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双减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3513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双减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35132.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德育双减课题申报书 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 前言:“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要充分地维护学的正常教学秩序,纠正传统的“超负荷”现象。“双减”政策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客观上说明了“双减”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进学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从全面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来看,“双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的改变和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宗旨观念的革新。这是因为“双减”政策在客观上需要学教师采取
2、多种途径,以缓解少年儿童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使上述教育方针的目的达到,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地改变传统的道德实践方式,并与学实行“双减”的方针相结合,善于运用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达到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双减”之后,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2 担,学生自由时间相对增多了,课后服务的形式不断丰富,统筹整合了家校社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更加关注减负增质和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广阔空间。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以分数衡量优劣,
3、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较大,导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思想品德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对深化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契机,“双减”政策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给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效减少品行不端情况的发生,为小学生成长积蓄前行的力量。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双减”政策立足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学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和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做到五育并举,落实“五项管理”,更好地实现小学生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思想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加强
4、德育教育与“双减”政策落地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一、问题的提出:2013 年,我国开始推行“研学旅行”试点工作。2014年、2015 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 .3 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对“研学旅行”的概念、内涵和范畴进行了阐释和规范。研学旅行的试点城市也从最开始的四个,逐步扩大为十多个省市地区。2015 年 10 月,xx 市被教育部基教一司确定为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单位。xx 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全市版图面积 3747平方公里,人口 126 余万。下辖 3 个街道办事处
5、、15 个镇、1 个乡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文脉深厚,民风纯朴,资源丰饶,景色宜人,胸襟开阔,交通便利,是著名的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是大别山中心城市和旅游门户城市,是近年来湖北省发展最快的县市之一。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开发具有 xx 特色的研学课程,是急需突破的课题。二、课题界定:课题的含义:“xx 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就是基于 xx 丰富的乡土资源,深度研发一系列融合“文化”和“服务”,兼具“学、养、情、吃、住、游”六要素,体现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的课程 课题的内容:重点研发以“乡土乡情”为主要内容,以“基地+研学点”为主要模式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移
6、民文化、民俗文化”四大系列活动课程。课题研究的范畴:研究包括行政管理层面的指导性文 .4 件、方案、计划的制定;课程实施层面的课程案例、指导手册、活动影像的开发;辅助服务层面资质的标准、场地的要求、安全管理等等。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我国历史上游学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朝的梁绍壬、现代的陶行知等。可以说游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珍贵部分。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夫子周游列国,云游四方讲学,曾来到楚国境内西阳河边打算入楚地讲学,西阳河由此改名夫子河,xx 市夫子河镇亦由此而得名。日本“修学旅行”是二战后开始兴起的,后来发展得很普遍,
7、写入了日本国民教育大纲,纳入了学校教育法。日本规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必须完成在本国的修学旅行活动,已经被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范围中。日本政府部门对研学旅游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年各地教委出台本年度修学旅行的实施细则,具体包括实施旅行的学年、旅行天数、行程长短、所需费用以及随行教师的人数等,辖区内的中小学校遵照执行。许多成长起来的日本孩子承认,“修学旅行”是其学校生活中最深刻或者快乐的记忆。随着 2013 年西安、合肥、上海、苏州等研学旅行试点的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如火如荼的在国内开展起来。2014 年,第一个以“课程化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模式”.5 为研发目标的实践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安徽落地
8、。2015 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对“研学旅行”的概念、内涵和范畴进行了阐释和规范。2016 年11 月,教育部等 11 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意见 提出了“四个一”的工作目标:“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四、选
9、题意义: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定义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研学旅行凭借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的有机统一,成为落实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的重要方式。“xx 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选题十分符合当前国内教育研究形势,能最大限度的开发革命老区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6 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的“四个一”工作目标,将素质教育的推进实践化,让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体验化
10、,真正让中小学生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五、研究价值:“xx 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立足于本土文化,开发具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将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整合性、科学性、安全性的原则,为学校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和效果保障,解决“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同时,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的研学模式的研究极具探索价值。六、研究目标:通过方案设计、实践反思、研究总结,形成一套教育性好、操作性强的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为我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活动提供课程指南。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丰富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11、,突出全员参与、集体活动、走出校园、实践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七、研究内容:(1)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模式,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原则、流程和方 .7 法,探索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2)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初一套育人效果突出 xx 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指导建设一批优秀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3)指导课程研究与实施,积极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估,反思、改进、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2、。八、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主要观点: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是新的教育背景下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它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求,组织学生以集体旅行的方式与自然和社会深度接触,让学生们在真实世界中亲身感受所学所知,有助于实现课堂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思考、研究、探索。研学是旅行的目的,旅行是研学的载体。乡土乡情研学旅行就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出抽象,用行走的方式感受知识、认识家乡、理解生活。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大变革,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要实现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体系、优化的课程体系、科学的评价
13、体系。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本土性开发。充分挖掘乡土乡情教育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凸显实施过程科学的校外实践活动过程。2、模块化设计。以模块化设计四个文化 .8 系列十余个活动案例的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便于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组合与实施。3、过程性完整。在课程的开发中,始终关注研学旅行的全过程,探索活动前三会六备,活动中三看六感,活动后三评六展的“3+6”课程模式。九、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1)成立一个课程研发团队。由市教育局基教科牵头,在全市遴选骨干教师,确定试点学校,纳入实践基地组成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团队。(2)确立一个课程研发主题。研发以适用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以“乡土乡
14、情”为主要内容,以“基地+研学点”为主要模式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四大系列活动课程。(3)明晰一条课程开发思路。确立了“依托研发团队,立足四大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注重营地建设,开发研学课程”的思路。2、研究方法。(1)调查搜集法。通过对 xx 乡土乡情资源的实地调查,对 xx 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实地搜集,以期凸显地方特色,达到较好的研究效果。(2)案例研究法。通过典型课程案例的设计、实施、反思、研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课程开发与研究。.9 (3)理论研究法。查阅 xx 县志等文史资料,了解其他试点地区的动态,借鉴已有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源。(
15、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一边实施,一边探讨,及时调整思路、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果与应用相统一。十、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工作(xx.02xx.03)(1)确定主题与思路。搜集并解读国家关于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确定本次的研究主题xx 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并制定研究方案。(2)成立机构与团队。由市局基础教育科牵头,在全市遴选一批优秀科研型教师成立研发团队,并确定在全市选择了 9 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开始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工作。2、研究阶段(x.042x.12)第一阶段:初期开发(20 x08)(1)开展课题研讨,整合研学资源。组织研发团队到移民文
16、化公园、乘马会馆、浮桥河湿地公园等具有代表性的xx 乡土乡情研学旅行实地考察,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提出课程开发的构想。(2)打造课程个案,设计课程模板。集团队之力,依托革命老区乘马的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依托移民文化公园资源打造移民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反复讨论研究并 .10 进行实践,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出台全市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统一模板。第二阶段:中期实践(2017x)(1)实践提升。总结第一阶段研究的成果,在不同的试点学校进行课程实施,发现问题,反思课例,并不断优化课程案例。(2)全面开发。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思路,确定课程整体框架,并分配各团队成员进行课程设计。召开研讨会,修改并最终确定课程内容。(3)推广实施。有选择性的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并征集校本优秀研学旅行案例,课程实践论文。(4)中期小结。第三阶段:后期结题(20 xx)(1)推出 xx 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开发模块设计。结合xx 的乡土乡情,在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四个研学旅行板块中各推出 2-3 个操作性强、过程性好、教育性好的研学旅行案例,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提供指南。(2)收集整理 xx 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开发资料。收集整理在开发实践中的精品案例,活动资料,相关研究论文和交流材料,并整理成册。.11 (3)完成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