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384051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5篇 燕子对筑巢总是很“讲究”。它们用泥土、树枝、草茎、羽毛和唾液筑巢成半碗状,特别坚实。我想他们也知道“建筑”!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1 破阵子燕子欲归季节 晏殊 宋代 燕子欲归季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译文 现在正是燕子即将归来的季节,昨夜阁楼上吹起了阵阵西风。只希望我们能够有短暂相聚的机会,在那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面容娇艳。 夕阳穿过幕帘,点点凉意渐渐侵入梧桐。有多少情话

2、说不尽,只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意千万重。 注释 破阵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金尊:酒杯。 斜日:夕阳。 更:正。 蛮笺:谓蜀笺,唐时指四川地区所造彩色花纸。 赏析 这是一首一首感怀词作。全词描写虽然是寻常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之作。季节本无形,词中用燕子这一意象代替写出来,详细生动,画面感徒增。蕴含了诗人悲伤情怀。 “燕子欲归季节,高楼昨夜西风。”这里点明白季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这两句来看,当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季节。这句,其实存在着一个人物特写。一个女子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的姿态写满了思念。虽然晏殊从词语上没有写到这个女子,但从“燕子”、

3、“高楼”这两句,勾画出一个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高楼昨夜西风”句。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实景的描写,但其实是一种心境的勾画。 “燕子欲归”,其实指燕子欲归,人未归,这其实是女子内心的愿望和最真最深的疼。“高楼”这句。晏殊词中的这“高楼昨夜西风”是对爱的无力企及和内心无法亲近的无望与哀思。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求”字,写活了内心的期盼和渴望。写出了女子内心一往情深的坚持和等待。 “歌长粉面红”这是对这个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是这个女子不忍分别的一种描写。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的一览无遗。“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漂亮。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点明白时间

4、。“斜日”指“斜阳”。两个人不忍分别。“斜日更穿帘幕”句中的穿”字用得很让人觉得难过。用一个动词来描写心灵之中的疼,更是鲜活而生动。这“斜日”穿透的不是“帘幕”。而是女子不舍的心。微凉渐入梧桐。又见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孤独、凄凉、悼亡的隐喻。这是一个触手冰冷的词语。梧桐,也是一颗无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灵。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心灭了。情却仍旧还在燃烧。“此情千万重”句,是女子对即将离开的人的交代。 全词描绘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的场景,蕴含了诗人悲伤的情怀。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2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苏轼 宋代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

5、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孤独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际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月光皎皎如霜,秋风送爽如同流水一般凉爽,这清秋的夜色令人如此沉醉。环曲的港湾鱼儿跳出了水面,圆圆的荷叶露珠儿晶莹流转,这景致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三更鼓响,秋夜深厚;一片叶落,铿然作声,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无处重寻梦里悲欢,醒来后走遍小园心中多惆怅。 我是漂泊天际的游子,已经感到非常疲乏。看那山中的归路,

6、对着家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已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注释 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紞如:击鼓声。 铿然:清越的音响。 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 心眼:心愿。 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立。 赏析 此词是作者夜宿燕子楼感梦抒怀之作。上片寻梦,以倒叙笔法写惊梦游园,描写了燕子楼小园的无限清幽之景;下片

7、感梦,抒写凭吊燕子楼,登高远眺,直抒感慨。词中深厚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全词将景、情、理熔于一炉,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意境清旷,余味悠闲。 这首永遇乐是一首清丽脱俗的词,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与感慨。词中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 起三句总写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风,并小结以“清景无限”,赏爱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写月色光明,皎洁如霜;秋风和畅,凉爽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

8、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清”字是核心,盖既有夜风凉爽之感,又有超越现实之外的清净之意。 “曲港”三句接写梦境,静中见动,仍是着力刻画“清景”,只是视点相对集中而已。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鱼跳向上,露泻向下,一上一下,错落有致。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词人以动衬静,使原来就非常宁静的深夜,显得更加静谧了。 “孤独无人见”一句,含意颇深:园池中跳鱼泻露之景,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自己偶来,若是无心,虽在眼前,亦不得见。夜深人静之时,人事已歇,自然界却是朝气初展,只是这种朝气罕为人见,徒形孤独而已。在梦境中揭

9、示人与自然的冲突,又以自然之清幽生趣对比人事之无情,则虽云写梦,实是曲写现实。 然鱼跳曲港、露泻圆荷虽也不无声响,终不至于惊动梦境。只是三更时候的铿然鼓声才扰人清梦,使清景顿失。词句转从听觉写夜之幽深、梦之惊断:三更鼓响,秋夜深厚;一片叶落,铿然作声。“紞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楚,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绝和幽绝。悠闲如云的梦境倏地被鼓声叶声惊断,不免感到黯然。 上阕末三句,写梦断后之茫然心情:词人梦醒后,尽管想重新寻梦,但在茫茫夜色之中,明显已经不行能重睹梦中的“清景”了,故把小园行遍,也毫无所见,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

10、真似幻,惝恍迷离。“行遍”二字,尤见执着留恋梦境之态。梦境之舒心逍遥与惊梦游园的黯然神伤形成显明的对比。作者的意趣也从旁得到了昭示。 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 换头三句是实写心境,写在天际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惦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始终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厚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诗云:“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苏轼此处当是化用杜诗,写登楼后的思家心理。熙宁四年起先,苏轼外任已七阅寒暑,身心极为乏累,京城故园欲归无期,心情不免躁急难忍。“望断”二字,尤见其迫切心情。 接下“燕子楼空”三句由自己写到燕子楼的沧桑和佳人盼盼的杳无踪影,由人亡

11、楼空悟得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燕子楼原建何人何时已无考,唐贞元中张尚书镇徐州时曾别筑一新燕子楼以安宠妓盼盼。盼盼妙善歌舞,雅多风态,为感念张尚书深恩,在张去世后,居燕子楼十余年而不改嫁。唐代白居易曾有燕子楼诗三首序述其情事,但只言张尚书,未闻名,言盼盼而未著姓。旧传张尚书即张建封,盼盼姓关。但清代汪立名撰白香山年谱,考为张建封子张愔之事。两说兼陈,并非乱人耳目,只是意在考察史事,尤当慎重也。苏轼叙写有关燕子楼的一段情事,将要眇之情和凄迷之境写得简约而富于理趣,咏写古事而如此超宕,亦用事而传神之典范也。其以示秦观“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

12、雕鞍骤”,并自以为语约事丰,诚非虚妄。张炎、郑文焯亟赏此三句,亦意在抉发用事使典之妙谛。 “古今”三句,由古时的盼盼联系到此时的自己,由盼盼的旧欢新怨,联系到自己的旧欢新怨,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这三句是用庄子“吾与汝,其梦未始觉者也”之意。由古代燕子楼中的佳人到此日登楼览感的倦客,再到古今全部的普罗大众,无一不是寄身梦中。这是苏轼人生哲学的一次集中反馈,它渊源于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人生如梦,惟醒者知其为梦。惋惜自以为醒者,其实仍是在做梦,自视为

13、智者的人仍不免为愚者。因而古今之间,并不是梦者与醒者的不同,而只是所梦内容在旧欢新怨上的差异,古今同此一梦而已。不独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此日苏轼登楼兴感,仿佛是醒者感叹梦者,将来若有人再相登临,面对黄楼夜景,恐也有醒者对梦者的浩叹。然究其极,亦不过是天地古今一梦者而已。醒者是苦痛的,梦者因其梦而反得逍遥。苏轼从庄子哲学中找到了消解苦痛的良药。“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行香子清夜无尘) 结尾二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当日又思及将来。黄楼为苏轼所改建,是黄河决堤洪水退去后的纪念,也是苏轼守徐州政绩的象征。但词人设想后人见黄楼凭吊自己,亦同此日自己见燕子楼思盼盼一样,抒发出

14、“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无穷感慨,把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将来的思索,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最终摆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苏轼的人生看法不免消极。但在北宋党争频仍,词人迭遭打击的历史条件下,读者是不应苛求古人的。终归,超越现实的虚幻安慰也是古代士人相当普遍的一种精神生存状态。 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景为燕子楼之景,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风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旷,用典体认著题,溶化不涩,幽逸之怀与

15、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苏轼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这首词深厚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许。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3 浣溪沙 宋 无名氏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辞,妙不行言

16、。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空明莹澈。“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过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

17、来,眼看着就慢慢营造成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一下“静”字,示意的实是词人并不安静的心绪。大好时间白白消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伤,隐隐见于此二句之言外。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时间流转,不知觉间 ,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下一“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间白白消逝的愁怨不难体会。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心情。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4 锦缠道燕子呢喃 宋祁 宋代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春游,恣歌携手。醉

18、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译文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突然交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绽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到郊外去春游,恣意歌颂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找寻美酒。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注释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 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 翠:指柳叶之色。 春游:即游春。 赏析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

19、季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运用比方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朝气。“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详细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艳丽色泽;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红花碧柳,两相衬托,非常耀目,显现出一派朝气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向郊原春游,恣歌携手”,说明春游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这两句既点明白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非常喧闹。“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

20、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春游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围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化,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5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唐代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到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译文 我飘泊

21、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其次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相识了我这主子,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生疏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漂浮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短暂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更加湿了衣巾。 注释 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验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 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其次个春天,已是其次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 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远看人:指仍旧相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22、。 巢居室:指燕子到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家。 樯:船桅。 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鉴赏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其次个春天。“新”对“泥”而言。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古人与动植物的干脆接触远比现代人亲密,对动植物的视察也很细致。他们习惯于依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经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飘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快乐。杜甫很喜爱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

23、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建平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快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活灵活现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绝句)“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绝句漫兴)这一切都生动地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望见了燕子,当然会产生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想。在诗人的心

24、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家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子,远道来舟中会面,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怜悯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从前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这里的“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后四句,对燕自伤。 “可怜到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

25、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到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暂语船播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那被诗人寄于怜悯的燕子此刻好像领悟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怜悯,但它马上发觉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当选择垒巢的“居室”,它突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

26、但是,它又似乎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子,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最终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孤独,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燕子来舟中作是杜集中最终一首七律,可以看作诗人临终的哀鸣。在这首诗里,深厚真挚的人性借轻快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这“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形象,经宋代晏殊的点化,就更加深化人心了。 历代唐诗和杜诗的选本都很少选这首诗。其实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低于为人们所称道的秋兴、咏怀古迹诸篇。传统的观赏标准是无一字无来处,是一饭之间未尝忘君。而这首诗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无一字有来处,在于把深情厚意寄予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它

27、完全不同于那些从概念动身的、以物喻理的咏物诗。也不同于那些摹拟象貌、堆砌典故的咏物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完全摆脱了机械的比附,不刻意于追求外形的相像,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过内在联系,把人的感情赋于物,使物我达到契合无间的境界,这就是深厚的寄予杜诗沉郁风格的另一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隐藏着燕子的多情,燕子的眼中又隐藏着诗人的不幸,燕子与诗人的差别仿佛在诗中消逝了,从整个画面中只能发觉那倾诉不尽的辛酸、诗人颇倾的形容,以及一颗苦难的心的低语。杜甫之所以为大诗人,正在于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甘苦哀乐感受得深刻而真实,擅长敏锐地捕获那些最感人的形象,并细致人微地再现它们。而擅长描绘自然万物的诗人,同时也就是技艺超群的自画像大师,他一草一木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经典唯美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