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考前小综合21套61985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考前小综合21套619854.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6 语用文化常识小说类文本阅读 (限时:30 分钟 满分:3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鲲龙”AG600 是一款国产大型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于 2009 年6 月启动研制。历经 9 个寒暑,“鲲龙”AG600 ,以最大 53.5 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成功陆续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 ,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封锁状态。气水动布局设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独具特色而又十分关键的核心设计。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波动性,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
2、出现的问题。“鲲龙”AG600 ,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保证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鲲龙”AG600 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鲲龙”AG600 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多面手”。“鲲龙”AG600 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深孚众望 首屈一指 因此 与众不同 B不负众望 首屈一指 以致 不同凡响
3、 C不负众望 屈指可数 因此 与众不同 D深孚众望 屈指可数 以致 不同凡响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结合“以最大 53.5 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成功陆续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分析,“鲲龙”AG600 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应选用“不负众望”。首屈一指: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语境主要讲“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很少
4、,应选用“屈指可数”。因此:因为这个。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波动性”是“飞机姿态造成扰动,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应选用“因此”。与众不同:表示人或事物突出,有特色。不同凡响:指事物不平凡,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用于人时表示人才能出众,本领高强。结合“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分析,应选“与众不同”。故选 C。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B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C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
5、机气动布局,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D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句式的一致性,括号前一句为“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所以括号内主语应为“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故选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B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C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
6、用途需要 D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语病主要在于成分残缺,“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这一句中,“满足”缺少宾语“需要”,排除 A、B 两项;“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这一句中,“需要”缺少谓语“满足”。C 项,“改装”前缺少成分,故排除。故选 D。4下面是两副吟咏郑成功的对联,根据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最适合的一项是(3 分)()(1)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甲;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乙。(2)东海望台澎,风景不殊,丙
7、;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丁。方知海外有孤忠 称名则妇孺皆知 敢向东南争半壁 举目有河山之异 甲 乙 丙 丁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对联的能力。(1)“屯师”意为集结军队,表明将有军事行动,“争半壁”意为争夺江山,两者正好衔接。对联要求上下联尾字上仄下平,“壁”为仄音,平仄上也相谐。排除A、B、C 三项。“一隅抗志”与“海外有孤忠”意思照应。乙处应为。(2)“举目有河山之异”承接“风景不殊”,“异”为仄音,应填入丙处。“知”为平音,应填入丁处。故选D。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8、,故称“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中的“拱”即为此意。C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对月相的观测为主要依据,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D黥,即墨刑,上古五刑之一。指在犯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以对月相的观测为主要依据”错,应是“以对太阳的观测为主要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15 分)寻找恩人 韦名 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谢。女儿描述的救命
9、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那天上午,事情太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撞上她的刹那间,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 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没事了!”中年男人扶起女儿。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救了
10、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这样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别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定。多年寻找未果
11、。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像眉心间有黑闪闪的痣。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画到后来,建涛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家公。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寻找恩人。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在哪儿?”建涛停下画像,盯
12、着女儿。“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家公眉心间就长着那颗我永远忘不了的黑痣!”“”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 15 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谢谢你!”尽管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儿也不像,但一见面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建涛提醒亲家公:15 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 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
13、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亲家公却一脸平静。“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看着平静如水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B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
14、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C“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D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 项,文中的确多处提到了恩人“眉心间的痣”,但不能说“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7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6 分)答:答案 知恩图报。女儿获救后借助点滴线索坚持寻找恩人。坚持不懈,有毅力。多年寻找恩人未果,但他不断画像寻找恩人,从未放弃。有善心,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真诚。虽
15、然恩人在坐牢,他也赶去见面并深深地鞠躬。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或描写性的语句,从身份、修养、气质等总体特征上把握其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此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作答本题,可从文中建涛的所作所为来分析其形象特点,从其在女儿获救后借助点滴线索坚持寻找恩人,可看出建涛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其多年寻找恩人未果,但仍不断画像寻找恩人,从未放弃,可看出建涛是一个坚持不懈、有毅力的人;从文中其在寻恩人的过程中,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可看出建涛有善
16、心;从其后来找到了恩人,虽然恩人在坐牢,他也赶去见面并深深地鞠躬,可看出建涛的真诚。8小说结尾说“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意味深长,请予以赏析。(6 分)答:答案“不再画像”,是因为救女儿的恩人已经找到,“继续寻找恩人”是说建涛依然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这一结尾凸显了建涛的善良、心怀感恩,丰富了建涛这一人物形象。这一结尾告诉人们做善事可以感染人,可以传播爱,深化了主题,引发读者思考。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意蕴的能力。小说结尾的意蕴可以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进行探究。比如文章结尾说“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 寻找恩人”,根据上文情节可知“建涛不再画像”是因为救女儿的恩人已经找到,“继续寻找恩人”是说建涛依然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文章结尾,建涛最后找到了救自己女儿的恩人,但其并没有停止做好事,而是依然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所以“继续寻找恩人”这一行为丰富了建涛这一人物形象,凸显了建涛的善良、心怀感恩的精神品质,告诉人们做善事可以感染人,可以传播爱,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引发了读者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