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348878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23年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GansuFinance甘肃金融/GREENFINANCE绿色金融魏长江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比较与融合发展文章全面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8篇,供大家参考。篇一: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nsu Finance甘肃金融 /GREEN FINANCE 绿色金融 魏长江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比较与融合发展文章全面比较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服务对象、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专业性等方面的异同点,阐述了两者融合发展的内涵,分析了绿色普惠金融在三次产业

2、、生产与生活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对如何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提出了组织协调、制度优化、科技支撑、全面参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比较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两者的异同点,界定两者的重叠区,促进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在当前具有现实意义。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异同点(一)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共同点1.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两者发展都有国家规划、官方定义。2023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232023年)的通知(国发

3、 202374号),指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2023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 2023228号),把绿色金融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都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外部成本和收益需要奖惩措施予以内部化,使绿色金融机

4、构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都需要产权制度、信用体系、支付结算等方面的法律和金融基础设施;两者都需要适度竞争;都需要规范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组织优势,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3.都有专门部门运作趋势。绿色金融方面,目前全球37个国家的92个金融机构采用了赤道原则,以认定、评估和管理所支持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覆盖新兴市场项目融资债务的70%。我国兴业银行和江苏银行是赤道银行,一些银行业机构在内部设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方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今年5月,银监会等11部门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

5、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要求大型银行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二)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不同点1.服务对象不同。绿色金融主要服务于发展绿色行业、绿色项目,具体包括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普惠金融主要针对分布面广、收入较低的个人和企业,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2.专业性要求不同。绿色金融的专业性要求较普惠金融强,它涉及绿色标准制定与度量、绿色项目环境状况评价、绿色金融产品界定等等,需要环境评估、行业标准、资产管理等多专业多部门的融合协同,专业化要求明显。普惠金融主要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现金、支付、借

6、贷、保险等基本金融服务,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自身定价问题,专业性要求相对较低。35万方数据G ANSU FINANCE甘肃金融/ 2023年第12期3.产生环境不同。普惠金融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概念,它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亚、拉美等地的小额信贷,2023年,联合国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理念,意在助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绿色金融则是由我国提出输出国外的概念,2023年11月,我国开始担任G20主席国,之后不久,中英两国央行共同发起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在杭州峰会上,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形成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七条建议。4.发展模式不

7、同。在我国,绿色金融采取自上而下发展模式,国家制定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设立了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出了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全面规划探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更多是由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各地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的问题和经验,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需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普惠金融实践。5.理念和目标不同。就五大理念而言,绿色金融更多地是强调创新绿色,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普惠金融更关注协调共享,目的是要实现人与人的平等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绿色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交叉融合在绿色和普惠之间构筑桥梁,以绿色普惠金融的概

8、念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扩大绿色金融发展的广度、提升普惠金融发展的质量。为此,我们把为广大农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相关绿色金融服务,便利促进低收入人群参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金融活动定义为绿色普惠金融,具体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包括:(一)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有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产业城市的主动力。绿色普惠金融应重点支持以下方面:一是特色农业绿色化。大力扶持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集中发展果蔬、肉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力促种养殖业绿色化发展,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帮助农户增加致富渠道。二是创新农

9、业发展新模式。比如支持戈壁农业、有机农业、林下经济,调结构、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三是大力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农作物秸秆青贮养殖(畜禽粪污)沼气沼渣 (液)还田等农业生态循环模式,解决农业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的污染既体现在化肥、农药、增长激素的大范围使用,也体现在养殖、存贮、尾料等处理过程中,通过发展绿色普惠金融,为相关种养企业、个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就能达到绿色+普惠的目的。(二)发展绿色第二产业支持分布式清洁能源发展。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10、利用,推动区域能源转型示范,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城镇、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空气污染、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绿色普惠金融可以在支持光伏扶贫企业、推广光伏产品使用、发展沼气工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废旧材料回收。绿色建筑和废旧材料回收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人员多、参与的群体和企业规模小等特点,对这两个行业的金融支持具有绿色普惠性质。应大力支持绿色建筑,推广低碳、绿色、环保的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不断扩大绿色建材的应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助力绿色建筑发展。大力支持废旧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再加工再制造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生态产品供给。习近平总

11、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普惠金融要因地制宜,加大对生态产品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支持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项目。对参与荒漠化治理、园林景观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湿地修复等工程的中小企业给予审批、额度、期限等方面的倾斜。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鼓励企业通过贷款、私募、入股等多种方式,在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脱硫脱硝表1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异同点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相同点 都有顶层设计 都存在市场失灵,面临可持续性问题 需要政府干预 不同点 针对绿色行业、绿色项目 针对长尾人群 专业性更强,要求更高。跨部门跨专业跨国界。衡量的标准在探

12、索 专业性要求较低。草根金融更接地气 我国提出传出国外 从国际传入国内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强调创新、绿色理念,人与自然和谐 强调协调、共享理念,社会和谐36万方数据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 /GREEN FINANCE 绿色金融除尘等环保工艺技术上创新应用新技术,推进全社会实现绿色生产。(三)支持乡村文化旅游业绿色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文化旅游对于布局景区开发、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发展文化旅游业已是各地富民增收、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综合实施,积极改善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重点支持旅游产品

13、打造、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旅游市场营销升级,努力健全乡村旅游全产业链,支持相关个人、企业、合作社挖掘旅游资源的生态、文化价值,走特色观光旅游、专项旅游等差异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四)促进大众绿色消费发展差异化特色化绿色普惠金融产品,促进社会大众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型消费。如住行方面,针对客户开展绿色装修、购置节能环保电动车提供优惠贷款、分期贷款服务;为小微企业的绿色产品开发推广宣传提供信用支持;以绿色小额贷款方式推动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以绿色理财、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方式满足个人客户的绿色投资需求;推广绿色账单,有效节约纸张、减少碳排放,推动创建节约

14、型机关、绿色办公、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加快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策略为了推动绿色普惠金融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加强绿色普惠金融的组织管理、政策协调、科技支撑、产品创新,尽快弥补政策、技术与服务短板。(一)组织管理目前,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是负责推动绿色金融的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开展绿色金融研究、推广绿色金融理念、推动绿色投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有160家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各行业机构及研究单位,具有明显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2023年4月成立以来,在绿金委参与和支持下,完成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等重要文件、报

15、告和课题,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普惠金融方面,银监会2023年2月发布了关于2023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2324号),对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部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今后,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绿金委等部门可加大协调力度,在绿色中考虑普惠,在普惠中思考绿色,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二)制度协调为解决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外部性内部化问题,政府部门提出了不少金融、财政激励约束措施,这些措施有的需要协调统一。要解决绿色普惠金融政策重叠问题,比如一项绿色农业贷款,既可以计入绿色金融,也可以计入普惠金融,如果同时存在税收或财政奖励、MP

16、A考核等具体事项,就可能产生重复激励问题。所以,财政激励、央行 MPA 考核的具体规定需要考虑是二选一或是增加某个项目比重。要解决绿色普惠金融平台互联问题,如农村林权交易平台与森林碳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荒漠化治理的衔接问题,为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产权和利益转化渠道。(三)科技支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一定程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也是绿色普惠金融,因为通过网络、智能终端手段,将线下产品搬到线上,可以提高金融服务大众的接触面,避免物理网点不足带来的障碍,减少供给双方的交通、服务成本,提升绿色低碳环保的金融体验,这本身就是绿色普惠金融一部分。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如将绿色农业中从种子、化肥、地膜选购到生产

17、、销售、存贮、加工的各产业链与绿色评级结合,提供全产业链绿色金融服务。结合智能制造、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衍生业态,嵌入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四)创新驱动当前,一些金融机构已经设立绿色金融部和普惠金融部,在发展绿色普惠金融过程中,需要注重组织创新,加强这两个部门的交叉联系,充分把握政策导向,用足政策优惠,同时要加强信用信息、环保信息共享,加快绿色普惠项目审批进程。更重要地是,当前针对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还不够丰富,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开发出更多类似林权、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债券投资等普惠性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创造切实可感的产品和服务。F(

18、编辑:宋 亚 编审:荆勤忠 校对:薛 媛)37万方数据篇二: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进建设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人民银行 2023 下半年工作会议指出,统筹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等融合发展,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于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已经有了深入研究,对于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的研究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从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和监管要求出发,研究推进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建设,对于助力实

19、现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应探索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绿色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2023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了 17 个目标、169 个子目标,这是人类第一次就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提出不落下任何一个人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其中,可持续金融是将资金投放到可持续发展领域;绿色金融旨在支持代际间、纵向性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旨在支持群体间、横向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有机统一,是支持代际间、群体间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金融理念一脉相承。而气候金融(C

20、limate Finance)的概念是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关于资金机制的谈判衍生而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气候金融与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联,该投融资活动可减少排放,同时允许各国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3 年全球气候状况,2023 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基线高于 1.2 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热的年份之一。大力发展气候金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挑战,旨在实现人类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的理论逻辑基础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也和联合国 20

21、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一致。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方面责任重大。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制度。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覆盖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清洁能源、绿色建筑、低碳交通、节能环保等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重点支持领域,还包括电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造纸、民航等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想在此领域有所作为,商业银行首先应从总行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以邮储银行为例,作为国有大行之一,邮储银行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努力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截至 2023 年 9

22、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 3467.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3.42%。连续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银行总体评价先进单位称号,并得到明晟公司(MSCI)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级的较高评级。在顶层战略方面,邮储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十四五绿色金融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决策部署,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在治理框架方面,邮储银行董事会及董事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负责审议绿色金融发展重大决策;高管层成立了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监事会、审计局加强对绿色银行建设的监督审计

23、。在浙江省湖州市成立了总行级绿色金融改革示范行,广东、浙江、广西、福建、江苏、深圳等地成立绿色支行、绿色金融部等专营机构,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制度优化方面,邮储银行制定了绿色银行建设三年规划、年度绿色银行建设工作要点等,带动小微、三农、法人客户等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绿色发展。制定印发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授信政策指引,将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清洁能源、低碳交通、节能环保等列为鼓励进入类,将两高一剩行业列为审慎进入类,禁止支持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修订审查审批手册,明确 ESG 及气候风险审查要点;出台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明确重点布局领域

24、;修订合同文本,融入借款人环境和社会风险承诺以及声明相关条款。强化绿色普惠理念,健全激励约束。银行业应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在大中型企业和项目之外,三农、小微企业、低收入者等易受气候和环境影响,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的重点支持领域。为推动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邮储银行从持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入手,从绩效考核、信贷规模、经济资本、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内部审计等方面加大资源配置。一是加强绿色银行考核激励。将绿色贷款、绿色融资、绿色办公指标纳入一级分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以及总行相关部门平衡记分卡指标考核。二是从信贷规模、FTP、审查审

25、批等方面,加大资源倾斜力度。设置绿色信贷专项额度,对绿色三农、绿色小微、绿色消费等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在 FTP 方面给予 10 个 BP 优惠。三是采取差异化经济资本计量政策,符合监管标准的绿色三农、绿色小微、绿色消费等绿色金融业务降低经济资本调节系数,两高一剩行业提高经济资本调节系数。探索金融模式变革,加大产品服务创新。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包括绿色项目贷款、绿色债券、气候债券、绿色贸易融资等典型绿色金融产品,又包括绿色小额贷款、绿色消费贷款、绿色个人经营贷款、绿色信用卡、碳金融等,还包括绿色理财、绿色支付等金融服务。要建设绿色普惠银行,就要研发和推广适合小微企业、消

26、费者、农户及大中型企业需要的绿色金融产品。比如,邮储银行在实践中积极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承销了市场首单碳中和超短期融资券、全国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权融资计划,发放了全国首笔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投资了全国首单绿色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广东分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贵州分行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获得亚洲金融合作协会 2023 年度绿色金融优秀实践案例。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不是简单办财政,也不是慈善事业,需要实现商业可持续,因此,在业务推进过程中还要做好风险防范。邮储银行在实践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办法,将环境、社会、

27、治理要求纳入授信业务全流程。二是加强行业限额管理,每年制定风险政策与风险限额方案,对两高一剩重点行业进行限额管控。三是连续五年开展 ESG 及气候风险专项排查,及时防范化解潜在 ESG 及气候风险。四是率先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将蔚蓝地图环保数据接入金睛信用风险监控系统,开展环境气候风险管理,积极促进小微企业等客户环境信用修复。五是推动企业碳核算试点工作,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对标国际先进准则,加大信息披露。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和气候金融,还应对标赤道原则、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TCFD)等国际先进准则,加强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银行业协会等

28、国内外专业机构及行业组织合作,加强棕色资产、高碳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充分接受各方监督,提升绿色金融专业能力。比如,近年来邮储银行正式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参与发起了碳中和行动联盟,联合发布金融机构支持上海国际碳金融中心建设共同倡议,签署支持全国碳市场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等。同时,在工作中注意充分披露绿色金融信息,主动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 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几点建议建设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需要长期不懈艰苦努力,建议在各级政府机构和金融

29、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合行业协会、银行同业、学界与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共同进一步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倡议成立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联盟。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建议以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巴黎气候协定等为指引,成立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联盟,深化理论研究、产品研究和案例研究,更多地关心、帮助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在绿色普惠和气候融资领域的金融需求。健全绿色普惠 金融和气候融资统计体系。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约束条件,建议监管部门可及时修订绿色贷款、绿色融资、气候融资等绿色金融统计制度,以不损害气候变化目

30、标为前提,参考 2023 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研究统一的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商业银行应加强系统建设,及时识别和准确统计绿色金融业务;并应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气候环境风险的预警,对 ESG 及气候风险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研究制定碳中和银行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碳中和银行包括自身运营碳中和和投融资碳中和两个方面。在自身运营碳中和方面,倡导绿色办公和绿色运营,全面开展碳盘查、设定碳排放核算边界、识别和分析排放源,并通过能源替代、节能改造、减排减量、绿色绩效、造林增汇、购买碳信用等方式,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在投融资碳中和方面,可试点开展客户碳足迹和碳核算工作,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要求,优化

31、资产结构。持续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金融监管部门应差异化风险权重,降低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权重,提高两高一剩等高碳行业风险权重;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绿色金融、气候融资领域的政策支持;将钢铁、水泥、化工等高碳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年降低免费碳配额比例。商业银行应健全公司治理、政策制度、产品创新、激励约束、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机制,加大绩效考核、经济资本、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贷款定价、信贷规模、审查审批等差异化政策扶持;围绕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等重点领域,创新绿色金融和气候友好型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发推广绿色贷款、碳金融、气候债券、蓝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

32、发展挂钩债券、绿色消费、绿色理财、数字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健全环境及气候风险管理体系。银行机构应将气候及环境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 ESG 及气候风险纳入评级准入、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合同管理、放款管理、贷后管理等授信业务全流程。有序开展高碳行业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评估银行业应对气候转型风险的能力,科学应用压力测试结果。严格控制两高一剩领域融资,坚决拒绝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不再支持新建境外煤炭、煤电等高碳化石能源项目融资。篇三:加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ANSU FINANCE甘肃金融/ 2023年第1期 张庆昉本文围绕双碳目标,从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激励约束、产品与市场、人才

33、培养等方面总结梳理了甘肃省绿色金融四大能力建设,指出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既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绿色投融资需求增长、生态效益巨大等重大机遇,也存在经济结构低碳转型任务重、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有待加强、政策支持缺乏合力、气候转型风险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基于双碳目标和要求,提出加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建立碳账户、推进转型金融发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对策建议。双碳目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双碳目标下甘肃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理性思考202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即双碳

34、目标)。围绕双碳目标,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表和路线图,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新任务和高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经过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基层探索,确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在引导绿色投资、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支持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金融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人才队伍等建设,推动全省绿色金融向纵深方向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一)夯实政策支持保障能力

35、,聚合绿色发展新动力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配合甘肃省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甘肃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等政策文件,将绿色金融融入地方发展规划,凝聚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合力,助力双碳工作落地见效。二是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加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3年版)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绿色金融标准在甘肃的推广应用。兰州新区印发绿色企业、项目认定评级办法,成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实现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在线认证评级、动态管理。三是健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兰州新区在原有3家绿色支行基础上,新增绿色保险专营机构4家、绿色支行2家,绿色金融机构力量进一步充实。推

36、动兰州新区18家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促进绿色金融业务规范发展。(二)完善激励引导约束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529.19亿元,同比增长10.64%,比年初增加236.56亿元。二是强化绿色金融考核评估。制定印发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在 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纳入绿色金融评价结果,拓宽绿色金融评价的应用场景和范围,提高了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三是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

37、披露。重点指导兰州新区5家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积极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环境信息披露,通过重点推动、以点带面,引导金融机构强化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四是加大财政激励奖补。出台兰州新区绿色04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 /金融发展奖励政策 (试行)兰州新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政策 (试行),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费用补贴、创新奖励等政策措施,加大绿色专营机构、绿色中介组织引进培育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向兰州新区绿色项目、绿色企业高效流动。目前,已累计兑付奖励资金1663万元。(三)提升产品和市场开发能力,融资工具取得新突破一是绿色信贷产品日益多样。引导金融

38、机构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围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开发光伏贷风电贷节能贷陇药通金种宝等绿色信贷产品,满足绿色低碳领域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二是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不断优化。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兰州新区绿金通平台启动二期建设,新增绿色企业项目认定评级、融资增信、绿色保险、激励政策兑现等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信息集成共享,促进绿色产融精准对接。目前,平台已注册企业1031家,上线金融产品115种,实现融资103.3亿元。三是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兰州新区印发兰州新区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兰州新区排污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工作

39、,探索基于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四是绿色保险保障能力得以提升。兰州新区以循环化工园区作为推动绿色保险发展的着力点,由绿色保险专营机构组成共保体,与化工园区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和环境污染责任绿色保险。开发基于碳汇交易的碳汇指数保险,实现绿色保险发展新突破。(四)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打造智力支撑新高度一是开展绿色金融知识宣讲与专题培训。成立甘肃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讲师团,开展绿色金融知识下基层入校园宣讲活动,普及绿色金融知识。组织举办甘肃省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培训班,邀请国内绿色金融领域专家,以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方式为全省绿色金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绿色

40、金融业务能力。二是搭建绿色金融智库平台。构建甘肃省金融学会一委一中心一实验室的绿色金融智库体系,通过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讨会飞天金融大讲堂和课题研究、政策研讨、产品研发等活动,为甘肃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产学研用对接平台。三是加大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出版发行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3 (甘肃)生态资源资本化实践路径,征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遴选10篇优秀案例在全省范围表彰推广,营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良好氛围。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第一,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双碳目标加速甘肃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催生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

41、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科技等绿色产业新业态,为金融机构资产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以能源结构为例,甘肃不仅富含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能源,而且新能源可开发量整体位居全国前列,风能发电技术开发量居全国第4位,光伏发电技术开发量居全国第5位,新能源开发利用空间巨大。在双碳目标下,甘肃作为风光大省的新能源产业迎来风光无限,张庆昉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经济学博士。COVER STORY 封面文章05G ANSU FINANCE甘肃金融/ 2023年第1期将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良性互动提供产业支撑。第二,双碳目标提升绿色投融资需求。我国推进经济

42、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持,面临着巨大的投融资缺口。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得出,碳中和将给中国带来138万亿元的投资机遇,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这个规模可能更高1 。中金研究院测算得出,中国实现碳中和大约需要139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平均每年绿色投资需求约占GDP总量的2%。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指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资金投入规模在150万亿300万亿元。对甘肃省而言,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绿色交通等新兴产业发展,存在规模庞大的投融资需求,将有效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与产品创新。第三,双碳目标创造巨大生态效益。生态环境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甘肃是

43、生态文明兴衰史的见证与缩影。甘肃曾经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茂盛、河流纵横,是古人类聚居地和古代农业发祥地,缔造出辉煌的丝绸之路文明。随着战争破坏及气候环境变化,丝绸之路几次陷入中断并走向没落,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随之下降。双碳目标有助于推动甘肃突破倚靠重化工业的传统发展路径,承担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功能,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产、生态资本。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甘肃省碳减排、碳汇交易规模在150亿元左右;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EP)总量在2万亿元左右2 。(二)绿色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第一,

44、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甘肃省资源能源型经济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效水平偏低问题突出,工业结构中轻工业规模小,重化工业占比高达80%左右,经济发展长期以重化工业为主,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大、任务重。第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有待加强。目前,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品种不多、规模不大,以碳排放、排污权交易为主的环境权益交易刚刚起步,碳金融创新尚在探索阶段,制约了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第三,绿色金融政策支持需要发挥多方合力。绿色金融发展离不开财政、产业等方面政策支持

45、,通过政府财政奖补、税费减免与产业扶持,实现绿色金融外部性内部化。目前省级层面对绿色金融的正向激励和支持力度还比较弱,对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还没有明确碳减排路径,未形成系统性激励约束机制,影响了金融资源与社会资本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持续投入。第四,气候转型风险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不足。目前全省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尚未系统性地建立气候风险分析能力,监管部门也未出台对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的具体要求,对高碳行业低碳转型中不良贷款率上升和投资估值下降风险的预研预判能力有限。新时代推进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选择绿色金融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甘肃省金融系统需要紧

46、密围绕双碳目标,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作用,加速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一)加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构建绿色普惠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具有内在联系,在双碳目标下,需要将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重点群体纳入绿色发展范畴,使之成为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重要力量。一是实现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互融互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将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规则纳入普惠金融全过程,在绿色金融相关产品的标准中增加小额信贷等融资工具相关标准,实现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要素交互融合。二是科技赋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整合征信、环境、

47、安全、税务、司法等信息,降低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精准支持全省具有环境效益、低碳效应的农业、小微企业发展。三是绿色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推动绿色普惠金融与甘肃区域、城乡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相关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培育弱势群体和环境脆弱地区的造血机制,促进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甘肃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二)发挥金融财政政策协调联动作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发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储备丰富优势,加速能源结构转06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 /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能源支撑。一是加强金融政策引

48、导。全力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在甘肃精准落地和带动效用发挥,完善优化绿色信贷监管制度和绿色金融考核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二是拓宽新能源融资渠道。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探索新能源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碳排放权抵押、特许经营权抵押等服务,支持省内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等,满足新能源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三是发挥财政政策杠杆作用。探索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省内示范性项目和重点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补助或贷款贴息,通过担保+银行风险共担模式,降低新能源项目融资成本。(三)探索建立碳账户,夯实绿色低碳转型基础在双碳目

49、标下,经济主体在资金账户、信用账户之外还需要建立碳账户,自觉担当其环境保护使命,将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监管范畴,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一方面,建立涵盖工业、农业、个人领域的碳账户。加强发展改革、工信、生态环境、统计等部门合作,在全省范围建立涵盖工业、农业、个人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评价机制,做到数据准确、核算科学、评价客观,使碳减排和碳汇效应可计量、可跟踪,为激励约束政策落地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建立碳账户金融。碳账户金融本质是从碳维度对经济主体进行价值评估,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引导金融机构以碳账户为核心,在制度、流程、产品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升级,对企业进行贷前碳效分析、贷后碳效评估,强化气候转型风险认知与分析能力,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推动经济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四)推进转型金融发展,支持高碳项目绿色转型绿色低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