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高考二轮赏析表达技巧题:由象悟意,“五从”“两扣”1993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江苏高考二轮赏析表达技巧题:由象悟意,“五从”“两扣”19932.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突破三 赏析表达技巧题:由象悟意,“五从”“两扣”题型透视 鉴赏诗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它不但需要考生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求考生精准地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把握程度,是考查考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赏析表达技巧题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考生在做这类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表达技巧判定不准和表达效果分析不到位的问题。考生应进一步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注重文本的精细阅读,增强紧扣文本分析手法运用及表达效果的意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
2、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注 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_ 答案(1)照应颔联,阐释了“忘机渐喜逢人少”中的“人”为“长者”,即达官贵人。(2)用典。借用法真和陶渊明不与达官贵人交往、遁形远世的典故,表达自己深隐故居、啸歌山林的悠然自适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
3、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 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请对诗歌尾联进行赏析。答:_ 答案(1)结合诗句分析: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持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2)手法:化用典故(用典),“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来;衬托,以哀景衬托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
4、伤感之情。(3)情感:尾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或“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追思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也寄托着诗人的爱国情怀。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5、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答:_ 答案(1)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从侧面烘托出月光朗照,月色美好。(2)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了词人的愉悦之情。(3)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4)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注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 叶丞相,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6、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答:_ 答案(1)拟人。赋予绵绵青山以情感,好似要对叶衡诉说衷肠,却又无法接近,含蓄地表达出词人对叶衡的倾慕之情、追随的渴望,以及愿望落空后的惆怅。(2)反语。“拍手笑沙鸥”看似开心快乐,实则词人心中之愁都郁积成难以消解的痛苦。一、阅读之道 诗歌答题中所有的问题都源于读,只要读懂读会了,所有的问题都好解决,解答赏析表达技巧题也是如此。不少考生看到语言材料就急于判断表达技巧,而不是细细地阅读与品鉴,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对试题所给的语言材料要在对全诗内容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细读、品鉴。具体说来,要从“象”入手,去体察“境”,领悟
7、“意”,进而准确地判断出所用的表达技巧,赏出表达效果。1欣赏“象”,感受“境”所谓“象”即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包括各种景、物、人、场面以及其构成的整体艺术画面。第一步要把所给材料的“象”统统找出来,既包括动态之象,又包括静态之象,把它们联缀起来,并想象成一幅(或两幅)画面。试以 2015 年全国卷诗歌题残春旅舍要赏析的“晚唐巧句”“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为例。这两句中的“象”有:树头,抱花须而落的蜂;池面,吹柳絮而行的鱼。两句分别写了两个动态的场景: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再想象成这样两幅画面:肥胖的蜜蜂倒抱着花须忙碌采蜜,鱼儿追逐着水面的柳絮玩着吹泡泡的游戏。当在脑
8、海中形成这两幅画面后,就能感受到“春的盎然生机与情趣”的意境了。2抓住“诗眼”,领悟(情感)意蕴 所谓“诗眼”就是句篇中交代感情的词句,抓住了“诗眼”,就能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进而也能准确地说出其艺术效果了。仍以残春旅舍“晚唐巧句”为例,“抱”“吹”固然是描写“蜂”“鱼”的动态之词,从中能读出愉快之情,再联系全诗的诗眼“恍然”及其他“情语”,不难看出这两句实际上是以乐景反衬眼前流徙的悲哀。综上所述,只有对所给材料做由“象”及“画”“境”,进而领悟到其情的阅读品鉴的功夫,才能全面、准确地判断出表达技巧,赏出表达效果。二、答题之术 1精准判断表达技巧“五从”要准确判断表达技巧,除了前面谈的阅读的基
9、础外,还要掌握五个判断角度:(1)从写作对象角度判断技巧 如果写作对象是景物,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如果是事物,则要考虑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映衬等手法;如果是人物,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如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如果是兼而有之,则要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判断。(2)从关系判断技巧 诗歌表面上看是词、句的组合,实质上是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就所给语言材料讲,要善于抓住材料之间的关系(即景、物、情、事、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如最常见的关系有景与情、物与志、别人与自己等,另有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关系。多从这些关系考虑,就能判断出许多常用技巧来。(3)从层次判断技巧 所谓层次,
10、就是所给语言材料的不同层级,如这一句、这一联、这一片、这一篇。语言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的方法便不同。若是词、句、联,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若是片(几联)、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判断不可只看一句,而要两句合成一个整体来看。(4)从位置判断技巧 就是根据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来判断技巧。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在开头,技巧多为铺垫;在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在结尾则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5)从手法特征判断技巧 凡是表达技巧,总有其表现特征。如借景抒情,表现语言中总少不了景物描写;想象虚写,总有“想”“念”“忆”“梦”等词语;对比,总有两个相对的内容存在;视听结合,总是要有
11、声音描写,等等。要善于抓住语言材料中手法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去判断。2细析表达效果“两扣”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赏析题,都要有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只有把表达效果分析到位了,才算真正地完成了赏析,才能真正地看出你的欣赏水平。那么,如何赏析效果呢?(1)紧扣诗歌本身赏效果 紧扣表达目的赏效果 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
12、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对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得具体、细致、深入。紧扣位置赏效果 效果就是作用,所赏析的语言片段在古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试以句子为例。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的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2)紧扣技巧本身赏效果
13、 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得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答题关键词:技巧内容效果 判断表达技巧要避免的两个误区(1)先入为主。如只要看到句子材料中有景物,就判为借景抒情。其实,仔细品味一下材料,如虽有写景,但景与情的关系不一致,这时就要考虑“反衬”或“乐景衬哀情”了;如写了景,更写
14、了人,则要从人物描写角度考虑。(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考虑到材料中的只言片语,而不把整个材料合起来看,更不把材料放在全文中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注 贼平:平定“安史之乱”。时清:时局已安定。本诗的颔联最为人所称赏,在全诗的章法结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_ 答案(1)承接首联。“他乡生白发”承首句“世乱同南去”,写世乱离乡,白发渐生;“旧国见青山”接第二句“时清独北还”,想象时局安定后归乡所见。(2)由实入虚,领起后面两联的想象。“见青山
15、”是说想象友人回乡看到的荒败景象,这样就由眼前送别的感伤引出后面两联对乱后荒败景象的描写,并由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建康 仲 殊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1)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_ 答案 运用(化用)典故: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秋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备
16、讲题目(2)请简要说明上阕“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句的作用。答:_ 答案 由眼前明月勾起对六朝回想,照应题目“建康”。为下阕抒发怀古的愁怀做铺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定西番 温庭筠 汉使注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注 汉使,指张骞。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诸国,先后皆定。”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之。请简要赏析“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答:_ 答案(1)拟人:赋予月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月影的情态。(2)视觉、听觉、心理感受相结合:“羌笛一声”写听觉,“月徘徊”写视觉,“愁绝”是心理感受。(3)借景抒情:通过羌笛悠悠、月影徘徊表达了词人的感伤之情(答“以景结情”亦可)。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 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答:_ 答案 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开始准备寒衣。运用对偶、视听结合、名词连用等手法,写出了秋夜的静谧澄澈,营造了幽雅凄清的意境,境界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