业用地布局,逐步形成东南沿海乡镇滨海旅游用地、中西部乡镇热作农业用地和北部生态保育用地的土地利用格局。第十五条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约束性指标(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05年全
19、县耕地面积为25438.95公顷,2010年、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为25240公顷和25073公顷,相比2005年现状面积减少规模分别控制在198.95公顷和365.95公顷内;2005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23760.94公顷,规划目标年基本农田面积为22728公顷,减少规模控制在1032.94公顷以内。(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5777公顷和5805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不超过139平方米和121平方米。(3)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至201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579公顷以内;2011年至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8
20、20公顷以内。(4)补充耕地规模至2010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面积不少于579公顷;2011年至2020年补充耕地面积不少于820公顷。2、预期性指标(1)建设用地总规模2005年建设用地面积为9339.79公顷,2010年、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11004公顷和12615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加1664.21公顷和3275.21公顷。其中至2010年、2020年,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1637公顷和1980公顷,村镇用地分别控制在4140公顷和3825公顷。(2)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710公顷以内;2011年至2020年,新增
21、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34公顷以内。(3)园地2005年园地面积18094.71公顷,2010年、2020年园地分别达到18384公顷和18941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加289.29公顷和846.29公顷。(4)林地2005年林地面积为45952.65公顷,2010年、2020年林地分别达到46240公顷和46241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加287.35公顷和288.35公顷。专栏1: 海南省下达陵水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主要调控指标2006 -2010年2011-2020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公顷)耕地保有量2524025073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2272822728约束性园地面积183841
22、8941预期性林地面积4624046091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1100412615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59476241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6371980预期性增量指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7102034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2501551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579 820 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579 820 约束性效率指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139 121 约束性第四章 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第十六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1、规划期内控制耕地减少规模,适当增加园地、林地面积。2、2010年,农用地面积为91960.64公顷,较2005年增加547.66公顷,其
23、中耕地25240.00公顷、园地18384.00公顷、林地46240.00公顷、设施农用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2096.64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7.45%、19.99%、50.28%和2.28%。3、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92598.20公顷,较2005年增加1185.22公顷,其中耕地25073.00公顷、园地18941.00公顷、林地46241.00公顷、设施农用地及其他农用地2343.20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7.08%、20.46%、49.94%和2.53%。第十七条 农用地利用分区在“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方针指导下,根据土壤类型和自然条件,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
24、,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形成粮食以水稻、番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橡胶、胡椒、槟榔为主的多种经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注重经济林的发展。1、东部南部沿海平原阶地片区本区位于陵水东部南部沿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47%,包括英州镇、光坡镇、椰林镇、黎安镇、新村镇、三才镇。农田主要是分布较集中的洋田、峒田。本区为土地自然生产力高值区,水利设施完备,农业生产灌溉水源有保证,粮油产量都比较高,是全县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可建设商品粮冬季瓜菜基地。区内耕地集中连片,地形起伏小,易于开发。应加强滨海防护林建设,改善滨海生态环境;推进土地整理,抓好村庄迁并和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有机
25、质肥料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生产条件。2、北部山地丘陵片区本区位于陵水北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82%,包括吊罗山林业局、本号镇、提蒙乡。本区山体横贯全县北部,形成自西北中山向东南低山延伸的山地系统,是本县农业生产的天然屏障。良好的水热条件,对热作各类经济林木生长极为有利。本区应坚持林业生产为主,林胶一体的方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林,明确林地界线,落实山地所有权,加速林区发展,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橡胶种植。3、西部丘陵盆地片区本区位于陵水县西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71%,包括隆广镇、文罗镇、群英乡。根据本区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胶粮并举,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继续搞好
26、原有水利的扩建配套扩大其效益,解决旱坡地和旱田灌溉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同时把橡胶生产摆在主要位置,加快其发展步伐,调整热作生产结构和布局,开展多种经营方式,加大资金技术方面投入,科学管理,适度发展胡椒种植,充分利用岗丘草灌坡地放养黄牛山羊等肉食牧牲,发展畜牧业。第十八条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1、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的原则陵水县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的原则为:“产能不降低、结构更合理、经济可持续”。产能不降低:指从单纯追求耕地数量和产量向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的方向转变,耕地的粮食、蔬菜和瓜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能力总体不降低;结构更合理:指耕地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要求,耕地内部及与其他农用地之间的比例结构
27、更加合理,耕地保护数量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布局上更加科学,整体上服务于陵水县建设成“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市”的目标。经济可持续:指耕地保护要能促进陵水县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耕地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方案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及反季节瓜菜种植面积,保护南繁育种基地。在本号提蒙光坡片区,隆广英州片区,文罗三才片区 等耕地集中分布的区域以及各南繁育种基地,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核心区,保护耕作层不受破坏,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其路、林、沟、渠等设施状况,为耕地规模经营和农地流转创造条件。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不能破坏耕作层,重视保护和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8、3、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首先要保障耕地数量,近期耕地规模控制在25240公顷以上,远期耕地规模控制在25073公顷以上,基本农田控制在22728公顷以上;其次要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2006-201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579公顷以内,2011-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820公顷以内,并补充相应数量的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第十九条 基本农田整备区1、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的目的基本农田整备区,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目的是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它地类逐步退出,建设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
29、稳产的优质耕地,通过补划调整,使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向区内集中,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2、基本农田整备区布局在确保全县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基础上,将分布相对集中、面积较大、坡度较缓、未划入基本农田的部分耕地划为基本农田整备区,作为今后项目建设占用农田的调整补充。规划期间划定5片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共计565.00公顷,主要分布在光坡镇、文罗镇、隆广镇和提蒙乡。第二十条 园地布局及管理1、稳定高产园地种植面积,提高园地利用效益,优化农用地资源配置,宜胶则胶,宜果则果;重点建设中北部本号、群英、文罗等乡镇橡胶生产基地,中南部及北部英州、本号、隆广、文罗等乡镇荔枝、槟榔、椰子等热带
30、瓜果生产基地。2、坡度35以上的园地应逐步退园还林,防止水土流失。3、加强园地管理的机制创新。一要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基本原则,鼓励农场园地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提高效益和效率;二是为搞活园地经营、促进园地流转创造条件,明晰产权,加强园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规模经营。第二十一条 林地布局及管理1、对北部山地如吊罗山林场和本号镇等地,应巩固和保护重点公益林特别是水源涵养林,改种或套种乡土树种或藤竹品种,增强水源涵养林的涵养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2、结合滨海旅游特色,更新改造东南五镇海防林,加强防风固沙功能,充分发挥林地生态保护与滨海景观生态功能;对陵水河、小妹水库等河流、
31、水库沿岸地区,实行荒坡地造林、封山育林和适度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3、对25度坡度以下的稀疏林地和灌木林,加强树种改良与林相改造,积极发展浆纸林、一般用材林和乔木经济林等商品林,注意本土树种与外来速生树种的搭配,避免树种单一化。4、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建设国家保护植物种源基地和热带花卉、苗木繁育基地。5、按照国家及海南省林权制度改革精神,规范集体商品林地林木权属流转行为,保障林地和林木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新财政转移支付、生态移民等市场手段,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第二十二条 其他农用地布局规划期间其他农用地面积有一定增长,应充分利用
32、养殖水面、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坑塘、水库水面,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布局水产养殖业。在英州、新村、黎安等镇建设水产品养殖基地,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加强养殖鱼类苗种的生产管理,培育一批大、中型苗种繁育场,努力实现海洋鱼类品种多样化,发展海洋渔业。第五章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第二十三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规划期内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逐步调减村镇用地规模。2、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1004公顷,较2005年增加1664.21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637公顷、村镇用地4140公顷、交通用地770.8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63.21公顷和其他建
33、设用地4456.14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88%、37.62%、7.01%、1.48%和39.01%。3、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2615公顷,较2005年增加3275.21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980公顷、村镇用地3825公顷、交通用地84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63.21公顷和其他建设用地5804.79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70%、30.32%、6.67%、1.29%和46.01%。第二十四条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合理控制城镇规模,优化城乡功能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椰林镇等重点镇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农村,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
34、网状城乡空间结构。2、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村镇用地缩并减少相挂钩,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减少村镇用地。3、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发展需要,切实提高椰林镇的辐射功能;积极引导农民住宅建设相对集中,大力开展中心村的建设,推行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加强废弃工矿用地复垦,提升低效工矿的土地利用效率。4、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划定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将城镇用地限制在扩展边界内。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应尽量采用主要河流、高速公路、铁路、绿
35、化带、山体等具有明显隔离作用的地物。5、规划期内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6、合理安排城镇绿地,对于建设区内的名木古树,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独立选址的规划建设项目,要强化科学论证和土地审批,确保科学选址与合理用地。第二十五条 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与管理1、规划期内保障城镇用地需求,压缩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重点保障椰林镇、英州镇、新村镇、本号镇等乡镇的城镇发展用地。2、制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引导政策,转变土地粗放
36、利用方式。提高城镇外延扩张用地的成本,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城镇用地内部挖潜。规划近期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637公顷内,规划远期控制在1980公顷内。3、优化城镇建设区内商业、居住、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市政设施、城市绿地等用地结构。4、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减少闲置用地和低效率用地。优化工矿用地布局,全面清理砖瓦窑厂或其他工矿废弃地,加强工矿用地复垦。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对于项目无法落实的用地,要按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其土地使用权,对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建设项目在今后几年难开工建设的用地单位,可以与其签订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今后确需建设时,再由规划部门另行选址安排新的用地。第二十六条 村
37、镇布局与管理1、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安排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严禁超标准占地建房。规范农村宅基地合理流转,鼓励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规划近期和远期村镇用地分别控制在4140公顷和3825公顷内。2、完善村镇建设规划,加强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实施村庄整合撤并。中心村建设要以公共设施较好、具有一定集聚规模的村镇为中心,可引导周边居民点逐步向中心村集聚。提倡适当建造多层或高层住宅,提高建设容积率,增加土地利用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3、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筹安排城乡用地,重点建设本号镇、英州镇、新村镇等重点乡镇的建设及中心村建
38、设,促进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4、城镇郊区的村镇用地,要制定规划,使其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点。5、创新机制与管理措施,分类推进村镇用地整理,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村镇用地整理。近期在英州镇、新村镇等沿海一带区域进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试点。第二十七条 旅游建设用地布局与管理1、规划期内陵水县旅游用地的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三湾、三岛、两湖、一山、一水”,即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南湾猴岛、分界洲岛、椰子岛,新村泻湖、黎安泻湖,吊罗山森林公园,田仔高峰温泉。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条件下,统筹滨海与内陆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海陆旅游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2、旅游项
39、目应实施分期开发,并预留后备发展空间。优先开发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距离城镇较近,已有开发意向的旅游项目,避免旅游项目功能雷同、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近期重点保障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南湾猴岛、分界洲岛、椰子岛、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开发项目用地需求,适当安排新村泻湖、黎安泻湖、田仔高峰温泉等旅游建设项目用地。3、对旅游项目加强管理,严格实行土地利用指标控制,合理控制旅游开发项目用地规模,2006-2020年旅游设施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323公顷内。重点建设旅游项目见附表3。4、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完善旅游设施用地地价调节机制,避免土地圈占和闲置浪费。依法加强闲置旅游设施用地的处置
40、力度,盘活存量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5、规范旅游用地成片开发,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避免土地圈占和闲置浪费。对旅游项目加强管理,严格实行土地利用指标控制,明确建设时序,分区分片开发,保留必要的耕地、园地和林地,充分发挥农用地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促进农业景观和旅游设施景观的复合与协调统一,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服务价值。6、沿海旅游复合区,要积极营造林相好、林带宽度符合规定、合理密植、有较好防风固沙功能的海防林,尽可能使林带合拢;在海防林内或周边区域,应保留灌丛、草地等天然植被,为野生动物保存适当生境;海防林周边区域,应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避免布局环境污染型产业,以保护近海海域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优
41、美的自然景观。专栏2:重点旅游设施项目旅游设施项目土福湾旅游复合区新建英州镇340清水湾(九所岭、赤岭)旅游复合区新建英州镇2085香水湾(牛岭、上洋岭、分界洲岛)旅游复合区新建光坡镇633水口岭-椰子岛旅游复合区新建椰林镇100高峰温泉旅游复合区新建英州镇120黎安两湖旅游复合区(猴岛)新建黎安镇1895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建本号镇70本号镇农业旅游观光复合区新建本号镇25南平农场旅游复合区新建本号镇55合计5323第二十八条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与管理1、优化交通用地布局,促进各类交通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规划期新增交通用地259.19公顷,其中规划近期新增交通用地188.05公顷。重点保障东环
42、铁路、国道、省道及乡村道路改扩建、东线高速路口至工业区中心大道、新村渔港码头、赤岭码头、水口码头、卓载码头等项目建设用地需求。2、加强和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小妹水库改造等水库工程用地,保障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小南平灌区、梯村灌区、西南灌区等水利设施改造项目用地。规划期内新增水工建筑用地50公顷,其中规划近期新增40公顷。3、保障其他基础设施用地需求。规划近期重点保障清水湾水厂建设项目、陵水县污水处理厂、陵水县垃圾处理厂、各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油站以及变电站等项目用地。专栏3:规划近期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名称建设性质位置用地面积(公顷)东环铁路新建东南乡镇163乡村道路改扩建
43、各乡镇20清水湾水厂建设项目新建英州镇4东线高速路口至工业区中心大道建设项目新建椰林镇2新村渔港码头改造项目改建新村镇7陵水县垃圾处理厂新建南平农场10陵水县污水处理厂新建椰林镇5香水湾污水处理厂新建光坡镇5清水湾污水处理厂新建英州镇5土福湾污水处理厂新建英州镇5小妹水库扩建扩建本号镇40赤岭港码头新建英州镇11陵河滨河南北道路项目新建椰林镇38.82桃源中心大道新建椰林镇12.8椰林南干道至海榆东线新建椰林镇16北文路至南门岭新建椰林镇6新村猴岛陆岛交通码头新建新村镇18加油站(15个)新建各乡镇17.3通信设施项目新建各乡镇1天然气设施项目新建各乡镇1风电场项目新建东南乡镇10太阳能项目新
44、建各乡镇10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各乡镇15农贸市场新建各乡镇15坡尾村委会港尾村搬迁安置项目新建光坡镇2合 计439.92专栏4:规划近期重点电力设施项目序号输变电项目名称电压等级用地面积(公顷)站址大致位置1文罗220千伏变电站220kV4.00文罗镇矮岭上北,群英乡-文罗路、红旗-国拥路交叉处2岗山110千伏变电站110kV1.00岗山东侧,英州-三才公路北边3军田110千伏变电站110kV1.00军田乡附近,英州-三才公路北边4祖关110千伏变电站110kV1.00祖关镇东侧,祖关-本号公路北边5红旗35千伏变电站35kV0.53红旗附近,红旗-国拥路北侧6南平35千伏变电站35kV0.5
45、3南平农场群英乡之间,群英乡-文罗路北侧7香水湾变电站35 kV2香水湾B区8220千伏线路220kV1.339110千伏线路110kV0.271035千伏线路35kV0.13合 计11.79第六章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第二十九条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类型依据陵水县自然地理条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遵循地域差异性、功能主导性、利用一致性原则,将陵水县划分为三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东南滨海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综合发展用地区和北部生态保护用地区。第三十条 土地利用分区功能与方向1、东南滨海旅游用地区该区包括主要包括椰林镇、三才镇、黎安镇、新村镇、英州镇、光坡镇南部、文罗镇南部和隆广镇部分。产业发展指引:以“做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东南滨海乡镇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形成东南滨海旅游用地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繁荣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支柱产业。土地利用功能导向:一是保障旅游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增强陵水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二是区内非旅游用地的利用要与本区的旅游主导功能相协调,共同构建和谐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三是开发旅游项目应优先使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2、中部农业综合发展用地区该区域包括提蒙乡、群英乡、本号镇中南、隆广镇大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