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练习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6页)10829.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1726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练习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6页)108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练习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6页)108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练习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6页)108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练习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6页)10829.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练习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野望阅读赏析练习与答案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

2、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5体会“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6分析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达感情,照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伯夷、叔齐在殷亡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怀采薇,诗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隐

3、居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 的心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 分)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 分)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 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4、,(1 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 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 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 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 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 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 分)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

5、,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 分)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9.“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10.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时间:_。事情_。(东皋 薄暮 望)11.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对_,_对

6、_。(皆、惟 色、晖)12.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1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 分)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 分)诗中描

7、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 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 分)15.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2 黄鹤楼阅读赏析练习与答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舍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感慨古

8、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

9、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10.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10、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1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岳阳楼、滕王阁)1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1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15.解释下面的词浯。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乡关:故乡 1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

11、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9.从情

12、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3 使至塞上阅读赏析练习与答案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比喻、对偶)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13、。答: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3.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3 分)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

14、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3 分)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长长的河流。(“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6.“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

15、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7.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燕然 8.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9.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 字以内)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

16、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征蓬出汉塞,归

17、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C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4 渡荆门送别阅读赏析练习与答案【文学常识】李

18、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山河惊,诗成鬼神泣。”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中心思想】渡荆门送别全诗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风格雄健,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原诗 注释 译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远】远自。【楚国】楚地,今湖北、

19、湖南一带,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依然。【怜】爱。【万里】喻行程之远。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1李白,字 ,号 ,唐朝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

20、性特色、最伟大的 诗人。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5 分)2.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 分)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3 分)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5.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4 分)6.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3 分)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3 分)8.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4 分)9.诗句“山随

21、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4 分)【答案】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杜”。2.叙事写景 思乡 3.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激越、乐观开朗的胸怀。4.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5.明月映入江水,好像飞下的天镜;浮云在江面凝聚,形成海市蜃楼般的美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一幅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6.山势随着平原渐渐

22、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7.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8.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9.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10.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11.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入”“尽”字好在何处。“随”是“随

23、着”的意思,山随着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了,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是“流入”的意思,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无尽的原野。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渐消失了,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3.说

24、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下,是“飞下来”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别。5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与答案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

25、.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美好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

26、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钱塘湖初春 在湖边骑马春行)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描绘西湖早春景象,赞美了生机勃勃、风光

27、秀丽的大自然,表达了寄情山水、派遣忧郁的复杂情感。B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展示的犹如一组移步换形画面,让人应接不暇。C精选西湖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D远近描写,俯仰结合,详略得当,首尾呼应,布局井然。.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8.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2 分)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9.本诗以“春”

28、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评分:本题共 3 分。找出动词 1 分;赏析 2 分,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1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1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

29、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13.全诗以 为线索,以 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 。(行 春 杭州西湖)14.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

30、筑建新巢。)15 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最爱湖东行不足;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16.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白居易 绿杨阴里白沙堤)17.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19.本诗以“”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行

31、 最爱)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2 分)(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21.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22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6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理解默写与答

32、案 1.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诗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2.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诗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3.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诗句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4.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5.龟虽寿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6.龟虽寿中表现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

33、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7.龟虽寿中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8.赠从弟(其二)中继承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思想,勉励他的弟子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诗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9.赠从弟(其二)中以松柏为喻,勉励堂

34、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主旨句)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0.赠从弟(其二)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11.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 与凄楚的诗句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2.梁甫行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诗句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13.梁甫行中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

35、艰苦的生活方式的诗句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14.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诗句是: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15.浣溪沙(晏殊)中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词句是:小园香径独徘徊。16.浣溪沙(晏殊)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感伤情绪,情致缠绵;表达作者伤春的“天下奇偶”;含哲理;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这两句词表示慨叹)的词句是:无可奈花落去,似曾相识

36、燕归来。17.浣溪沙(晏殊)中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上片 构成“新”“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18.采桑子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词句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9.采桑子中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词句是:无风水面琉璃滑。20.采桑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词句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21.相见欢中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词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22.相见欢中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

37、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词句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23.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词句是: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24.如梦令中表现划船夜归的欢乐情景(巧妙暗示了词人寻路急态,为词添了一份水鸟惊飞的动景)的词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5.如梦令中起承上启下的词句是:兴尽晚回舟。26.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词句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27.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回忆(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词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28.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

38、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表达诗人愿隐居,不问世事)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9.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诗句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30.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31.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描写秋景)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2.黄鹤楼中引神话传说表达内心的孤寂与苦闷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33.黄鹤楼中用对偶描写在黄

39、鹤楼上所见之景(写景名句;描写从楼上遥望所见)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4.黄鹤楼中由神话传说回到现实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7 35.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直抒胸臆,表现乡愁,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6.使至塞上中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37.使至塞上中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

40、过居延。38.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雄浑廖廓的边塞风光;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9.使至塞上中采用 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0.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用游

41、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1.渡荆门送别中写景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2.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3.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4.渡荆门送别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紧扣诗题,交代此行目的)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45.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46.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

42、所吸引流连忘返(直抒胸臆,抒发喜悦、热爱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7.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体现花草茂盛;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8.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以小鸟的活动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9.钱塘湖春行中写早春之景的对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能没马蹄。50.饮酒(其五)中与“可意会,不可

43、言传”意境相似(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却又不可言传;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这一哲理可以用这两句表达;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1.饮酒(其五)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闹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52.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表现物我合一的境界;人物与自然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乡村闲静生活;表明作者超

44、然物外的生活方式;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3.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表现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54.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乡村优美的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5.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诗人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运用拟人抒发伤感 之情;移情于物,感时伤事;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56.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

45、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7.春望中诗人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表现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便得更加苍老;可想见杜甫忧国伤时,念亲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8.春望中(用对偶、对比的修辞表现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

46、至时迫切心情;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思念担忧家人)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9.雁门太守行中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 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60.雁门太守行中诗人抒发誓死报国忠心(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1.雁门太守行中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4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62.雁门太守行中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63.赤壁中议论,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作者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表现杜牧一反传统

48、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主旨句;提出对历史的独特看法;中国古典诗歌 8 中颇为精彩的议论;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有两句诗联系了诸多历史人物,写出了三国时候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的诗句:东风不与 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4.赤壁中借古物兴感慨(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诗人有感而发的缘由;叙事)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65.渔家傲(李清照)中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词句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66.渔家傲(李清照)中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 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

49、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主旨句;运用庄子.逍遥游文中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写出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大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的胆气之豪,境界之高,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的词句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7.渔家傲(李清照)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的词句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68.渔家傲(李清照)中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

50、的理想的词句是:殷勤问我归何处。69.渔家傲(李清照)中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的词句是:我报路长嗟日暮。(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朝发白帝彩云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