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极地论文精选1391.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7235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极地论文精选139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极地论文精选139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极地论文精选139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极地论文精选1391.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9 年 1 月至11 月Nature上发表的极地相关论文 1.南极冰盖形成与大气中CO2 浓度变化的关系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through the Eocene-Olig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Paul N.Pearson1,Gavin L.Foster2&Bridget S.Wade3 在距今大约3400 万年前的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时期,地球进入了一个全球变冷阶段,一个覆盖整个大陆的冰盖迅速形成,同时海平面下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CO2水平下降是气候从温室状态向我们目前所处的冰室状态的这种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人们对C

2、O2与南极冰盖形成之间的精确关系并不完全了解。Paul Pearson 及其同事,利用从坦桑尼亚最近发现的一个地质剖面的保存极为完好的碳酸盐微化石中获取的硼同位素,来估计在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时期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大气CO2水平。他们发现,CO2浓度曾下降到了被认为会造成冰盖形成的水平之下,但随后在再次下降之前又有较大反弹。这些结果证实了 CO2在冰盖形成中所起的中心作用,也凸现了冰盖对CO2浓度变化的非线性响应。1School of Earth and Ocean Sciences,Cardiff University,Cardiff CF10 3YE,UK.2Bristol Isotope G

3、roup,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Bristol,Bristol BS8 1RJ,UK.3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ollege Station,Texas 77843-3115,USA.发表于Nature第 461 卷,2009 年 10 月 22 日,第1110-1113 页。2.冰川动态变薄过程的高分辨率卫星高程测量结果 Extensive dynamic thinning on the margins of the Greenland and Antarctic ice sh

4、eets Hamish D.Pritchard1,Robert J.Arthern1,David G.Vaughan1&Laura A.Edwards2 已认识到沿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所发生的边缘冰川的物质消失会促使海平面上升,但这一过程的精确幅度和机制尚不清楚,从而使得人们难以预测它们未来对海平面上升的潜在贡献。表层物质消失肯定是一个因素。流动速度较快的冰川流中冰的消失(被称为动态变薄)更难预测。现在,高分辨率卫星高程测量结果表明,动态变薄比以前所想的更为重要和广泛,尤其是在海洋边缘。1British Antarctic Survey,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5、 Council,Madingley Road,CB3OET,UK.2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Bristol,Bristol BS81SS,UK.发表于Nature第 461 卷,2009 年 10 月 15 日,第971-975 页。3.全新世碳周期的最新重建结果 Stable isotope constraints on Holocene carbon cycle changes from an Antarctic ice core Joachim Elsig1,2,Jochen Schmitt1,2,3,Daiana L

6、euenberger1,2,Robert Schneider1,2,Marc Eyer1,2,Markus Leuenberger1,2,Fortunat Joos1,2,Hubertus Fischer1,2,3&Thomas F.Stocker1,2 通过对“EPICA Dome C”南极冰芯中束缚的空气所做测量获得的一个新的大气13C记录,与一个简单的碳模型相结合,为全新世(当前的间冰期,开始于距今约11000 年前)碳周期提供了一幅高分辨率画面。以前的重建工作曾显示大气CO2浓度有显著变化,但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却不清楚。新的数据表明,全新世早期大气CO2浓度下降5p.p.m.v.,是由

7、陆地生物圈吸收约2900 亿吨碳、以及为响应陆地碳吸收的碳酸盐补偿作用所发生的海洋中碳的释放共同造成的。在全新世晚期大气CO2浓度增加20 p.p.m.v.,大部分可由早先陆地生物圈碳酸盐补偿及珊瑚礁形成来解释,少部分可由陆地生物圈碳库存少量减少来解释。1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Physics Institute,University of Ben,Sidlerstrasse 5,CH-3012 Bern,Switzerland.2Oeschger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University of Bern,Zahri

8、ngerstrasse 25,CH-3012 Bern,Switzerland.3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AWI),Columbusstrasse,D-27568 Bremerhaven,Germany.发表于Nature第 461 卷,2009 年 9 月 24 日,第507-510 页。4.全新世格陵兰冰盖变薄 Holocene thinning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B.M.Vinther1,S.L.Buchardt1,H.B.Clausen1,D.Dahl-Jensen

9、1,D.A.Fisher2,R.M.Koerner2,D.Raynaud3,V.Lipenkov4,K.K.Andersen1,T.Blunier1,S.O.Rasmussen1,J.P.Steffensen1&A.M.Svensson1 随着全球变暖,特别是发现了格陵兰冰盖(GIS)边缘存在迅速变化的流动和融化现象的新证据,格陵兰冰盖的稳定已成为人们所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格陵兰冰盖如何应对过去的气候变化,可能有助于推进我们对格陵兰冰盖动力学的了解。早先对格陵兰冰盖的冰芯水中的稳定同位素(18O)证据的解释是,格陵兰冰盖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且并不存在持续的全新世气候暖期(从很

10、多北部纬度地区的古气候记录发现的约9000至 6000 年前异乎寻常的温暖时期)。我们在格陵兰冰盖的4 个地点提取了格陵兰全新世温度的历史以及格陵兰冰盖地面高程演变的信息。我们通过比较格陵兰冰盖冰芯中所取得的18O,与冰盖边缘小冰芯所取得的 18O 后得出这一结论。与早先对从冰芯中所取得的 18O证据的解释相反,我们获得的新的温度演变史揭示了格陵兰存在着明显的全新世气候暖期,同在格陵兰冰盖边缘的冰厚度最大的变薄时期相吻合。可指示冰盖表面高程的冰芯内空气含量佐证我们的基于稳定同位素 18O 的结果。我们发现,现有的冰盖模型一般低估了格陵兰冰盖高程与范围及其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改进模型,

11、并再现格陵兰冰盖应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能力。1Centre for Ice and Climate,Niels Bohr Institute,University of Copenhagen,Juliane Maries Vej 30,DK-2100 Copenhagen Oe,Denmark.2Glaciology Section,Terrain Sciences Division,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601 Booth Street Ottawa,Ontario,Canada K1A OE8.3Laboratoire de Glaciologie et G

12、ophysique de IEnvironnement,CNRS/UJF,BP 96,38402 SaintMartin dhres,France.4Arctic an Antarctic Research Institute,38 Bering Street,St Petersburg 199397,Russia.Deceased.发表于Nature第 461 卷,2009 年 9 月 17 日,第385 388 页。5.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极光强度不对称 Asymmetric auroral intensities in the Earths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

13、mispheres K.M.Laudal1&N.stgaard1 一般认为,北极光(发生在北半球)和南极光(发生在南半球)是互为镜像的,因为带电粒子沿着连接两个半球的磁力线引起极光。人们认为这些粒子从磁层赤道面源区出发后,在两个半球之间均匀分配。虽然已经证明,存在于相对的两个半球的相似极光形态可以发生经度几十度的位移,季节性因素也会导致全球强度的差异,但总的模式仍然相似。在这里,我们报告的观测结果显然违背了有关对称极光的一般假设:在北半球夏季的黎明和在南半球冬季的黄昏可以见到强点。我们认为这种不对称是与季节有关的半球间电流引起的,这一点已经有人预测过,但在本研究前一直未观测到。1Departm

14、ent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Allegt 55,University of Bergen,N 5007 Bergen,Norway.发表于Nature第 460 卷,2009 年 7 月 23 日,第491-493 页。6.冰在北极首次出现的时间 Evidence for middle Eocene Arctic sea ice from diatoms and ice rafted debris Catherine E.Stickley1,3,Kristen St John2,Nalan Koc1,3,Richard W.Jordan4,Sandra Pass

15、chier5,Richard B.Pearce6&Lance E.Kearns 北极并非始终存在海水,而且我们对这一在气候上很敏感的地区的海冰历史的确知之甚少。最近在中始新世海洋沉积物中冰携碎屑的发现,促使人们提出这样的观点:冰是在距今大约4600 万年前出现在北极的,但重要的是,要对基地陆地的冰川冰和海冰作为碎屑来源加以区分,因为每种冰有不同气候涵义。现在,对来自ACEX 项目的一个海洋沉积芯所做分析,显示了针状硅藻Synedropsis spp.的数量巨大的、保存完好的化石(这种硅藻依靠海冰来生存),其所处位置在北极中部海床之下约260 米的地方。结合详细的粒度分析,这一发现表明,海冰在距

16、今约4750 万年 4550 万年前是冰携碎屑的主导性来源。这些结果将冰在北极的首次出现时间提前了125 万年,将海冰硅藻的首次出现时间提前了1600 万年。1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Troms,Norway.2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James Madison University,Harrisonburg,Virginia22807,USA.3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Polar Environmental Centre,N-9296 Troms

17、,Norway.4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Yamagata University,Yamagata990-8560,Japan.5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Montclair,New Jersey07043,USA.6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Southampton SO14 3ZH,UK.发表于Natu

18、re第 460 卷,2009 年 7 月 16 日,第376-379 页。7.关于冰川期气候波动的证据 Migration of the subtropical front as a modulator of glacial climate Edouard Bard1&Rosalind E.M.Rickaby2 来自几个方面的证据(包括北半球冰层的不同程度)都反映了冰川期波动的严重程度,尽管从南极冰盖获取的冰芯表明,冰川状态及气温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在过去80 万年间一直保持不变。现在,来自从西南印度洋获得的一个海洋沉积芯的关于海洋表明温度与海洋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持续时间为80 万

19、年的新纪录显示,在最冷的冰川,南非沿海附近的副热带锋向北迁移,改变向“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携带热量和盐分的“阿古拉斯海流”的力量。这项工作表明,副热带锋向北迁移的程度可使全球气候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部分去耦合(也就是说,是二者之间部分失去关联)。1CEREGE(UMR 6635),College de France,University Paul-Cezanne Aix-Marseille,CNRS,IRD,Europole de IArbois BP 80,13545 Aix-en-Provence Cedex 4,France.2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Ox

20、ford University,Parks Road,Oxford OX1 3PR,UK.发表于Nature第 460 卷,2009 年 7 月 16 日,第380-383 页。8.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时期北半球状况 Peierls distortion as atoute to 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In4Se3-crystals Jong-Soo Rhyee1,Kyu Hyoung Lee1,Sang Mock Lee1,Eunseog Cho1,Sang II Kim1,Eunsung Lee1,Yong Seung Kwon2,Ji Hoon

21、,Shim3&Gabriel Kotliar4 在距今大约3350 万年前(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时期),地球的气候从“温室”变成“冰室”状态。大陆尺度的冰盖大约这个时候出现在南极洲,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但是,尤其对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而言,我们对当时的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相对来说一无所知。为了了解关于北半球状况的更多情况,Eldrett 等人对挪威英格兰海中的海洋沉积物中说保存下来的陆地孢子和花粉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在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时期之前,最冷月平均温度下降了约5。C,季节性增强了。1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y,Samsung Advanced instit

22、ute of Technology,Yongin 446-712,Korea.2Department of Physics,Sung Kyun Kwan University,Suwon 440-746,KOREA.3Department of Chemistry,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ohang 790-784,Korea.4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Rutgers University,Piscataway,New Jersey 08854-8019,USA.发表于Nature

23、第 459 卷,2009 年 6 月 18 日,第965-968 页。9.始新世向渐新世过渡中北部高纬度地区季节性温差增强 Increased seasonality through the Eocene to Oligocene transition in northern high latitudes James S.Eldrett1,David R.Greenwood2,Ian C.Harding3&Matthew Huber4 在始新世向渐新世转变时期(约3350 万年前)全球发生深刻的气候变化,在白垩纪/早第三纪的温室条件让位给了冰室条件。在这一转变期内,地球轨道的变化和大气中二氧化

24、碳含量的长期下降4-6 不仅导致了南极冰盖增长至接近现代的规模,而且导致了北半球冰川冰的出现。然而,这一时期的古气候研究(结论)是矛盾的:尽管一些分析表明没有发生重大的气候变化,但其他一些分析则意味着更低的温度、更强的季节性和/或干旱。而对这个间隔期间的北部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尤其是知之甚少。我们基于对挪威-格陵兰海采取的海洋沉积物中保存的源自陆地的孢粉组合的生物气候学分析,对北方高纬度始新世至渐新世期间陆地气候进行了估算。我们的数据显示在Oi-1 冰期事件之前寒冷的月份(冬季,平均气温为5)温度下降为0-2,且季节性温差增强。这些数据表明,在整个始新世向渐新世的过渡中,18O 同位素位移的确

25、包含一个降温分量。但是,当时相对温暖的夏季的气温意味着东格陵兰的大陆冰很可能局限于山地注出冰川。1Shel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UK Ltd,1Altens Farm Road,Nigg,Aberdeen,AB12 3FY,UK.2Biology Department,Brandon University,270 18 th Street,Brandon,Manitoba,R7A 6A9,Canada.3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University of S

26、outhampton,European Way,Southampton,SO14 3ZH,UK.4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Department,Purdu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enter,Purdue University,550 Stadium Mall Drive,West Lafayette,Indiana 47906,USA.发表于Nature第 459 卷,2009 年 6 月 18 日,第969-973 页。10.甘布尔采夫山脉和南极冰盖起源与早期演化 The Gamburtsev mountains and t

27、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Sun Bo1,Martin J.Siegert2,Simon M.Mudd2,David Sugden2,Shuji Fujita3,Cui Xiangbin1,Jiang Yunyun1,Tang Xueyuan1&Li Yuansheng1 南极冰盖首次形成的方式(当时是距今大约3400 万年前的一个全球气候快速变化的时期)一直是一个有相当大猜测性的问题。来自几个方面的证据都表明,南极中部山系是最初冰盖的所在地点,但我们关于当前冰盖地貌的知识高度局限在冰盖最初形成最可能发生的

28、区域:位于当前冰盖中心、沿冰川下的Gamburtsev 山系的地方。现在,研究人员根据在两个季节中所进行的一项能够穿透冰层的雷达研究,完成了对Gamburtsev 核心区域高山纵谷交错的原貌地形的详细勘查和分析。所获数据显示了一个最初被河流切割、然后又被冰的运动加深的山地景观。南极冰穹A 下方的Gamburtsev 山脉成为南极冰盖的一个关键起源地,时间可追溯至过去3400 万年前。深至冰层下3000 米的地貌像是经典高山峡谷地貌发生爆炸后的版本,似乎是在距今3400 万年前形成的,当时的平均夏季气温约为3 摄氏度。1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451

29、jinqiao Road,Pudong,Shanghai,200136,China.2School of GeoSciences,University of Edinburgh,Kings Building,Edinburgh EH9 3JW,UK.3National Institute of Polar Research,Research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Systems,Kaga,1-9-10,Itabashi-ku,Tokyo 173-8515,Japan.发表于Nature第 459 卷,2009 年 6 月 4 日,第690-693 页。

30、11.永久冻土中碳的释放 The effect of permafrost thaw on old carbon release and net carbon exchange from tundra Edward A.G.Schuur1*,Jason G.Vogel1*,Kathryn G.Crummer1,Hanna Lee1,James O.Sickman2&T.E.Osterkamp3 永久冻土深处存储着数量巨大的碳永久冻土生态系统中所含的碳几乎是大气层中所含碳的两倍,这些碳如果释放进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中时,有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一个正的反馈。永久冻土中存储的碳大部分是“冷”碳,是在数千

31、年期间积累的,但碳从这些土壤中的释放速度却非常不确定。Schuur 等人报告了来自阿拉斯加一个长期监测点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数据以及生态系统呼吸的反射碳年龄,这个监测点的永久冻土温度自1985 年以来一直受到直接测量,并且自那是以来被发现一直在变暖。他们发现,随着永久冻土的消冻,土壤碳有明显损失,而且这样的损失在十年的时间尺度上大大超过所增加的植物碳吸收量,二者的速度差有可能使永久冻土成为不断变暖的地球上一大生物圈碳来源。1Department of Biology,University of Florida,Gainesville,Florida 32611,USA.2Department

32、of Environmental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California 92521,USA.3Geophysical Institute,University of Alaska,Fairbanks,Alaska 99775,USA.*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发表于Nature第 459 卷,2009 年 5 月 28 日,第556-559 页。12.上个间冰期的海平面 Rapid sea-level rise and reef back-stepping

33、 at the close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highstand Paul Blanchon1,Anton Eisenhauer2,Jan Fietzke2&Volker Liebetrau2 未来海平面迅速上升的可能性也许是来自全球变暖的最大威胁。但最近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层消失是否是这种上升的第一个指示确实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仪器记录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来自墨西哥Xcaret 主题公园中一个暴露程度极高的化石礁,为上个间冰期该地区礁石地形、侵蚀表明和海平面变化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一幅细致的画面。研究人员将精确铀序列年代测定及地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同时与其他地方

34、的珊瑚年龄进行对比,发现在距今大约121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了2 3 米,这个结果与快要到上个间冰期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冰层不稳定的事实是一致的。根据这一证据,在不远的将来,冰层持续快速消失和海平面持续上升是有可能的。1Institute of Marine&Limnological Sciences,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o,AP1152,Cancun,77500 Quintana Roo,Mexico.2Leibniz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IFM-GEOMAR,Wischhofstrasse 1-

35、3,24148 Kiel,Germany.发表于Nature第 458 卷,2009 年 4 月 16 日,第881-884 页。13.南极旅游需要管理,但不应被禁止 虽然有些人总是倾向于生活在大都市的乐趣,但无可否认,许多人对人迹未至的荒凉之所同样乐此不疲。雪莱用诗生动地诠释了这种吸引力,他说:我爱一切荒凉而又孤寂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权且相信 眼前的一切广阔无垠,所以有这种乐趣,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灵魂如此。虽然这种魅力是经久不衰的,但它也是自相矛盾的。荒原的诱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荒无人烟,而体验这种乐趣却至少要有一个人的参与实际上,往往不止一人,因为很少有人独自进入荒原。这些诗的激情也在马里

36、兰州巴尔的摩激起了辩论,南极条约签字国正与北极理事会在那里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庆祝南极条约签订50 周年。两周的会议于4 月 17 日结束。南极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荒原之地,希望去南极观光的人逐年增加。全球的财富越来越多,尽管经济出现衰退,越来越多的人还是可以有能力支付这笔费用。造访这块大陆,过去只是考察队(不过几十个而已)的特权,但现在每个南极夏季,南极旅游人数接近50,000,而且这个数字还将上升。这种情形既提出了实际的问题,也提出了观念上的问题。去南极的路程都很遥远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南极水域是危险的。不时总有一些旅游船遇险受困,而且必须由原本支持南极科学研究的任务的其他船舶、航空器和人员

37、来实施救助。此外,尽管南极大陆幅员广阔,但游客往往只去少数地方,从而集中了他们对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美国已建议对南极条约进行修订,以阻止大型旅游船(开往南极),每次允许上岸的人数均不得超过100 人。这样的修正案,是将已经由负责任的旅游经营者遵循的惯例(尽管在经营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到)写进法律,确实应该采纳。更何况这块寒冷的大地甚至比一般地方不能任意地践踏,需精心呵护,并迫切需要制订法规来保证。没有人愿意看到企鹅像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捡拾比萨饼的浣熊一样乞讨食物。但是,规章需要将重点放在影响上(包括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活动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数字本身。对于一些脆弱、狭小的地方

38、,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就有理由主张每个旅游者应限制自己只能去一次,从而使得在旅游活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获得这一独特体验的人数尽可能多加拉帕戈斯保护基金会就是这样做的。但南极绝非狭小之地。如果人们想要去那里,并能够以负责任的方式旅行,他们应该被允许甚至受到鼓励。那种常常让某些自然爱好者挥之不去的“唯我灵性感之,何堪与俗同乐”的自命脱俗的小情结,应该遭到抵制。事实上,许多人关心的是自然美景,以至于真真切切地来到了“世界的尽头”,这是一件好事,它应该是值得庆贺和尽可能提倡的。对纯粹主义者来说这将是亵渎,他们应为前往更加不适于居住的的月球荒野制定计划。如果他们赶快去,他们可能会在理查德布兰森开酒店之前

39、到达那里。发表于Nature第 458 卷,2009 年 4 月 16 日,第808 页。14.西南极冰盖的变化周期 Obliquity-paced Pliocene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oscillations 1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ymtems Institute,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16802,USA.2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Mas

40、sachusetts,Amherst,Massachusetts 01003,USA.Modelling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growth and collapse through the past five million years T.Naish1,2,R.Powell3,R.Levy4,G.Wilson5,R.Scherer3,F.Talarico6,L.Krissek7,F.Niessen8,M.Pompilio9,T.Wilson7,L.Carter1 David Pollard1&Robert M.DeConto2 地球轨道的变化已知会影响气候从寒冷

41、的冰河期变成温暖的间冰期。巨大的西南极冰盖怎样对这些波动做出反应尚不清楚,但由于其溶化可能会使海平面上升约5 米,因而人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Nash 等人对从Ross Ice Shelf 下面取出的AND-1B 海洋沉积芯(钻取该沉积芯的工作是ANDRILL 钻探项目的一部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该冰层在上新世早期(距今300 万500 万年前)发生周期性坍塌的证据,当时的大气二氧化碳水平与今天的相似或稍高一些。坍塌的模式显示,地球转动轴的倾斜度所具有的大约为4 万年的周期对此产生了一个影响。南极洲过去500 万年这个时间段也是David Pollard 和 Robert DeConto 所

42、进行的一项数值模拟研究的焦点。他们将冰盖(有陆地支撑)和冰架(由水支撑)模拟方法结合起来,对接地线(陆地与海水之间的边界)的运动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过去500 万年里,西南极冰盖在仅仅几千年时间里就经历了完整状态、中间状态和坍塌状态之间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如果这一地区的海洋温度上升5。C,该冰层就可能会分解。发表于Nature第 458 卷,2009 年 3 月 19 日,第322-328 页以及第329-332 页。(注:该段中文摘要涵盖了两篇文章“Obliquity-paced Pliocene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oscillations、Mode

43、lling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growth and collapse through the past five million years)15.南北半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同荡秋千 Interhemispheric Atlantic seesaw response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Stephen Barker1,Paula Diz1,Maryline J.Vautravers2,Jennifer Pike1,Gregor Knorr1,Lan R.Hall1&Wallace S.Broecker3 理论模型和观测数据

44、早就表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变化行为就像秋千一样:当北半球的海洋变暖时,南半球的海洋会变冷,反之亦然。然而,迄今为止,数据表明,与北极相比,南极气候的响应要缓和得多。对来自大西洋的一个“洋核”(ocean core)的新纪录(其中包括有孔虫群落、Mg/Ca 比例、温度和海洋生产力数据)所做的一项分析表明,在上次冰川消退期间,南大西洋实质上是随北大西洋的变暖同时变冷的。这是关于南北气候之间存在一个即时“秋千式”联系的第一个确凿证据,它还为北大西洋的迅速变暖与南极较为缓和的响应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并且为北半球冰川的迅速消退找到一个潜在的驱动机制。1School of Earth and Ocea

45、n Sciences,Cardiff University,Cardiff CF10 3YE,UK.2British Antarctic Survey,Cambridge CB3 OET,UK.3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of Columbia University,Palisades,New York 10964-8000,USA.Present address:Laboratoire des Bio-Indicateurs Actuels et Fossiles,Angers University,49045 Angers Cedex 01,Fran

46、ce(P.D.);Alfred Wegener Institute,27570 Bremerhaven,Germany(G.K.).发表于Nature第 457 卷,2009 年 2 月 26 日,第1097-1102 页。16.关于含有“施铁肥”效应的假设得到实验证实 Southern Ocean deep-water carbon export enhanced by natural iron fertilization Raymond T.Pollard1,Ian Salter1,2,Richard J.Sanders1,Mike I.Lucas3,C.Mark Moore1,Rache

47、l A.Mills1,Peter J.Statham1,John T.Allen1,Alex R.Baker4,Dorethee C.E.Bakker4,Matthew A.Charette5,Sophie Fielding6,Gary R.Fones7,Megan French4,Anna E.Hichman8,Ross J.Holland1,J.Alan Hughes1,Timothy D.Jickells4,Richard S.Lampitt1,Paul J.Morris1,Florence H.Ndlec9,Maria Nielsd ttir1,H l ne Planquette10,

48、Ekaterina E.Popova1,Alex J.Popova1,Alex J.poulton1,Jane F.Read1,Sophie Seeyave1,Tania Smith1,Mark Stinchcombe1,Sarah Taylor1,Sandy Thomalla11,Hugh J.Venables6,Robert Williamson11&Mike V.Zubkov1 海洋在存储碳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识到,铁在全球大部分海洋里调控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也是这样的。但要对碳的长期存储量因铁供应限制的解除而发生的增加进行定量却被证明是困难的。CROZEX 实验(在“RRS 发现号”船上随

49、船巡航所进行的一项实验)目的是要对这样一个假设进行验证:在南大洋中克洛泽群岛附近所观测到的浮游植物浓度存在的南北梯度是由自然“施铁肥”(iron fertilization)诱导产生的,后者导致流向深海的有机碳增加。该实验所取得的数据支持这一假设:碳从肥沃海水向深层的输送量比从没有受“施铁肥”作用影响的一个相邻的高营养、低叶绿素区域来的输送量大两到三倍。碳输出的效率要比人工添加铁的实验中所报告的效率高一些(这可能是人工添加的铁大量丢失的结果),但要比自然诱导的浮游生物繁盛事件中所报告的效率低一些(这可能与横向铁供应的重要性有关)。1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 So

50、uthampton,Nation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 and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European Way,Southampton SO14 3ZH,UK.2Observatoire Ocanologique,Avenue de Fontaul,BP44 F-66651 Banyuls-sur-Mer,France.3Department of Zoology,University of Cape Town,Rondebosch 7701,South Africa.4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