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8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2、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力求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太守为何而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2、【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关于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做。2、关于“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
3、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2/8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赏画面边听读,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2、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环滁(ch)壑(h)琅琊(lng y)潺潺(chn)辄(zh)霏(fi)瞑(mng)晦(hu)伛偻(y l)肴(yo)提携(xi)蔌(s)酒洌(li)觥筹(gng)弈(y)翳(y)颓然(tu)3、再读读出节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4、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学生练读,掌握朗读节奏。4、三读: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旨在读得通顺:(1).学生结合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划出不解之处。(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3).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4).生一人一句翻译全文,师生同为译者纠错。四、再读课文。1.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朗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语段,给全班示范朗读。2.学生点评朗读,教师指导示范。3.全班齐读。五、词汇积累。教师出示现今仍有生命力的部分词汇,要求学生掌握。1
5、.找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说出它们的意思。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3/8 彼。2.找出文中词尾带“然”的形容词,解释在本文中的含义,并罗列现代汉语中带有词尾“然”的形容词若干。学生交流明确:蔚然:茂盛的样子。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杂然:错杂的样子。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醺醺的样子。六、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掌握译文。第二课时 以“醉”字为切入点
6、,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目标:1 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2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步骤:一 问题的提出 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7、吧 板书课题、作者。(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4/8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
8、样?指名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2领略文中的人欢。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9、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
10、。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5/8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三
11、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3师归纳(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板书。(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板书 (3)韵
12、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 21 个“也”字和 24 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书 四、反思阅读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1、诵读感悟内容 2、探究思想背景 3、赏析行文特色 五、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醉翁之意不在酒)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 不可。(水落石出)六学生读背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
13、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七作业 6/8 板书设计:醉 翁 亭 记 欧 阳 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醉写乐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含悲 醉情:与民同乐 醉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 我们醉 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情美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醉翁亭记文言字词整理 词类活用 1.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名之者谁 2.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山行六七里 4.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杂然而前陈者 5.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翼然临于泉上。6.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自号曰醉翁也 7.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环绕
14、 环滁皆山也 8.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伛偻提携 9.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伛偻提携 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心愿 今义:意思,含义。苍颜白发 古义:脸色苍老 今义:青颜色。鸣声上下 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 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7/8 负者歌于途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败的一方。晦明变化者 古义:昏暗 今义:隐蔽,不明确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花 今义:花草的香味 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树木萌生滋长 今义:美丽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投壶,一种游戏 今义:射击 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 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
15、西 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 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一词多义 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以为乐 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谓: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是 也: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 而: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 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 朝而往:表修饰,不译 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 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散开。连月不开。放晴。特殊句式: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8/8 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