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呈现37005.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63263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呈现37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呈现37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呈现370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呈现37005.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呈现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但在这过程中,如果只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式,那么,化学知识就会成为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教条,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难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每个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给予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是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具体表现,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教学过程坚持以实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科时,由于朦胧、神秘

2、、新奇而对化学科颇感兴趣,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神奇感减退,学习上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兴趣大不如前,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锐减,久而久之沦为化学科的差生。因此,激发、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帮助学生学好化学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我的做法有三。1.让学生上台做简单的演示实验。如镁条的燃烧,二氧化碳使小昆虫死亡等容易做的实验让学生上台做,既克服演示实验老师包办的问题,又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学生有亲切感。即使实验失败或不理想,通过分析找出原因,便可成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2.增加实验,让学生做容易出错、需强调的内容。如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3、,学生经常忽略气体物质,我在教学中增加了白磷燃烧的实验,实验时让一部分小组的锥形瓶不塞胶塞,把实验结果作比较,学生印象极深。为了说明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的反应,增做了盐酸使石蕊试液变色的实验等,比老师在口头上的再强调一遍收到的效果更好。3.难理解的概念或内容增强其实验的探索性。在催化剂概念形成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围绕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产生及快慢。(1)单独加热 KClO3 到沸腾;(2)趁热向(1)中加入 MnO2;(3)单独加热 MnO2;(4)趁热向(3)中加入少量 KClO3;(5)当(4)中不再产生 O2 后再趁热加入少量KClO3.学生在以上实验探索的基础上,通

4、过比较、推理可得出三个结论:KClO3 在高温沸腾下能放出 O2;通常加热 MnO2 不能放出氧气;MnO2 能使 KClO3 在低温度下迅速产生 O2。此时催化剂的概念形成,接着老师再演示Fe2O3对KClO3的催化作用,加以分析说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常运用实验探索化学知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金属活动顺序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探索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不但能激发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从而使他们“察有所思,思有所得”。二、教学过

5、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建立于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之理解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只能死记硬背,不懂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利用教材的内容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概念或内容比较抽象的教学就运用假设、类比等方法,或设计题组诱发学生思考、讨论,再与有关的概念、内容作对比,让学生弄清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明确概念的范围或对象,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原子的概念中删去“化学变化”,分子概念中“化学性质”减记为“性质”或删去“一种”等。学生对元素概念

6、中的“总称”不理解,常有“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之误,引导学生把元素和人类、原子和一个人联系起来;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把原子核比喻为蜂箱,把电子比喻为一只只蜜蜂。通过提供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联想对照,既增强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实验建立起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下列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 克氢气与 8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9 克水。(定律的正面描述)12 克碳和 33 克氧气共 45 克,它们充分反应后只生成44 克二氧化碳,这过程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明确定律中关键词“参加”)10

7、0 克水完全变为 100 克水蒸气,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例证。(明确定律的使用范围)每电解 2分子的水生成 2分子氢和 1分子氧,反应前后每 2 分子水中共有 4 个氢原子、2 个氧原子,它们重新组合成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所以质量前后守恒。(定律微观描述,化学反应的实质)2.在反应 2XY2+Y2=2Z 中,Z 的化学式为()(微观角度认识守恒依据)3.A 克氯酸钾与 B 克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至不再产生氧气,若生 C 克氧气则生成的氯化钾为()克。(概念的交错)4.在反应 2A2+B2=2C 中,A2 与 B2 的质量比为 18,若反应后生成 4.5 克的 C,则参加反应的 A2

8、 为克。(知识的运用与迁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把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积极性大大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三、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师在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时,要让学生有发挥的机会。(1)让学生归纳物质的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助燃;CO 的化学性质与 C 和 H2 相似等等。(2)让学生总结简明的规律。如相对式量的计算规律总结为“个数相乘,种类相加”,求元素化合价时,总结成“标不变,求可变,化合(物)为零,集团为根(价)”。教师要给予提示,逐步完善,给予肯定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以上仅是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而要让学生成为主角,作为导演的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责任编辑 魏文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