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题含答案3599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题含答案35995.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题含答案 1下面是某小组进行测定某种食物能量的实验。他们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大豆和玉米。实验装置设计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_。(2)实验预测:实验过程中把质量相同的花生、大豆和玉米点燃,加热相同质量、温度的清水,哪一个使水温升高的最多_。(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_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1毫升水每升高 1,需要吸收 4.2 焦的热能。(4)实验结果:假如一粒花生种子燃烧,使锥形瓶内的 20ml 水从 20升高到 30,则一粒花生种子含有的能量是_。(5)结果分析:花生实际所具有的
2、能量比测定的热量_(填多或少);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怎样做到尽量减少实验中热量的散失_。2下图甲、乙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丙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甲图可知,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请你依次各举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的两个例子_。(2)甲图中,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 _,其原因是此处有多种消化液,如_。(3)小明早餐主要食用了油条,油条是由小麦面粉和植物油组成的,根据丙图分析,能表示其二者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分别是_。(4)根据上图,你认为能够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_,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_。(5)小肠很长,小肠绒毛内表面有
3、许多皱襞,小肠绒毛内还有_,这些结构都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3羊肉汤是我市的一道名吃羊肉泡烧饼味道更佳,小明的奶奶为即将参加考试的小明准备了羊肉汤和烧饼作为小明的午餐,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烧饼的主要成分是_,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2)瘦羊肉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_。(3)图中 _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4)在消化道的、三处提取消化道内容物进行化验,请向甘油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部位是_(填序号)(5)如果在羊肉汤中加入胡萝卜,不仅味道好,而且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能转化为维生素 A,预防_。4如图所示是某人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4、:(1)曲线 AB 段表示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曲线发生 BC 段变化时,呼吸肌_,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点_,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_。5下面左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右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左图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段;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_变_。(2)右图中_(填序号)过程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完成的。(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由_运送,最后由_系统排出体外。6看图回答:(1)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血液含_多,含_
5、少。血液由_血变成了_血。(2)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_与_间进行气体交换。7下图 1 所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 2 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图 3 所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过程中,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2)图 2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管图像,你认为1是_血管,3是_血管,2是毛细血管,依据是_。(3)图 3 中6是_。某人经常情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偏少,据此判
6、断此人患有_病。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铁和_丰富的食物。(4)当人患肺炎时,血液中_的数量会明显增多,皮肤轻微划伤后,能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血细胞是_。8甲图是血液分层现象示意图,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取少量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_溶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通过甲图分层现象可以看出,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 _两部分组成的。(2)乙图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_,它具有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其功能是_。(3)小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止血,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乙中的 _。
7、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 _。(4)图乙中所代表物质的功能是_。9图 1 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 2 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这样做的目的是_。(2)通常情况下,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3)图 2 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观察者认为2是_血管,判断的依据是_,属于动脉的是_,判断的依据是_。(4)请你记录下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是 _(用文字和“)。10下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8、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a _ b _ c _。(2)当血液流经 a 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 b 中形成_。b 中液体与血浆相比,除不含_外,其它成分相似。(3)图中 c 处的几个向上的箭头表示肾小管的_作用,剩下的液体经过 f 后形成_并最终排出体外。11人体中的各种细胞需要不断地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必需及时排出,这是细胞生存的基础,下图中 AE 是保证这些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回答相关问题:(1)B 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_,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2)通过 _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
9、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C 后,要通过_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_来运输。(3)营养物质在 B 中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 D 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 A 直接相连的血管和 A 中的腔室依次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图中所示器官中,能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有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_。12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等营养餐。下图表示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回答:(1)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_的参与,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a)_。(2)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10、_。此过程后,血液变成了营养丰富的_血。(3)物质 a 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4)肌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过_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_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13我国每年进行的 CBA 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很大的考验,请结合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 是_,它与人体别的细胞不同在于有_。(2)右图所示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 _,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_。(3)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
11、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 1 的表层中与_有关的神经中枢。(4)比赛中,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只是扭伤了腰部,结果造成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的症状,你分析他应该是扭伤了腰部的 _,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_ 的控制。14请你仔细观察与分析下面所示的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警察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 1 中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_反射(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 2 中_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一听觉有关的神经
12、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李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作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_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_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5)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 3 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 15人体能够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依靠自身的调节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请你结合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其结构包
13、括两部分,其功能是_。(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3)甲、乙两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检查后发现他们的脑部活动正常。为了检查他们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做了进一步的测试,结果如表:伤者 伤者蒙上眼睛所接受的测试 测试结果 甲 以针尖刺甲的指尖 甲感觉痛,但没有缩手 乙 以针尖刺乙的指尖 乙立即缩手,但完全不知有针刺及缩手动作的发生 请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甲、乙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脊髓的_、_。(4)人在吃梅、看梅和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看梅流唾液属于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眼球中的上,而谈梅时流唾液这种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_,能够对_,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
14、5)儿童和青少年身高的增长主要受激素调节,该种激素在睡眠时分泌的量比觉醒时多得多,因此充足睡眠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_。(6)毒品能损害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使人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甚至会因失去理智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远离毒品的最好办法是_。1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多吗?花生 燃烧 840J 多 防止能量散失 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让火焰的外焰接触锥形瓶底;让花生仁和核桃仁充分燃烧完;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底中央等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
15、合作。(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据此解答。【详解】(1)由题干可知,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所以,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多吗?(2)如果实验过程中把质量相同的花生、大豆和玉米点燃,加热相同质量、温度的清水,花生使水温升得最高,因为花生含有脂肪,热量较高。(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燃烧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1 毫升水每
16、升高 1,需要吸收 4.2 焦的热量。(4)资料提示:1mL 水每升高 1需要吸收 4.2J 的热量,因此,一粒花生米燃烧,使20mL 水由 20上升到 30放出的热量是:4.220(30-20)840(J)。(5)在实验过程中,尽管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由于条件所限,还是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掉,因此,实际上种子全部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上述热量多。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可信度,应该在锥形瓶外罩一保温装置(如底部有比锥形瓶口径略大圆孔的空易拉罐),或实验过程中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等,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能量散失,因此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能量散失。为了尽量减少花生仁
17、或核桃仁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丢失应做到: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让火焰的外焰接触锥形瓶底;让花生仁和核桃仁充分燃烧完;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底中央等。【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2A 解析:唾液腺、胰腺,肠腺、胃腺 6 小肠 肠液、胰液和胆汁 X、Y 肠液、胰液和胆汁 甘油和脂肪酸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分析】图甲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1 咽、2 口腔、3 食道、4 胃、5 胰腺、6 小肠、7 大肠、8 肛门;图乙中 1 胆囊;2 十二指肠、3 肝脏、4 总胆管、5 胰腺、6 胰管。【详解】(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
18、、肠腺和胃腺,其中肝脏、唾液腺、胰腺属于大消化腺,肠腺和胃腺属于小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2)乙图中,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 6 小肠。(3)(4)曲线 X 在 A 口腔中就开始下降,在 C 胃中没有下降,到了 D 小肠又下降故为糖类的消化,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图中曲线 Y 在 D 小肠中开始下降,故为脂肪的消化,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5)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6 小肠,
19、这是因为小肠很长,长约 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状的突起,叫小肠绒毛,这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点睛】关键是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常结合图形题出现,首先认清图所示的各部分结构,以此切入。3A 解析:淀粉(糖类)小肠 胃 肝脏 夜盲症(或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分析】图中肝脏,是胆囊,是大肠,是阑尾,是食道,是胃,胰腺,小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食物中通常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六
20、种营养物质。烧饼的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主要在小肠中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对脂肪、糖类、蛋白质进行消化。(2)瘦羊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对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功能的结构是胃。(3)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只能乳化脂肪,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其消化。(4)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脂肪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内含有甘油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部位是小肠。(5)夜盲症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A 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维生素 A,但
21、是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 A,预防夜盲症。【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各消化器官的功能。4B 解析:吸气 舒张 变小 B 相等 【解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1)曲线发生 AB 段变化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肺的容积增大,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
22、成吸气。(2)由图看出曲线 BC 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AB 是吸气过程,BC 是呼气过程。因此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B 点还是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 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5A 解析:(1)AB 收缩 小 大 (2)2 气体的扩散作用 (3)血浆和红细胞 呼吸【解析】试题分析:(1)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
23、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经变大,胸廓扩大,肺扩张。BC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2)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图中的 1)是指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中的 2)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图中的 3)分别是指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3)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部分二
24、氧化碳,血浆也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运至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6氧 二氧化碳 静脉 动脉 肺泡 血液 【详解】(1)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由肺静脉流入左心房;(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
25、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所谓气体的扩散作用,即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直到平衡为止。7维持小鱼正常呼吸 动脉 静脉 红细胞单行通过 红细胞 贫血 蛋白质 4 白细胞 5 血小板 【分析】(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
26、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 1 是动脉,2 是毛细血管,3 是静脉。(2)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的是 6 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的是 4 白细胞;5 血小板的个体最小,因而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是血小板。【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
27、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 2 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3 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3)6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某人经常精神不振,
28、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偏少,比正常值要少的多,因而此人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4)4 是白细胞,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5 血小板的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8A 解析:抗凝剂 血浆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 运输氧气 血小板 白细胞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分析】甲图中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因此甲
29、图中 A、B、C 三层中的物质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B、C 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乙图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为血浆。【详解】(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结果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单位体积内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3)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4)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
30、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点睛】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9清水 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低 毛细 红细胞单行通过 1 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送到全身各处,会逐渐分支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知识。【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且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
31、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2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属于动脉的是 1,判断的依据是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送到全身各处,会逐渐分支。(4)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
32、管的名称。10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原尿 大分子蛋白质 重吸收 尿液 【分析】分析题图: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f 收集管。【详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 c 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 a 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 b 肾小囊,囊腔与 c 肾小管相通。故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a: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 18
33、0 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人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 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所以,b 肾小囊中液体(原尿)与血浆相比,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成分相似。(3)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原尿流经 c 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箭头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 f 收集管流出形成尿液并最终排出体外。【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1C 解析:(
34、1)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2)肋间肌和膈肌 两 红细胞 (3)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4)C、D、E 葡萄糖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1)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约长约 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 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2)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5、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 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肺泡数目多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 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肺泡中的氧气扩散 到血液中,由红细胞运输。(3)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随血液循环由下腔静脉到右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4)排泄途径中包括:呼气、排汗和排尿,共三条。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
36、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 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 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12唾液淀粉酶(或唾液)葡萄糖 吸收 静脉 2 肾小球 重吸收 【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 是葡萄糖,表示消化,表示吸收,表示尿的形成。【详解】(
37、1)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因此,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唾液淀粉酶(或唾液)的参与,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a】葡萄糖。(2)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经小肠绒毛吸收营养物质后的血液,小肠的细胞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氧气,因此流经小肠后变成了含氧低、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3)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
38、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的毛细血管网下肢肌肉细胞。可见,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 2 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4)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肌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过滤)作用和
39、肾小管的肾小管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点睛】正确识图有助于做好该题。从图示可知: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都离不开血液循环。13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突起 1 大脑 2 小脑 语言 4 脊髓 1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 解析: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突起 1 大脑 2 小脑 语言 4 脊髓 1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图 1 中 A 神经细胞,B 神经组织,C 脑。图 2 中
40、1 是大脑,2 是小脑,3 脑干,4 脊髓,5 神经,6 细胞核,7 细胞体,8 神经纤维。【详解】(1)A 是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 7 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1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
41、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能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4)腰部受伤的病人,若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说明 4 脊髓从腰部横断,4 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 1 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脑的结构和功能。142 晶状体 4 视网膜 条件 4
42、 耳蜗 胃 肝脏 abfcd 【分析】图一中,1 是角膜,2 是晶状体,3 是玻璃体,4 是视网膜,5 是视神经;图二中,1 是鼓 解析:2 晶状体 4 视网膜 条件 4 耳蜗 胃 肝脏 abfcd 【分析】图一中,1 是角膜,2 是晶状体,3 是玻璃体,4 是视网膜,5 是视神经;图二中,1 是鼓膜,2 是听小骨,3 是半规管,4 是耳蜗;图三中,a 是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c 是白质,f 是灰质,e 是传出神经,d 是效应器。【详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 2 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 4 视网膜上的
43、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司机看见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是对手势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4)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是被胃吸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在此处分解酒精,因此,长期饮酒对肝脏伤害最大。(6)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44、器,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fcd。【点睛】熟悉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综合运用人体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解答。15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反射灰质白质条件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身高的增长一开始就不要碰毒品【解析】【分析】(1)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2 解析: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反射灰质白质条件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身高的增长一开始就不要碰毒品【解析】【分析】(1)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性,人体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
45、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因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能把兴奋(神经冲动)传导其它的神经元。(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46、、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甲现象表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但没缩手说明反射弧不完整,最有可能是脊髓的灰质受损,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不能完成反射。乙立即缩手,表明反射弧完整;但完全不知,说明没有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而脑部活动正常,因此最有可能是脊髓白质内的上行传导神经纤维受损。(4)人在吃梅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其中完成吃梅流唾液
47、的神经中枢与吮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一样,位于脊髓中;看梅时能分泌唾液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完成看梅流唾液的感受器位于眼球中的视网膜上;谈梅时能分泌唾液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5)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该激素在人体睡眠状态时分泌的较多,因此儿童和青少年身高的增长主要受生长激素调节,该种激素在睡眠时分泌的量比觉醒时多得多,因此充足睡眠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高的增长。(6)毒品会使人产生依赖,也就是毒瘾,所以要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