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质量检测(202008121215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质量检测(20200812121521).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 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 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 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 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 pH 维持在 7
2、.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 错误。答案:D 2下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解析:根据图中几种体液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C 3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
3、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解析: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答案:A 4(2013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
4、前导解析: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需在细胞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A 项错误;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并非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而是作用于体液中的抗原,B 项错误;未接受抗原刺激的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也没有参与免疫反应,C 项错误;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 项正确。答案:D 5.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 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 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
5、: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 a 可以表示正常电位变化;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是相同的,均为“外正内负”。答案:C 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 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 传导到 e 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若 c 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电流表不偏转,电流表可能偏转两次解析:在左侧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 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a 点传到 b
6、 点,再传到d点,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兴奋由 c 传到 e 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由于a 点位于电流表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答案:A 7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在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 处可检测到电信号B在 b 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 b 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在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解析:由
7、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位于传出神经上,a 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上,所以刺激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故A 错误;图中 b 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故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故 C 正确;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故D 正确。答案:A 8图 1 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 2 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中侧为细胞膜内侧,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
8、通过细胞膜与图1 中 A 密切相关C图 2 中 E 为突触后膜,F 为突触前膜,C 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 2 中 C 为神经递质,C 与 D 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解析: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外侧,则侧为细胞膜外侧,侧为细胞膜内侧,故A 错误。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 中 B(磷脂双分子层)密切相关,故B 错误。图 2 中 E 为突触前膜,F 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被释放依靠胞吐作用,故C 错误。答案:D 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
9、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BCD解析:由题图可知,a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为促甲状腺激素,c 为甲状腺激素,d 为肾上腺素,e为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水盐调节中,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且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
10、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答案:D 10(经典高考题)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升清水及饮1 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 3 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 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解析: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排出大量尿液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 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
11、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重叠。答案:D 11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酶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A 项错误。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并非都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故B 项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酶与相应的底物结合后起作用,C 项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D 项错误。答案:C
12、12下图中X、Y、Z 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除 Y,则 Z 的重量不变BX 和 Y 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C甲对 Y、乙对 Z,丙对 X 和 Y 都起促进作用D若 Z 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解析:题图表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腺体X 可以为下丘脑,Y 可以为垂体,Z 可以为甲状腺等腺体。若切除Y,则促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Z 发育,会使其重量改变,故 A 错误;X 和 Y 之间不仅可以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相联系,故B错误;甲对Y、乙对 Z 起促进作用,丙分泌过
13、多时对X 和 Y 起抑制作用,故C 错误;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促甲状腺激素)和丙(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因为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Z 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故D 正确。答案:D 1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T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 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解析: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 细胞增殖分化,T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由于抗原具有特异性,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形成的浆细胞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的种类由刺激的抗原决定。答案:B 14机体内体液
14、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 细胞识别B抗原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就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C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D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殖、分化解析: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后,首先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由抗体与之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B 15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C疫苗接种追
15、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解析:只有接种疫苗甲,才能使抗体甲的产量增加,A 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 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生,D 错误。答案:B 16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HIV 对人体 T 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 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BHIV 的增殖速率与T 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T 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
16、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解析:解题时,要看清图示中HIV 浓度和 T 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再联系HIV 和T 细胞的关系、细胞免疫过程进行解答。图中表示HIV 与 T 细胞之间的消长关系,初期 HIV攻击免疫系统时,T 细胞受到刺激增殖,T 细胞增多。HIV 浓度降低;HIV 攻击 T 细胞后,T 细胞大量死亡,HIV 浓度随之增长。由此可看出,HIV 刚侵入人体时,机体仍有细胞免疫功能。由图可知 HIV 的增殖速率与T 细胞的增殖速率并不成正比。当 T 细胞因被HIV 攻击大量减少时,免疫功能被破坏,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最终导致机体死亡。答案:D 17(2013
17、全国大纲卷)(11 分)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要验证X 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 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若_,则表明 X 有降血糖作用。(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小鼠作为对照组 2;实验组注射 _,对照组1、2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 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 _的血糖
18、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解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本题中实验鼠是否注射X 溶液为自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本实验中血糖浓度的变化是因变量。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本实验过程中设置了对照实验,即注射X 溶液与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并且在实验前后均要测定小鼠的血糖浓度。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故预测实验结果是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2)要验证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除需要用患糖尿病小鼠作空白对照外,还需要
19、增设正常鼠作恢复到正常范围的对照,预测结果是实验组和增设的正常鼠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 1 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答案:(1)血糖浓度X 溶液生理盐水血糖浓度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2)患糖尿病正常一定量的 X 溶液(或 X 溶液)21 18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 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 与 Ach 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 受体当做抗原,使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
20、Ach 受体抗体。Ach 受体抗体与Ach 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 Ach不能与 Ach 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发育成 T 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免疫的应答。解析:(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出神经的轴突传到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肌膜形成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患者将自身的受体当作抗原,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阻碍了正常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了化学信号转换
21、为电信号的过程。(3)采用摘除患者胸腺的手段治疗重症肌无力,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形成T 细胞,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应答。答案:(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2)B 细胞化学信号向电(3)造血干细胞体液19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b、c 表示细胞,表示过程)。(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免疫,图中b 在人体内由 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2)图中 a、b、c、d 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3)当 抗 原 经 过 过 程 时,人 体 内 产 生d过 程 的 主 要 特 点 是_。(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 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
22、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 细胞,使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 分别为 B 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体液B 细胞或记忆(2)a、c、d(3)数量多、速度快(
23、4)自身免疫20(2013 江苏高考)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 40 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 1、2、3 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2 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 _。(2)在 4 组实验中,早餐后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4)若餐后 1 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
24、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_(填序号)。ABCACBAB CABC(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_(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_。(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 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 细胞受体识别的有_(填序号)。胰淀粉酶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解析:(1)不进早餐2 小时,体内贮存的糖大量被消耗,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2)4 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原因
25、是大量糖类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吸收进入人体血液中。(3)高脂高蛋白组的胰岛素水平高,说明蛋白质被消化成的氨基酸及脂肪被消化成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4)因为是健康学生,虽然高糖组和高脂高蛋白组在短期内都会使血糖显著升高,但没有超出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所以最后三者检测结果相同,尿液中都不含葡萄糖。(5)进餐组血糖浓度升高首先引起的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发挥作用引起的血糖浓度下降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6)在胰岛素分泌的体液调节中,胰岛B 细胞受体可被胰高血糖素识别;在胰岛素分泌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 细胞受体可被神经递质识别。答案:(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2)高糖早餐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4)(5)之后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血糖浓度的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