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4668.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3323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466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466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466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A型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控4668.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当前 A 型口蹄疫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何虎成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在家畜中猪、牛、羊主要经济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生疫情损失惨重。由于口蹄疫病毒共有7 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互不交叉保护,防范口蹄疫相当于防范 7 种不同的传染病,加之其宿主范围大易感动物种类多,使其危害性与防控难度位居众多动物传染病之首,目前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仍是全球防控口蹄疫的主要手段。1、口蹄疫流行概况 1.1 全球流行情况 口蹄疫自 1514 年在欧洲的意大利首次发现距今已有 500 年的发病历史,时至 19 世纪20 年代前后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生,到目前为止从

2、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只有新西兰。曾经一些历史上宣布消灭了口蹄疫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陆续发生了口蹄疫(如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自 2000 至 2010 年也发生了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流行的毒株曾有O 型、A 型、亚洲 I 型、南非 1、2、3 和 C 型共 7 个型,其中 A 型和 O 型流行地域最广波及全球各地、危害最大。C 型于 2004 年以后再未发生(消失原因不明)。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毒株仍是 A 型和 O 型,其中 A 型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均有流行。我国流行情况 口蹄疫在我国流行已久,据资料记载 1893-1915 年先后在云南西双版纳、甘肃酒泉和新疆奇台发生流行。1915-

3、1933 年流行范围扩大到江苏、安徽与河北等地。1935 年初在江苏与安徽两省沿京浦与户宁铁路沿线发生,当时组织兽医人员进行了防治,同年 6 月扑灭,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防制口蹄疫。1935-1948 年在云南、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和新疆的不同地域发生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先后有五次大的流行,其中第五次流行自 1999年开始至现在尚未平息,主要流行毒株为 O 型、A 型和亚洲 I 型。A 型在 1950 年以前流行发病以牛、羊为主,1960-75 年 A 型在全国流行 20 多省,发病动物仍以牛羊为主。1975-2009年国内无 A 型发生,到 2009 年 A 型(A/SEA-97/G1

4、)发病以牛为主,2012 年 2 月至 2013年 1 月无临床病例、但病原广泛存在。2013 年 2 月 A 型(A/SEA-97/G2)在广东茂名的猪上首次发病,截止同年 8 月 A 型在全国发生 16 起波及广州、云南、青海、西藏和新疆 5 个省(自治区)当前国内口蹄疫流行趋势是亚洲 I 型处于平静(自 2009 年 5 月以后至今近 5 年时间内亚洲 I 型在我国再未发生)。O 型的流行有所缓和,A 型流行增加,并发生了宿主嗜性改变(猪也出现发病)。因此规模养猪场在继续做好 O 型口蹄疫免同时应密切关注 A 型口蹄疫的动态。A 型口蹄疫病毒的特性 A 型口蹄疫病毒最易发生变异,对动物危

5、害程度仅次于 O 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 2933 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在过去以散养为主的饲养条件下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但在现代大型猪场及生猪密集饲养区,由于人为因素(高密度饲养、活畜短期快速长距离贩运等)创造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条件,因此在现有饲养环境下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感染后可持续带毒 300 天左右。病猪从肺、气管、鼻粘膜的病毒浓度依次增高。通过气溶胶的

6、方式排出体外,猪的排出浓度比牛、羊高 1001000 倍。在排毒量最大时,一头猪释放的气原病毒量相当于 10003000 头牛的释放量。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主要取决于空气湿度,相对湿度 55-60%时最适于口蹄疫病毒的存活,如果相对湿度 60%,风速 10m/s,病毒存活 2-3h 以上,推算病毒可至少漂浮 100km 以上。2、口蹄疫免疫预防措施 一直以来口蹄疫是全球共同防范的主要动物传染病,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同防控政策也有差异,发达国家实行扑杀政策维护无疫地位,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大多数)多实行免疫政策。我国实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疫苗选择 目前国内 A 型苗种类及使用情况

7、:国内现有口蹄疫 A 型疫苗有三种,A 型灭活疫苗、O-A双价灭活疫苗和 O 型-A 型-Asia1 型三价灭活疫苗。据 2013 年 5-9 月中监所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以上 3 种疫苗对牛和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和%。因此正确选择使用上述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我国边境地区应使用口蹄疫 O 型-A型-Asia1 型三价灭活疫苗,内陆地区应使用口蹄疫 O-A 双价灭活疫苗,有 A 型疫情发生的疫区紧急免疫时应选用 A 型灭活疫苗。自 2009 年湖北武汉等地发生 A 型以后,国家对奶牛、种公牛和边境地区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到 2014 年国家不仅边境地区免疫范围扩大

8、,内地免疫范围也有所增加。目前规模养猪场应密切关注 A 型口蹄疫疫情动态,适时进行 A 型口蹄疫免疫很有必要。作好基础免疫 口蹄疫病毒与其它病毒相比较其免疫原性较差,特别是猪与牛、羊比较免疫应答处于劣势,一次免疫接种所产生抗体达不到免疫保护水平,因此首次使用A 型口蹄疫疫苗时、全群 35 日龄以上猪应做 2-3 次基础免疫,每次间隔时间 4-5 周(注意妊娠30 天和产前 30 天内不接种疫苗过后补免),以后每隔 3-4 个月免一次。确保免疫密度 农业部技术规范要求口蹄疫:免疫覆盖密度 80%;群体免疫合格率 70%。如果实际免疫标准低于此水平,就会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实际免疫中(特别是规模养

9、殖场)要以高于国家的标准进行免疫(免疫密度 100%,基础免疫 3 次以上),才可以大大降低目前复杂疫情环境下口蹄疫所带来的风险。、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制定的,要结合当地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如断奶时间、营养、转群等)、母源抗体、疫苗特性、免疫次数、接种动物的反应性等制定,并要根据免疫效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确立更切和实际的免疫程序。2.4.1 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大时:最好配型免疫(即外围发生什么型就免什么型)使用 A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首先做好基础免疫(连续免疫 2-3 次)以后每隔 3 个月免疫一次。2.4.2 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不大时

10、:使用 O-A 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或 O 型-A 型-Asia1 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后,每隔 4 个月免疫一次。35 日龄以上仔猪、羔羊和 90 日龄以上犊牛首次免疫后,间隔 21-28 天进行第二加强免疫,疫情压力大的养殖场需进行第三次加强免疫,与第二次间隔 35-45 天,以后并入全群免疫程序。2.4.4 新引进的动物最好在引入前 21-28 天注射 O-A 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入场后先隔离饲养 3-4 周健康时再混群。2.4.5 散养户动物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统一要求做好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以后每月对新补栏的动物及时补免,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参照规模养殖场的程序进行免疫。、

11、免疫操作要规范 2.5.1 养殖场坚持按程序计划免疫,避免因季节性免疫造成免疫抗体临界期或空白期,而导致潜在感染隐患。2.5.2 避免接种剂量不足或过大,剂量不足免疫效果差,剂量过大可以起免疫麻痹。一次大剂量免疫,远远不如正常剂量免疫两次的效果好。2.5.3 不要同时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国内疫苗生产厂家较多,使用的疫苗毒株(特别是 O 型)存在差异,如果在同期内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不利于免疫保护率的提升。2.5.4 在疫苗免疫接种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器具、注射部位和人员的消毒。、不良反应的预防 2.6.1 选择质量可靠,运输保存符合冷链要求的疫苗。2.6.2 注射前将疫苗提前取出恢复至常温,不要刚从冷藏柜取出就立即使用。2.6.3 接种疫苗时随身准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发现过敏立即抢救。2.6.4 疫苗接种前要做部分动物(10-20 头)安全观察,无严重反应时再进行大群免疫。2.6.5 养殖场要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按程序要求规范免疫。2.6.6 养殖场在接种疫苗时(特别是紧急接种时),建议使用转移因子或黄芪多糖注射液与疫苗分点肌注,或者在接种疫苗的前 2 天到后 3 天可向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或免疫增强剂。总之口蹄疫的预防要在认真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控制,消毒灭源等一系综合防控措施,才能较好的达到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