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39004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 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 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 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 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 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

2、型 死体营养型 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 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 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 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 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 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 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 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 狭义的真菌是 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

3、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吸器 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 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 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菌索 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 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 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 接合菌的无性孢子

4、,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 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 卵孢子 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 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 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 8 个孢子 担孢子 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 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 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 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子囊座 子囊着生与子座部分组织消解形成的空腔内,

5、子囊周围不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此子座组织称为子囊座 子囊盘 子囊果盘状或杯状,子囊平行排列在盘上 分生孢子梗 由菌丝分化产生的一种分支或不分支的梗状物,其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盘 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状或浅盘状的产孢结构,上面成排的短生分生孢子梗,或直接在内壁生成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器 由菌丝组成的一种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的结构,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 单主寄生 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的现象 转主寄生 真菌必须在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革兰氏染色 鉴定细菌细胞壁性状的一种染色方法,一般分为结晶紫染色,碘液处理,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 稀释终点

6、 病株组织榨取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限度称为稀释终点 失活温度 病株组织榨取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十分钟,十分钟内病毒全部失去传染力的温度 全寄生 从寄主植物上夺取自己所需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菟丝子 半寄生 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 寄生性 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养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致病性 病原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毒性 寄主植物对病原表现垂直抗性时,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用毒性表示,强弱程度称为毒力的不同 生理小种 病原物种、变种或专型内对寄主植物种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

7、化类型 专化型 同一种寄生物种内,根据其对寄生物种内的科、属、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区分的专化类型 变种 病原物种内对不同科、属植物致病性各异,且形态上差别小的群体 基因对基因学说 对应于寄主方面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亦然。垂直抗病性 由单个或较少基因控制的抗性,只对一种病原物特定的小种或株系有效,可使植物免于发病 水平抗病性 由多个微效基因赋予抗性,对所有病原物都有一定的抗性,但是抗性不强 病害循环 一种病害从寄主的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后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初侵染 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 再侵染 在

8、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越冬 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单年流行 高频侵染病害,在一个生长季内便完成由轻转重到达流行的程度,取决于气候条件和植物的抗病性 积年流行 经多年积累,病原物群体方可达到造成病害流行的程度,能否流行取决于初浸染的数量 植物检疫 又称为法规防治,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减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抗病 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免疫 植物受到病原物侵袭后,完全不发生病害能力 耐病 寄主植物在受

9、到病原侵染后,表现明显病害症状,但仍可获得较高产量 过敏性反应 植物对非亲和性病原物表现高度敏感的现象,受侵袭细胞及其临近细胞快速死亡,病原物受遏制或被杀死,或封锁在枯死组织中 植保素 植物受到病原物的侵染后,或者是受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抗菌性此生代谢物 交互保护 先侵染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个病毒侵染(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或者低毒性的病原物事先接种于植物体后,可诱发职务产生抗病性,从而抵抗同种病原物内强毒菌株的侵染的现象)病征中的小黑颗粒是真菌的哪些结构体?答:子囊壳 闭囊壳 病征中的粉状物、霉状物和索状物各是真菌的什么结构?答:粉状物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10、霉状物气生菌丝或孢子梗和孢子 索状物菌索 怎样初步诊断一种细菌性病害?答:(1)症状识别(2)显微镜检查(3)分离培养侵染实验(从病害的症状描述开始,描述症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选取最典型的症状来命名这种病害,从这些病害名称中就可以知道病害类型。当掌握了大量病害症状表现,尤其是综合征和并发症的变化之后,就比较容易对某些病害样本做出初步诊断)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答:内部症状:内含体、侵填体、胼胝体 外部症状:(1)病状: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2)病症:霉状物(丝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点状物、索状物、菌脓或流胶 5植物病害的病原有那些?答:包括寄生或危害植物的:线虫、真菌

11、、藻物、细菌、寄生植物、病毒 6原核生物有什么特点?答: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特点是:无细胞核,细胞质有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但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分化,大多数原核生物形态为球状或短杆状,少数为丝状、分支至不定型状 7.简述病毒的复制。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答:(1)植物病毒被动的方式进入活体细胞(2)释放核酸,称为脱壳(3)脱壳后的病毒核酸直接作为 MRNA,利用寄主提供的核糖体、TRNA、氨基酸等物质和能量,释放形成病毒专化的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4)在聚合酶的作用下,以正链 RNA 为模板复制负链 RNA(

12、5)以负链 RNA 为模板,复制一些亚基团核酸,同时大量复制正链 RNA(6)亚基团组核酸翻译出 3 种蛋白,包括衣壳蛋白(7)病毒合成的正链 RNA 与衣壳蛋白进行装配,成为完整的子代病毒粒体(8)子代病毒粒体可以不断增殖并通过胞间连丝扩散转移 9.怎样从形态结构上区分植物寄生线虫与腐生线虫?答:寄生线虫有口针,在水中不活泼,腐生线虫没有口针,在水中活泼;10.植物寄生线虫为什么会致病?答:(一)因为线虫通过口针对寄主细胞或组织直接穿刺吸食过程对寄主细胞和组织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二)线虫食道腺分泌物造成以下的症状:刺激寄主细胞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 刺激细胞分裂形成肿瘤或从根 抑制根茎顶端分生

13、组织细胞的分裂 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 溶解细胞壁,破坏细胞(三)植物根部收到线虫侵袭后,更容易遭到其他病原物的侵染,从而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11.怎样在田间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答: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无发病中心,症状分布均一;侵染性病害大都有病症,无病症的有发病中心,症状分布不均匀,且往往表现为复合型 非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分布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大,发病普遍面积较大 侵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具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不具传染性 非侵染性病害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 12.列举 10 种国内植物检疫性病害.答: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小麦线粒虫病、小麦黑粉病、小麦锈病、小麦 1 号病、玉米

14、霜霉病、玉米大斑病、大豆疫病、马铃薯癌肿病、棉花黄萎病、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烟草环斑病毒、番茄溃疡病、鳞球茎茎线虫、木薯细菌性枯萎、13.何谓革兰氏染色?它在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中有何作用?答:革兰氏染色是鉴定植物细胞壁性状的一种染色方法,主要步骤包括用结晶紫染色后经过碘液处理,乙醇脱色,再利用红色染料复染 格兰仕染色反应了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本质上的差别,由染色反应的不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再通过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一些性状上的不同,可以起到细菌分类和鉴定的作用 14.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有何特点?答:(1)病原细菌的侵染方式包括气孔、皮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各

15、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口侵入,侵入途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病原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雨水传播,其次包括介体传播以及使用工具上的传播(2)病原真菌的侵染方式都具有主动性,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更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病原真菌的传播主要方式是气流传播,也有雨水介体和人为因素的传播 15.植物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答:植物病毒有两种传播方式:(一)介体传播:昆虫、螨虫、线虫、细菌、菟丝子等介体;(二)非介体传播:花粉和种子传播、营养体繁殖材料传播和机械传播,植物病毒的有效传播近距离主要是靠活体接触摩擦而传播,远

16、距离主要是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播介体的传带 16.实验室鉴定植物病毒依据哪些原理和方法?答:(1)鉴别寄主诊断:不同病毒对不同的寄主植物有特定反应,用具有特征性症状的植物来鉴别植物病毒(2)传染实验:不同病毒有不同传播介体,确定传播介体可以进一步缩小工作范围(3)显微镜观察:病毒内含体大都存在有典型症状部位,他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识别(4)血清学技术:利用植物病毒衣壳蛋白的抗原特性,制备病毒的特异性抗血清,再使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鉴别病毒(5)核酸杂交以及 PCR 技术:核酸杂交依据 RNA 与互补 DNA 之间存在着碱基互补关系,做成 DNA 探针;检测目标病毒核酸从而鉴别病毒,PCR

17、 技术通过扩增和检测 RNA 的互补 DNA 序列鉴别病毒(6)物理化学特性:不同病毒对外界条件的稳定性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病毒,包括稀释限点、钝化温度、体外存活期、沉降系数、相对分子质量、光谱吸收特性 17.线虫是如何对植物致病的?答:因为线虫通过口针对寄主细胞或组织直接穿刺吸食过程对寄主细胞和组织有直接的破坏作用,更重要的是食道腺分泌物造成以下的症状:刺激寄主细胞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刺激细胞分裂形成肿瘤或从根,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溶解细胞壁,破坏细胞.由于上述方面的影响使得植物产生根结、根斑、从根、根腐,地上部分类似营养缺乏导致黄叶、萎蔫等,最终是植物

18、减产。18.何谓全寄生、半寄生、根寄生、茎寄生?答:全寄生 从寄主植物上夺取自己所需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菟丝子 半寄生 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 根寄生 寄生物寄生子啊寄主根部,地上部分与寄主分离 茎寄生 寄生物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或叶片上,两者紧紧结合在一起 19.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非侵染性病害?答:对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进行治疗性诊断 20.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哪几个时期?答:接触期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

19、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侵入期 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这段时间 潜伏期 病原物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症状为止 发病期 从出现症状开始即进入发病期,知道生长季节结束或者寄主死亡 21.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侵染有何影响?答:在接触期中病原物多是环境因素影响才得以与寄主接触,湿度和温度对接触期病原物的影响最大,湿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孢子是否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光照对侵入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真菌,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关闭从而影响侵入 在潜育期,温度直接影响潜育期的长短。在发病期,各种病原真菌的孢子形成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其幅度比生长所要求

20、的温度范围窄,而有性孢子长生的温度比无性孢子的更窄,且要求较低的温度。许多病原真菌只有在湿度高的条件下才能在病组织上产生孢子。22.何谓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答:初侵染 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 再侵染 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23.病原物是如何越冬和传播的?答:病原物越冬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场所,越冬的方式有寄生、腐生、休眠,专性寄生物不能腐生,只能在活体寄主上寄生或在寄主体外休眠,非专性寄生物则寄生、腐生、休眠都可以。越冬的场所包括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株残体、肥料。病原物的传播

21、主要是依赖外界因素,其传播方式包括气流传播、雨水和流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传播、肥料传播和人为因素传播。24.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在传播方式上有何不同?答:真菌主要以孢子随着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由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主要是靠生物个体传播 25.植物病原物是如何致病的?主要有哪些致病因子?答:植物病原在接触、附着、识别、侵入和定殖寄生植物以及在寄主体内扩展过程中,常借助营养攫取、机械压力、产生胞外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植物先天免疫抑制因子等,改变和破坏寄主细胞和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攫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诱发一系列病变,致使植物产生病害特有症状。致病因子素包括:攫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22、;产生机械压力;胞外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植物先天免疫抑制因子 26.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答: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按照专化性可分为小种专化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的不同分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被动抗病性和主动抗病性;按过程分为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抗再侵染 27.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那些?答:植物细胞的细胞膜透性改变和电解质渗漏是侵染初期的重要生理变化,其次是呼吸作用明显增强,光和作用减弱,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发生变化。其中病原真菌的侵染前期病株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和核仁变大,RNA 总量增加,侵染中后期细

23、胞核和核仁变小,RNA 总量下降,整个侵染过程中 DNA 的变化极小;在病毒方面,由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寄主体内病毒 RNA 含量增加,寄主 RNA 合成受抑制;在细菌方面引起细胞加速分裂,DNA 显著增多,酚类化合物在病原物侵染后大量积累且引起一些酚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在水分方面造成水分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的异常。28.什么是诱发抗病性?答:诱发抗病性(诱导抗病性)是植物经过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或受到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处理后产生的抗病性 29.植物病害为什么会流行成灾?答:病原物群体在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与植物群体相互作用导致病害流行。从四角关系考虑,大面积种植的是感病寄主植物,病

24、原物的优势群体对当前种植的植物有毒力且基数大,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大发生,栽培管理不当有利于病害的流行。30.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答:(1)对病植株的症状观察和检查;(2)对病植株的生长环境和已有的管理措施的询问调查;(3)必要的实验室检测与鉴定 31.怎样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答:选择合适的杀菌剂,科学确定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和间隔天数 提倡合理混用农药,做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对象,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费用 使用新药前先进行实验或先少量试用 轮换试用或混合使用病原菌不易产生交互抗病性的杀菌剂,还要尽量较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量 32.如何理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5、”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答: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是农田优化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分发挥自然控制因子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的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3.不同的病原入侵寄主植物的方式有何差别?请分别叙述。答:(1)真菌 侵染具有主动性,从孢子萌发形成芽管或者以菌丝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高等的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更强的根状菌素侵入(2)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可以穿刺和进入未损伤的植物细胞(3)寄生性种子植物 直接用根穿过寄主细胞和组

26、织吸收营养,具有明显的主动性(4)植物病原细菌 菌体随着水滴或植物表面的水膜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5)植物病毒 从各种微伤或者介体直接注入而被动的侵入植物 35.试述植物的抗病机制.答:(一)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植物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是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例如植物表皮及表皮覆盖的蜡质层、角质层抵抗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侵入 ;细胞壁钙化作用和硅化作用对病原果胶酶水解作用有较强抵抗性,能减少侵入;气孔、皮孔、水孔等形态和结构特征与抗侵入有关。(二)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表达被动抗病性的植物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抗病

27、因素,可能含有天然抗菌物质,或能一直病原菌某些酶的物质,也可能缺乏病原物寄生和致病所必需的重要化学成分。(三)主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病原物侵染和伤害导致植物代谢变化,导致亚细胞、细胞或组织水平的形态和结构改变,产生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例如病原菌侵染好伤害导致植物细胞壁木质化、木栓化、发生酚类物质和钙离子沉淀等多种保卫反应。(四)主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形成和植物对毒素的降解作用等。(五)植物避病和耐病机制: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和减少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为“空间避病”;耐病品种具有抗损害的特性,受到病原物损害时生理调节能力和补偿能

28、力较强例如病菌侵染根部后迅速生出新根,或发病后根系吸水能力增强,补充水分消耗。(六)植物诱发抗病性机制:植物经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或受到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处理后产生的抗病性,是针对病原物再侵染的抗病性。36.试述各项栽培防病措施的作用机制.答:栽培措施有四个方面:(1)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 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的数量,确保种子抗性(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以调节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肥力,从而有利于做物的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的繁衍,又可能减少病原物,阻断病害循环(3)保持田间卫生 清楚收获后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生长期拔出病株与铲除发病中心,使用腐熟的净肥,清洗消毒农

29、机、工具等,可以显著的减少病原物接种体数量,有效减少越冬越夏菌源数量 (4)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创造不适于病菌侵染和发病的生态和水肥等条件,防止病害的发生 37.怎样防止品种抗病性丧失?答:在育种时尽量应用多种类型的抗病性和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优良抗原,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乏而单一的局面 搞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在病害的不同流行区采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在同一流行区也要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种 有计划的轮换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选育和应用具有多个不同主效基因的聚合品种或采用多系品种 38.试述病害生物防治方法和原理。答: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两种,一是大量引进外源(古页 亢页)菌,二是调节环境条件是已有的有益生物类群增长并表现(古页 亢页)活性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其基本原理是借助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消弱其致病性。其次是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的抗病性,通过改变植物和病原的相互关系,延缓病害的发生或降低其严重度,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不利作用包括抗菌、溶菌、竞争、重寄生、不是、交互保护、促进增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