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5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529.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施工平面布置说明 本项目工程为 2#、3#楼,总建筑面积约 79465.5m2。场地南方向设置一个大门,场内尚有其他兄弟单位要进行施工,为便于管理,办公区和生活区有封闭围墙。围墙按公司 CI 策划的统一设计方案及武汉市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文件的要求进行美化,办公楼前砌筑花坛,花坛内设旗杆台并种植草坪绿化。主要施工道路、钢筋堆放加工区、木工棚、周转材料堆场、砂石堆场地面及生活区域临时设施前场地均采用砼或砂浆面层硬化,既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整洁,又便于现场交通。周边按要求设置排水沟,雨污水通过沉淀池排入市政管网。场地划分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二、施工平面管理规划 临时设施分管理人员生活区
2、、施工人员生活区、食堂、厕所、浴室、工具间、仓库等,并实行办公区与生产区、生活区相互分开的管理原则。临时设施严格按市标准要求搭设。钢筋、木工的加工车间在塔吊覆盖半径范围内设置。(一)临时设施布置 1、生产设施 根据施工区域的划分,拟设置一个木工加工车间,一个钢筋加工车间及两个水电加工车间。加工车间设置在 3#楼二单元的西南侧。由于场内施工用水的管径较小,在每个工区内各设置一个 40m3的蓄水池,用扬程为 100m 的高压泵供应各建筑物施工、消防用水。2、办公、生活设施 项目部现场办公室采用两层蓝色彩钢板活动房,周边砌筑围墙,形成独立的办公区。生活区由三栋宿舍及食堂、厕所、淋浴间等附属设施组成,
3、职工二栋两层宿舍楼采用临时活动房搭建。(二)施工机械布置 1、垂直运输机械 塔吊:本项目配置三台塔式起重机。1 号塔吊布置于 2 号楼 2 单元东侧,塔吊型号为 QTZ80F 型,用于 2#楼及所属地下室施工;2 号塔吊布置于 3#楼 2 单元西侧,塔吊型号为 QTZ80F 型,用于 3#楼 1 单元,2 单元、3 单元及所属地下室施工。3 号塔吊布置于 3 号楼 5 单元北侧,塔吊型号为 QTZ80F 型,用于 3#楼 5 单元、6 单元及所属地下室施工。施工电梯:现场配置四台施工电梯(人货两用),具体位置详见现场总平面布置图。2、混凝土、砂浆搅拌机 工程零星砼(如构造柱、圈梁等)拟采用 1
4、2 台砂浆机拌制,该小型搅拌机,分别布置于各单位工程附近。3、木工加工机械 木工机械设于两个木工加工车间内,木工加工车间位置详见附图。4、钢筋加工机械 钢筋机械分别设于两个钢筋加工车间内,钢筋加工车间位置详见附图。5、水电加工机械 水电加工机械分别设于两个水电加工车间内。三、施工道路、场地硬化要求 为便于场内运输,顺沿 2、3 号楼内侧修筑一条临时道路,皆与主施工道路相连。1、场内施工道路均采用单车道,路面宽度为 4m,路基宽度为 4.5m,砼强度等级为 C20。2、办公区、生活区前后的空地及场内材料堆场均作砼硬化处理,砼强度等级 C15。临时施工道路做法剖面图 临时施工道路 4000 500
5、 排水沟 300 400 素土夯实 200mm 厚 C20 砼 200 厚碎石层 500 排水沟 300 400 四、施工用电、用水量计算(一)用电量计算 按经验,用电高峰期为主体施工阶段,故以主体施工期间的用电量为依据进行计算。(施工机械的用电负荷详见上述章节)1、设备动力定额用电量之和 Pc524KW 2、室内照明用电量计算(1)钢筋加工棚 8 W/m2 160 m2(2)木工加工棚 6 W/m2 150 m2 (3)砼搅拌站 5 W/m2 200 m2(4)管道加工车间 8 W/m2 35 m2(5)仓库 2 W/m2 45 m2(6)办公室 6 W/m2 470m2(7)宿舍 3 W/
6、m2 3600 m2(8)食堂 5 W/m2 120 m2 Pa17.7KW 3、室外照明用电计算(1)机械挖土 1.0 W/m2 7000 m2(2)砼浇灌工程 1.0 W/m2 6000 m2 (3)保卫照明 1.0 W/m 10 m2 (4)砂石料堆场照明 0.8 W/m2 400 m2 (5)道路、场内照明 2.0 W/m2 2000 m2 Pb28 KW 4、P1.1(K1PcK2PaK3Pb)1.1(0.65240.817.71.028)392.216KW 5、工地变压器容量计算 P01.05P/cos1.4 P 392.2161.4549KVA 6、配线 根据安全用电要求,现场供
7、电采用三级配电模式。所有干线均采用铠装电缆。导线截面选择如下:施工总配配电箱采用铠装电缆:VV22-3150270 VV22-370235(二)用水量计算 本工程现场用水分为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四部分。因生活区设于场内,消防用水包括生活区消防用水及施工现场消防用水。1、总用水量计算(1)施工用水量 q1(以最大日施工用水量计算)日工作量为 1.5 个台班 1 砼自然养护用水 300 L/m3,日产量 300 m3 2 砌筑工程全部用水 150 L/m3,日产量 150 m3 3 抹灰工程全部用水 30 L/m2,日产量 1000 m2 q11.1(300300150150
8、30000)1.5(1.583600)5.4 L/S(2)机械用水量 q2(对焊机、木工房、锅炉房)q21.1(300124201.5105012)1.5(83600)1.0 L/S(3)工地生活用水量 q3 q3P1N3K4/t83600 1000301.4/1.583600 1.0 L/S(4)生活区用水量 q3 q4P2N4K5/243600 1000802.0/243600 1.9 L/S(5)消防用水量计算 q5 居住区消防用水 10 L/S 施工现场消防用水(按发生一次考虑)10 L/S(6)工地用水总量计算 工地面积小于 5ha,而且(q1q2q3q4)q5 则 Q0q520 L
9、/S 考虑补偿不可避免的水管漏水损失,用水总量应为:Q1.1 Q022 L/S 2、供水管径计算 d4 Q/V1000 88/V1000 0.1 即管径为 100mm。五、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 场地平面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七章 测量定位技术 一、施工准备 1、与建设单位办理测量定位的交接手续,并填制施工测量控制交接记录作为施工测量放线的依据。2、了解设计意图,基础工程整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布置、进入情况、周围环境、现场地形、定位条件,做好内业计算工作。3、进行测量仪器的检定和配备,准备测量资料和表格。4、收集施工坐标和测量坐标系统的换算数据。二、测量定位精度要求 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
10、,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相对中误差为 1/10000,测角中误差为 10,直线度限差应在 1805以内,交角限差应在 905以内 2、建筑物垂直度:层间垂直度8mm,全高垂直度8h/1000,且不大于 30mm。3、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n(n 为测站数)或20L(L 为测线长度)。4、建筑标高控制:楼层间10mm,总高不大于30mm。三、轴线定位测量放线方法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测量采用激光作立体控制,整体水平控制用大角控制,由中心点和圆心点作复核依据。1、根据业主提供的轴线测量控制点,沿建筑物周边建立轴线测量定位控制网,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及提高测量精度,主轴线的布设按纵、横主轴线布设。
11、2、在各轴线复核无误后,用轴线正、反投视法将视点准确投射在建筑物周边围墙或周边建筑上。3、垫层施工完后,按照正反投视法,将各条主轴线、投测在垫层上,并按照各条轴线与定位轴线的关系,用 J2 经纬仪及测量尺将各条轴线弹设在垫层上,从而保证了工程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定位的施工精度。4、在基础结构施工完后,依据基础施工阶段所建立的场地平面控制网,在0.000m 结构平面控制设置首层基准点,上层结构轴线控制平面布置。5、轴线定位基准点,可在一层结构顶板混凝土施工时预埋,用红油漆标设在钢板上。6、在各层施工时,在基准点的上方留置 200200 的方孔,以利轴线向上投测。7、各层主轴线的投测时用正倒镜往上投
12、测,取正、倒镜投点的中心连线为各层主轴线,按照常规测量将各条轴线投测在施工层,作为放线的依据。四、高程测量 1、按照业主指定的原始高程控制点,利用精度较高的 S2 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施测,并按二级水准测量有关要求进行测量,对闭合误差调整后将标交控制点埋设在基坑外围,建立高程控制网。2、各高程控制网点必须埋设在基础稳定不宜破坏的地方,作为今后高程传递及沉降观测的基准点。3、上部结构的高程采用尺长丈量法,从首层控制点,从建筑物的预留空洞传递到各施工层。由0.000 标高点引至各层的临时水准点不少于两个,引测各层标高后,应复核至另一水准标高点。其差不能超过3mm。这样在各层抄平时可相互校核,避免错误
13、。4、楼面混凝土平整座标的控制,采用在各层梁板钢筋上每间距2m 焊接“L”钢筋进行控制。五、沉降观测 由于工程地质、自然条件、建筑物自身荷重的变化以及依附在建筑物的机构设备的运转等原因,都将使建筑物产生变形。若该变形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则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1、点位布设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观测点应有足够数量并与建筑物牢固结合在一起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纵横轴线上,基础中心线上或基础边缘,建筑物的角点、中点、转角处设置点位,除了在柱子基础上布设测点之外,在主要设备基础的四周,以及动荷载四周和地质条件不良之处也要布置观测点。2、观
14、测的周期和观测的时间 架空层框架柱完成后开始第一次观测,每加高 2 层再观测一次,最后主体全部完成后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遇暂停施工,在停止时或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 3 个月观测一次。工程装修完毕和工程竣工验收前各观测一次。在观测过程中,如基础四周大量积水或长时间连续降雨,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沉降观测稳定标准为沉降小于 0.010.04mm/d。3、沉降观测结束,要提交以下成果(1)沉降观测成果表;(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周期沉降展开图;(3)观测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荷载、时间、
15、沉降量曲线图;(5)建筑物沉降曲线图;(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4、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水准点到另一水准点)应形成闭合线路的形状。(2)视线长度较短,一般不大于 25m。(3)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应安置在同样的位置上,以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4)采用一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5)根据沉降的快慢,每月或每季度、每半年、每年观测一次,一直到沉降完全停止为止。(6)水准点之间闭合差不超过12mm,按测站或距离分配平差。5、点位保护 建筑物上沉降观测点位埋设拟采用20 圆钢,以 45 度转直角形式埋入混凝土内,并留于柱外,柱外端部焊有20 铆钉,柱外部分别上防锈漆,最后加盒子保护
16、。沉降观测点预埋件示意图 六、质量控制 1、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单位工程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量。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2、凡是投入该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测量仪器,应有鉴定合格证书,方可投入使用。3、各种测量控制基准点,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没有变动后才能使用。4、保障数据的原始、整洁及记录规范化;各种测量计算资料必须经过校核无误后,才能投入野外作业。5、在进行各项作业时,应有校核和复核,确保成果质量。6、在施测过程中,除按此方案操作外,还应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的有关规定执行。7、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8、施工控制网必须经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进行,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