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349044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摘要:在中国的两栖类动物中,大鲵属于体积较大且较为珍惜的动物,它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及使用价值等。该文介绍了大鲵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以促进大鲵这一珍惜动物的保护开发利用。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征;人工养殖技术大鲵,又被称为娃娃鱼,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南、华南深山密林的溪流中,是中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属于两栖纲中有尾目中隐鳃鲵科中的大鲵属。大鲵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鲜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所以在市场上相当受欢迎。但是,近年来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过度逮捕大鲵,从而使得大鲵在中国逐渐成为濒临灭绝的危险

2、物种,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加强对大鲵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有利于保护大鲵这一珍惜动物,维护中国的生态平衡。一、大鲵的生物学特征1、大鲵的生活习性大鲵属于变温动物,喜欢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成鲵惧光怕声,喜欢清静,所以它们一般都是单独行动。适宜大鲵生长的最宜水温在16-25之间,但当其周围的水温大于30或者是小于14时,大鲵生长变得迟缓,行动也较为迟钝,摄食量明显减少1。当大鲵所处的温度低于10时,大鲵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停止进食。野生大鲵通常以小虾、小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人工养殖的大鲵除这些之外也能食用一些动物内脏、尸体及血液等。另外,大鲵对水质的质量及水体的溶氧要求也

3、较为严格,无污染、饵料较为丰富的水体更适宜大鲵生长。2、大鲵的形态特征大鲵主要具有头、尾、四肢及躯干这四个主要部分,它的身体呈圆扁形,椎体双凹形,成鲵不具外腮用肺呼吸。大鯢的头部程宽扁状,犁骨齿比较发达,多用于捕捉食物。大鲵的外鼻孔位于嘴端,嘴端具有唇褶。大鲵的眼位于头前上侧,眼极小,无眼睑且眼球具有伸缩性2。大鲵腹部和头部背面的皮肤上具有成对的疣粒,一般呈现出特定的图案,大鲵的颈褶主要是位于其躯干前部两侧的纵向的皮肤褶。大鲵的尾巴占全身的三分之一,尾部含有较少的疣粒,尾端呈椭圆形或钝圆形。大鲵一般多为灰褐色或浅褐色。3、大鲵的繁殖特性大鲵的生殖方式属于卵生,自然形成的性别比大概是1:1。通常

4、情况下,4、5岁的大鲵就已经达到性成熟,当雄鲵性成熟时其腹部就会收到挤压从而排除乳白色的精液,遇水则散,当雌鲵性成熟时就会排出念珠状的长链型的带状卵。大鲵的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3。一般情况下,八九月份时大鲵繁殖的旺盛季节,在这一时间段,大鲵通常会发出类似娃娃的叫声,所以其又被称为娃娃鱼。二、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1、修建鲵池在修建鲵池时应该结合大鲵的生活习性将鲵池建在水源充足、阴凉潮湿且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在修建鲵池时针对大鲵的年龄来修建不同的水泥池,一般在修建成年大鲵的鲵池时其高度应修建在1.2 m左右,面积在5-10 m2之间,鲵池中的水大约保持50 cm即可;在修建幼年大鲵的鲵池时其高度应修

5、建在50 cm左右,面积在1-2 m2之间,鲵池中的水大约保持30 cm即可4。鲵池一般为长方形最好,并在鲵池的中间或池底建造一个洞穴,为避免大鲵擦伤,可以用水泥将洞穴外抹平。2、大鲵放养在放养大鲵时要保证放养的密度合理,放养密度过大,不利于大鲵的成长,放养密度过小,则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此外,为避免大鲵在放养时养成弱肉强食的习性,放养大鲵的规格也要相对统一。3、水质管理由于大鲵对水体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养殖时要定期的更换池水,保证池水的肥度、清洁性。另外,在养殖时也可以在池水中加入一些矿石来提高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大鲵的生长。4、投饵喂养在饲养幼鲵时可以喂养其一些水蚤、水蚯蚓及摇蚊

6、幼虫等容易消化的活饵,当幼鲵成长至20 g时,可以喂养一些人工饲料、虾、蟹、泥鳅及低值鱼类等。在喂养大鲵时若发展池中出现死鱼、死虾等应及时的捞出,从而避免池中的水质受到污染。5、疾病防治通常6至9月份是大鲵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好大鲵疾病的防治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大鲵的成活率。在进行大鲵的疾病防治时要重点关注大鲵的营养性疾病、溃疡病、寄生虫病以及咬伤擦伤等。三、结语由于现阶段野生大鲵繁殖率低和遭到人类的过度逮捕,所以全国的野生大鲵资源存量急剧减少,使得大鲵这一珍惜物种濒临灭绝。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应该加大对大鲵商品化的养殖,在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的维护中国的生态效益,从而促进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于振海,陈有光,靖 莹,等. 中国大鲵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技术初步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3,01:60-65.2 李 娴,朱永安,钟君伟,等. 虫纹鳕鲈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23,09:2114-2115+2148.3 何德庭,梅小宝,林建荣,等. 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可行性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8:271-272.4 牟洪民,李 媛,姚俊杰,等. 大鲵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J. 水产科学,2023,08:513-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