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 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中所做的贡献。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1 由两种不同的DNA 结合蛋白HIF-1a 和 ARNT组成,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 HIF-1a的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BHIF
2、-1a 的降解过程中仅需蛋白酶体C研究发现缺氧时HIF-1a 含量会升高,但HIF-1a 的 mRNA 表达量较常氧时并未增加,由此推测可能是缺氧使 HIF-1a 稳定性增强D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在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说明在低氧环境下,细胞中HIF-1a 的含量会上升。缺氧诱导因子(HIF-1)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说明HIF-1a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示分
3、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详解】A、HIF-1a 属于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A 正确;B、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 才会被蛋白酶体降解,B 错误;C、缺氧时 HIF-1a 含量会升高,但 HIF-1a 的 mRNA 表达量并未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缺氧使HIF-1a 稳定性增强,不容易被降解,C正确;D、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
4、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D 正确。故选 B。2发热是生物体应对感染和损伤的防御机制,可以有效地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持机体稳态。研究表明当机体高热(38.5 及以上)达到6 小时,就可以有效诱导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T 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一旦Hsp90 被成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Hsp90 的表达也可以维持大约48 小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发热持续维持38.5时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高热初期不适合立即使用退烧药,而高热6
5、 小时后再使用退烧药降温,对免疫细胞迁移的影响不大D免疫细胞的迁移运动是机体发挥免疫防卫的关键环节,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2、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详解】A、在发热持续维持38.5时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 错误;B、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 正确;C、由题意知: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就可以有效诱导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一旦Hsp90 被成
6、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Hsp90 的表达也可以维持大约48 小时,因此高热6 小时后再使用退烧药降温,对免疫细胞迁移的影响不大,C正确;D、由题意知: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用,D 正确。故选 A。3下列关于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B二者的结合位点都在DNA 上C二者不会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发挥作用D二者均能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链【答案】B【解析】【分析】1、DNA 分子的复制是指
7、DNA 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DNA 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场所主要是细胞核。2、转录以DNA 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 的过程。【详解】A、二者都属于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 错误;B、DNA 聚合酶是催化DNA 复制,以 DNA 两条链为模板,RNA 聚合酶是催化转录过程,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故二者的结合位点都在DNA 上,B 正确;C、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也会发生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即也需要D
8、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发挥作用,C错误;D、DNA 聚合酶是催化DNA 复制,即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形成脱氧核苷酸链,RNA 聚合酶是催化转录过程,即催化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核糖核苷酸链,D 错误。故选 B。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 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 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 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 pH 的剧烈变化D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
9、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详解】体液 是血浆,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 正确;是组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B 错误;当乳酸进入 血浆中时,因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对,其中乳酸就与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达到了调节pH 平衡的目的,C 错误;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 错误。5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果树数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C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
10、平衡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详解】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使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 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错误;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大气的二氧化碳的来源,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正确;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错误。【点睛】本题是生态系统的一道综合题,只有熟练的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才能解答正确。6 向鱼鳔内注入适量质量浓度为1 3g/mL 的
11、蔗糖溶液,扎紧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质量浓度为1 15g/mL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1 分钟称重一次。l 小时内,鱼鳔重量逐渐增加;l 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子的进入B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水分子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鱼鳔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D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加快【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3g/mL 蔗糖溶液浓度高于1.15g/mL 蔗糖溶液,故1.15g/mL 蔗糖溶液水分会流向1.3g/mL 蔗糖溶液多,导致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而鱼鳔外蔗
12、糖溶液浓度越来越高,当二者浓度达到相等时,水分出入达到平衡,二者浓度不再变化。【详解】鱼鳔内盛有1.3g/mL 的蔗糖溶液,而鱼鳔外是1.15g/mL 的蔗糖溶液,依据渗透作用原理,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表现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从鳔外向鳔内,从而导致鳔内浓度降低,重量增加,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所以在进行实验的1 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在进行实验的1 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则蔗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鱼鳔外浓度比原来升高,那么鱼鳔内外浓度差减小,因此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减慢。综上
13、所述A、B、C正确,D 错误。故选 D。7下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醋的制作,后用于果酒的制作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 C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D过程 和 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是醋酸
14、菌发酵形成醋酸的过程。【详解】因为醋酸菌可利用酒精生产醋酸,但酵母菌不能利用醋酸生产酒精,故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A 错误;甲装置中,阀b 控制排气,阀a 控制进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a 以创造缺氧环境,适时打开阀b 几秒钟以排出产生的CO2,B 错误;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发酵时的温度,C错误;过程 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需用氧气的参与,反应场所在线粒体;过程 表示果醋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但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 和 过程的反应场所不同,D 正确。故选 D。8某同学用洋葱做了下列小实验,其
15、实验结果有明显错误的是()A用单侧光照射透明培养瓶中的根尖,一段时间后根尖表现出背光生长B用 0.3g/mL 的蔗糖溶液浸润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C用新鲜管状叶作材料提取并分离色素,滤纸条上可以呈现四条色素带D用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到一个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全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
16、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用单侧光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浓度较高,抑制根的生长,向光侧生长快,背光侧生长慢,根尖表现出背光生长,A 正确;B、用 0.3g/mL 的蔗糖溶液浸润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 正确;C、新鲜管状叶含有叶绿体,提取并分离色素,滤纸条上可以呈现四条色素带,C正确;D、用根尖制作临时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不
17、能观察到一个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全过程,D 错误。故选 D。9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坚持每天在室内折返跑30min。叙述错误的是()A跑步过程中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B小脑是调节跑步行为的最高级中枢C跑步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跑步过程中心跳加快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
18、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A、跑步过程中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而体温恒定,所以散热量也增加,A 正确;B、大脑是调节跑步行为的最高级中枢,B 错误;C、跑步过程中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含量,C正确;D、跑步过程中心跳加快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理解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10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下图表示两种
19、细胞信号转导形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膜,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关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C甲图中的d 基本骨架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e 为 mRNA 可作为翻译的模板D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某激素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核基因的表达。该激素可以表示脂溶性激素,如性激素,性激素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图中 表示自由扩散进入,表示翻译,表示转录,d 表示 DNA,e 表示 mRN
20、A,f 表示蛋白质(多肽)。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详解】A.性激素属于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膜,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A 正确;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其中 表示翻译,表示转录,它们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B 正确;C.甲图中的d(DNA)是以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为基本骨架,C错误;D.乙图表示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 正确。故选 C。11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各种酶活性均下降B原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增殖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代谢中心和控制中
21、心D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答案】D【解析】衰老细胞内绝大多数酶的活性会下降,但是仍然有些酶活性会升高,如水解酶,A 项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 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生命活动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C项错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但所有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D 项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细胞衰老后所有的酶活性降低;混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混淆细胞代谢的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熟记并理解教材中与细胞器、细胞核、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基
22、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12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病,其遗传方式有多种类型。某一CMT 患者的母亲也患该病,但其父亲、哥哥和妹妹都不患病。下列相关分析一定正确的是()A若该患者为男性,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若该患者为女性,则该患者的哥哥为隐性纯合子C若该患者的父亲是携带者,则其妹妹也是携带者D若该患者的母亲是杂合子,则该患者就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某一 CMT 患者的母亲也患该病,但其父亲、哥哥和妹妹都不患病。说明这种病可能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等,患CMT,与不患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 和 a 表示。【详解】A、若该
23、患者为男性,由于该患者及母亲均患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此家庭中的儿子(他哥哥)也应该会患病,A 错误;B、若该患者为女性,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该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其母亲的基因型也为(aa),其哥哥正常,应该为Aa,为杂合子,B 错误;C、若该患者的父亲是携带者,则该患者的基因型为aa,该病一定为常染色隐性遗传,母亲的基因型为aa,则其妹妹也是Aa,是携带者,C 正确;D、若该患者的母亲是杂合子,则为显性遗传,父亲为aa,则该患者也是杂合子,D 错误。故选 C。13关于遗传物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Watson 和 Crick 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而发现D
24、NA 是遗传物质B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发现DNA 是遗传物质C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Watson 和 Crick 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而格里菲斯、赫尔希和蔡斯等人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而并未提及“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DNA;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证明RNA 也是某些生物(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 和35S标记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通过实验的结果证明遗传物质是DN
25、A。【详解】A、Watson 和 Crick 只是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两位科学家,A 错误;B、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团队证明DNA 是“转化因子”,故 DNA 是遗传物质,B错误;C、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RNA 也是遗传物质,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D 正确。故选 D。14物质 X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成正比,且不具有载体饱和效应。据此推断物质X 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胞吞和胞吐【答案】A【解析】【分析】
2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项目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细胞外 细胞内细胞内 细胞外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影响因素浓度差浓度差、载体种类和数量能量、载体种类和数量能量、温度能量、温度【详解】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运输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成正比,且不具有载体饱和效应,A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5某植物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二
27、倍体植物,育种工作者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A对 a 完全显性)的该植物幼苗的芽尖,该幼苗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成植株(甲),从中选育出子代四倍体品系(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植株的根尖细胞中最多含有8 个染色体组B乙植株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8 个染色休组C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点断裂导致染色体加倍D自然状态下,甲植株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36【答案】B【解析】【分析】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
28、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详解】A、被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苗的芽尖,甲植株根尖细胞的染色体不会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根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即含有4 个染色体组,A 错误;B、乙是经选育获得的四倍体品系,乙植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即含有8 个染色体组,B 正确;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与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无关,与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有关,C错误;D、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率不高,即甲植株多数枝条基因型为Aa,其自然状态下的子一代
29、中隐性个体占1/4,少数枝条基因型为AAaa,其自然状态下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36,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育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6 下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鵟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理时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C1964 年到 1969 年间田鼠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 DDT 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
30、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属于捕食关系,A 正确;B、互利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图中曲线变化不同步,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B 正确;C、1964 年到 1966 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1966 年到 1969 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大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D、由图可知,DDT 的喷洒后,草原泽鵟种群数量骤降,且难以恢复,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D 正确。故选 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识别种间关系曲线图和数据分析,明确捕食关系曲线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31、”的不同步性变化,互利共生关系曲线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1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病原体只能被一种抗体特异性识别B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上含有抗原MHC复合体C巨噬细胞吞噬处理细菌后能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D一个记忆B细胞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答案】A【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A、一种病原体含有多种抗原,一种抗原只能被一种抗体特异性识别,A 错误;B、体细胞被感染后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B正确;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巨噬细胞处理抗原,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被T
32、细胞识别,C 正确;D、受体具有特异性,一个记忆B 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D 正确。故选 A。18激酶是一类可以催化磷酸化反应的酶,能将来自于ATP的磷酸基团添加到底物蛋白上。如图是动物细胞外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激酶信号传导途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FGFR受体的胞内部分具有催化作用BFGF导致 FGFR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C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信息交流的通道D FGF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了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FGFR受体的胞内部分含有激酶结构域,说明其具有催化功能,A 正确;B、FGF导致 FGFR空间结构改变,但是没有
33、失活,B错误;C、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信息交流的通道,C正确;FGF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了作用,D 正确。19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下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下左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X、Y、Z表示第一、二、三营养级
34、(每一营养级从左到右的柱条依次标记为1,2,3,4,5)。生产者中,X1和 X3基本没有变化,X2明显减少,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第三营养级中,Z1不变 Z2增加,说明对捕食对象有明显的选择性。物种数目没有变化,即群落丰富度没有改变。【详解】A、比较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与题图甲相比,题图乙中Y(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Z(第三营养级)个体数量也增加,X(第二营养级)个体数量减少,说明X营养级生物被Z 捕食的压力大,该营养级数目减少,A 正确;B、Z 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捕食对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B 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Y的捕食者数量减少,Y数量
35、增加,Y营养级不同物种的数量变化有差别,主要由Y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引起的,C 错误;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变化还受Z营养级生物捕食的影响,D 错误。故选 A。2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将加快B无氧条件下,人蛔虫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够产生ATP和乳酸C人在青春期时,由高尔基体合成的性激素增多D提高光照强度,水绵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合成糖类的速率将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A 错误;B、
36、无氧条件下,蛔虫细胞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因此有少量的ATP,B 正确;C、性激素在内质网上合成,C错误;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产生氧气、ATP和 NADPH,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从而合成糖类,D 错误。故选 B。21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在反应底物相同的情况下,酶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A 项正确;B、题图中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是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项错误;C、菠菜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C 项错误;D、二倍体动物细胞
37、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侧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偶数,不应该有三条染色体,D 项错误。故选 A。22如图表示伞藻的某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多细胞生物B本实验能说明“帽”的形状是由足决定的C本实验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A 错误;B、根据实验的变量分
38、析可知“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B 错误;C、本实验不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C错误;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D 正确。故选 D。【点睛】充分利用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验为解题的关键。23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基因突变的位置,最好选择有丝分裂中期B某褐毛鼠的背部出现一块黑毛,这很可能是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C某猕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改变,说明新物种已经诞生D尽管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是控制圆粒的基因不能突变为控制绿色的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
39、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详解】A、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A 错误;B、某褐毛鼠的背部出现一块黑毛,这很可能是体细胞突变引起的,B 错误;C、物种产生与否要看是否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D、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圆粒的基因与控制绿色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的关系,D 正确。故选 D。24Ca2+内流会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神经递质。图表
40、示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过程,其中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Ch受体可能位于神经元树突或胞体膜上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下降,可能会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CACh 发挥作用后,会在突触间隙不断积累D 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肌细胞可能会发生收缩【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钙离子的浓度与细胞膜的透性有关,如果细胞外液的钙离子的浓度较低,会使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以致出现膜的去极化加强,引起动作电位加大,引起肌肉细胞兴奋性增强。【详解】A、由图可知,ACh受体可能位于神经元树突或胞体膜上,A 正确;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下降,Ca2
41、+内流将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受到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B 正确;C、ACh 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酶立即分解,C错误;D、Ach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而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肌细胞可能会发生收缩,D 正确;故选 C。25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及早期胚胎发育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中各细胞内的DNA 分子数目相同B图 2 和图 3 中的极体都将继续分裂C同期发情处理能使供体产生更多的图4 结构D图 1 到图 4 的过程发生在输卵管和子宫中【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为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过程,图中1 为受精作用;2 为核融合;3
42、 是表示 2 个细胞的卵裂期细胞,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4 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原肠胚。【详解】A、图 1 中精子和卵细胞内的DNA 分子数目相同,比体细胞减少一半,A 错误;B、图 2 和图 3 中的第一极体一般不分裂,第二极体不能再分裂,B错误;C、同期发情处理使得供体和受体具有相同的生理环境,图4 结构表示原肠胚,超数排卵目的是产生桑椹胚或囊胚以便进行胚胎移植,C错误;D、图 1 到图 3 的过程发生在输卵管,图4 形成发生在子宫中,D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受精作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受精作用的过程,掌握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二、非选择题(
43、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玉米是二倍体植物,风媒异花传粉。自然界中的普通玉米(AABBDD)粒中蔗糖含量低,无甜味。现有 2 个超甜玉米和1 个普甜玉米品种,它们都是普通玉米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其控制基因及其生化途径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玉米品种(纯种)隐性突变基因染色体(号)甜度普甜玉米a 4 微甜超甜玉米b 3 甜d?甜(1)普甜玉米和超甜玉米提高细胞内蔗糖含量的原理分别是_。(2)表中普甜玉米品种的基因型为_;表中超甜玉米品种的基因型为_。(3)两株不同品种的超甜玉米杂交,子一代为非甜玉米。请利用子一代玉米为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鉴定 d 基因是否位于第3 染色体上。请写出实
44、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突变及交叉互换)_。【答案】普甜玉米通过控制酶1 的合成促进淀粉水解为蔗糖;超甜玉米通过抑制酶2 的合成抑制蔗糖合成淀粉aaBBDD AAbbDD、AABBdd 将子一代玉米自交(或杂交),统计子二代超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比例。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则 d 基因不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1:1,则 d 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普通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以及“现有 2 个超甜玉米和1 个普甜玉米品种,它们都是普通玉米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结合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可知突变型普甜玉米应为aaB
45、BDD,超甜玉米应为AAbbDD、AABBdd。(3)问可用逆推法思考本题,即先假设d 基因不位于第3 染色体上或位于第3 染色体上,由此得出结果和结论,再“反向作答”即可。实验方法:将子一代玉米自交,统计子二代的性状及分离比。【详解】(1)通过分析示意图可知,普甜玉米和超甜玉米中蔗糖含量高、有甜味的原理是:普甜玉米通过控制酶1 的合成促进淀粉水解为蔗糖;超甜玉米通过控制酶2 的合成抑制蔗糖合成淀粉。(2)由题意可知,普通玉米是AABBDD,2 个超甜玉米和1 个普甜玉米品种,都是普通玉米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故其突变型普甜玉米应为aaBBDD,超甜玉米应为AAbbDD、AABBdd。(3)由题
46、意知:两个超甜玉米杂交AAbbDD AABBdd,产生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若 d 基因不位于第3 染色体上,则B 和 b、D 和 d 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BbDd自交后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AAB_D_表现为非甜玉米):7。若 d 基因位于第3 染色体上,则B 和 b、D 和 d 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b 和 D 连锁,B 和 d 连锁,故 AABbDd 自交后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比例是1:1。所以方案为:将子一代玉米自交,统计子二代的性状及分离比。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则 d 基因不位于第3 染色体上
47、;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1:1,则 d 基因位于第3 染色体上。【点睛】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的规律。27某生态茶场依靠“以草养虫”“以草肥田”及生物防治等生产措施,多年来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和除草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1)茶毛虫幼虫能以茶树芽和幼叶为食。调查茶毛虫幼虫的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茶小绿叶蝉以吸食茶树幼嫩部位的汁液为生,茶毛虫与茶小绿叶蝉的种间关系是_。(2)该茶厂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茶场工人在每年4 月、
48、7 月和 10 月各进行一次入工除草。从种间关系分析,人工除草的目的主要是_。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能加快物质循环利用,草秆为茶树提供 _。(3)茶场及周边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游人前来观光、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茶园弃荒的过程中,茶树下首先出现一年生杂草,再逐步演替到灌木阶段。在灌木阶段,茶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原因是_。【答案】样方法竞争茶树和杂草减轻茶树与杂草间的竞争无机盐(或无机盐、CO2)直接一年生草本植物与灌木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竞争中被淘汰【解析】【分析】生态多样性的价值分为:1、直接价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对人类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有实用意义;对旅游观赏
49、、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作用。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详解】(1)茶毛虫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茶毛虫与茶小绿叶蝉都以茶树为食,种间关系为竞争。(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茶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茶树和杂草。人工除草的目的是减轻茶树与杂草间的竞争,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茶树。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草秆
50、内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被茶树利用。(3)由分析可知,茶场及周边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游人前来观光、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灌木比一年草本更高大,在争夺阳光和空间中处于优势,一年生草本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点睛】本题通过茶厂生态系统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物质的循环途径和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能灵活掌握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28湖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家针对某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底栖动物、着生藻类在湖泊中的分布格局属于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2)对底栖动物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