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菁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菁选3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菁选3篇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背景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派代表诗人
2、。曾留学美、英。“唯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照。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年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
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名人评说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新诗坛的基础。”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就是为着他单纯的信仰而活。一是自由。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推崇自由的生活。一是爱。徐志摩一向将爱情奉若神明,他认为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他自己也曾经说过“生命之所在,就是为
4、了爱”。一是美。他的诗歌有三美的追求: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作品简介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康桥情结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康桥。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1922年8月,他离开康桥返国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海上,他吟成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诗作大意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在诗中,诗人将自已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
5、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全诗感情线索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五节: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六七节:由幻想回到现实,低落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康桥对母校的眷恋不舍之情?明确:云彩、金柳、青荇、虹、星辉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么的意境?)宁静清丽幽美迷人静谧幽美,诗人第二天就要离校远去了,作者徘徊在母校这熟悉的环境中,一股依依不舍之情不禁袭上心头。悄悄地,不愿惊动母校,不愿打破母校的宁静与和谐。奠定下难分难舍的感情基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6、;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把目光投向康河*:那河畔的垂柳是多么的熟悉,火红的夕阳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色,多象一位秀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里也投影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涟漪,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着迷,怎能不动情?比喻,将夕阳中的柳树比作新娘,形象地写出了河畔柳树在夕阳笼罩下妩媚多姿的光彩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迷恋。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再看看软泥上的翠绿的水草,它们似乎挥舞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它们能与这里的白云蓝天、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相厮守,是多么的幸福,难怪诗人甘心作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
7、!对这里美景的喜爱之情、愿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意溢于言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青荇似在向诗人招手,表示欢迎。这种移情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与热烈的爱恋。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榆阴下的河面:浮藻间,荡漾着绚丽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亦真亦幻,如歌似梦,怎不让人心动神摇,如痴如醉!比喻,写出了潭水之静美,表达了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梦:暗喻诗人当时美好的理想与愿望。诗人乘兴撑一支长篙,荡一叶小舟,披着满天星光,向青草更青处慢溯,去追寻过去的欢乐。星汉灿烂,星光点点,诗人忘情在这迷人的康河夜景中,不禁放声高歌,抒发难以言表的喜悦之
8、情。寻梦?撑一支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过去的康桥生活和无限留恋之情。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喻:将离别时的沉默比作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表现出离别时的低落与抑郁的情怀。高潮诗节:此时由梦境拉回现实,别情幽幽,离情重重。这个高潮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也许是报时的钟声惊醒了诗人,猛然间回到了现实中,意识到康河的一切将离他远去,怎不让人黯然神伤,那还有闲情逸致唱歌?连往日鸣噪的夏虫也默然无声,也似乎感觉到这位昔日
9、常客此时沉重的心情。还有那熟悉的康桥仿佛也沉浸在这浓浓的离愁别绪之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形成首尾呼应,通过词句的变化融入更多的熟悉,末两句比开头更为精妙。运用了夸张的,表露不愿打扰母校的赤子情怀。在悄悄与轻轻中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带着难以割舍的眷恋,我们的诗人走了!挥一挥衣袖,别了,康桥!别了,云彩!我们的诗人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只带着伤感的无奈和决绝!行踪:游康河来康桥寻好梦别康桥青荇潭水脉络小结情感:依恋爱慕向往快乐惆怅进一步品读欣赏诗歌之美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其二美在语言,即音乐美:节奏
10、感、旋律美、弹跳性。其三美在意境,即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等。比较探异:再别康桥与传统写离别的诗歌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1、离别的对象特别。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营造的气氛轻松。一般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这样增加一份飘逸的成分,而少了一份沉重。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零落残魂倍黯然,
11、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3、意象的选择新颖。诗人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物,这样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写作特色1、构思别致,不流于浅露(情感美)2、色彩鲜明,具有流动感(画面美)3、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韵美)4、诗行有变化,但又相对整齐。(建筑美)5、表现了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总结再别康桥作为一首离别诗,以其轻灵飘逸的情感和优美的康桥景物以及这首诗的完美的形式,显示了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也成了*20世纪一首最为出色的离别诗。课后小结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12、。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并美读全诗。2、学会鉴赏本诗的美。.3、理解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及追求自由、美和爱的个性。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美。教学难点体悟诗歌的意境美。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鉴赏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928年夏天,伦敦,康桥。一个风度翩翩又带着倦容的年轻人,在夕阳的余辉中踽踽而行。晚风拂起身旁的柳条,也连绵不断的牵起他心中的愁绪。他是谁?
13、为什么来到这里?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赏美的旅程,去探寻再别康桥这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离别诗的魅力,去聆听徐志摩内心世界最纯粹的绝妙回响。二、深情美读,感知全诗:(一)教师范读全诗。(二)学生齐读全诗。三、合作探究,鉴赏全诗探究的中心问题: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有什么感悟?探究的难点问题:怎样领悟本诗的意境美?1、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2、你对哪一种美感触最深呢?请紧扣诗歌进行阐述。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就近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和成果。(一)音乐美派的同学先谈谈吧。1、学生发言(略)2、教师小结:诗歌音调和谐,旋律完整,体现了音乐美。(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
14、,朗朗上口。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它是尾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二)建筑美派的同学接着发言。1、导建筑美是就诗歌的外在形式而言包括诗句和诗节的排列。2、学生发言(略)3、教师小结:诗歌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字、七字(间有八字句),节的匀称,句的均齐,体现了错落有致、曲折回旋的建筑美。(三)绘画派的同学,你们有何高见呢?1、学生发言(略)2、深入探究诗歌的意境美导1哪些美丽图画让诗人心醉神迷?挥手作别图、金柳夕照图、青荇招摇图、星辉寻梦图。这些图画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通过动作性
15、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描绘出一幅幅动态的、立体的风景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补充。金柳夕照图:以人喻物,诗人一任夕阳脉脉的余辉把他心目中的新娘映照的彩妆辉煌,似乎连发丝也透明,给人恍如仙子的感觉,即写出柳树的温婉柔情又包含“至美如金”的情感。水草招摇图:以物喻人,写出青荇的快活自由;诗人情不自禁,唯愿能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多么彻底地对所爱的投诚!小结:在这样一个物我相融、自然与人和谐的优美境界里,抒发了诗人对康河深深的眷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性灵美的向往。导2老师最喜欢的是星辉寻梦图与学生交流感悟:诗人写潭底彩虹似的梦、
16、夜空斑斓的星辉和自己放歌的狂态,营造了一幅镜花水月、朦胧迷离、似梦非梦的图画,营造了让诗人魂牵梦萦、心迷神醉的意境。导3诗人在回国6年之后,带着累累伤痕追求英国式民主的政治愿望破灭,追求个人情感的幸福自由落空第三次徘徊在自己钟爱的康河边上,想在青草更青处寻找到“彩虹似的梦”,这个“梦”到底是什么呢?读诗歌的第四、五节后,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略)明确:徐志摩要追寻的“彩虹似的梦”就是外化于康桥的美好愿望和人生理想对美、爱和自由的执着而徒劳的追寻。教师小结:动态立体,意境鲜明,体现了绘画美。导4理想的幻灭是极其痛苦的,诗歌中能看到诗人极其痛苦的身影吗?闪现在我们眼前的诗人作别的背影是怎样的?它美在
17、哪里呢?四、整合小结,评价诗歌(一)小结:1、导:如果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着陶渊明的动人幻想,那么,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着徐志摩的美好理想,这是他现实中的桃花源。2、小结:康桥诗人一切美好生活的代名词,是诗人理想王国的象征。再别康桥诗人美好生活的悼亡曲,康桥理想的告别曲。这首优美而哀婉的抒情诗的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它是诗人性灵的诗化,也是诗人执着而徒劳的追寻单纯信仰爱、美和自由的歌吟。(二)欣赏黄磊(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的朗读。五、联想迁移,拓展诗歌(一)阅读鉴赏: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欣赏徐志摩的另外一首著名的离别诗,并与再别康桥作简单的比较。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
18、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场娜拉!(二)点击相关网站,查阅徐志摩更多精彩诗作。(略)若不能上网,则调出“精彩诗作”版块,供学生欣赏。六、结束,欣赏歌曲再别康桥。同学们,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放飞心灵到康桥,去追寻徐志摩那永不泯灭的诗魂吧!七、板书设计再别康桥徐志摩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离别诗音韵和谐、旋律完整音乐美动态立体、意境鲜明绘画美错落有致、曲折回旋建筑美梦追求爱、美和自由的美好愿望和人生信仰再别康桥诗人美好生活的悼亡曲、诗人康桥理想的告别曲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3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现代诗歌运用意象进行抒情的鉴赏方法,同
19、时品味诗歌的语言美。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与合作探究,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感受现代诗歌的意境美,同时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感受诗歌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抒*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既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劝慰。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习诗歌,朗读是非常重
20、要的,然而通过朗读要把诗歌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也需要一个过程。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朗读开始。首先,让我们齐读一遍这首诗,看看还有没有自己拿不准的字音。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诗歌一共七节,每一节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希望请到的同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尽量读出每一小节的节奏。3.三读诗歌,把握特点下面我们就刚才划分的节奏,再一起朗读一遍,咱们把节奏放慢一点,好好品味诗歌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4.示范朗读,体会情感5.在这一首诗当中作者告别的对象有哪些呢?康桥的云彩、金柳、河水、青荇,还有康河。也就是他在剑桥时陪他度过、走过大学生涯的一切让他感觉美好的景物。5.诗人跟这些对象深情告别的时候,他流露
21、出怎样的情感呢?不舍、依恋、伤感、惆怅(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6.你觉得诗人深情告别的对象仅仅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景和物吗?不管是景还是物,现在,在诗人的心中,它已经是具有情感的对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诗人跟康桥之间到底有一断怎样的故事。走近诗人 走近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1920年前往英国留学,攻读剑桥(康桥)大学博士学位,康桥的生活,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这首再别康桥是诗人第三次离别康桥后写下的切身感受。解说:徐志摩他是在1920年的时候到英国的康桥也就是现在的剑桥大学留学。他是这样评价这一段重要的生活的:“我在康桥的
22、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这首诗是他第三次离别康桥之后写下的切身感受。应该说让他离开这样美的所在,他肯定是很难受的。在康桥的生命中,徐志摩注定是一位匆匆的过客。而我觉得,在徐志摩的生命中,康桥一定不只是过眼的云烟。所以,他非常的不舍。这一种离愁别绪,丝丝缕缕,缠绕于心头,挥之不去,成了浓的化不开的康桥情节。三、合作探究:*画重在写意,相比西洋画注重形似而言,我们更多的是注重神似,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人作画侧重寓“意”于“象”,也就是将主观情思寄托在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上,这就是所谓的“意象”。举个例子,比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
23、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里的“梅”便是一个意象,它并非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梅花,而是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花,它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客观景物存在了,而是寄托了作者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再别康桥每一节都是一幅画,现在让我们分组来完成一项任务:首先每组选择出最为中意的一幅图,然后试着给它拟一个标题,看看每幅图分别用了什么意象?并且如何通过这些意象来抒*感?好了,下面我们按照诗歌的顺序,一幅图一幅图地来交流欣赏。1.挥手作别图:写诗人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河的情景。从第一节我们就能明晰地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对康桥的依依惜别)那么第一节首先给我们呈现什么意象?(云彩)特点:飘逸柔美,与诗
24、人淡淡的愁绪极为相称。除了这样一个意象,你们认为这一节它情绪的表达是通过哪个词来体现的呢?(轻轻的)短短四行用了三个“轻轻的”。这里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开头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说“我轻轻地走了”,这样似乎更符合语法规范?(我们说新月派诗歌讲求三美,不光形式上错落有致,音韵上也要错落有致,这样一来音韵感觉好一些;另外轻轻的本该修饰“走”这一动作却被诗人提到了主语前面,这样一来就起到了调整语序的作用,而语序的调整主要又是为了强调,连用三个轻轻突出宁静,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表现诗人难分难舍又不忍心惊动这康河美景,作者悄来悄去的潇洒飘逸形象也跃然纸上)2.金柳倒影图: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中
25、的情景。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诗人此处还用了一个比喻,把柳树比作新娘,当一名女子穿上嫁衣,便是她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诗人将河边柳树比作出嫁的新娘,可见在诗人心中康河的一草一木已然不仅仅是毫无心智草木而已,它们娇美、有生命力,澄澈温婉,看到它们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子一般,这里边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这里作者为什么说“夕阳中的新娘”而不说“朝阳中的新娘”呢?夕阳中的新娘是
26、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似乎与情调不合。3.青荇招摇图: 刚才讲到了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
27、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情感。这时候,我们就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为意象。如果没有负载这种情感,就只能称物象了。而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物象意象意境4.榆阴清泉图:写榆阴下的清潭,诗人融情入景,将自己的依恋完全融入康河的风光之中。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样美丽的梦当然要呵护,要静静地呵护,这样的梦当然不愿醒,这
28、样的康桥当然不愿离开。5.撑篙寻梦图: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写诗人挥篙泛舟,寻觅他那“彩虹似的梦”,晚归时情不自禁要放声高歌。这支长篙是诗人通往梦想彼岸的重要媒介,极具象征意味。这幅图画完全展示的是诗人的梦境,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6.夏虫沉默图:诗人由幻想回到了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河告别,情绪骤然低落。诗人前面说要引吭高歌,但是这里他并没有放歌,因为在梦里他忘了自己要离开,而现实中他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而且是悄悄的离去,他的那种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7.依依惜别图:跟开头呼应,表露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美景,并融入了更多不得不离去的哀愁。我们把最后一节与第一节
29、作个比较:最后为什么不用“轻轻的”(避免重复),为什么不用“静静的”“默默的”,受上一节的影响。本诗首尾呼应,回环往复,结构完整。从情感抒发来讲,如果说第一节还透着些许轻松,那么通过中间的描绘,使最后一节更多了几分无奈与凄凉,更强化了抒情氛围。四、艺术技巧鉴赏:这首诗韵律柔和、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对徐志摩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他是浙江海宁人,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那么新月派又是什么呢?喜欢读书的同学应该知道新月派是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得名于“新月社”,这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诗歌团体,徐志摩就是其中一员,此外还有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一批知名的文学家。新月派的
30、诗歌奉行 “三美主义”,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以这首再别康桥为例,音乐之美体现在诗歌音律的整齐,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押韵,比如第一节压ai韵,第二节压ang韵,后面也基本如此。建筑美体现在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再别康桥一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从排版上给人以视觉的美感。那么绘画美又指什么呢?我们看这首诗的七个小节,每一节仿佛都是可以画出来的画面,可谓“诗中有画”,也就是说诗歌给人的画面感十分强烈。那么如此强烈的画面感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呢?大家思考一下,非常简单,是通
31、过多选用有色彩的景物的描绘。哪些景物?比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这些词语都充满了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五、教师总结:再别康桥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把自己对康桥时代的回忆和即将离别时的情绪都融进康桥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种清丽柔和又夹杂着淡淡哀愁失落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全诗,在康河美景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教学反思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
32、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去学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思考文意,教师通过引导,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我在这点上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以后我希望在这方面能不断地完善。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交流讨论、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多朗读,通过朗读,感受徐志摩对康桥的浓情蜜意。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就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完全沉浸于诗歌意境上。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又加深了对语言、文意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