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3-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对点快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3-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对点快训.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总复习 3-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对点快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类比,“好像、好比、如同”的意思)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表比较,“好像”)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表比较,“及、比得上”的意思)若入前为寿(表条件,“如果”的意思)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指示代词,“那”的意思)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表假设,“假若、如果”的意思)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表比喻,“好比、如同”的意思)ABCD解析:是“接近、相似”的意思;应该是代词,你;应该是表示揣测,“似乎、好像”的意思。答案:
2、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D.遽扑之,入石穴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析:A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引进时间、地点。B.以:介词,“凭借 身份”/介词,因为、由于;C.为:介词,被/介词,为了;D.之:代词,代虫/指示 代词,这。答案:A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何如:怎样。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
3、况于明哲乎而况:何况。C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且如:而且如同。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于是:与“于是”今义同。解析:C 项“且如”是复音虚词,不能简单采用两者相加的办法推断它的意义和用法。这里的“且如”,是“就像”的意思。答案:C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吾攻赵,旦暮且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A/B/C/D/解析:表并列的连词,“并且”;副词,
4、“尚且”“况且”;副词,“将、将要”;副词,“暂且”。答案: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常以身翼蔽沛公属予作文以记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焉用亡郑以陪邻屋极有窗以达气ABCD解析:都是连词,表前面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后面的目的,可译为“来”。介词,可译为“用”;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而且”;介词,可译为“因、由于”。答案:C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表承接,“就、便”的意思)无苗时采,则实而沉(表示承接假设的结果,“那么、那就”)君子博学而
5、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因果,“所以”的意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可是、却”的意思)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条件,“才是”的意思)口耳之间则四寸耳(用在主谓之间,限制修饰谓语,“只、才”的意思)愿依彭咸之遗则(名词,“侧面”的意思)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与“已”连用,“而已、罢了”的意思)ABCD解析:应该是“就、那么”的意思;应该是表判断,“就、就是”的意思;应该是名词,“准则”的意思。答案:C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魏与赵攻韩B.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C.吾与汝毕力平险所以遣将守关者,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是谁之过与吾与点也解析:C.都是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A.前句中的“与”是介词,可译为“和、跟、同”;后句中的“与”是连词,表并列,译为“和”。B.前句中的“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和”;后句中的“与”是介词,可译为“替、给、为”。D.前句中的“与”是语气词,表示设问或反问,可译为“呢”;后句中的“与”是动词,解释为“赞同”。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壮士能复饮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7、况石乎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ABCD解析:都是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可翻译为“吗”。语气词,表感叹,与“嗟”一起可译为“唉”;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语气,不译;语气词,表反诘,可译为“呢、啊”;语气词,表强烈的感叹语气,可译为“呢、啊”。答案:D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作师说以贻之宋何罪之有填然鼓之行不知所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ABCD解析: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译为“他”;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动词,译为“到、往”;与同,与同。答案:
8、A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皖山谷 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 黄庭坚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例句中“其”,指示代词,那。
9、A 项,代词,代黄庭坚;B 项,代词,代苏轼;C 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 项,指示代词,那,与例句同。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甫而不为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A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 项,介词,在/介词,比;C 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 项,句中语气停顿,表舒缓语气。答案:D【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
10、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比诗歌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1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11、。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师也ABCD解析: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答案:B(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D 项与例句中的“于
12、”都解释为“在”;A 项为“对”;B、C 两项为“比”。答案:D【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12下面的
13、短文中共有十二个“其”字,并已给它们编上了号码。请你先仔细辨析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将它们的号码分别填入与该“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例句后的括号中。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例句:(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2)此皆言其可目者()(3)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4)以手拂之,其印自落()(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7)尔
14、其无忘乃父之志()(8)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9)其皆出于此乎()(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其如土石何()答案:(1)(2)(3)(4)(5)?(6)(7)?(8)(9)(10)(11)(例句中的“其”的意义依次是:它的、它、其中的、那、难道、自己的、一定、如果、大概、是还是、不译)【参考译文】狐狸 对狼说:“羊肉大概是很鲜美的吧!你如果有这种欲望,不妨从羊群中叼一只来吃,也好一饱你自己的口福。”狼说:“那拿凶猛的牧羊犬怎么办呢?”狐狸挑拨牧羊犬说:“羊多次咒骂你,它的话不堪入耳,你却一点也不发火,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等它嬉戏追逐的时候,我愿意为你洗尽那耻辱。你一
15、定要答应这件事!”牧羊犬笑着说:“欲加之罪,难道还找不到理由吗?”牧羊犬保护羊群更加小心谨慎了。狐狸与狼气愤地离开了。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A遂而则B乃而故C乃以则D遂以故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答案:B(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BCD解析:D.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即“莫违之”。句是助词“的”。答案:D【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