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923253245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9232532457.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测量设备及测量特点.2 3.1.测量设备.2 3.2 工程施工测量特点.5 3.3 人员安排.5 四、平面控制网.6 4.1 布网要求:.6 4.2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6 4.3 建筑坐标系的建立.6 4.4 首级平面控制网.7 4.5 二级平面控制网.7 4.6 三级平面控制网.8 五、高程控制网布设.9 5.1 高程控制网起始依据.9 5.2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9 5.3 标高竖向传递.9 六、放线管理.10 6.1 主体结构测量定位做法:.10 6.2 精细化管理放线要求:.11 七、沉降观测控制.13 八、施工测量技术要求.18 九、施
2、工测量管理.23 9.1 测量管理组织机构.23 9.2 测量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 一、工程概况 融创御园项目整个地块位于市莲湖区,整个项目用地北至规划路,东至桃园北路,西南临公共绿地。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为 5.088 公顷;地块用途性质为居住。地块南北向最长处约 180 米,最窄处约 65米,东西向长约 440 米。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 73225.36 平方米,为集住宅、配套商业设施齐全的大型社区。进场后,业主提供 BM1、BM2 两个市政基准点。二、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 GB5002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 GB/T
3、50326-2006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检定规程 JJF 1118 光学经纬仪 GB/T 3161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 JJG 414 光电测距仪 GB/T 14267 水准仪 GB/T 10156 御园项目结构、建筑施工图及图纸答疑等文件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测量设备及测量特点 3.1.测量设备 各项目须备齐放线所具备的测量工具以及标识工具,精密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在施工现场使用;针对精密仪器须建立检测、维护及使用台账进行统一管理。全站仪 经纬仪 水准仪 激光铅锤仪 50m 大卷尺 线垂 墨斗 5m 小卷尺 激光扫平仪 棱镜 塔尺 铅笔 耐久水笔 优质喷漆 镂空雕版 测量设备登
4、记台账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编号 检验日期 检验状态 合格证编号 责任人 备注 所有精密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测,合格后才允许在施工现场使用 建议测量仪器台账统一管理,定期维护与保养 本工程测量定位主要采用 RTS632B 全站仪 1 台、DT202C 电子经纬仪 1 台、DS32水准仪 4 台;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和图纸进行施工放样。本工程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平面放样。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器具用途 1 电子全站仪 RTS632B 1 轴线、楼型控制放线 2 电子经纬仪 DT202C 1 墙、柱、梁定位放线 3 钢卷尺 5m/10m/50m 90/30/9 定位放线 4 水准仪 DS
5、32 4 标高控制 5 垂直仪 WILD 2 垂直投点 6 托线板 2000150 12 36 砖墙面、楼地面垂直度控制 7 塞尺 36 墙面、楼地面垂直水平控制 8 回弹仪 HT225S 1 混凝土强度测试 9 稠度仪 1 测试砂浆稠度 10 天平 200g 1 测试砂浆比重 3.2 工程施工测量特点 3.2.1 由于本工程建筑层数较多,属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和外观质量,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测精度高,所用仪器和测法要适应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条件。3.2.2 由于建筑平面、立面造型复杂,故要求测量放线方法能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适应,并需配备相适应的专用仪器和采取必要的安
6、全措施。3.2.3 由于建筑工程量大,为保证工程的整体性和各局部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开工前先测设足够精度的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控制网点在整个施工期间能准确、牢固地保留至工程竣工。3.2.4 由于天气的变化、材料受力变形及地基的下沉等影响,在施工测量中,就必须根据有关的规律预估和预留变形量。如测设标高时,应预留结构下沉;在控制建筑物垂直度时,应考虑日照变形的影响等等 3.2.5 在施工期间要按规与设计图要求进行必要的环境的变形监测和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竣工之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继续观测。3.2.6 施工测量要与监理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放线时严格遵守施
7、工放线的工作准则。每步都检验与校对。3.3 人员安排 高层 多层 别墅 土建阶段 装修阶段 土建阶段 装修阶段 土建阶段 30 万平米 18 人 18 人 18 人 18 人 20 人 根据建筑面积,我项目部建筑面积为 1020 万平方米之间,配置 10 人测量放线专职人员。四、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分三级布设:一级控制网为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至少二个);二级控制网为基坑边提供外控依据的主控轴线点;三级控制网即为建筑轴线网。4.1 布网要求:4.1.1 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4.1.2 依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布设。4.1.3 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
8、方。4.1.4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符合规相应要求。4.1.5 形成有机整体。4.2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4.2.1 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4.2.2 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4.2.3 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2.4 控制点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标记。4.3 建筑坐标系的建立 4.3.1 控制点的建立 先用 RTS632B 全站仪根据平面控制网放出建筑物轴线,并在场地上做好轴线控制点,并定期(二星期左右)复测一次。控制点的做法为用 2m 长钢管打入地下,地面上留 200mm,上焊铁板
9、并在铁板上划十字线。并在控制点外砌 500mm 高砖墙,中间浇捣素混凝土至控制点面并在砖墙上加盖,防止垃圾等杂物进入。4.3.2 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 垫层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施工控制网精确测定建筑物位置,并进行控制网加密,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要求。4.3.3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量仪器采用 RTS632B 电子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度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4.4 首级平面控制网 依据业主提供的城市测量平面控制点和建筑物
10、的平面定位图,采用全站仪测设和校核,结合现场情况,采用符合导线测量方法,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见图4.4)注:图中 BM1、BM2 为市政级测量控制点。图 4.4 一级控制网示意图 4.5 二级平面控制网 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依据,平面控制点设置在施工现场围墙基坑边,为三级网的 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点测量(见图 4.5)。图 4.5 二级控制网示意图(表示二级控制点)4.6 三级平面控制网 三级平面控制网以二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用于楼层控制轴线的测放。根据结构形式,按地上、地下分开布置。4.6.1 地下部分三级平面控制网采用外控法投测(见图4.6.1);图 4.6.1 地下结构三级
11、控制网示意图 4.6.2 地上结构控制网测设采用控法投测(见图 4.6.2)。图 4.6.2 主塔楼测量控制点布置图 五、高程控制网布设 5.1 高程控制网起始依据 高程控制网依据甲方提供场区高程控制基点测设。5.2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地下工程与上部结构工作分段进行的特点,高程控制网分段测设,但为了保证标高精度一致,要及时进行复测。考虑到施测方便,高程控制网,拟布设在基坑边上。为了便于施测及校核,每段布设 23 个控制点。在控制点的设置位置,用清水冲刷掉墙面浮土,薄抹一层水泥砂浆,做成一块 10cm10cm 的平整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涂上红色“”标志,并在旁侧注明相对标高。5.3 标高竖向
12、传递 标高传递 在现场场地质比较稳定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甲方、监理方踏勘选定。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 S2 级水准仪,在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 II 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引测一地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5n mm(n 为测站数)。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 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按量取,高差 超过一整
13、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收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 以。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什么样校核。H2=H1+b1+a2-a1-b2 公式(1)其中: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a1S1 水准仪在钢尺读数;a2S2 水准仪在塔尺读数;b1S1 水准仪在钢尺读数;b2S2 水准仪在塔尺读数。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1)仪器观测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2)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3)当从0.000 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4)上、下司尺员事先要
14、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5)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六、放线管理 6.1 主体结构测量定位做法:为了满足精度要求,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置设置控点。作为楼层平面放线和投测轴线的依据。控点设在一层楼面上,共四点,以一块 150mm150mm10mm 的铁板作为标志,在浇筑一层楼面混凝土时埋设固定好,然后用电子全站仪精确测定其位置并刻上十字丝表示点位,以后各层面预留 200mm200mm 孔洞、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将垂直仪架设在底层控点上,经过中整平后打开电源开关,由望远镜向天顶垂直方向发出激光,并
15、通过在楼板上事先预留好的孔洞投射到接收靶上(接收靶用半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由靶旁标点员用水笔或玻璃铅笔标出靶上的光斑中心。由于始终以底层控点为投测依据,不仅避免了逐层向上投测易产生的累计误差,而且由垂直仪设在底层室,各种振动干扰相对较少,又不受大风、强光等气候因素影响,因此仪器稳定、操作简便、精度可靠(铅直精度可达 1/20000 以上)。只是实测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仪器。得到投测点位后,将全站仪搬到楼层投测点上,先个别设站检测其相应的边长及水平角。经检测点位满足精度要求后,据此投测点按极坐标完成所在层面上的定位放样。其他各层参照上述方法放样,测设完毕,各层楼面预留孔洞用盖板上以
16、保安全。结构放线采用双线控制,控制线与定位线间距按照 300mm 引测;轴线、墙柱控制线、周边方正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同时引测;结构墙体预埋线盒采用结构控制线、结构 50cm 线做精确定位;模板安装完成后,按照装修图纸在模板上做水电预埋的精确定位。6.2 精细化管理放线要求:按业主要求,根据重要性等级和放线先后顺序等将精细化放线管理分为三级体系:其中楼层方正性控制线为平面控制依据,建筑一米线为高度控制依据,根据方正性控制线和建筑一米线可建立套控制体系,称为一级控制体系(方正性控制线和建筑一米线称为一级线);由套方正性控制线可引测室控制线,以此作为各房间室平面控制依据,室控制线和建筑一米线可建立
17、各房间室控制体系,称为二级控制体系(室控制线称为二级线);其余控制线为房间各墙体、门窗及部品部件等的位置控制依据,称为三级控制体系(其余控制线称为三级线)。二级线必须由一级线引测,三级线必须由一级线或二级线引测。重要性分级 名称 放线时间 放线位置 作用 检查标准 移交及保护 备注 图例 一级 方正性控制线 本层墙柱钢筋绑扎前 结构底板 所有平面控制和定位线引测依据。地面有墨线及文字标识。土建总包施工地坪之前应将方正性控制线返至天棚进行保护,并在后期移交装修总包。每户均有十字或井字通线;应从原始点引测,且没 4 层必须重新设置原始引测点。建筑一米线 本层主体完成 结构墙面 所有高度控制线和定位
18、线的引测依据。每个房间、每面墙均有墨线及文字标识。砌体抹灰阶段应在每面墙上至少留一个标高点进行保护,抹灰完成后再恢复该线。砌体或轻质墙板施工完成后应在墙面补放该线。二级 室控制线 本层墙柱钢筋绑扎前 结构底板 安装线和定位线的引测依据。每个房间地面均有墨线及文字标识。土建总包施工地坪之前应将室控制线返至天棚进行保护,并在后期移交装修总包。室控制线必须闭合,砌体放在离墙面抹灰完成面 300mm位置,免抹灰墙体放在离清水墙面 300mm 位置。重要性分级 名称 放线时间 放线位置 作用 检查标准 移交及保护 备注 图例 三级 砌体隔墙定位线 本层主体完成 结构底板 定位砌体或轻质隔墙位置。有砌体或
19、轻质隔墙的位置有墨线及文字标识。地面找平层完成线 本层找平层施工前 墙面 控制找平层高度。每个房间、每面墙均有墨线及文字标识。阳台方正线 本层墙柱钢筋绑扎前 结构底板 控制阳台方正性;实现地砖定尺。各户型的阳台地面均有墨线及文字标识。重要性分级 名称 放线时间 放线位置 作用 检查标准 移交及保护 备注 图例 三级 栏杆定位线 阳台反坎及侧边墙体完成 阳台反坎及侧边墙体 定位栏杆。阳台反坎及侧边墙体有定位中心墨线及文字标识。厨卫间门洞和窗洞标识 本层主体完成 结构墙面 控制窗洞和安装点位高度。厨卫间门洞和窗洞附近墙面有墨线及文字标识。厨卫间窗洞定位线 本层主体完成 天棚 实现厨卫间瓷砖定尺加工
20、。厨卫间天棚洞口有墨线及文字标识。重要性分级 名称 放线时间 放线位置 作用 检查标准 移交及保护 备注 图例 三级 窗框安装线 本层砌体完成 飘窗窗台板 控制窗框左右和进出位置;实现窗台石材定。窗台板上有墨线及文字标识。采用全砼外墙或PC 外墙项目放线时间为本层主体完成。安装定位线 本层主体完成 天棚及结构底板 定位安装点位。水管定位线、安装管线、开关面板位置及高度标识。七、沉降观测控制 7.1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7.1.1 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21、。要求:7.1.1.1 本建筑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级水准测量,其水准基点的设置、观测设备及所采用的观测方法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执行。沉降观测点平面位置详见结构平面。7.1.1.2 在场区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7.1.1.3 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 1.5 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7.1.2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
22、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7.1.3 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首层施工完毕即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以后,第一年不少于 4 次,第二年不少于 2 次,以后每年 1 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对于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沉降观测结果应及时抄送。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 N2 或 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7.1.4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
23、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Ni,=1N 表示某个观测点,表示观测周期数(1,2,3)且 H1H0 累计沉降量:C c(n),n表示观测点号。7.1.5 统计表汇总 7.1.5.1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7.1.5.2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7.1.5.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24、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的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Cm,Cn 分别为 m,n 点的总沉降量,Lmn 为 m,n 点的距离。7.2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2.1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 高 差中 误 差(mm)往 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 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1.0 0.30 0.6
25、0 0.8 DT2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见表2.2)施测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2.2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附合或环平地山地(mm)联测 线(mm)二等 2 DT2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要求:水准观
26、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2.3 等级 水准仪的型号 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 DT2 50 1 3 0.5 0.5 0.7 注: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 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 0.3m。7.3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 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取值为0.04mm/d。7.4 沉降
27、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八、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操作技术以及相关精度要求:8.1 施工放线前,应收集测量相关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监理单位组织土建、安装、装修等各单位对全部控制线进行统一规划,土建施工单位制定主控制线测量方案,报监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审批后实施。8.2 沉降观测使用 S1 二级水准仪。测量前,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验,严格参照规进行,三角不得大于 4,尽可能调下到最小值,视线长度 2030m,视中高度不宜低于 0.3m。8.3 每次观测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人员五固定。进行沉降观测时,采用闭合法测量,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8.4 在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进行连测时,除缩短视线长度
28、外,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避免调焦带来的调焦透镜移动,视准轴变化引起误差。8.5 为满足前后视距差及累计差的规定,又能合理地对所有沉降点进行观测,应绘制观测路线图并标明仪器半径位置及转点位置,重复观测中做到五固定。8.6 每次观测值是计算变形量的起始值,操作时应特别认真、仔细,并应连续观测两测回,取其平均值,以保证成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8.7 每次观测均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观测完成后就地核查。观测方法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和差或环线闭合差小于0.30nmm(n 为测站数)。8.8 在限差允许围的观测成果,其闭合差按测站数进行分配,计算高程,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
29、大于 1mm。8.9 基坑边坡有变化情况时或降水量较大、遇天气骤变时应适当加密监测的次数,平面位移变形监测和沉降监测可同时进行,所使用的仪器或设备必须经法定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8.10 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要求:1)十字控制线:主体施工阶段在结构板面弹出十字通线(标注为十字控制线),纵横双向尽量贯穿户型,以便向各房间引线;十字控制线是整个放线工作的核心,所有控制线必须依据它引测。根据不同的平面布置需提前考虑十字控制线的位置,并在主体阶段一层楼板面上做好垂直投测基准点,在每层相应位置预留好放线传递孔。每层放线前需经复核点位满足精度要求后,据此投测点完成所在层面上的定位放样。各层楼面预留孔洞用盖板
30、覆盖,以保证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十字控制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十字控制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2)标高控制线:在墙面弹出建筑 1 米和 2 米线(用于梁、板等高位控制),以此控制结构板标高、门窗洞高度、机电安装位置、装修阶段天棚和地面等装饰完成面标高。建筑的所有高度要求、点位高度均由标高控制线量测,是高程控制的核心。根据主楼的结构形式,选取一层边柱、电梯间或外墙窗口作为标高基准线(基准线如满足操作要求,尽可能选择0.000 作为一层基准线),一层在不同墙位置处选取3 处,确保闭合误差。基准线确定后,各操作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基准标高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
31、传递的依据,确保误差在规定围之 3)墙体控制线:须在地面、天棚、墙(梁)处分别弹出墙体边线和控制线,并标注墙边线与控制线距离。4)门洞控制线:墙体控制线中用交叉线标注门洞口,地面上标注门洞中心线、门洞中控制线,并注明门洞建筑高度和宽度。5)窗体控制线:窗洞口的墙面和下部地面上弹出窗洞口中心控制线,窗洞口下地面上注明窗洞宽度和建筑上下口高度,飘窗还需在飘窗板上弹出窗框水平控制线。6)管道控制线:须在地面、墙面上弹出管道走向控制线,注明管道如何铺设、管径和管件设置位置等信息。7)开关控制线:在墙面上注明开关位置,并标识出建筑 1 米标高线与开关面板的高度距离和大致电管走向。8)栏杆控制线:在栏杆下
32、部和固定墙体上弹出栏杆的平面和立面的定位中心线。8.11 施工现场所有放线成果均清晰明了、便于识别,各个专业所放线标识用不同颜色标注,需要有简单的注明以便工人识别使用。8.12 在一层外墙大角处设置控制基准线对外墙垂直度进行控制,每施工 3 层用经纬仪对其进行复核,保证外墙垂直度的控制精准。8.13 施工测量放线工作要与设计、监理等各方面密切配合,测量放线人员要严格遵守施工测量放线的工作准则,每步都检验与校对,确保放线成果准确无误。九、施工测量管理 9.1 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测量管理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9.2 测量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9.2.1 为保证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
33、上岗,并严格按照测量规进行操作。9.2.2 测量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围,应当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9.2.3 设置的测量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要设置保护装置,确保测点不被损坏;测点附近严禁堆放材料,避免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9.2.4 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 除自身的施工测量工作以外,我们还应对分包工程的施工测量进行控制。分包工程开工前,移交测量控制线给分包单位(楼层控制轴线和楼层控制标高),由移交双方进行相互交接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在分包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对分包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测量进行跟踪复核。技术部 测量组(测量员)监理公司 监测 控制网测量 专业细部测量 分包测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