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种群和群落原题+答案解析1253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种群和群落原题+答案解析12535.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原题1-9 页+答案解析10-24 页 1(2018 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2(2018 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2018 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
2、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4(2018 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5(2018 全国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
3、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2018 全国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7(2018 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8(2018 浙江卷,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
4、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 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 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第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9(2017新课标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10(2017新课标卷.5)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11(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
6、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12(2017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13(2017江苏卷.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
7、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14(2017北京卷.3)酸雨指pH 小于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15(2017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
8、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6(2017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17.(2016 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
9、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18.(2016新课标2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9.(2016 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 区和T 区。20 世纪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10、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20.(2016 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21.(2016 浙
11、江卷.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22.(2017新课标卷.31)(9 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
12、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23(2017天津卷.7)(12 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
13、积是_。24(2017江苏卷.26)(8 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
14、是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 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25.(2016 江苏卷.27)(7 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法,分别统计_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 处水样中可溶性
15、有机物浓度比A 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 光合放氧 厌氧 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26.(2016 新课标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27.(2016 四川卷.9)(
16、1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
17、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28.(2016 海南卷.28)雀科某种鸟有9 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 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 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 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拯救A 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 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 只雄鸟进行 _来繁殖后代,在子
18、代中选择与A 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 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 种群所携带的_能够传递下去。(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 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 种群的_者和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 种群”的 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29(2018 海南卷,29)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19、。(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法,理由是。(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1(2018 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 正确。2(2018 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20、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 3(2018 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 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
21、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 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 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 错误。4(2018 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 正确。5(2018 全国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 6(2018 全国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 7(2018 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
23、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 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 正确。8(2018 浙江卷,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 年末甲乙
24、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 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第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答案】D【解析】已知L 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第1 年末甲种群的L 值约为1,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而乙种群的L 值等于1 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 正确;第 2 年末甲种群的L 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 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 正确;只要是L 值大于1 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 正确
25、;这4 年中,甲种群的L 值均为1 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 错误。9(2017新课标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 10(2017新课标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26、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 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D。11(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
27、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 12(2017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 是不利的且乙
28、的出现使害虫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 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 错误。13(2017江苏卷.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答案】B 14(2017北京卷.3)酸雨指pH 小于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
29、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可直接推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A 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则一些其他生物的生长也会受酸雨的影响,故酸雨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C 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不能说明群落中其他树种都受酸雨的
30、影响,D 不符合题意。15(2017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 16(2017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
31、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 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 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 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 正确。17.(2016 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答案】D 18.(2016新课标2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
32、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
33、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19.(2016 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 区和T 区。20 世纪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 20.(2016 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
34、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 21.(2016 浙江卷.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 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 正确、B 错误。22.(2017新课标卷.31)(9 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
35、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 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36、和迁出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23(2017天津卷.7)(12 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
37、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答案】(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解析】(1)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混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多,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可知,火烧15 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所以火烧后补
38、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4)由于乔木、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24(2017江苏卷.26)(8 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
39、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 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答案】(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1 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
40、鱼类等。25.(2016 江苏卷.27)(7 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法,分别统计_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 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 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 光合放氧 厌氧 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
41、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答案】(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法 各种害虫 (4)(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26.(2016 新课标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
4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即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 5 个,不会很长。27.(2016 四川卷.9)(1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
43、: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
44、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答案】(1)样方法 S (2)二、三 分解者(3)氨 互利共生(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28.(2016 海南卷.28)雀科某种鸟有9 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 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 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 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拯救A 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 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 只雄鸟进行 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
45、选择与A 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 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 种群所携带的_能够传递下去。(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 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 种群的_者和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 种群”的 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答案】(9 分)(1)杂交(1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基因(2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竞争 捕食 标志重捕法(每空2 分,共6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9(2018 海南卷,29)某小组为了研究
46、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法,理由是。(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C A B(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标志重捕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 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A 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N 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由于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