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21982.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9557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2198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2198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2198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21982.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人教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选择题 1、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1)因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A.B.C.D.(2)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是()A.B.C.D.(3)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正确叙述是()A.外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各类岩石都不能直接形成新的岩浆 C.地壳隆起处的岩石都是岩浆岩 D.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4)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搬运 D.受风力沉积作用 2 答案:B C D 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风沙地貌 流水地貌 解析:(1)此题考

2、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图中的是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沙丘,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2)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

3、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3)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岩石圈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之中。这个过程首先是从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之后经过风化、侵蚀和搬运,在低洼地区堆积下来,经过压实、胶结等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等岩石,由于温度和压力等变化的变化,均能变成变质岩;变质岩等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4)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

4、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3 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解答】(1)A.中的是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沙丘,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C.是沙丘,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图中的是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5、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2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是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是沙丘,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D.图中的是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3)A.在地壳运动中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故不符合题意;B.变质岩等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重熔再生

6、作用,成为新的岩浆,故不符合题意;C.在隆起的地方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也可能是沉积岩,也可能是变质岩,故不符合题意;D.岩石圈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之中。这个过程首先是从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之后经过风化、侵蚀和搬运,在低洼地区堆积下来,经过压实、胶结等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等岩石,由于温度和压力等变化的变化,均能变成变质岩;变质岩等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故正确。故选 D。4 (4)A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

7、;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C搬运作用一般不形成地貌,故不符合题意;D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2、近几十年来,日本出现了房屋空置现象且日趋严重,房屋空置数量和比率的提升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而且阻碍了日本经济发展。截至 2018 年 10 月,日本房屋空置数量和房屋空置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下图为日本房屋空置数量和空置率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与日本房屋空置数量和房屋空置率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A.严格的户籍管理 B.人口年龄结构 C.人口迁出率 D.男女性别比 (2)日本东京

8、城市圈等城市空置房现象并不突出,其主要原因是()A.规划住宅用地较少,地产开发规模小 B.处于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住房紧张 C.育龄妇女生育年龄较低,数量较多 5 D.青壮年劳动力较多,住房需求量较大(3)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住宅空置现象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出生率远低于城市 B.新农村建设,扩建娱乐设施 C.农村居住成本高,人口流失 D.人口大量流动及城镇化发展 答案:B D D【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日本由于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人口年龄结构偏老,所以住房需求不旺,房屋空置数量和比率提升。(2)大城市

9、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住房需求较旺,所以房屋空置率低。(3)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部农村地区大量人口进城务工、居住,农村住宅空置现象明显。3、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6 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 B.阳坡

10、陡坡 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 答案:C D【提示】土壤剖面与各土层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土壤的相关内容。7 (2)本题主要考查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答】(1)根据甲图信息,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低,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甲图说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故选 C。(2)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故选 D。4、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下图为

1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差()A.重庆 B.北京 C.乌鲁木齐 D.拉萨(2)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B.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C.地势低,离太阳远,太阳辐射弱 D.日照时间少,太阳辐射弱 答案:A 8 B【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四个城市中重庆太阳辐射最贫乏,故效果最差,选 A。(2)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主要原因是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故选 B。5、右图为

12、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印度洋的轮船上,某日悉尼时间 6:00 时,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处所在是时区是()A.东九区 B.西九区 C.东十区 D.西十区(2)该日图中、四处昼长最长的是()A.B.C.D.答案:A B 9 【提示】时差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处的经度为 140E,根据经度计算时区公式计算 140/159 余 5,余数小于 7.5,所以处位于东九区。(2)根据材料可知,处的位于悉尼的西侧,在 6:00 前日出,则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所以处昼最长。填空题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13、,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_土壤。答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 解析:略 7、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1)改造自然,必须_,谋求人地和谐:如水利工程都江堰。(2)如果人类活动_,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美国大平原地区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而出现了“黑风暴”。答案:(1)遵循自然规律(2)违背自然规律 解析:10 略 8、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相应的方框内。A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C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E 黄赤交角 F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G 赤

14、道平面 H 黄道平面 答案:注:A 与 C,B 与 D 的位置可以互换。解析:11 地球上各地自转轨迹与赤道平面(G)平行,地球公转轨道面为黄道平面(H),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相交形成黄赤交角(E),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F),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得同一地点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季节变化(A、C),从而产生四季交替;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得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B、D),从而划分了五带。小提示:9、海水盐度对人类的影响(1)海水成为_资源的重要补充。答案:淡水 解析:略 10、中国和印度既是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两个人口大国。读

15、以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中印人口数据比较(2004 年)中国 印度 世界 人口总数亿)13 10.9 64 出生率()12 25 21 死亡率()6 8 9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印两国中 2004 年新增人口较多的是_,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_%。12 (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型,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型。(3)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从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国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口增长压力更大的原因是_。答案:(1)印度 3

16、43(2)现代 传统(3)两国人口基数大 老龄化 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少年儿童比例高)解析:本题以中印两国人口数据为材料,主要涉及人口增长以及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表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以及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新增人口=总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国 2004 年新增人口为0.078 亿,印度为 0.1853 亿,中、印两国中新增人口较多的是印度,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 34.3%。(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

17、目前中国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印度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3)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两国人口基数大。从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国突出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等。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口增长压力更大的原因是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儿童比重较高)。综合题 11、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1)比较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同纬度东岸(B 点)与西岸(A 点)洋面年平均水温差异,并从洋流角度

18、说明原因。(2)纽芬兰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说明寒暖流交汇对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答案:(1)B 点水温高,A 点水温低;A 寒流经过,降温;B 点暖流经过,增温。(2)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造成暖水鱼和冷水鱼聚集。解析:(1)由图中年平均水温图等值线可知:A 点水温在 0以下,BA 点水温在 1015,所以 B 点水温高于A 点;因为 A 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而 B 点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起到了增温的作用。(2)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即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 40附近

19、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造成暖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小提示】综合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 影响 案例 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陆地沿岸气候 暖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 寒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沿岸寒流对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海洋生物(形成寒、暖流交汇处 纽芬兰、北海道和北海渔场的形成 14 大渔场)上升流 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环境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 南、北极海洋动物体

20、内发现了低纬度地区使用的农药 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最佳航线的选择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1:贵阳市近年人口增长情况表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65 岁及以上比重 2013 448.7 10.7 4.9 5.8 7.8%2015 458.9 10.2 5.0 5.2 9.3%2018 488.2 11.0 5.9 5.95 10.1%材料 2:贵阳市外来人口资料(见饼状图)。(1)根据材料 1,说出贵阳市近年人口增长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描述贵阳市 2013 年以来人口增长变化特点。(2)贵阳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可能给

21、贵阳市带来哪些影响?(3)根据材料 2,贵阳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属于因素_。(4)调查发现贵阳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贵阳市人口流入最多的季节是_。主要原因_。(5)人口流动及迁移(迁入)对贵阳市有何影响?答案:(1)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人口增长变化特点: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先下降后上升,人口增加速度先慢后快;老年人口比15 重增长先快后慢。(2)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负担加重;青壮年负担重。(3)务工经商;经济因素(4)夏季;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气候较凉爽,适宜夏季避暑。(5)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带动相关产业的

22、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会加剧贵阳市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增加贵阳市的就业压力。解析:本题以贵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为材料,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等相关问题,同时还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读图表能力。(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相关信息,可判断出贵阳市近年人口增长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人口总数由 448.7 万人增长到 488.2 万人,表明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5.8到 5.2再到 5.95可知自然增长先下降后上升,人口增加速度先慢后快;老年人口比重由 7.8

23、%到 9.3%再到 10.1%,可知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先快后慢。(2)贵阳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表现为不断上升,到了 2018 年达到 10.1%,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负担加重及青壮年负担重等社会问题。(3)据图可知,贵阳市流动人口迁移比重最大的是务工经商,所以贵阳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属于经济因素所致。(4)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气候较凉爽,适宜夏季避暑。而贵阳市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气候冷湿,导致人口流出较多,所以导致贵阳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贵阳市人口流入最多的季节是夏季。(

24、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人口流入以务工经商的青壮年为主,可以增加贵阳市的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大量流入,会导致贵阳市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大量青壮年迁入,会使贵阳市当地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引发一些社会问题。16 小提示: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张北京地区的资源卫星遥感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北京城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垃圾堆就是人们长期掩埋的生活垃圾。于是人们惊呼:再不采取措施,北京城将变成垃圾场了!材料二 2018 年 8 月 14 日中新网报道,美国加利福

25、尼亚州各地近日山火肆虐,大火吞噬了大片森林、牧场和建筑物,并造成人员伤亡。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结合遥感工作的原理,试分析材料一中资源卫星是如何发现掩埋在地下的垃圾的。(2)试分析遥感在减灾防灾的应用中,获取信息方面优势的具体表现。(3)请拟出与下列三个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答案:(1)垃圾中的有机质发酵会产生热量,垃圾掩埋处的地温就高,地面辐射和反射波谱会不同于其他地区,最终导致该地区在卫星遥感图像上的显示不同于其他地区。(2)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小、获取信息量大的优点。(3)上海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

26、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所列课题与应用领域对应且合理即可)解析:本题以遥感技术的应用案例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1)17 垃圾掩埋于地下,因有机质发酵生热会造成垃圾填埋处温度偏高,其地面辐射、反射波谱会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根据遥感工作的原理可知,资源卫星能发现掩埋在地下的垃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在获取信息方面的特点有:监测范围大、可覆盖全球;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受地面影响小等。(3)与国土资源勘查相关的课题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状况等方面;与城市规划相关的课题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等,如城市绿地规划;环境监测与保护,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等的监测与保护等。小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