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7780.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64740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778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778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77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7780.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 一、概括文章内容 1.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2.理清文章结构 (1)补充故事情节 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2)思想感情的变化 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二、记叙文阅读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

2、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1.强调;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3.情节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1.补充了内容,丰富了情节;2.解释说明了;3.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好地突出了人物性格;4.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6.情节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四、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真切地抒发情感,自然地交待心

3、路历程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显得真实客观,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便于叙事和议论。五、表达方式 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景物描写 角度: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视、视听嗅味触五觉 环境描写 作用:暗示时代背景;交代时令季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揭示文章的主题。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六、各类描写答题技巧 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

4、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

5、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七、修辞作用:句子赏析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 xx 事物的 xx 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 xx 事物的 xx 特点,表达了情感。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6、。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八、表现手法:设悬、伏笔、铺垫、呼应、烘托、对比、反衬、联想、夸张、象征、讽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小见大、先抑后扬 九、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点明作者的情感。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点明文章的线索。5.揭示(或暗示)文章的中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8.交代描写对象。9.题目中运用了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表明写作对象 体现主要内容 贯穿全文线索 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

7、的主旨,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十、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 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 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二从内容上:常有 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具体如下: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

8、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十一、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文章主旨)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主旨归纳技巧:1.抓住每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2.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语言标志的语句)。3.注意领起性、总结性语句、过渡性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4.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答题步骤

9、: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十二、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