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29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2907.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你认为对的在表中打“”,反之打“”)(10%)1、1914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研究证明,没有环境的刺激和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3、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包括学习自觉性和认识性兴趣两种主要的心理成分。()4、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因而近年来对阅读策略研究较多的是理解策略,自我提问策略和总结策略是两种最主要的理解策略。()5、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发展提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要研究
2、如何促进二者和谐发展,切忌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6、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早于皮亚杰、晚于科尔伯格的研究结果。()7、研究证明,小学生在道德品质上,言与行脱节的情况是很普遍的,而且年龄越小越不一致。()8、“独自一个人不敢做的事,在群体中就敢做了”属于去个性化现象。()9、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精品文档.10、主要着眼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策略设计,往往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主导策略,来解决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核心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0%)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A A、道德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3、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2、研究中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方法是(B)A、观察法 B、问卷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A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变式是指(B)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A 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 B、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 D、变换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不变 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A 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
4、推理能力 6、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C)A、一印象 B、共鸣效应 C 罗森塔尔效应 D、移情效应 精品文档.7、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D)A、5-6 岁 B、6-7 岁 C、7-8 岁 D、8-9 岁 8、“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D)A、群体归属感 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 D、群体动力倾向 9、“课时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等”属于(C)A、策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媒体为中
5、心的教学设计 C、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0、“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入点”属于(C)教学策略。A、先行组织者 B、掌握学习 C、支架式 D、抛锚式 三、多项选择题(20%)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A、道德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2、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ABD)A、激发功能 B、定向功能 C、练习功能 D、强化功能 3、记忆较长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这主要受到(AB)干扰。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再学习英语字母“a、b”的书写,
6、将出现(AC)精品文档.A 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5、品德形成的过程包括(BCD)A 认知 B、服从 C、认同 D、确信 6、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ABCD)A、理解 B、审题 C、知识重现 D、解题 7、造成从众的群体原因有(ABD)、意见的一致性和团体的权威性。A、信息压力 B、规范压力 C、群体规模 D、群体凝聚力 8、教学策略具有(ABD 等等特征。A 创新性 B、综合性 C、组合性 D、高效性 9、教师角色定位的一般认识有(ABC 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A、学生的楷模 B、父母的代理人 C、知识的传播者 D、学习的促进者 10、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
7、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ABD)A、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B、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 C、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D、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四、名词解释:(10%)1、先行组织者:P42 2、元认知:P115 3、意义障碍:P239 4、教学设计:P312 5、角色互换:P375 五、填空题(18%)1、教育心理学“成熟期”研究与发展的特点主要是:(1)学派之争和精品文档.缓,各派兼收并蓄。(2)体系日趋明确,研究内容相对集中。(3)教育实践应用从纯理论研究向研究发展。2、联结理论提出:学习应遵循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3、创造力的核心成成分是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4、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研究
8、指出,表扬与批评的效果是 的,它还取决于下列因素:(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2)学生对表扬与批评的“卷入”程度;(3)与表扬或批评者的关系;(4)表扬与批评运用的公正、频率以及是否公道;(5)还存在性别差异。一般说,女生更喜欢表扬,男生承受批评的能力比女生强。5、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六、简答题(15%)1、简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P40-41 2、简介灵感及其主要特征。P191 3、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对我们教育工作的启发。P227 P229 七、论述题(17%)1、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上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奇特现
9、象?请试述其成因。P251 2、试述“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和“认知迁移说”等主要的迁移理论。P126-130 单选题:1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 教科书是在 年。(选 D)A1903 B1908 C1913D1924 2 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精品文档.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选 A)A 教育实用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教育心理大纲D 教育心理统计 3 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选 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
10、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为。(选C)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5 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选B)A 大教学论B 人是教育的对象C 教育心理学D 教育心理大纲 4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选 D)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多选题:1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选 ACD)精品文档.A关注生存阶段
11、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2 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选 BCD)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 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选 ABCD)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 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 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选 ABCD)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5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选 AC)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演绎法 09 年湖北省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反映了教育内部因素之外,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
12、趋势的是(A)A 教育规律 B 教育方针 C 教育政策 D 教育经验 2.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A)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培养C普通教育学D民本主义与教育 3.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B)A 卢梭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尔纽斯 4.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与欧洲的(B)精品文档.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 5.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A)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 6.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因为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
13、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稳定性 D 个别差异性 7.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这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C)A 历史性 B 阶段性 C 生产性 D 永恒性 8.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A)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 9.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D)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10.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哪一类为住?(A)A 综合课程 B 分科 C 综合实践活动 D 选修课程 1
14、1 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精品文档.A 教学 B 课外活动 C 生产活动 D 社会劳动 12.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C)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13.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B)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布置与批改 D 教学评价 14.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D)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识 D 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是(A)精品文档.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培养
15、和组织班集体 二、名词解释题 16.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17.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18.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9.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
16、法。三、简答题 2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即我国教育教育目的包含的几个基本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总的来说,精品文档.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
17、美、体、劳几方面的发展。具有独立个性。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即是说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21:研究性学习基本特点是什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重视学习过程而
18、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精品文档.2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劳动的特点:强烈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教师劳动的价值: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
19、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23: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智力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因为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智力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人们的智力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通过传授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
20、智力发展的高低。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精品文档.四、论述题:2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原则的涵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长善就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
21、展,根本的一点在于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学生的进步,固然需要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他们长善救失,但主要靠他们自我教育、自觉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五、案例分析。25.案例一,中国老师奉行的是学科课程论,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将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虽然学生一次学会画苹果,可未明白其实质。所奉行的教育方法是传授接受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但学生失去主动性,只是被动接受所学。精品文档.通过以上案例可以说明我们现在奉行的教育方法是传授接受法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那
22、么我们可以在传授热受法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但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对于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就在于:一是“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的功能。二是“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本质的不
23、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相互“补充”,就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三是“发展说”,认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不对立,而是具有历史逻辑的统一性;活动课程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这种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学习和活动互动起来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26.案例二: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有哪些基本要求?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精品文档.几点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