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案例951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教学案例9510.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定风波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 吴丹凤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词人苏轼生平与思想及其重要作品.2 学习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3 理解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三、教法学法 教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法:1、师生合作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和录音 五、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布置学生在课前诵读该词;印发资料了解苏轼生平和成就.环节一:导入新课:他从北宋徐徐走来;满腔的才气纵横流淌.他问”明月几时有”;要“把酒问青天”.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风飘飘;水
2、寒寒;他驾一叶扁舟至赤壁之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学们来猜一猜他是谁呢 学生答:苏轼 对;苏轼.说明大家对苏轼都有一定的了解.你能说一说你了解的苏轼还有哪些信息吗 让同学们发言;教师补充苏轼的一生在朝廷的新旧党争中飘摇;他由京城被调任了一十三个州县;最后被调任海南的儋州.他曾用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这首词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个苏轼呢 让我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环节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学习诗词三分鉴赏七分诵;读出了情感;一首诗也就理解了七分.
3、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比如第一句;哪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中“且”要不要断 七字诗词一般为“二二三”结构.如“一蓑烟雨任平生”.除了把握节奏外;还要注意诗词的重音.本词要重读的有“莫听”“何妨”“谁怕”“任”“却”“归去”.第二;放范读录音.第三;请同学示范朗读.第四;师生合作朗读.等我读到“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时候;请女生读“谁怕”;全班再齐读一遍“谁怕”.我再接着读;等我读到“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时候;女生读“归去”全班齐读“归去”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环节三:找意象.通过刚刚的朗读;我们大概知道了这首词是写苏轼的一次经历;一次怎样的经历呢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4、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说明他淡化、弱化、甚至无视了风雨的存在.那么苏轼是用哪些景物来表现他对风雨的无所畏惧呢 请同学们找出本词中的意象意象就是包含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并说说它们包含的寓意.第一步是雨中寻意象;莫听“打叶声”是客观存在;外物不足以萦怀.“竹杖芒鞋”闲人;平常人所用;意味着悠闲.“马”官员、忙人所用.“蓑”并非蓑衣;而是一个量词;修饰“烟雨”.“烟雨”字面上指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深层次比喻自己的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烟雨中走过来的.用了比喻、象征手法.第二步是雨后觅意象.“料峭春风”让人清醒;“山头斜照”让人喜悦;“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风雨;晴”字面上指自然界的风雨
5、、晴天;深层次指人生的逆境和顺境.“也无风雨也无晴”让我想起了佛家的一首小诗“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风雨”“无一物”很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有点超凡拔俗的意味.一语双关、以曲笔直抒胸臆;从身边小事展现人生大道理;以小见大.总结:全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上片落笔镇定;心态闲散;下片落笔欣慰;心态飘然.环节四:深入探究.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穷.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写这些景;肯定是想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言志”.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找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分组谈论通过对“莫听;何妨;谁怕;任;却;归去;也无”这些词语
6、的分析;总结出上片“醉”东坡是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下片“醒”东坡是勘破人生晴雨的智者;请同学来总结出词人形象.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顶风冒雨;无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环节五:思维拓展.让同学们谈谈学习了定风波的感悟.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一写.再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总结: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事.人生再大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了一片晴空.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开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敞亮;一样豁达.最后让我们以啸赋中的一句话共勉吧;“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六、板书设计 打叶声 竹杖芒烟雨 料峭春风 山头斜照 萧瑟处 雨中 雨后 也无风雨也无晴“醉”东坡“醒”东坡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