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潍坊市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高三语文试题与答案11125.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0737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5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12月潍坊市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高三语文试题与答案1112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12月潍坊市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高三语文试题与答案1112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12月潍坊市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高三语文试题与答案1112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12月潍坊市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高三语文试题与答案11125.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021 年 12 月潍坊市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文化反哺是我们这个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独有的现象,它的产生一方面同亲子两代人各自的身心特点有关,另一方面更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所造就的。就前一个因素而言,由于亲代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加之文化程度和理解力的限制,其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模式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相比之下,子代对新事物却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他们不会受制于既有知识的掣肘。如此,对年长的一代来说,当出现与旧有的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时,新知识可能被视为是怪异的;但对

2、脑袋里根本没有旧框框的年轻一代来说,新知识则是天经地义的。要想解释文化反哺的产生动因必须回到社会的维度上来,回到与社会变迁及因变迁而带来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和同辈群体的重要性凸显等结构性因素上来。只有在这样的因变迁而发生改变的结构性因素下,我们才能够说明文化反哺产生的真实原因。造就文化反哺这一代际颠覆景观的首要动因是 1978 年的改革开放启动的以转型为标志的大规模的社会变迁。社会的急速变迁,或者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大转型,导致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旧习惯和扑面而来的新规则的并存于世,而它带来的两个相互依存的结果是:一方面使亲代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丧失了解释力和传承价值,另一方面

3、使子代第一次获得了“指点”父母的机会。这其实就是社会变迁引发“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外在的宏观背景。中国社会最近 40 年来的变化是举世瞩目的。它在以极快的速度将年长的一代从传统带入现代,使他们以往近乎奢望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同时,也废弃了他们在前半生中获得的许多知识和经验,在孩子面前他们感到自己成了无法留下精神“遗产”的第一代人。许多父母都感到孩子们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因此他们超过自己是必然的。进一步说,正是这场延宕 40 年至今仍然没有结束的社会转型,加之中国融入世界之后迎来的同样巨大的全球化浪潮,在使形形色色的新旧传统都渐渐变成不适应社会进步的旧习惯之时,也为各种各样新规则的诞生奠定了基

4、础。而成千上万当年饱受旧习惯之苦的年长一代,今天又开始面临新规则的无情挑战。文化反哺究竟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从表层意义上说,文化反哺的意义起码有二:其一,它提高了年轻一代在家庭及社会中的代际地位;其二,它提高了年长一代适应变迁社会的能力。从深层意义上说,文化反哺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向,或者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摘编自周晓虹文化反哺:生发动因与社会意义)材料二: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文化反哺是社会的急剧变迁给中国人带来的独特心理体验,是学术界不能忽视的研究命题。通过对 200 个家庭亲代(传统世代)和子代(E 世代)共计 400 个样本的问卷调查与配对比较发现:亲子两

5、代中不但存在显著的新媒体采纳代沟,也存在显著的新媒体使用代沟;在此基础上,亲子两代所掌握的新媒体知识差距显著,导致家庭内的文化反哺显著多于文化哺育。年龄、教育和收入等人口特征对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媒体采纳和使用的代沟在父母为 50 后、子女为 80 后的家庭中最大,在父母为 70 后、子女为 00 后的家庭中最小。或许是因为 50后父母已经放弃学习新媒体知识,缺乏接受文化反哺、弥补数字代沟的主观意愿。数字代沟最大的家庭内文化反哺并不是最多,而在父母为 60 后、子女为 80 后的家庭中文化反哺程度最高。调查发现,子女教育2程度和收入不但能影响数字代沟,而且能影响文化反哺,但父

6、母教育程度和收入仅能影响数字代沟。学者们早就认识到数字鸿沟其实是人们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在新媒体领域的延伸,本调查结果证明,亲子两代的教育差距是造成数字代沟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大学持续扩招,在我们调查的 200 个家庭中,由 50 后、60 后和 70 后组成的亲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仅 231%;而子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高达 560%,其他人则多在中小学阶段,将来也极有可能进入大学。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家庭内亲子两代教育程度的差距还将增大,这将继续拉大数字代沟,并诱发更多的文化反哺。诚然,不断加剧的数字代沟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研究显示,文化反哺有可能成为缓和亲子冲突、改

7、革家庭结构的难得机遇。在子代对亲代日益频繁的文化反哺过程中,施教与受教角色的互换非但没有对家庭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反而富有建设性地改造了被“三纲五常”固化异化的亲子关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文化反哺程度越深的家庭,亲子双方所感知到的亲子关系越和谐,而且父母也越能够尊重子女。传统世代如果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场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那么就会发现,“E 世代”借助新媒体所发起的挑战,不是为了夺权,而是为了赢得本应属于他们的平等与尊重。(摘编自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亲子两代身心特点不同,受既有知识制

8、约程度不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也不同。B.文化反哺最重要的社会意义,不是改变文化传承的方向,就是造就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C.50 后父母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影响着数字代沟,但并不影响新媒体采纳和使用的代沟。D.子女教育程度越高,数字代沟可能就越大,亲子两代的教育差距是影响文化反哺的首要因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当旧传统逐渐不再适应社会进步时,已获知识和经验被废弃的众多年长一代,便会面对新规则的挑战。B.调查发现,数字代沟的大小与文化反哺的多少不构成比例关系,数字代沟适中的家庭文化反哺最多。C.中国改革开放年代里发生的文化反哺现象,作为一场“革命”将

9、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并滋长着。D.如果亲子两代不存在明显的新媒体采纳与使用代沟,就不会产生数字代沟,也就不会产生文化反哺。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反哺现象的一项是(3 分)A.1985 年春节,爸爸不允许我买西装;今年夏天,父亲在他 75 岁生日家宴上对叔叔说,在我指导下他自己学会并习惯了打领带。B.用公鸡、太阳、月亮图案代表早、中、晚的服药时间,用圆圈数量代表服药数量:自去年女儿手绘漫画,明示父母按时服药。C.60 后的张师傅说,小时候跟同学辩论常用的语言是“我爸爸说”,而今天与同事们交流时“我儿子说”成了自己的口头禅。D.大一学生小丁在疫情期间,教会了外婆上网、发微信、Q

10、Q 聊天和玩游戏,现在外婆时常在网上与邻居分享她代购的商品。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文化反哺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5.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请结合材料对文化反哺现象的阐述,谈谈这句话揭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文本一:搬家凌淑华自从买到船票,家里谁都忙起来。廊子底下捆缚好的大箱子小匣子堆叠成几个高高低低的山,堂屋里的硬木条案、茶几、贵妃床,统统用麻布袋包裹着,都靠了墙,小的架着大的摆着,长长的一排直像

11、一只运货船。这倒怪好玩的,为什么平常不这样摆,却把这许多东西分开来呢?“喂,谁来坐船?”婉儿爬上靠墙放的家具,一边喊。“谁要坐船,来我这里买票!”英儿坐在低一级的贵妃床上叫道。静儿携着伯娘家的小妹笑嘻嘻地去打票,随后跳上船。“我们不坐船,爬山去!”青儿拉着小玉爬到廊下堆的箱子堆上。“枝儿,来坐船吧。你可以买半票。”“坐船不好玩,来跟我们爬山吧。”枝儿正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浅浅的破碟子给她的大花鸡装水喝。阿乙姐跳出来嚷,“这一群小猴儿,简直要拆房子了!出去玩。”她张了两臂像赶小鸡一样催促着。“太太,她还有只大花鸡呢,也带着走吗?”阿乙姐忽然想起一件大事似的问道。“不带走了。”妈淡淡地答。“妈,我

12、带大花鸡走。”枝儿决定地说,“把它放在我的小竹篮里,我自己提着。”“竹篮子盛不下你的大花鸡,傻孩子。”“轮船上带不了活东西,若是带猫狗还要买票呢。”阿乙姐插嘴道。“给它也买一张票。”枝儿说。“他们把你的鸡拿去,把你关起来。”阿乙姐鼻孔好像冲进了蚊子样的哼了两声。“她还有一匣子鸡蛋吧。”妈在收拾东西忽然想到了。“趁早拿出来吃了吧,那东西带起来可麻烦死了。”阿乙姐又出坏主意。“不,还要留着孵小鸡儿呢。”枝儿睁大眼。“好孩子要听话,大花鸡和鸡蛋都不能带,船上人查出来是要拿走的。”妈正容说。“我不给他们。”枝儿急得脸红了。“不给,哼,他们把你也带走,把你做猪仔卖了,那你就永远回不得家,你不怕吗?”阿乙

13、姐说。这回可把枝儿吓着了,“卖去做猪仔”那倒是真可怕,永远回不得家,见不了妈、婉儿、青儿、小妹、小玉许许多多人,还有,四婆也不能见,唉,那更难过了。她愈想愈没有主意,脸上退了红,渐渐变成青白。妈似乎看出她的为难,沉吟了一下,“枝儿,你真不舍得宰你的大花鸡,我看把它送给人吧,你要送给谁,想一想。”“送给四婆。”枝儿立刻答道。还是妈的心儿灵,这样子不是什么难题都没有了吗。“知道一定是送给四婆的,这一离开有得想呢!”妈笑着点头。妈说得不错,四婆喜欢枝儿正如枝儿依恋她一样。她是上了年纪头发差不多都花白的老婆子了,单人住在祠堂后面的小房子里。她倒不是常常冷清清地过日子,有时儿子从城里回来,把一手巾包白花

14、花的洋钱放到四婆怀里,四婆就买鱼肉做许多菜出来,让枝儿在那里一同吃。四婆还有个女儿,枝儿叫她意姐,大约也是在城里,有一回她带了一包天津雪梨和北京蜜枣来,据说这是专给四婆治咳嗽的,但是四婆吃时也让枝儿先尝一口,那是甜得牙根都有些酸软的东西!4四婆一家都同枝儿要好,枝儿也是真的离不开四婆,天天刚吃过早饭就溜到四婆家,给她喂鸭子,喂完赶鸭子下塘,坐到塘边钓小鱼,掏小螃蟹给鸭拌食,闲下来便在四婆跟前,给她拿东西,解开乱了的线团,穿针。四婆要做菜,她帮摘根去朽叶子和剥茭笋皮。烧火做饭时替她拉风箱。饭好了不等四婆让,她早把自己一份碗筷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了,四婆照例笑问,“又吃我的青菜白饭吗?”枝儿忸怩一笑

15、,筷子已经拿在手里了。曾有两三次,被生人错认她是四婆的孙女。现在枝儿要去北京了,她离开四婆要怎样难过,在枝儿还没有想过。四婆呢,一向也没有提过,只昨天枝儿替她穿针时,忽然叹一口气说,“枝儿,你去了北京,没有人给我穿针了!”“你喊我,我就来了。”枝儿坦然答道。“去了北京就不容易来了!”“你喊我一定来。青姐姐说北京就在圣堂山后面,坐上船就到了。你站在山顶上大声叫我,我会听见的。”“没这样容易,小宝贝!”四婆说完接过针线来,也不做活儿,拉了枝儿的手散步到塘边看鸭子去。今早枝儿依了妈的话把一箱鸡蛋也拿出来捧着,叫阿三给她抱着大花鸡走去四婆家。进了门,枝儿把手里的小箱往四婆怀里放,说,“这都给你。”大花

16、鸡在地上无聊地打转走,枝儿赶忙抓了一把冷饭洒在地上。她一边看鸡吃,说道,“她还认生,过一会儿就好了。这些蛋都是她生的,你说可以生几个小鸡?”“一个蛋孵一个小鸡,这里有”四婆用手指点着箱里的蛋数道,“一五,一十,十五,加上两个,这里有十七个小鸡了。”唔一群小鸡,像绒球样儿,白的,黑的,黄的在地上跳来跳去够多好玩!蹲下来看原来这些绒球都有小腿小脑袋,尖尖的小嘴,珠子似的眼睛。喝水时小脖子一仰一俯可爱极了!“你们明天一定走了吗?”“妈说一定走。今晚伯娘叫我们都去她家吃饭,阿乙姐和阿齐姐都去。”四婆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等我今晚送些菜给你们吃。”那里菜真不少,盘子挤碗儿,满满地摆了一大圆桌。正在吃得热闹

17、,忽然阿齐姐喊四婆送菜来了。妈口里称谢四婆,四婆一面谦虚笑着走了出去,阿乙姐见她走后,在旁低声冷笑道。“那盘鸡还不是咱们家送去的!”难道真的杀了那只大花鸡了吗?“真的四婆宰了花鸡了吗?”枝儿忍不住回头问阿乙姐。“傻姑儿,快吃吧,吃到肚子里倒是真的带走了!”阿乙姐立刻笑答。本来枝儿已经满眼含了泪,喉咙那一阵阵咸涩,咽不下东西了。听到这句答话,她的筷子落掉地上,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选自 1929 年 9 月 10 日新月,后编入小说集小哥儿俩,有删改)文本二:书里的小人儿都是常在我心窝上的安琪儿,有两三个可以说是我追忆儿时的写意画。我有个毛病,无论什么时候,说到幼年时代的事,觉得都很有意味,甚至记

18、起自己穿木屐走路时掉了几回底子的平凡事,告诉朋友一遍又一遍都不嫌麻烦。怀恋着童年的美梦,对于一切儿童的喜乐与悲哀,都感到兴味与同情。这几篇作品的写作,在自己是一种愉快。(选自凌淑华 小哥儿俩自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5A.枝儿并不想放弃她的好伙伴大花鸡,却在大人的劝说和哄骗中不得不妥协,选择送给她最信赖的四婆。B.枝儿与四婆年龄悬殊,但她同情独居的四婆,这份同情心使她依恋四婆,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C.阿乙姐是成人世界的代表,生活的不顺和心态的麻木使她漠视孩子的关注,不去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D.从文本二来看,“枝儿”就是小时候的作者,可以看出童年的这段经历成

19、为她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记忆。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枝儿的出场颇有特色,与其他孩子的嬉闹不同,她坐在门槛上,给大花鸡装水喝,刻画了一个安静、乖巧的形象。B.小说叙事多采用对话形式,人物对白个性鲜明,如搬家前枝儿与四婆的对话,表现了她对四婆的依恋之情,充满童趣。C.小说细节描写出色,如四婆接受枝儿送来的鸡后,“沉吟了一会儿”就表现了她矛盾痛苦的内心,也为下文送鸡肉埋下伏笔。D.小说题目为“搬家”,但对此并未过多着墨,而是围绕如何处理大花鸡展示了人物的言行与心理,脉络清晰,结构紧凑。8.采用儿童视角叙事是文本一的重要特征,请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好处。(4 分

20、)9.文本二说,作者“对于一切儿童的喜乐与悲哀,都感到兴味与同情”,请谈谈文本一有哪些“喜乐与悲哀”,作者为什么对这些“都感到兴味与同情”。(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太宗初践祚,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而笾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 国学

21、增筑学舍四百余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亦增置生员。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学。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及功毕,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加详议。时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而师古辄引晋、宋以来古本,随方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太宗称善者久之,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太宗又以文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定“五经”疏义,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二十一年诏曰:“左丘明、卜子夏二十有一人,自今有事于太

22、学,可并配享尼父庙堂。”其尊儒重道如此。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6A.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B.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

23、上/咸得署吏C.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D.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践祚,原指踏上庙堂前的台阶,在古代指帝王即位,亦作践胙、践统、践位、践国。B.国学,历史上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也就是“国立学校”,文中即为此意。C.有事,古代国家大事主要指祭祀和战争。此处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有事”意义相同。D.礼,六经之一,是古代儒家典章礼仪制度的著作,包括周礼 仪礼 礼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4、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唐太宗重视文教,崇尚儒学。他一方面设置官署,选拔文儒,授予官职;另一方面查考古代典籍,改革国学礼仪,确立了孔颜先圣先师的祭祀地位。B.贞观初年,国学高度发展,不仅校舍规模扩大,生员也不断增加,就连邻邦酋长子弟也纷纷慕名而来,此时儒学兴盛,发展到空前绝后的程度。C.面对传世经典因成书年代久远而存在许多谬误的现象,唐太宗先后诏令颜师古、房玄龄等人分别参与了“五经”的考定整理和讨论审议等工作。D.颜师古学识渊博,精通经学。在学术争论中,能依据不同情况给予清晰明确的回答,且能详细明确地援引经典;曾受命疏通阐发“五经”经义。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25、(1)时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4 分)(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4 分)14.唐太宗和岑文本关于“学习之道”的理解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516 题。与李彭年同送崔岐归二曲,马上口占苏轼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注李彭年,即下面的“李夫子”,“斯人有才而病废”(苏轼与监承事书),时为闲员凤翔上清太平宫监宫,苏轼时任凤翔府任签判(从八品)。

26、霜乾,即“霜干”,指傲霜挺立的树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一样,都借“落木”这一意象疏朗的特征,表现出意境的空阔。B.首联以“爱”“兴发”等词语直接写作者对送别之地景色的喜爱,从侧面写出当地的山川之美。C.第四句承标题“送崔岐归”之意,写自己勉强抑制离别时的愁绪来陪归客赏景,因而流连忘返。D.本诗虽然属于送别诗,对于送别对象却着笔不多,而是用较多的笔墨写了送别之景及娱游之乐。16.前人评论苏轼:“豪迈而多情。”请结合本诗的最后两联加以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7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7、。(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责任,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远大的志向,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说明的道理,与孟子告子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相近。(3)高适在 燕歌行 中写边塞的荒凉、萧瑟及危急的战争环境后,继以“,”两句突出士兵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近年来,一种更具魅力、更能体现古都北京秋色韵味的树木,渐渐登上了北京秋天的舞台。它一出现,便以的典雅气质,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诗意。它大有和香山红叶平分秋色之势,让北京的

28、秋天换了装。这就是北京的银杏。我所居住的北京钓鱼台银杏大道,在全国著名的五大银杏大道中位居首位。春天,路边缤纷的月季花争奇斗艳,银杏树则以一身青翠喜迎八方来宾。每到深秋时节,这条路被金黄的银杏叶渲染得,有一种大国国都的气魄和神韵。秋风吹过,银杏叶随风飘落的瞬间,有着比落英缤纷更为震撼的观感,美得。自古以来,一谈到秋天便倍感寂寥,但刘禹锡偏说萧瑟的秋日胜过的春天,不应该感到悲观失望。在落叶纷纷的秋日,晴空一鹤,它是不屈的志士。细细一想,这不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形象写照吗?在任何困难面前,这个崛起的民族都本着以昂然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看待一切。“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有热烈的红叶,有金灿灿的银杏

29、,有直抵碧霄的无限诗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秋日情怀。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精美绝伦光彩夺目摄人心魄方兴未艾B.无与伦比流光溢彩摄人心魄欣欣向荣C.无与伦比光彩夺目惊心动魄欣欣向荣D.精美绝伦流光溢彩惊心动魄方兴未艾19.下列对文中标有序号的四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句将月季花和银杏树的不同生长表现作对比,反衬出银杏树独特美好的生命姿态。B.句运用暗喻,将不屈的志士比作晴空万里的鹤,表现出英勇不屈的顽强奋斗精神。C.句存在两处语病,应去掉“本着”或者“以”,并且把“心态”修改为“心理”。D.句中的破折号与“你不能用粗浅的方式阅读乡土中国一本有思想、

30、有深度的学术专著”中的破折号用法不同。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是北京的银杏,有着和香山红叶平分秋色之势,让北京的秋天换了颜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认知神经科学家经常把人脑类比为计算机,如果说长时记忆是计算机的大容量硬盘,那么。任何外界输入的刺激都需要在工作记忆系统加工和短暂储存,做相应处理后才能储存到硬盘中。通常而言,8工作记忆体现了人们能多线程处理认知任务、保持较强注意力的能力。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童年期逐渐增长,而在老

31、年时逐渐衰退。目前,提高工作记忆能力已成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我们需要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储存多个物体时,海马会参与其中。海马与丘脑前核有着密切连接,我们选取了一批在丘脑前核植入电极的癫痫(与大脑异常放电相关)病人进行试验,通过微电流刺激丘脑前核影响海马的活动。电刺激是在病人完成工作记忆任务随机进行的,由于是微电流刺激,病人并不能感受到。结果发现,电刺激改变了海马神经活动强度,。该发现为神经调控提升工作记忆能力提供了直接证据。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 分)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

32、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4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材料一:“中国天眼”科学工程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 22 年,于 2016 年 9 月正式完工并启用,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材料二:走技术这条路,你一定要有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先把技术吃透。材料三: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有执着的精神,不是想创新就能创新的。振华中学拟举办以“创新”为话题的演讲比赛,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92021 年

33、潍坊市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1.A(B 项,二者非选择关系;C 项,“不影响新媒体采纳和使用的代沟”错;D 项,“亲子两代的教育差距是影响文化反哺的首要因素”错)2.D(“也就不会产生文化反哺”错)3.B(这是一种温馨的告知方式,不属于文化反哺现象)4.示例一:文化反哺是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发生的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文化传输的独有现象。(4 分。“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1 分,“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1 分,“文化传输”1 分,定义格式 1 分)示例二:文化反哺是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发生的子代

34、向亲代进行文化传输的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4 分。“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1 分,“子代向亲代”1 分,“文化传输”1 分,定义格式 1 分)5.问题:在社会变迁中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丧失了解释力和传承价值,渐渐变成不适应社会进步的旧习惯;新规则让年长一代面临现实无情的挑战。(一点 1 分,两点 3 分)办法:传统世代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子代的文化反哺,以应对不断加剧的数字代沟给家庭带来的巨大挑战;子代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反哺,以提高年长一代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6.A(B“同情独居的四婆,这份同情心使她依

35、恋四婆”错误,并非同情心。C“生活的不顺和心态的麻木”无中生有,从文中可以看出,家人对她很信任、亲近。D“枝儿就是小时候的作者”错误)7.C(“矛盾痛苦的内心”分析不当,“矛盾”有之,“痛苦”夸大)8.展现了儿童眼中观察到的、心灵所感受到的世界,符合儿童心理,使表达更加真实自然。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审视成人世界,与成人视角形成对比,体现了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突显文章的主题。叙事语言带有儿童的思维和情感,单纯、活泼、清新、真率,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每点 2 分,共 4 分。答出任意 2 点即可)9.(1)喜乐与悲哀:认为凌乱的搬家现场好玩;喜爱大花鸡以及能孵出小鸡的鸡蛋;与孤身的四婆相处

36、融洽,乐于帮她做事;害怕被卖去做猪仔,永远回不了家;为大花鸡被宰吃掉而伤心。(3分,答出任意 3 条即可)(2)兴味与同情:这些表现了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细腻体悟,充满童真童趣,寄托了作者对儿童纯真世界的喜爱与怀念。孩子美丽的童心被忽略,在冲突中内心的澄净世界遭受打击,引发作者的同情。(3 分,一条 1 分,两条 3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0.D(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11.C(“意义相同”错)12.B(“发展到空前绝后的程度”说法错误)13.(1)当时儒生们学习并接

37、受师传旧说,而这些旧说错乱讹误相传已久,他们都不同意颜师古的考订,一时间各种异说蜂拥而起。(4 分。“传习”“舛谬”“非”“蜂起”各 1 分)10(2)国君无论是愚笨还是明智,贤明还是昏庸,没有谁不想求得忠臣贤才来辅助自己的。(4 分。“无”“不肖”“莫”各 1 分;“互文”要合译,1 分)14君臣二人都肯定了勤学的重要性,太宗侧重以学习激活人性之灵,而岑文本侧重以学习涵养性情。(3 分。每点 1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C(“强”应是竭力之意,“留连”的对象是客)16.(1)颈联写诗人貂裘犯雪,骑骏马、随飞鹰追逐猎物的事,境界阔大雄浑,表现了其“豪迈”的胸襟;

38、(2)尾联在送别崔岐之际却挂心友人李彭年,劝勉友人其雄心壮志勿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同时这也是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表现出“多情”的一面。(6 分。每条 3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6 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18.B(精美绝伦:非常精致美好,别的都比不上。无与伦比:没有可以和它相比的,形容特别突出。流光溢彩:形容形象美好,光彩照人。光彩夺目:形容光彩鲜艳耀目。摄人心魄: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

39、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方兴未艾:刚兴起尚未停止,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势繁盛)19.D(A“反衬”错;B“将不屈的志士比作晴空万里的鹤”错;C“把心态修改为心理”错;D 文中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选项中表示补充说明)20.原文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了银杏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银杏装扮了北京的秋天,更有代入感。原文中副词“大”的运用,使感情强烈,突出表现北京银杏的魅力和诗意。“这就是北京的银杏”一句单独置后,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4 分。一条 1 分,两条 2 分,三条

40、 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21.参考答案:工作记忆就是计算机的短时内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提高了病人的工作记忆成绩(6 分。每条 2 分)22.参考答案:因为海马会参与工作记忆并与丘脑前核有密切连接,所以研究者通过微电流刺激病人丘脑前核影响海马活动来进行试验。(4 分。因果关系准确 2 分,1 分,1 分)四、写作(60 分)23.建议参照 2021 年山东高考阅卷标准,以 45 分为基准分。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刚登基,就在正殿左侧设置了弘文馆,精心挑选讲求礼乐教化的儒士,让他们保留现任的官职并兼任弘文馆学士,供给他们五品官员才能享用的精美的膳食,按日轮换着在

41、皇宫里值班,太宗在上朝听政的间隙时间,就把他们引进内殿,和他们讨论古代典籍,商议谋划政事,有时到半夜才停歇。贞观二11年,唐太宗下令停止尊崇周公为先圣,在国立学校里建立孔子庙堂,取法过去的规定,尊崇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庙堂供台)祭祀用的笾豆、干戚等礼具和乐舞之具,在当时也开始齐备了。这一年唐太宗还广泛招纳天下儒士,赏赐给他们布帛,供给驿传车马,下令他们都集聚到京师,破格提拔他们,他们中在朝廷上任官的很多。学生精通大经中的一种以上的,都得到了官职。(在这之后)国立学校增设学舍四百多间,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也增加了学员。吐蕃和高昌、高丽、新罗等外族首领,也派子弟到长安求学。于是国立学

42、校之内,负箧求学和登筵讲学的人几乎达到万人,儒学兴盛,在古代还不曾有过。贞观四年,唐太宗认为经书距离古代圣人的时代已经很远了,出现了很多文字讹误,就下令前中书侍郎颜师古在秘书省考订“五经”。等到考订完毕之后,又下令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召集许多儒生再次详细讨论。当时儒生们学习并接受师传旧说,而这些旧说错乱讹误相传已久,他们都不同意颜师古的考订,一时之间各种异说蜂拥而起。于是颜师古引用晋、宋以来古本,针对他们提出的疑义给予明白清晰的回答,引经据典,详细而明确,都出乎他们意料,这些儒生无不叹服。唐太宗对颜师古也称赞了好久,并将他考订的经书颁行天下,让读书人都来学习。(后来)唐太宗又因为经术师承不同,解释

43、各异,且章句繁杂,下令颜师古和国子祭酒孔颖达等大儒,撰写“五经”的疏义,名为五经正义,交付国子监作教材使用。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又下诏说:“左丘明、卜子夏二十一人,从现在起太学里凡举行祭祀之典时,可使他们配享孔子庙堂。”太宗就是像这样尊儒重道。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勤于学习,被称为是一种美好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