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复习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 自然段 (一)“可爱”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2、课件出示第 2 句结合图理解读
2、第 2 页 3、课件出示 3、4 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生自由读 1、2 自然段,2、“那个人每天”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 2、3 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板:葫芦落了?(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 2、3 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
3、种葫芦的人的对话。2、原因一:不怕虫子 第 3 页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 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 2、3 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 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 4 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
4、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第 4 页 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
5、、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第 5 页 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
6、,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 2、3 自然段的学习。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几点思考:教师的提问欠精。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第 6 页 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朗读的指导欠方法。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