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647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6476.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2022 届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选择题 1、相对扩张城市是指城市人口相对密度上升并有继续上升趋势的城市;相对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并有继续降低趋势的城市;转型扩张城市是指人口密度相对下降,但近年来存在上升趋势,未来可能继续上升的城市。下图示意 20062015 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扩张和收缩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城市收缩的最直观表现为()A.城市面积萎缩 B.人口密度下降 C.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D.住宅空置率降低 (2)湖北省()A.强相对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武汉市以东 B.强相对扩张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的 50 C.300km 外圈层区域城市均相对收缩
2、 D.150km 圈层区域相对收缩城市数目最少 2 答案:B 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城市收缩是指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并有持续降低的趋势,城市面积并不会萎缩,人口密度下降,人居环境质量会改善,住宅空置率会升高。故选 B。(2)据图分析可知,强相对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武汉市以西,A 错误;强相对扩张城市数目较少,未占全省城市总数的 50%,B 错误;300km 外圈层区域城市均相对收缩,C 正确;300km 圈层区域相对收缩城市数目最少,D 错误。故选 C。2
3、、城市各功能用地的演变表现内部用地功能更替和外部用地扩展。下图为 20062015 年省会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该主要功能用地类型为()3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居住用地 D.绿化用地(2)20062015 年该功能用地以外部扩展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远离消费市场环境要求提高基础设施落后地租成本升高 A.B.C.D.(3)20122015 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外部扩展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外流严重 B.交通条件改善 C.资源日益匮乏 D.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A D 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
4、解答】(1)由图可知,该功能用地内部更替为负值,即在城市内部面积逐渐减少;外部扩展为正值,即在城市外部面积逐渐增加。因此,该功能用地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向市区外围迁移,符合该特点的应为工业用地。故选 A。(2)20062015 年该功能用地以外部扩展为主,主要是因为市中心对环境要求提高,地价较高,成本较高,促使工业用地外迁,正确。市中心接近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完善,错误。故选 D。(3)20122015 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外部扩展幅度降低,即工业用地规模增长速度趋缓,主要原因应该是发展了新的主导工业部门,该工业用地规模较小,D 正确。人口外流主要影响住宅区的扩展,A 错误。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影响到工业用
5、地规模,B 错误。资源匮乏也不会影响到工业用地规模,C 错误。故选 D。4 3、为防止传染病大规模传染扩散,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做好传染病防治体系规划,构建健康城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大城市内传染病传染扩散快的原因,主要是()A.城市占地面积大 B.人口密集且流动快 C.公共绿地面积大 D.交通通达度高 (2)最符合健康城市规划,利于控制疫情的城市形态是()A.AB.BC.CD.D(3)规划建设应急防灾避难空间用地中,大面积绿地对防传染病的主要作用是()A.分散人员阻隔病毒传播 B.大量吸收分解病毒 C.不断提升空气质量 D.快速建设临时医院 答案:B B A【
6、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1)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5 (2)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由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情况可知,传染病传播快的原因是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城市占地面积大、公共绿地面积大,人口不一定稀疏;交通通达度高是指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与疫情传播快慢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 B。(2)最符合健康城市规划,利于控制疫情的城市布局类型应该是组团式布局,各组团相互独立,而且每一个组团之间,都有充足的空间做缓冲,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减轻了传播风险。故选 B。(3)大面积绿地对传染病防护的主要作用是分散人
7、员阻隔病毒传播;可以提供快速建设临时医院治疗者的场所,但不是防护的主要作用;绿地不能大量吸收分解病毒;绿地能不断释放氧气吸烟滞尘,提升空气质量,但不是防传染病的主要作用。故选 A。4、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示意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日城市热岛效应()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6 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2)导致该日 1214 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数量 B.气流运动 C.建筑物
8、密度 D.交通通达度 答案:C 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城市化的利弊 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解答】(1)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说明中心城区的气温越高,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故选 C。(2)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是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故选 B。5、2020 年 7 月 31 日上午,我国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
9、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5G”的无限前景将带动众多产业的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得益于“北斗+5G”,能够加速发展的产业是()7 A.无人驾驶 B.人工智能 C.精密仪器制造 D.大型机械制造(2)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码”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成充分利用了用户数据,如个人日常出行、消费及其他活动相关数据,进而判断人员是否出入高危地区。“健康码”生成过程中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GIS+RSB.RSC.GIS+GPSD.GPS 答案:A C【提示】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影响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产
10、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影响和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解答】(1)北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导航定位,在选项所给四个产业中,对导航定位有需求的只有无人驾驶。故选 A。(2)健康码需要把个人数据与新冠病例的出行轨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出个人与新冠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判断被感染的可能程度,用不同颜色输出结论,整个过程是采用 GIS 的叠加分析等功能;获得个人精准的出行轨迹,需用 GPS;RS 是及时获取数据,不能分析数据。故选 C。6、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
11、超过 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 (1)据图可知,该村庄()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2)该村可能位于我国()A.华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辽东丘陵 D.西北内陆 答案:A 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区域的区位分析 解析:(1)本题考查聚落的空间分布。(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9 (1)由图可知,公共用地位于村庄的中心,目的是方便村民进行活动,A 正确;根据图可知
12、,住宅沿县级公路分布较少,主要沿河流分布,B 错误;农用地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灌溉便利,C 错误;住宅东岸多,西岸少,并不对称,D 错误。故选 A。(2)由材料“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说明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墙体厚度普遍超过 50cm”说明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墙体厚可以减小温差;“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说明该地夏季气温高,需要在地下室避暑。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气候干旱,降水少,与该地传统民居特点相符,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7、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有关该地图示时
13、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1978 年乡村人口比重最低 B.1990 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2000 年城镇人口比重超 50%D.2000 年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2)针对该地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大规模兴建新城和卫星城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A.B.C.D.10 答案:D 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
14、图可知,2007 年乡村人口比重最低,A 错。1990 年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错。2000 年城市人口 624 万,农村人口 1225 万,比重小于 50%,C 错。2000 年城市人口 624 万,2007 年城市人口 820 万,城市人口比重在不断上升,城市化速度加快,D 对。故选 D。(2)大规模兴建新城和卫星城会进一步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造成土地资源的紧张和浪费,错。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会加剧城市的污染,错。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有利于缓解城市拥堵,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故选 C。8、经济首位度是指省会城市(如南京)与全省除省会外的经济最强市(如
15、苏州)的经济总量比值,南京经济首位度的得分只有 0.67。南京提出要努力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2018 年,南京市政府印发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 2020 年,南京都市圈城市之间交通、创新、生态、智慧等融合都将更加紧密。其中江北新区将建设成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市政府将加大对江北新区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创新,争取在服务贸易等方面先行先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 (1)南京市发展江北新区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有()提升南京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缓解逆城市化现象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A.B.C.D.(2)中心城区对长江以北新区的作用是()A.提供资金和技术 B.提供大量
16、劳动力 C.提供大量工业原料 D.提供大量副食品 (3)有利于提高南京市经济首位度的措施是()A.积极引进加工制造业 B.调整人口的年龄结构 C.压缩苏州的产业规模 D.服务辐射和创新引领 答案:C A D【提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C(2)A 12 (3)D 综合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联系、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17、。材料二 成渝经济区常住人口超过 9000 万,是中西部市场化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最高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提到,成渝经济区的区域面积 20.6 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主要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2)成渝经济区中,规模等级最高、辐射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 、。(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答案:(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较低;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宜13 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河流、湖泊较多,为
18、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2)成都;重庆(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解析:本大题以我国城市群发展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等级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四个城市群有三个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可总结出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分布区有利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地理位置来答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的居住;河流湖泊较多为人们的生产、
19、生活提供了水源和水运;位于沿海便于和外界联系。(2)从图中看,在成渝经济区中,成都是四川省会,重庆是直辖市,成都和重庆规模等级最高、辐射范围最大。(3)影响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区位的因素包括城市、人口、产业集聚、交通、产业转移的带动、政策等。根据材料“成渝经济区常住人口超过 9 000 万,是中西部市场化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最高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可知,成渝经济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成渝经济区有长江水道和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方式多样;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等信息说明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国家政策支持;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很好的带动作用。10、读
20、图,回答下列问题。14 (1)左图 A、B 中表示英国的是_;该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是起步时间_,水平_,目前城市化速度_。(2)2020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_%。城市化的特点是:_,城市化进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有_;_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_;_。(3)右图中 EF 阶段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_现象,通常出现在城市化进程的_阶段,对该国家或区域会造成什么影响:_。答案:A 较早 高 较慢甚至停滞 60 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医疗、教育压力大等 建设生态绿色城市;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 逆城市化 后期
21、 城市中心空洞化,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中、英两国的城市化为材料,涉及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市化发展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发展快,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由下图示知所以 A 曲线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因此为发达国家,应是英国;B 曲线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因此为发展中国家,应是中国。图中表示英国的是 A 曲线。(2)读下图知 2020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是 B 曲线对应的 2020 年的城市化水平即 60%。读图知 B
22、 曲线从1970 年以后开始增速,到现在只有 40 多年的时间,说明城市化起步晚;这 40 多年的时间城市化速度增加了40%多,而英国(A 曲线)在同样的时间只增加了 10%左右,说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比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压力增大、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城市病。针对城市病,可以从规划建设和保护治理等方面解决,比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大绿化面积,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3)由上图中 E-F 阶段反映了城市中心人口比重逐渐增大至最大后,开始减小的现象,说明该地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
23、市化通常出现在下图中的发达国家,也就是 A 类国家。城市化使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等原因是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而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后,上述几方15 面的相对优势则成为导致逆城市化的拉力。逆城市化使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小提示:11、下图示意世界不同规模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请将世界不同规模城市按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并说明城市规模与数量之间的关系。(2)据图归纳 1990 年以来世界不同规模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3)有人认为“城市发展越快越好”。你是否
24、赞同?请说明理由。答案:(1)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城市规模越大(小),数量越少(多)。(2)特点:各规模城市数量均在增长;特大和超大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大、中、小城市数量增长较慢。(3)赞同。城镇是现代生活水平的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反对。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速度要与经济发展协调。解析:本题以世界不同规模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图为载体,涉及地理图像的判读、城市等级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落16 实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城市规模
25、越小,城市数量越多,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所以世界不同规模城市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2)读图可知,1990 年以来,各类型规模城市数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规模城市数量增长的速度快慢有所差异,用 2014 年各类型城市数量减去 1990 年各类型城市数量,再除以 1990 年各类城市数量,由此可知,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数量增长较快,而大城市、中城市以及小城市的数量增长较慢。(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表述观点并阐述对应理由即可。赞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是现代生活水平的载体,城市化是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越快,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反对。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如果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于经济发展速度,则会出现虚假城市化。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