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案(共4篇).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冀中的地道战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主题是“提高阅读的速度”。这个单元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以及冀中的地道战 四篇课文组成。冀中的地道战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地道战产生的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样式和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有一千多字。教材内容离我们很远,学生阅读起来有困难。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编者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地道产生的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构造特点;二是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速度;三是让学生感受
2、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无穷智慧。本课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是一篇学习介绍事物的好文章。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既要落实这一单元的阅读策略,同时也要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特点,感受人民的无穷智慧。【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本课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要将阅读策略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学习提示、课后题等,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实现自读自悟,尝试运用到合作交流、独立运用阅读策略的目的。【教学目标】1.认识“侵、略”等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 个词
3、语。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2.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目质疑,唤起学生的好奇1.出示课文的题目冀中的地道战。2.根据题目质疑。3.出示资料:“冀中”指的是我们河北的中部,一块宽阔的平原,没有一点高地。4.引出问题。地道是什么样的?地道里怎么打仗呢?【设计意图:抗日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没有经历战争的经验,就是看战争方面的书籍和影视剧也
4、非常少。为了保证阅读策略的实施,没有让学生查阅资料,也不用影视剧来导人课题。直接出示课文的题目,让学生对“地道”这一事物产生好奇,唤起阅读期待。】二、比赛速读,感知课文内容1.带着题目中的问题来快速阅读课文,记录自己阅读的时间。2.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是怎样打仗的?3.采用什么方法快速默读的?4.小结方法。跳读:遇到生字,在不影响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跳过去。扫读:一目十行地进行阅读,看到前面的话,就了解后面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读:一直带着题目中的问题来读的,凡是和问题无关的内容都快速读,只有和问题相关的内容,要认真读。【设计意图: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个快速阅读的方法,比如“
5、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在第七课也学习了“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一课中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质疑后,采用速读竞赛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学习快速阅读的策略。】三、运用策略,理清课文脉络1.运用“快速默读”的方法再次浏览课文,小组合作画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的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汇报。3.交流。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地道战的原因和作用;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地道的大小结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写了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战来和敌人巧妙地斗争的。【设计
6、意图:指导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这些内容都可以用关键词来代替,这样就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可以把一篇课文读薄,读成一幅图。利用导图的可视化和直观化的效果,能更好地看清课文的层次和脉络。】四、自学生字,合作检查1.自学生字,组内交流难写和易错的生字。2.指导易错点。“隐蔽”的“蔽”字学生容易写错。范写,学生书空,利用字理来讲解这个字“蔽”的小篆字形像草,表示草能覆盖、遮藏地面,本义是遗盖、遮挡。【设计意图:在高年级,识字、写字已经不是阅读的重点,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后,自学生字,组内交流难写和易错的生字。】第二课时一、学地道的结构特点1.地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7、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交流:读关键语句,谈自己的见解。出示: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高低、大小、构造3.图片展示。4.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道的特点,感受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然后再通过朗读的方法来进一步感受地道的结构特点。】二、学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对敌的1.学习 5、6、7 自然段体会每一段的对敌方法都不相同。2.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来进行对敌斗争的?3.各小组继续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并进行批注,总结人民对敌的方法。同时记录下自己所用的时间。4.各小组的赛读,教师巡视指导。5.全班交流。6.小结。【设计意图:梳
8、理三个自然段内容。第 5 自然段对敌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地面的陷坑、地道的“迷感洞”“子口”这三种方式进行斗争,显示了人民的智慧。第 6 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是怎祥防备敌人的火攻、水攻和毒气攻的,人们利用土和沙来灭火,利用吊板来预防敌人放毒气。利用和枯井暗沟连接来疏导水攻。第7 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利用“无线电”和“有线电”来传递情报。最后让学生总结人民各种对敌的方法,感受人民的无穷智慧。】三、创设情境,感受地道战的奇迹1.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2.谈体会。3.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在学生总结出地道的构造特点和人民对敌的方法后,为了进一步感受地道战的奇迹,我会播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直
9、观感受,再次感受抗日战争中人民的无穷智慧。同时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地道战这一惊人的奇迹。】四、总结课文,解决课后问题1.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2.梳理成功的关键。【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说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其实就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同时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团结,依靠了人民对敌的决心。只要有信心,才能产生智慧,才能取得胜利。】五、总结方法,拓展阅读1.总结“快速阅读”的方法。2.拓展阅读地雷战【设计意图:综合运用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迁移到其他文章的学习。在阅读时不但训练了“快速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同时也深化了课文主题的学习。】六、板书设计地道结构高低、大小、结构冀中的
10、地道战怎样对敌地面、地下防火、防水、防毒无线电、有线电【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营造主动探索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经过一番研讨,有的小组在黑板上画出了课本上描写的地道平面图,并做了解说。台下起了争论,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学生
11、们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黑板让给了更多的学生。奇迹终于出现了!有一个小组设计出了课本上没有写到的地道结构平面图,设计出了更精彩的利用地道战斗的方式,同时解说:“为防敌人火攻,可在地道里设计夹层,里面装满沙子,需要时抽去木板,沙子洪水般流出,再大火势都无济于事。”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上穷苍穹之高远,下至海底之奇观。因此教师在必要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催生学生的探究欲望,那正是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爬坡看起来是艰难的,但在爬坡的过程中学生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探险。学生只有经历困惑、挫折、磨练,才能实现生命的成长。类文阅读-8 冀中的地道战李时珍陵园
12、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 500 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 米的本草碑廊。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 种本草标本图碑。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
13、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走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绕过一片落叶松林,即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拾级而上,到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墓碑碑文清晰。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 15
14、0 米。李时珍纪念馆如今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列“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中。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选文的说明顺是()。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3.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其中以纪念馆为主。B李时珍陵园是著名的明代建筑之一。C百草药园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D李时珍纪念馆已被
15、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文章重点介绍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介绍?5.如果有客人到李时珍陵园来参观,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不超过 150 个字。【参考答案】1.李时珍陵园 B 2.举例子列数字3.B 4.纪念馆和墓园。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李时珍陵园,所以墓园要作为重点,而纪念馆又是李时珍陵园的主体,所以也要重点介绍。5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有“爱国主义基地”美称的李时珍陵园,从这山门进去,便是廊院,壁上嵌有李时珍画像碑。再往前是纪念馆,有介绍李时珍生平的资料。沿月洞门可见药物馆和百草药园,有许多中草药。穿过长廊则是墓区,有李时珍墓,塑像及“医中之圣”牌坊,希望游客们玩得
16、愉快。国之歌者聂耳1932年 4月,聂耳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通过田汉与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关系),参加了“左翼戏剧家联盟”组织的各种活动。1933年初,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日子里,聂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田汉和监誓人夏衍在联华影业公司的一个摄影棚里,为他秘密举行了入党宣誓。1933年 6 月他在日记中写道:“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随后,聂耳为电影母性之光创作了插曲开矿歌,以民间劳动号子的节奏来表现劳苦大众的斗争生活,向靡靡之音开了第一炮。1934年 4月,聂耳加盟百代唱片公司音乐
17、部,他和先期进公司的任光、安娥等人以灌制畅销电影歌曲为名,出版了一大批进步歌曲唱片。这一年成了聂耳创作最丰的一年。创作新女性时,他天不亮就去纱厂(体验检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他还在街上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著名的卖报歌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1933年冬,某天聂耳路过上海霞飞路口,看见一个外号叫“小毛头”的小女孩正在卖报,叫卖声如歌唱一般动听。了解小毛头的身世后,聂耳决定为这个可怜的报童创作一首歌曲,于是他匆匆地去找词作家安娥。当聂耳拿着安娥作词、他谱曲的卖报歌唱给小毛头听时,小毛头非常高兴,但又提出,能不能把铜板买几份报写进歌词,那样就能边唱边卖了。聂耳马上回去找安娥,添上了“七个铜板
18、就买两份报”。1934年夏,聂耳为影片大路作曲时,先到上海郊区的筑路工地与工人们一起拉压路的大铁磙,体验他们的劳动生活,并就自己创作的大路歌开路先锋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今天,辞典里有关“聂耳”这一词条,在“国歌的作曲者”后面通常都会加上一句“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所谓作曲家的新态度,聂耳是个很好的(奠基开拓)者。1935年春,聂耳写下了梅娘曲 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四首抗日救亡歌曲,又上了国民党当局的黑名单。党组织决定让聂耳到日本暂避,再去欧洲和苏联学习,聂耳也希望借此机会出国深造。就在聂耳前往日本的前夕,他看到了挚友田汉编剧的影片 风云儿女。这个故事 1934 年秋末就写好了,几个月后田汉被捕
19、。被捕前,他把剧本以及写好的一段歌词都交给了夏衍。聂耳得知后主动找到夏衍,当他看过田汉写好的歌词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主动请缨道:“我来写吧,田汉也会同意的。”这首歌就是后来唱遍大江南北、闻名于全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这也是聂耳人生最后的作品。聂耳在创作时“完全被义勇军救亡感情(感激激励)着,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想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他后来对影片导演许幸之说:“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房东老太太可不答应了,以为我发了疯,并向我下逐客令,我只好再三向她表示对不起,最后她才
20、息了怒。”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聂耳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在谱曲时,为了使词曲配合得更加顺畅有力,聂耳大胆地对歌词作了许多处理。他把原词末尾“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改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增加了叠句,以铿锵有力的休止符来煞尾,把中国人民向前挺进时的坚决、勇敢表现得更加强烈。(选自文史参考,有删改)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2 下面不是聂耳创作的歌曲的一项是()A.开矿歌 B.卖报歌 C.梅娘曲 D.东方红3在下面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写出相对应的修辞手法。(1)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
21、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2)聂耳马上回去找安娥,添上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3)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想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4)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4.文章引用聂耳的日记内容以及聂耳的话有什么作用?5.本文主要表现了聂耳的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关系检验奠基感激2.D 3.(1)拟人(2)引用(3)比喻(4)排比4.更加真实、准确地再现聂耳的思想、做法等,比如文章引用 1933 年聂耳的日记内容就表现了聂耳对音乐的全新认识.5.5.勇敢无畏。关心、同情劳苦大众。强烈的爱国情怀。
22、勤奋,刻苦。对工作专注,投入。8.冀中的地道战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 6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板书:18 冀中的地道战,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
23、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1)自己独立完成。(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三、精读课文,深入学习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
24、,地道奇在哪里?(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
25、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3播放情景朗读。四、总结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6、)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教案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8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
27、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能力训练点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学法引导】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完成本课教学。学生学法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教学步骤】(一)交流已知,揭示课题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
28、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板书:冀中的地道战板书后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1)自己独立完成。(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l)此句通过让学生回忆电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垒。(2)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交流理解敌后游击战争。从而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将地道形象地喻为堡垒,突出强调了
29、地道在对敌斗争中所显示的威力。(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注,以便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
30、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
31、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3放电影地道战片断(光盘,介绍地道的结构及人们怎样通讯联络一段)。(四)总结、扩展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2谈体会
32、: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五)布置作业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并介绍时代背景1板书课题后提问。哪位同学来解释“冀中”?在预习中你是怎样理解的。(经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
33、冀中”是河北中部平原。)当你看到“地道战”三个字时,你想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我想的很多,主要是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2介绍冀中地道战的时代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 1942 年到 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二)解释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34、牢固:坚固、稳定。防备:做好准备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毒辣:心肠或手段恶毒残酷。吆喝:大声地喊叫。扫荡:用武力或其它手段扫清敌人。本课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口:本课指地道里小得只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堡垒: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纺车:手摇或脚踏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的工具。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不计其数: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牢固:坚固、稳固。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岔道:分岔的道路。转移
35、:改换位置,从一方移到另一方。(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全文共 8 个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第 1 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第 2 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第 3 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第 4 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里的构造。第 5 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第 6 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第 7 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通讯联络。第 8 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结果。2课文主要内容: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3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
36、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五)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找四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老师演示表现课文内容的投影片。(二)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交待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呢?(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说得好。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打击敌人。这
37、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板书:封锁沟封锁墙地道战)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第 3 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地道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板书: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在第 3 自然段中哪句话、哪个词最能总结“地道战”的情况?(第一句话中的“奇迹”一词。)“奇迹”是什么意思?(“奇迹”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地道战”的确是个奇迹。课文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学习第二段,这
38、一段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样式和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地道的内部和地道的出口两层。)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板书:地道内部高、深、天洞、小洞、气孔)教师一边板书一边重复地道内部构造的特点,并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课文是怎样介绍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默读后回答
39、问题,教师板书重要词语。(板书:地道出口口外:荆棘陷坑口内:坚固的洞迷惑洞死道:地雷活道:口)教师解释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诗里的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关,关口。莫,不能的意思。教师结合板书小结这一段。这一段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学习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只是一百多种地道中的一种。地道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存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学生齐答:奇迹。(四)学习第三段。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同样说明这是“
40、奇迹”。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敌人想方设法破坏,冀中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想出许多妙计来防备。)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板书:破坏防备)(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也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地道都是通着的,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去。)(板书:火攻毒攻水攻土沙吊板枯井暗沟)教师用箭头将上下板书连接起来并小结,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内容。冀中人民还有更先进的方法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因为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发明了“无线电”“有线电”。我可要提醒同学们,这可不是现在的“手机”“
41、呼机”,它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下面这段话大家就会清楚了。学生读收,教师板书。(板书:无线电吆喝有线电拉铃)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在书上及电影、电视节目中获得的知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第一课时后指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泥巴等材料做一个任丘的地道模型,也可以鼓励学生画一张冀中地道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抗敌妙计,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最后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是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妙计的总结,同时赞扬了
42、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点明了课文的中心。(五)学习第四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提出问题。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呢?(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总结性的结尾,写清了地道战的结果和作用。)请同学把开头段和结尾段连起来朗读,让学生体会前后互应的作用。教师板书。(板书:为了粉碎“扫荡”“扫荡”被粉碎了简直是个“奇迹”留下惊人的“奇迹”(六)总结板书,进一步理解课文。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到“奇迹”一词结束。全篇课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几个方面的描写,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七)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