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数学考试说明的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数学考试说明的变化.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means of observation,behavioral approach,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2010 年数学考试说明的变化2010 年与 2009 年考试说明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一、命题指导思想与
2、2009 年相同1、突出书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2、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3、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与2009 年相同1、必做题部分:改变的有四处:1.去除 A级考点“统计案例”;2.去除 A级考点“三视图、直观图”;3.将选修 B级考点“平面变换”降为A级;4.把 A级考点“算法的概念”变为“算法的含义”,使表达更科学。8 个 C 级考点: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直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另有 36 个 B 级考点和30 个 A 级考点。2010
3、年数学江苏高考对知识的考查要求分为了解(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了解层次只要求对知识的含义有最基本的认识,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理解层次要求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中等题是考查、覆盖这部分知识点的主要题型,由于对综合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也有可能出难题;掌握层次要求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出难题的可能性较大。2.理科附加题部分:B 级考点 36 个,A 级考点 12 个,没有C 级考点。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与2009 年相同必做题:填空题 14 题约占 70 分;解答题6 题,约占9
4、0 分。必做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大致为:4:4:2;试卷的必做部分全卷满分为 160 分,试题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填空题14 小题,约占70 分;解答题6 小题占 90 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附加题全卷满分为40 分,由 4 个解答题组成。附加题:共6 题,其中必做题2 题,考查选修系列2 中的内容(不含选修1);选做题共4 题,考查选修系列4 中的 4-1,4-2,4-4,4-5 这 4 个专题中的内容,考生从中选 2 题作答。附加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构成,其比例大致为5:4:1.考试时间为30分钟。数学考试总的考试时间
5、为150 分钟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熟悉教材。弄清知识产生的原因、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了解知识的去向,重视总结一些由课本知识演变出的中间结论,挖掘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考方法的复习与训练,扎实的基础才是取胜的关键。2.重视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运算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对运算策略的灵活选择、设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法则、公式及其变形,在训练中反思积累不同问题优化运算的方法。简便解决繁杂计算的能力,体现了考生的数学素养。3.加强应用题的训练,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善待 A 级要求的知识点。A 级要
6、求的知识点是更容易拿分的点,不应轻视,每年高考都会直接考查一定数量的A 级要求的知识点。但A级考点不要盲目加深。5.控制附加题的训练难度。根据考试说明,附加题的考查要求,难易比例都没有变化,要重视附加题,但不要盲目地增加附加题的训练难度。6.突破 8 个 C 级考点,在难题中找分。解答题主要考查8 个 C 级考点和部分B 级考点,要能抓住重点,专题化研究学习。所谓的难题其实是由一系列单一的问题综合而来,复习时若能把单一问题专项研究突破,则水到渠成提升综合解题的能力。同时难题中有较容易的部分,要将这部分的分数拿到手,不宜采取放弃的态度。7.注意各题的规范及答题的技巧,做到会做的题不失分,不会做的
7、题多踩得分点。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意见)【学习要求】修改意见修改理由序号数学 1 1集合(2)集合的基本关系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不要求证明集合的相等关系、包含关系)。了解 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不要求证明集合的相等关系、包含关系)。避免教师在“集合相等”这个知识点上深挖,在技能技巧上做文章。1 2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3)对数函数了解对数换底公式,知道一般对数可以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只要求知道一般对数可以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防止教师对换底公式进行大题量的应用,加深难度的训练。
8、2 了解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 互为反函数(a 0,a1)(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反函数的定义,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本内容不作要求。)在课标规定的课时内,反函数概念难以讲解清楚,删除后不影响主干知识体系,不影响后继学习。3(5)函数与方程了解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求形如30,0,lg0 xxaxbabxcxbxc的方程的近似解。体会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思想。(只要求能借助计算器,确定形如30,0,lg0 xxaxbabxcxbxc方程的解的范围。)在近 5 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近似解”的精度等不易把握,操作偏难。教学时容易发生偏离。4(6)
9、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函数模型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应用。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简单 分段函数等函数模型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应用。限制在教学要求规定的几类简单分段函数上,避免过分追求困难的问题。5 数学 21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会画某些简单实物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直观图的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会画某些简单实物的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直观图的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对三视图不作要求。)三视图内容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没有增加新的内容。6(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
10、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实际教学表明,原要求偏高。7 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简单应用;理解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能进行 简单应用;实际教学表明,原要求偏高。8 数学 3 1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流程图理解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了解 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了解 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会用流程图表示简单的常见问题的算法。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后继课程学习。9 10(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用伪代码表示的
11、几种基本算法语句:了解 用伪代码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后继课程学习。11 2统计(2)总体分布的估计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了解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新要求比较清晰,便于教学中把握。1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理解样本数据平均数的了解 样本数据平均数的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后继学习与应用。13 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了解 样本数据标准差的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后继学习与应用。14(2)古典概型理解古典概型,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理解古典概型
12、 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与 该 知 识 点 的 地 位 相 匹配。15(3)几何概型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了解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与 该 知 识 点 的 地 位 相 匹配。16 数学 4 1三角函数(1)任意角、弧度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了解 任意角的概念,了解 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原要求偏高,以控制教学难度。17 2平面向量(2)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向量加、减法和数乘运算,理解 向量加、减法和数乘运算,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后继学习,与该知识点的地位匹配。18(3)向量的坐标
13、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理解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后继学习,与该知识点的地位匹配。19(4)向量的数量积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后继学习,与该知识点的地位匹配。20 3三角恒等变换(3)几个三角恒等式(本节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不作要求。)该 内 容 可 由 前 面 内 容 推导,删除后不影响整体学习。21 数学 5 1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能用理解 正弦定理,能用原来的要求偏高,与其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不相匹配。22(2)余弦定理掌握余弦定理,能用理解 余弦定理,能用
14、原来的要求偏高,与其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不相匹配。23 选修 11 1常见逻辑用语(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了解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非主干知识,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24 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了解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非主干知识,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25 选修 1-2 1统计案例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 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本节不作要求。)本节属于孤立内容,在高中阶段现有的知识与时间限制下,难以学习完整的内容,只能进行机械性操作。26 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15、对用配方法导出回归系数公式不作要求)。(本节不作要求。)基本思想与应用的要求,在数学3 中已经体现,再深入讨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具备。这里基本上重复数学 3 的内容。27 2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理解 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本方法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宜单独拔高,以防教学过程中过分进行形式化训练。28 4框图(1)流程图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不作要求。)有关内容已经体现在算法内容中,而且文科学习,理科不学习,两者不均衡。29(2)结构图了解
16、结构图;能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了解结构图在揭示事物联系中的作用。(本节不作要求。)有关内容属于常识性的知识,学生可以自己阅读,不必单列学习项目,而且文科学习,理科不学习,两者不均衡。30 选修 21 1常见逻辑用语(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了解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非主干知识,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24)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了解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非主干知识,降低要求后不影响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25)2圆锥曲线与方程(6)曲线与方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求曲线方程的一般
17、步骤,能求一些简单曲线的方程;掌握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能求一些简单曲线的方程;理解 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偏高,降低要求,避免加重负担。31 3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理解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理解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要求偏高,降低要求,避免教学过程中深挖。32 33 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
18、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理解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教学要求偏高,降低要求,避免加重负担。34 选修 2-2 1导数及其应用(5)定积分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会求简单的定积分。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本节不作要求。)大学将系统学习,高中阶段课时太少,难以讲清楚,删除后,不影响整个高中数学学习。35 36 37 38 2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
19、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理解 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本方法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宜单独拔高,以防教学过程中过分进行形式化训练。(28)选修 2-3 1计数原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理解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要求偏高,防止教学中深挖。39(3)二项式定理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理解 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要求偏高,防止教学中深挖。40 2概率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 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条件概率的应用题不作要求。
20、)本内容不易理解,教学过程中只需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41 3统计案例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 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本节不作要求。)本节属于孤立内容,在高中阶段现有的知识与时间限制下,难以学习完整的内容,只能进行机械性操作。(26)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对用配方法导出回归系数公式不作要求)。(本节不作要求。)基本思想与应用的要求,在数学3 中已经体现,再深入讨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具备。这里基本上重复数学 3 的内容。(27)选修 4-1 几何证明选讲2圆的进一步认识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理解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圆周角定
21、理及其推论;理解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理解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原要求偏高。42 掌握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理解 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原要求偏高。43 选修 4-2 矩阵与变换2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理解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恒等变换、伸压变换、反射变换、旋转变换、投影变换、切变变换;了解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恒等变换、伸压变换、反射变换、旋转变换、投影变换、切变变换;原要求偏高。44 3矩阵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掌握二阶矩阵的乘法;理解 二阶矩阵的乘法;原要求偏高。45 4逆变换与逆矩阵理解逆
22、矩阵的意义;掌握二阶矩阵存在逆矩阵的条件。理解二元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唯一性。理解逆矩阵的意义;理解 二阶矩阵存在逆矩阵的条件。了解 二元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原要求偏高。46 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掌握二阶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意义。理解 二阶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意义原要求偏高。47 选修 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 4-5 不等式选讲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避免教学过程中作过多拓展。48 08、09 年江苏高考试题各题均分一览表题号08 年09 年填空题1-5 21.07 1-4 17.67 6-10 17.57 5-8 17.52 11-
23、14 9.06 9-11 12.81 小计47.7 12-14 6.84 小计54.84 15 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变换10.84 向量坐标运算及三角变换10.63 16 证明线面平行与两平面垂直12.38 证明线面平行与两平面垂直11.87 17 函数的应用,解三角形5.85 等差数列7.88 18 圆的方程以及曲线过定点5.77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5.61 19 等差、等比数列3.12 函数应用,不等式3.83 20 函数综合2.15 函数综合2.93 小计40.11 42.75 合计87.87 97.59 21(1)三角形、圆(2)矩阵变换(3)曲线的参数方程(4)平均不等式17(1)四边形
24、、全等三角形(2)逆矩阵(3)参方程(4)不等式证明17 22 空间向量6.13 直线与抛物线7.3 23 组合数、二项式定理、导数、积分1.31 概率与计数原理0.1 合计24 44 244 08、09 年填空题知识点、教学要求及考试难度与分值一览表题号08 年09 年要求涉及知识点要求涉及知识点1 A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B 复数的概念及运算2 B 古典概型C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3 B 复数概念及四则运算B 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4 B 一元二次不等式、集合及交集A sin()yAx的图象与性质5 C 平面向量数量积等B 古典概型6 A 几何概型等B 方差7 A、B 流程图及总体特征数的估计等A
25、流程图8 B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等A 正四面体的体积与类比9 C 直线方程、类比等B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10 C 数列、归纳推理等B 指数函数的单调性11 C 基本不等式B 对数函数、集合与不等式12 B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B 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与垂直13 B 解三角形、函数、轨迹等B 直线、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4 B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等C 等比数列、集合等08,09 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表(必修部分)年份08 年09 年知识点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函数、导数与不等式4、11、14、17、20 50 3、9、10、11、19、20 52 三角函数1、13、15
26、24 4、15 19 数列10、19 21 14、17 19 集合与简易逻辑4 5 11 5 算法、统计与概率2、6、7 15 5、6、7 15 推理与证明9、10 10 8 5 平面向量5 5 2 5 复数3 5 1 5 立体几何16 14 12、16 19 解析几何9、12、13、18 31 13、18 21 08,09 年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函数主线的考查情况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零点指数与对数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数列的性质与基本运算数列的综合应用山东卷2008 年3,4 21 19 2009 年6,16,21 14 10 20 广东卷2008 年2009 年8 20 3 4 21 海南宁夏2008 年21 4 17 2009 年13 21 江苏卷2008 年8 14,17 19 2009 年11、20 10 9 3 14 17 安徽卷2008 年2009 年6 9 19 5 21 天津卷2008 年2009 年8 4 20 6 22 淅江卷2008 年2009 年10 22 11 福建卷2008 年2009 年5 14 20 4 辽宁卷2008 年2009 年9 12 7 21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