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大象的耳朵》字词教学片断赏析77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大象的耳朵》字词教学片断赏析7706.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三年级大象的耳朵字词教学片断赏析【教学片断】(师出示一组词语:竹竿、头痛、心烦、跳舞。)师:“竹竿”的“竿”你怎么记?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的,竹字头加一个“干”。生:我是用组词的方式来记住的竹竿。师:竹竿的“竿”是竹字头,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很早以前就认识了竹子这种植物,所以他们发明创造的很多成语都与竹字头的“竿”有关系。(出示:日上三竿)师:“日上三竿”是什么意思呢?生:太阳升起来,古人预测有三个竹竿那么高。师:说明大概是中午了。太阳已经老高了,如果这时候你还在床上睡觉,你妈妈就要说:“日上三竿,该起床了。”(师出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这句话常常是老师或爸爸妈妈想送给你的,你知
2、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生:很高的竿头,更高一点。师:那是希望你怎么样呢?谁懂爸爸妈妈的心思?生:希望可以进步。师:对的,希望你进步。这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头痛”的“痛”,你会记吗?生:我是用编儿歌的方式来记的,病涌进来就痛。生:我通过换偏旁来记。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病字头加“甬”就是“痛”。师:里边那个“甬”字跟你们关系特别密切,谁知道有什么关系?生:“甬”是宁波的简称。师:“甬”是宁波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别称。把掌声送给他,好厉害!师:看来“痛”就是一种病,病字头加“甬”就是“痛”。第三个词中的“烦”你会记吗?生:我是用编儿歌的方式来记的。火把页字旁烧了就是“烦”。生:我用加
3、一加的方法记,“火”加页字旁。师:谁知道古代这个“页”字指什么?生:头。师:太棒了!你居然知道“页”指的是头。所以,很多跟头有关系的字里边都有“页”字。你能举出例子吗?比如 生:颈。师:哪个字?生:“长颈鹿”的“颈”。生:颅,“头颅”的“颅”。生:“头顶”的“顶”。师:太棒了!大家看,这几个字都和“页”字有关。(出示:头顶、衣领、脸颊、额头)也和这个部位有关系。(师手指自己的颈部)师:有一句古诗里边还藏着这样一个字。(出示句子:曲项向天歌)师:“项”指的是什么?生:脖子。师:好,看看,火都烧到这儿来了,能不心烦吗?真的太烦了!师:我们看这个“舞”字。这个字更有味道,(出示“舞”字的演变过程)笔
4、画看起来很复杂,但是一看就能认识它,就好像一个人在 生:跳舞。师:是的,在最古的时候,它好像是一个编着两条马尾辫的人在跳舞;后来表示一个人的脚跟对着脚跟,表示一种舞蹈的姿态;后来又变成了现在的这个“舞”字。一起来读。师:刚刚这几个生词出现在课文中的第 11 自然段,你能把这段读好吗?(生读)师:课文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词。(出示:耷拉)师:这个“耷”你怎么记呀?生:大大的耳朵耷拉了下来。师:你能用手做一个耷拉的动作吗?师:对,大大的耳朵耷拉了下来。这个字就念 d 佟。谁来读读这些短语?生:耷拉着耳朵。生:耷拉着尾巴。师:我们来看这个句子,会读吗?生:小明在教室门口站着,耷拉着脑袋,不说话。师:“
5、耷拉着脑袋”,谁知道小明怎么啦?生:迟到。生:被批评了。生:没有考好。师:是呀,原来不光耳朵可以耷拉,尾巴可以耷拉,脑袋也可以耷拉。小朋友如果考不好,妈妈的脸就会耷拉着。(出示句子:妈妈看着小明拿回来的试卷,脸耷拉了下来。)谁会念这句话?师:这个“耷拉”是什么意思?生:不开心。师:妈妈的脸是真的耷拉下来了吗?生:表情。师:这样的表情表明妈妈怎么样了呢?你懂吗?生:伤心。生:应该是小明考得很差。师:她就很生气,是不是?难道“耷拉”只可以表示生气、不开心吗?再看看这个句子。(教师读句子:“爷爷在温暖的太阳底下,耷拉着眼皮,好像睡着了。”)师:“耷拉着眼皮,好像睡着了”这表示 生:舒服。师:没错,舒
6、服,很享受。你真会理解!再往下看,跟“耷拉”完全相反的词是“竖着”。“竖”这个字好记吗?生:好记。师:下面的“立”就表示“竖着”的意思。课文中竖着什么?生:竖着耳朵。师:谁竖着耳朵?生:小兔子竖着耳朵。(师出示句子:“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生读。)师:课文里讲小兔子的耳朵是竖着的,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说,同学们听讲的时候,都竖起耳朵哈。真的是让你把耳朵立起来吗?(不是)这话什么意思呢?生:认真听讲。师:对的,这个“竖着耳朵”的意思就是认真听讲。同学们,刚刚就是因为你们都竖着耳朵认真听讲,所以我们学的那些好玩的、有意思的词语你们都理解了。【赏析】大
7、象的耳朵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要求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和 11 个词语。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王老师抓住年段教学重点,找准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落脚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拓展语言学习,让生字词语的教学扎实有效。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由易到难建立音形义的整体联系,减缓语言学习的坡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来看,学生学习语言总是遵循认识理解迁移运用的规律。从识字的心理来看,有意义的识记是最高效的,因此,联系学生熟知的事物循序渐进地进行识字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如王老师在教学“烦”字时,由“烦”字的结构“火+页”,引出“页”在古代指
8、头,进而联系学生生活引出词串“头顶”“衣领”“脸颊”“额头”,再引出诗句“曲项向天歌”,最后再回到“烦”“火都烧到头上了,能不烦吗?”的本义。由一个字带出一串,由字到词再到句,由生活抽象出词义再回到生活。低起点,高要求;小步子,大阶梯。于平淡处见内涵,于寻常中呈现了无法预约的精彩,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增值。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复现,挖掘语言学习的深度。王老师在每个生字词语的教学中,都能联系学生的经验采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复现。如教学“耷拉”,认识了“耷”字,在短语“耷拉着耳朵”“耷拉着尾巴”“耷拉着脑袋”中复现,理解“耷拉”一词的本义;在句子“妈妈看着小明拿回来的试
9、卷,脸耷拉了下来”中复现词语,加深对“耷拉”一词本义的理解;在“妈妈看着小明拿回来的试卷,脸耷拉了下来”一句中理解了引申义“生气”;在“爷爷耷拉着眼皮”的语境中引出另一个义项舒服。在教学“竖着”一词时,巧妙地迁移到课堂上“请同学们竖着耳朵听”,理解了“竖着”的引申义专心听讲。识字学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复现,直接指向理解与运用,达到了“化知为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3.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链接不同语言类型,拓展语言学习的广度。语言的学习涵盖面较广,教学中要不囿于文本中的语言,并以此为一个生发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纵横引出相关联的言语现象,以此拓展语言学习的广度。如王老师教学生字“竿”,引出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由“页”旁引出“项”,再引出诗句“曲项向天歌”。由“舞”字的演变,渗透汉字演变的过程。由“痛”字引出“甬”是宁波的别称。看似不经意,实则独具匠心,让听课者叹为观止。王老师的课简单而不简约,达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读好文章,积累词语,学习表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