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21357.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2135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21357.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一、第一单元 伤仲永 练习一 1加点字注音。邑人()日扳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环谒于邑人()泯然众人矣()卒之为众人()2解释加点的字。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受之于天()贤于材人远矣()得为众人而已耶()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词的意思。(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奇:宾客:译文:(2)父利其然
2、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利:译文:5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 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 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 _”。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 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 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练习二 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字 ,晚号 ;是 北宋 家、家和 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明道中,从先人还家()3翻译下列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3、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
4、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8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_ 9 事 实 上,方 仲 永 如 同 常 人 的 原 因 有 很 多,其 一,从 乡 邻 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引号内填原文)10.本文主要说明了_。11.本文题目中的“伤”有
5、何含义 答:_ 二、第二单元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1本文选自_代 编的 _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 北方的一首_民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燕山()胡骑()辔头()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万里赴戎机(赴:)出郭相扶将(郭:)策勋十二转(策:)著我旧时裳(著:)关山度若飞(度:)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6、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6全诗详略得当,请分别概括出详写与略写的内容,并回答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8“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了 _。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
7、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_ 17.本文按照_顺序,写了 _、_、_ _、_四件事。18.文章第一句有何作用答:_。19.“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两位老人_,“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阿姊”_,“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小弟”_。20.按要求用原文填空:描写木兰行军速度快的句子:_ 描写木兰边塞军旅生活艰苦的句子:_ 描写战争时间长、战斗激烈的句子:_ 三、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练习一 1.注音:卿()岂()涉猎()孰()遂()2.解词: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
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孰若孤()()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即更刮目相待()及鲁肃过寻阳()()见事之晚()3.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成语解释:刮目相待(看):吴下阿蒙:练习二 1本文选自 ,该书是 时期的 家、家。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由_ 命名,记述了从_到_共_年间的史事。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初(当初)当涂(当道,当权)多务(多事务)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知识高深的人)辞(推托)C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过(到)D见事(认清事物)及(到了的时候)非复(不再是)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9、(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翻译句子。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目的:6本文主要通过_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_ _ _;吕蒙是_。7鲁肃的话表现他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 _;文末“_ 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答:_ _ _ 9.本文_是中心人物。A.孙权 B 吕蒙 C.鲁肃 10.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吕蒙“就学”的理由中哪句话有说服力 _。11.本文写的相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文言文 专项 练习 2135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