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十二)含答案解析z2558.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4643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1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十二)含答案解析z255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十二)含答案解析z255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十二)含答案解析z255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十二)含答案解析z2558.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物课时练(十二)解析 一、选 择 题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快慢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D.将插条浸泡在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 B 本题涉及到的是必修课本上的一些基础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等,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答题。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因此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实验

2、材料时观察不到染色体,A 错误;二氧化碳可以使得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快慢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 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1P 标记,少数噬菌体有32P 标记,C 错误;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扦插让其生根,不是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生根,D 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涉及到的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染色体只能出现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扦插枝条浸泡后需要扦插到土壤中生根。2、有丝分裂过程中,与遗传物

3、质均分无关的是()A.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B.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C.中期赤道板的出现 D.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C 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导致遗传物质(DNA)增倍,前期形成的纺锤体,在牵引染色体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导致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加倍的染色体在末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上述变化均保证了遗传物质的均分,A、B、D 均正确;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实际结构,C 错误。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 DNA 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

4、裂后期细胞中 DNA 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C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加倍,DNA 不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据此答题。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 错误;有

5、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 不加倍,B 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 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D错误。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对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评价,合理的是()A.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和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压片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便于观察 D

6、.显微镜下找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并持续观察其各个时期的变化 C 分析: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步骤是: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上午 10 时至下午 2 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剪取根尖2-3mm 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3-5min 龙胆紫溶液或0.01g/mL 或 0.02g/mL 的

7、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 醋酸洋红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染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 错误;B.解离后需用清水漂洗,步骤中和顺序颠倒了,B 错误;C.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载玻片,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可使组织细胞分散,便于观察,C 正确;D.细胞经解离已死亡,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持续观察到各个时期的变化,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相关

8、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需要对染色体染色,但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不需要 B.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和蝗虫减数分裂都需要在低倍镜下找到分裂的各个时期 C.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和蝗虫减数分裂都需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 D.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和蝗虫减数分裂后,都需要绘图,绘图时需双眼看镜头 C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A 错误;观察洋葱有丝分裂

9、实验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B 错误;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和蝗虫减数分裂都需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C 正确;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和蝗虫减数分裂后,都需要绘图,绘图时需左眼看镜头,D 错误。6、如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 的 BC 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0 条或 1条 Y 染色体 B.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 的 CD 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DE 段有染色单体 D.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图 2 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CD

10、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A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1 中 AB 段表示 DNA 分子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图 2 中 AB 表示细胞分裂间期 DNA 分子复制,BC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DE 表示末期。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 BC 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所以图 1 的 BC 段一个细胞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则细胞中可能含有 1 条或 0 条 Y 染色体,A 正确;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 的 CD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B 错误;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中的 DE 段因着丝点都已经分裂而不存在染

11、色单体,C 错误;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图 2 表示有丝分裂,则图 1中 CD 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图 2 中 BC 代表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CD 表示后期结束,细胞内初步形成有核膜的两个细胞核,D错误。7、下图是某哺乳动物(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若有基因 A,则一定有基因 a D.若表示 X 染色体,则表示 Y 染色体 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4 条,而该生物体的细胞中 2n=4,且进行正常的细胞

12、分裂,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根据分析,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及染色体组均加倍,因此此时该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A 错误;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错误;若染色体有基因 A,则染色体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 A 或 a,C 错误;若图中的表示 X 染色体,则染色体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表示 Y 染色体,D 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辨别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图像及物质变化规律。8、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N,DNA 的含量为 Q,

13、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 DNA 含量分别是()A.N 和 Q B.N/2 和 Q/2 C.N/2 和 Q D.N 和 Q/2 D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N,与体细胞相同,因有染色单体存在,每条染色体有 2 条染色单体、2 个 DNA 分子,此时细胞中 DNA 的含量为 Q;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 N 加倍为 2N,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有 1 个 DNA 分子,所以 DNA 的含量仍为 Q;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加倍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 DNA 含量分别是 N 和 Q/

14、2。综上分析,A、B、C 均错误,D 正确。【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N,DNA 的含量为 Q。在此基础上围绕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若能将染色体数和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丝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9、若果蝇进行正常分裂的细胞内,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 16:16:0 时,则该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末期 C 分析:果蝇是二倍体生物,

15、其体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体。在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 DNA 含量变化特点: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 8,平时不变 4;DNA 变化:间期加倍 816,末期还原 8;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 016,后期消失 160,存在时数目同 DNA。详解: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为 8,与题意不符,A 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 8:16:16,与题意不符,B 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 16:16:0,与题意相符,C 正确;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 8:8:0,与题意不符,D

16、 错误。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 2N)归纳:(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 DNA。10、雄性豚鼠(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的一个精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后产生两个子细胞 A1和 A2;另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两个子细胞 B1和 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接着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为 C1和 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

17、A1和 A2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B1和 B2中一定存在染色单体 C.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各自相同的细胞有三组:A1和 A2、B1和 B2、C1和 C2 D.细胞内核 DNA 分子数的关系是 A1A2B1B2 C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征: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征: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

18、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由于 A1和 A2是一个精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后产生两个子细胞,而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所以 A1和 A2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A 正确;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但着丝点不分裂,而 B1和 B2是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 B1和 B2中

19、一定存在染色单体,B 正确;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各自相同的细胞有两组:A1和 A2、C1和 C2;而 B1和 B2是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又雄性豚鼠的性染色体是 XY,所以B1和 B2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形态大小不完全相同,C 错误;细胞内核 DNA 分子数的关系是 A1=A2=B1=B2=2C1=2C2,D 正确。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核 DNA 的变化规律:间期(染色体保持 2n,DNA 数有 2n 加倍为 4n),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保持为 2n,DNA 数为 4n),后期到末期结束前(染色体加倍为 4n,DNA 数为 4n)末期结束后(染色体为 2

20、n,DNA 也为 2n)。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和 DNA 数变化规律:间期(染色体保持 2n,DNA 数有 2n 加倍为 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前(染色体保持2n,DNA 数有 2n 加倍为 4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为 n,DNA 数为 2n;后期至结束前为 2n,DNA 数为 2n),精(卵)细胞(染色体保持为 n,DNA 数为 n)。11、下图是精原细胞的增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均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共有两种类型 C.图中过程细胞均会适度生长 D.图中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 C 分析:图示表示精原细胞的增殖情况,其中表示精原细胞通过

21、有丝分裂进行增殖;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详解: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因此过程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而过程不能形成姐妹染色单体,A 错误;假设精原细胞内含 2n 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 4n 条染色体,精细胞(染色体减半)含 n 条染色体,因此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共有三种类型,B 错误;过程都包括分裂间期,此时期细胞中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C 正确;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该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点睛: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染

22、色单体、DNA 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 92,那么该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46 个 B.23 个 C.82 个 D.164 个 A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 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 2N):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详解: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某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 92 条,则该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6 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 A。点睛:有丝分裂过程,只要细胞内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等于

23、本物种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当进入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直至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物种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13、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NA 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 A 分析:结合柱形图中三种数量关系,图中 a 表示染色体数目、b 表示染色单体数、c 是 DNA 分子数,且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 分子数目=1:2:2,说明此细胞内着丝点没有分裂但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细胞可能出于有丝分裂前期或有丝分裂中期。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细胞

24、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A 正确;后期没有染色单体,B 错误;后期和末期都没有染色单体,C 错误;末期没有染色单体,D 错误。点睛:本题关键要抓住细胞内有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内染色体已经复制且着丝点没有分裂。14、如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细胞及其参与形成的受精卵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着丝点分裂的区段是 HI 段和 JK 段 B.BC 段和 LM 段 DNA 的含量均减少一半,且减半的原因相同 C.AG 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0 条或 1 条或 2 条 Y 染色体 D.AB 段和 KL 段都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分析图示可知,AG 段是减数分裂过程,HI 段是

25、受精过程,IM 段是有丝分裂过程。M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发生着丝点分裂的区段是 DE 段和 JK段,选项 A 错误;BC 段 DNA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含量减半,而LM 段 DNA 含量减半是因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选项 B 错误;AG 段是减数分裂过程,M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1 条 Y 染色体,M末期 X、Y 染色体分离,含 X 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含 Y 染色体,含 Y 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在 M前、中期含 1 条 Y 染色体,M后期含 2 条 Y 染色体,选项 C 正确;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AB 段,不能发生

26、在有丝分裂的 KL 段,选项 D 错误。15、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 4、2、2,染色体数和核 DNA分子数之比为 12 的是丙、丁细胞 B.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 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 P、Q 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乙和丙细胞有 2 个染色体组。丙、丁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之比为 12,A 正确;若丙含一对性染色体,丙减数分

27、裂后产生的丁含一条性染色体,B 错误;丙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C 正确;P 和 Q 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正确。16、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

28、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 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 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 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正确,所

29、以选 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非 选 择 题 17、请回答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问题:.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过程称为 细胞癌变,该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 D,其将发生的变化为 增殖、分化,产生新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或增殖、分化产生新的各种血细胞)。.如图甲中 a、b、c、d 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有丝分裂

30、的部分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 b(填字母)区细胞。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目的是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2)某同学通过多次实验汇总得到各时期的细胞数记录如下,细胞分裂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总数 M A B C D 数值最大的字母是 M,理由 分裂间期持续时间远长于分裂期时间 ,若已知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为 10.6 小时,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 10.6 M/(M+A+B+C+D)小时(用字母和数字表示)。试题分析:梳理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细胞的分化及癌变的相关知识,以图中的箭头指向及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对进行解答。

31、解答题,需明辨图中 a、b、c、d 所示某植物根尖的结构名称(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熟记并理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流程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表格中提取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分析图示可知:过程称为细胞癌变,该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2)细胞 D 为通过异体骨髓移植获得的新的造血干细胞,该细胞将发生的变化为:增殖、分化,产生新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或增殖、分化产生新的各种血细胞)。.(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 b 所示的分生区细胞。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

32、,其目的是用于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且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长于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所以表中数值最大的字母是 M。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细胞总数)10.6M/(MABCD)。18、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是残留在核外形成椭圆形异常结构,称为微核,光镜下可见。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某小组以豌豆根尖细胞为材料进行了相关探究,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浓度(mg/L)微核率%离子 0 10 20 30 40 50 60 Cu2+0 0.012 0.0

33、94 0.183 0.279 0.374 0.018 Cd2+0 0.023 0.120 0.223 0.387 0.029 0.015 K+0 0 0 0 0 0.001 0(1)显微镜观察微核时,应选择经处理的根尖 分生 区制成临时装片,该区域细胞的形态特点是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用 碱性(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料对微核进行染色。(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 Cu2+浓度在 050mg/L 范围、Cd2+浓度在 040mg/L 范围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逐渐增大;当 Cu2+和 Cd2+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请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过高浓度

34、的 Cu2+和 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 无明显影响 ;但 K+浓度为50mg/L 时细胞也偶尔出现微核的原因是 细胞分裂过程中偶尔出现自发异常所致。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微核率。当 Cu2+浓度在 0-50mg/L 范围内时,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大;当 Cu2+质量浓度为 60mg/L 时,根尖细胞微核率较低。当 Cd2+浓度在 0-40mg/L 范围内时,随着 Cd2+浓度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大;当 Cd2+质量浓度为 50、60mg/L 时,根尖细胞微核率较低。随着 K+浓度的变化,微核

35、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说明 K+不会导致微核的产生。详解:(1)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因此显微镜观察微核时,应选择经处理的根尖分生区制成临时装片;微核是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因此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微核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当 Cu2+浓度在 050mg/L 范围、Cd2+浓度在 040mg/L 范围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都表现为逐渐增大;而当 Cu2+和 Cd2+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过高浓度的 Cu2+和 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根据以上分析已知,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基本没有影响,仅在 K+浓度为 50mg/L 时细胞出现了很少的微核,可能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偶尔出现的自发异常所致。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内容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根据数据判断三种离子对微核的产生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