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湘潭市湘潭江声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湘潭市湘潭江声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 届湘潭市湘潭江声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为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2、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3、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
4、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诗词大会”中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 16 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蛛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 11.6 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
5、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手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有改动)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的特点。B.文中的“边塞况味
6、”,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D.文章第五段以“中国诗词大赛”为例,意在表明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
7、诗词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突出了中国古典诗词在人们心中的重量和影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边塞诗歌的巅峰之门,正是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只有多阅读这些古典诗词,才能实现这种家国情怀的传承。C.家国情怀积淀于所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整个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野外课堂”“帐篷课堂”等乡村儿童上网课的场景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儿童学习的困难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当父母复工,而学校处于停课阶段,亲人和同学远离,乡村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上的“空洞”。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着一些问题。因为疫情,乡村儿童对父母的离去多了一份不安全感,他们更加希望父母赶紧回到自己的身边,甚至担心父母可能会感染病毒,永远也回不来。疫情的影响和乡村居住的分散性使得儿童更加远离同伴,有的乡村儿童在其家附近根本没有同龄的伙伴。缺少同伴的他们大多和老人相伴,但老人都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顾及他们,这将
9、会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乡村儿童每天接触网络时间较多,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产生网瘾等,带来新的心理健康问题。(摘编自彭亮疫情之下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须重视)材料二:北京疫情加速管控的同时,高疫情国家迫于经济压力,逐渐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这将带来全球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目前看来,国际范围内短期不能消除病毒,随着各国开始复工复产,疫情有反弹的风险。从今天许多国家的做法来看,我们看不到疫情有任何减缓的趋势。所以,以前大家认为的在全球范围内很快可以控制疫情,这种可能性事实上逐渐被打消掉了。后阶段疫情的防控,全球范围内期盼疫苗的问世。如果没有
10、疫苗,不断蔓延的疫情可能要持续到明年年底。明年年底以后,再到后年,以后每年不管是冬春季,还是夏季,疫情仍会存在。因为现在来看,这个病毒不单是在天气冷时容易生存,而且对热也有一定的耐受性。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不可能形成群体免疫。无论疫苗到来与否,中国都要保留谨慎心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倡导公众场所戴口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个人卫生的科普教育。在防疫工作继续巩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坚决推进经济的复苏,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新常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不久前对全球疫情有一个评价:“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团结和全球领导。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
11、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摘编自张文宏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材料三:目前,全球主要有两种防控模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严控模式,还有一种是以美国以及整个南美洲为代表的宽松模式。我们是要全方位地控制疫情,争取找到每一个病人。但在西方一些国家看来,控制疫情传播是要讲究百分比的,即每次疫情来临时,我们不可能百分百控制,可能控制 60%或 80%的病人。他们也认为找到的病人越多越好,但没办法保证能找到每一个病人。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他们的模式是延缓疾病的流行速度。即对于发现的病人,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甚至可以居家隔离,而且也不会仔细去寻找与他密切接触的人。但是在中国,我们是要找到每一个密切
12、接触者,也就是说要充分地把传播的途径给阻断掉。同时,我们还会在各地对没有感染的人实施充分的保护。对于有疫情传播风险的人进入这个城市,可能会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核酸检测,或者进行路径隔离,使大多数人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中国的决策背后需要极大的支撑。也就是说,当一个城市完全停摆以后,仍然要提供这个城市的基本服务,这对整个社会后续的支持体系有极高的要求。所以,这种方法在很多国家事实上很难真正做到,但是中国这一次确实做到了。(摘编自张文宏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4.下列不属于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是()A.倍增的不安全感 B.缺少同伴的孤独感 C.亲人和同学远离 D.沉迷于手
13、机游戏,产生网瘾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国家迫于经济压力,逐渐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复工复产,使疫情有可能反弹,全球范围内,难以快速控制疫情。B.疫情的防控关键在于疫苗,有了疫苗,不断蔓延的疫情才能得到阻断,但疫情会长期存在,全球范围内不能形成群体免疫。C.对于疫情,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谁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国的防疫工作须继续巩固,世界各国须团结一致抗疫。D.中国对疫情严控模式背后需要社会的极大支撑,美国等南美国家不能满足后续支持体系的要求,所以采取了宽松模式。6.请概括严控模式、宽松模式这两种防控模式各自的特点。(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
14、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人类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道术、道德和艺术。在西方文化中,道术主要表现为科学,宣扬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而在中华文明精神价值中,真、善、美则表现为中、和、乐。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和艺术,所体现的是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即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在对人道的探索中,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正、中道、中庸。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无独有偶,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在先秦时期
15、,“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认为,“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这里,孔子所强调的也是“和”与“同”的区别。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和平。早在夏、商、周三代,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
16、人之所乐也”。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导致对快乐的追求。中、和、乐被奉为重要价值范畴,至春秋、战国乃至在后来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它们一直是各家各派共同尊奉的基本价值,分别体现了中国人的真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故三者足以构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我们说西方精神价值为真、善、美,中华精神价值为中、和、乐,是就各自的核心价值而言的,并不是说中华精神价值中没有真、善、美,西方精神价值中不存在中、和、乐,也不是说它们就是中西精神价值的全部。各种具有民族色彩的“潜在的人类共同价值”,是可以相互融通、相互补充的。世界上各个族群、各个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取
17、长补短,才能更加强大,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加平稳,更加踏实,因而中西价值系统的互鉴与融通势在必行。(摘编自光明日报 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精神文化的道术、道德和艺术三方面在东西方文化中各有不同的表现。B.人类精神文化中的“道术”在中华文明中的具体体现便是“中”,即“道术中”。C.中华文明精神价值中,“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二者中的“和”的意思不同。D.中西方的核心精神价值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非壁垒分明,互不相容。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比较了东西方文化中人类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然后把视角
18、转向中华文明。B.文章以史伯的例子论证了“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这一观点。C.文章依次从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D.文章属总分总结构,开头比较中西方核心精神价值,结尾谈正确认识二者关系。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均属中华中道观,但佛家中道不在其中,它属于外来文化。B.西周史伯的论述突出“和”“同”之间的关联,孔子则强调了“和”“同”之间的区别。C.只要中西文明相互学习、中西价值系统能够互鉴与融通,世界一体化进程就能变得平稳、踏实。D.真、善、美和中、和、乐只是中西精神价值的局部,因此彼此都不能夜郎
19、自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有删节)10.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11.孟东野,即孟郊,与贾岛在诗风上有“”之称。12.
20、韩愈对孟东野表达了哪几层意思?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南歌子 吕本中【注】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小令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B.词作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接近。C.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想到“重阳
21、”,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D.下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正是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14.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_,_”两句是乐曲旋律由轻柔变为激越的过渡,但曲断情连,饱含幽愁。(2)荀子在劝学中,用“_,_”两句设喻,引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论断。(2)杜甫蜀相中,“_,_”两句运用记叙兼描述的手法,内容直承“蜀相”诗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16.阅读下面所给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使之
22、与所给句子组成一副语意相关的对联。(1)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_(2)_像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二)语言文字运用(11 分)17.不少学生别出心裁地在校服上搞起了涂鸦,画起了火星文、美女、野兽,有的甚至还大胆地写上爱情宣言。针对校服“变脸”的现象,某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讨论,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方:在校服上“变脸”是一种个性的展现,是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年对于个性的追求。乙方:菜根谭中有言道:个性展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真。而刻意追求的个性,已失去了个性应有的含义。校服“变脸”就是一种虚浮的个性。甲方:若在校服上写上正能量的寄语等等,那是否可以说是一种正直的、值得发展
23、的个性呢?乙方:首先我要强调个性是基于规则的产物。如今社会主流是推崇八礼四仪。而其中的“仪表之礼”就明确表示中小学生应面容、衣帽整洁。整洁即为整齐洁净。在校服上“变脸”就已违背了社会主流或者道德准则,本身就是不合适的,何来正直、值得发展之说呢?(1)双方争论的焦点是 (2)作为裁判,你认为哪一方论证更有说服力,请说明理由,不少于 40 字。四、写作(60 分)18.请以“我想和你聊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 字。参考答案【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
24、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 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 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 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C
25、 项,“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错误,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 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B 项,“只有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C 项,“家国情怀积淀于所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中的“
26、所有”扩大了范围。故选 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27、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理解作何观点的能力。C.“亲人和同学远离”是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美国等南美国家不能满足后续支持体系的要求,所以采取了宽松模式”错,由原文“目前,全球主要有两种防控模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严控模式,还有一种
28、是以美国以及整个南美洲为代表的宽松模式”等信息不足以判断该因果关系成立。故选 D。【6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需要根据关键词“严控模式”“宽松模式”快速定位到材料三,然后概括筛选信息,分点作答。严控模式:“我们是要全方位地控制疫情,争取找到每一个病人”“我们是要找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也就是说要充分地把传播的途径给阻断掉。同时,我们还会在各地对没有感染的人实施充分的保护。对于有疫情传播风险的人进入这个城市,可能会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核酸检测,或者进行路径隔离,使大多数人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宽松模式:由“我们不可能百分百控制,可能控制 60%或 80%的病人。他们也
29、认为找到的病人越多越好,但没办法保证能找到每一个病人”可知,宽松模式认为控制大部分病人就行;由“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他们的模式是延缓疾病的流行速度。即对于发现的病人,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甚至可以居家隔离,而且也不会仔细去寻找与他密切接触的人”可知,宽松模式则只延缓疾病的流行速度,不会仔细去寻找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 项,“二者中的和的意思不同”有误。结合“他认为是
30、指不同的事物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和平”分析可知,文中没有比较“和而不同”“同而不和”二者中“和”的意思,两个“和”的意思是相同的。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
31、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以史伯的例子论证”错误。结合“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认为,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分析可知,此处是引用论证,引述史伯关于“和”同”
32、关系的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故选 B。【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佛家中道不在其中,它属于外来文化”错误,原文表述为“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B 项,“西周史伯的论述突出和同之间的关联”错误,结合“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认为,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分析,他也是
33、讲二者之间区别的。C 项,“只要就”条件关系错误。结合“世界上各个族群、各个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强大,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加平稳,更加踏实,因而中西价值系统的互鉴与融通势在必行”分析可知,应为“只有才”。故选 D。【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
34、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有些经过不懈的努力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其存而在下者”,意思是“其后还活着的人”,“者”字通常用在上半句的末尾,其后断开;“孟郊东野”是句子主语,“始以其诗鸣”是谓语部分,句子意思完整,后面断开;“其”指“作品”,是句子的主语,“高出魏晋”是谓语,意思完整,后面断开;“不懈而及于古”,主语“他们”承前省略,这是句子的谓语,意思完整,后面断开。【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主要识记名家的字、号、时代、作品等;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35、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孟郊与贾岛在诗风上有“郊寒岛瘦”之称。“郊”是指孟郊,“岛”是指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郊寒岛瘦”由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风而来,后人用“寒”和“瘦”来形容两位诗人的诗风,孟郊、贾岛的诗风清奇悲凄、幽峭枯寂,讲究苦吟推敲,锤炼字句,往往让人觉得寒瘦窘迫。【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
36、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由题目“送孟东野序”可知,这是作者送别孟郊的文章。此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作者发问: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借以抒发对孟郊怀才不遇的感慨。由此可见,韩愈对孟东野表达了两层意思:对孟东野诗才的赞赏;对孟东野怀才不遇的慨叹。【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
37、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参考译文:唐朝建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凭他们的出众才华来表达心声。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有些经过不懈的努力已达到了上古
38、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同我交往的人中间,李翱、张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三位的文辞表达确实是很好的。但不知道上天将应和他们的声音,使他们作品表达国家的强盛呢,还是将让他们贫穷饥饿,愁肠百结,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呢?他们三位的命运,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身居高位有什么可喜的,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东野将到江南地区去就任县尉,心里好像有想不开的地方,所以我讲这番命由天定的话来解开他心中的疙瘩。【13 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
39、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 项“正是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错误。由前面“晓霜”“残菊”“重阳”“寒更”等词判断,时间不应是“春夜”,而是“秋夜”,诗中表现的应是深秋时节。故选 D。【14 题详解】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理解诗歌,对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的主要意象、手法都要考虑,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
40、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相关词句详细分析。词人写南歌子一词时正值重阳佳节,从注解中可知,此时作于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展现的是羁旅的愁苦,难以入眠。“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正逢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思亲之情更胜。“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此句说,江左再好的风光,一想起故国中原,仍然挡不住诗人内心的凄凉。【点睛】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
41、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译文: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15 题详解】别有幽愁暗恨生 (2).此时无声胜有声 (3).(故)木受绳则直 (4).金就砺则利 (5).丞相祠堂何处寻 (6).锦官城外柏森森【
42、详解】本题考查背诵并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幽,砺,祠,森。【16 题详解】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2).如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对联的能力。要做好对联题,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考生课下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第一小题,所给出句中都以“三”开端,“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都与教师的工作有关,所以考生可以根据出句的特点构思对句,如: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一天时间,一年时间,一生时间,一世无悔;一柄红烛,一点光,一点热,一
43、片温暖;一腔热血,一颗心,一园春,一代新人。第二小题所给对句以“像”开头,构成比喻句,“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与教师的奉献精神有关。考生可以依据对句结构和内容,构思出句,如:似清风,拂衣拂面,轻轻洗濯世隅尘意;似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17 题详解】(2)示例 1:甲方论证更有说服力。甲方采用作诠释的方法,确定校服“变脸”的含义,角度鲜明,立论很稳。示例 2:乙方论证更有说服力。乙方采用引用论证、事实论证的方法,针对甲方的观点,击中要害,反驳有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题,如本题“不少学生别出心裁地在校服上搞起了涂鸦
44、,画起了火星文、美女、野兽,有的甚至还大胆地写上爱情宣言。针对校服变脸的现象,某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讨论,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然后总结双方的观点,特别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不分,然后理清双方的理由。本语段围绕的是校服“变脸”的现象,双方谈论的关键词就是“个性”,所以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在校服上“变脸”是不是一种个性。作为裁判就行裁决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双方当中谁更具说服力,然后结合材料给出理由。如:甲,第一句话就对校服“变脸”做出了诠释,认为校服“变脸”是一种个性的表现,立场很稳,所以甲更具说服力。乙,第一句话就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菜根谭中的名言,第二句话采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举主流社会
45、推出八仪四礼,从而说明在校服上“变脸”没背了社会主流或道德准则,从而集中对方的要害,从而说明“校服”变脸并不是个性的表现。【18 题详解】例文 我想和你聊聊 老师您好!作为您的学生这么长时间了,在您的印象中,我应该一直是个学习一般,没有比较突出的课程,更没有能在班内担任班干部的能力,平时闷声不响的普通学生,今天我鼓起勇气要和您聊聊。好象就在昨天,我鼓足了我所有的勇气及胆量走进了您的办公室,小声的说出了“我想换位“这四个字,并断断续续的说出了我想换位的理由,您耐心的听我说完,并答应了我的请求,因为您说,只要有足够的理由我就可以考虑。应该就是今天,我反悔了,想重新回到我之前的位置,我知道我这个请求
46、很无聊,但是我真的没有捣乱的意思,我没有想到我会后悔,当我想用书写的形式告诉您时,我却更需要莫大的勇气来告诉您,您要知道,反悔比决定一件事难多了,我好象想到了您看完这封信时感到不可思议的神情,并说:换位这件事怎么可能胡乱的开玩笑?该决定好的就应该决定好才对。老师,我真的很矛盾,我自己也曾否定了我的想法,平时关系交好的同学也批评了我的不是。但我觉的我是对的,虽然我的做法不是很好,但是这次是我最真实的想法,并且我将永远不再反悔,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比较重大的一次决定,也许对我以后的人生起到了好与坏的作用,可能对我有一个比较大的启示,可能会让我明白很多 老师,我想告诉你,我虽然不太爱说话,但是我也有自己
47、的勇气,也有自己的毅力,更有自己的决定。我希望我能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我可以保证自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将出尔反尔,而是决定了一件事之后就干到底。多少次,我懊悔自己的胆小懦弱,有事情不敢跟老师反映,有情绪不愿意跟朋友说,有想法不想和同学交流。我想调换座位的事在心里已经矛盾很久了,终于鼓起勇气向您提出来,但很快我又反悔了,我想改变自己的,所以勇敢地向您提出自己反悔的决定。和您聊聊这内心的想法和为什么这样做,让我仿佛突然长大了许多,原来交流没有那么难,人与从之间没有那么复杂,我大多数时候都是把自己关在一个牢笼里。老师,我多希望您能看到这篇文章,明白我内心的感受,我决定跟您说我的想法,起码我为自己努力
48、过!【详解】审题 现代人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自觉不自觉地接收到外界信息的轰炸。互联网时代更是让人沉浸于虚拟世界里难以自拔,碎片化的阅读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每个人常常捧着手机度过了自己大部分闲暇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和他人的交流,成为一种奢望;说说心里话,用心灵去相互碰撞更是成为一种不可能。那么拿起笔,用文章的形式聊一聊何尝不是一种好的交流方式呢?以“我想和你聊聊”为题,“你”可以是自己,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朋友,可以是父母,更可以是同学不管选择哪一个对象,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以“我想和你聊聊”为题,聊的内容至关重要,和自己聊可以反思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
49、来;和老师聊可以谈班级管理、学习方法、同学关系等诸多内容;和父母聊可以针对家庭琐事、代沟矛盾、郁闷烦恼等;而和同学聊可以就嫌隙矛盾、理想目标、乃至缺点不足等。作为一篇记叙文的写作,要使内容充实,必须从细节入手,切忌大则空,。立意 写给我自己的话;老师,你想对你说;这是您孩子心声;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了你,同学;素材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再回首,是一串充满酸甜苦辣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奔跑;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歌唱。是啊,昨天,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初
50、遇你的心情是温馨的,和你交友的时候是真心的,与你在一起的时候是开心的,认识你这个朋友是无怨无悔的。爸爸,我想对您说声我懂了!我懂得您平时教育我,批评我是为了让我能成才就好像园丁只有不停地给花儿浇水,种子才可以慢慢长大,变成娇艳的花朵。妈妈,我也想对您说声我懂了!我知道您教我做人的道理,不为别的,只想让我成为一个好人,就像红烛只是想照亮别人出发点,就这么的单纯。谈到学习,您功不可没。还记得当初我的写作水平低得很,但通过您的引导和鼓励,我的写作能力由以前字数不够到现在字数超过标准要求。当您教到古文一类文篇时,我看您为我们班所付出的艰辛。您为我们一句一句地研读,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念念不忘与有章可循,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