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二会考提纲带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必修二会考提纲带复习资料.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8 必修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方式: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会计算人口增长率=(出生 人口 死亡 人口)/初期 总人口 2.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读课本 P4 图 1-1-2:世界人口增长折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二、人口增长模式 1770 年,第一次产业革命;1950 年,第三次产业革命,二战结束 1.人口增长模式比较(理解课本 P5 图、P6、7 文字)“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增长下降阶段)、“三低”模式的 特征,分布地区,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2.人口年龄结
2、构金字塔 3.【常考点】地区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影响 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社会管理困难 劳动力不足 、兵源不足 养老负担重 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适度鼓励生育、适度移民、延长退休年龄 老龄化:65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 7%以上,或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 10%以上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读课本 P8“图 1-1-10”:怎样从该图中读取每个点的“三率”数值 会阅读“三角坐标图”:怎样从该图中读取每个点的“三率”数值 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课本 P9、
3、10):新中国成立以后唯一的一次人口负增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三年自然灾害)我国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计划生育)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为什么出现了两次小的增长高峰?(生育高峰期人口进入生育年龄)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分类】永久、季节;自发、有组织;个人、集体;自愿、被迫;国际、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 2/8(1)历史上:清代以前:黄河流域 长江、珠江流域 原因:政治因素(战争)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走西口”原因:经济因素 (2)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国家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4、等地(人口自由迁移少: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后:欠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内地 沿海城市、工矿区;乡村 城市)原因:经济原因 (3)国内人口迁移的重要形式:乡村 人口向 城市 迁移和集中,20 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为世界各国尤其是 发展中 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机会较多、经济收入 较高、生活条件较好、医疗教育水平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例如:人口由落后区迁入经济发达区、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民工潮等。2 政治 因素:(战争、移民戍边)3 社会
5、文化 因素:(宗教种族、外出求学)4 生态环境 因素:例如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 5.其他因素(性别年龄、家庭婚姻)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利: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弊: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住宅紧张,交通拥堵,社会管理困难;2.对迁出地的利:缓解人地矛盾、就业压力,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与外界联系;弊:当地人才减少,劳动力不足。【我国人口现状】人口自然增长:三低 模式;原因是 计划生育;影响:人口老龄化;措施:见左页 人口机械增长:迁移方向为 欠发达发达(内陆沿海,农村城市);原因是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 见上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
6、口指标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定义 环境能容纳的最大值 人们感觉最舒适的适宜值 特点 警戒值 生存 层面,有相对性 合理值 发展 层面,也有相对性 影响因素 正相关:自然资源(首要因素),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负相关:消费水平 侧重点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是首要因素,估算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 综合考虑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 意义 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8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地域形态 团块 状、组团 状、条带 状、点 状 二、城市的空间结构 功能区 形态 特点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 点 状 或
7、 带 状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交通、通信发达 人流量大 地价高,土地利用率高 位于 市中心 或 交通线交汇处 中心商务区 呈 点 状 位于 市中心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 最 广泛 的用地方式 由于经济原因,呈现 高级 和 低级 分化 高级住宅区:环境 优美,交通 便利,临近文化区 低级住宅区:环境 恶劣,临近工业区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工厂在空间上集聚 在环境污染 城市边缘 交通便利 考虑环境(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不同)注意: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 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 经济因素:城市内部地租的差别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形成 (影响地租的因素 交通通达度 )注意:地租曲线
8、 原因 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影响今后土地功能分区 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行政因素:政府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 易考点: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选择及原因分析 三、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等级 城市规模 功能区分化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城市距离 城市数量 高 大 明显 强 大 远 少 低 小 模糊 弱 小 近 多【提示】一般来说,城市的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区越明显,服务功能就越强;反过来,随着城市功能的增强、作用范围的增大、吸引人口的增多,相应的城市规模也必然扩大。但并不等于说,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弱成正比。4/8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
9、化内涵: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本质内容是 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很大(课本 P34 图 2-2-5)国家类型 城市化阶段 起步时间 水平 目前速度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达国家 后期 阶段 早 高 慢 相适应 发展中国家 初期、加速阶段 晚 低 快 不相适应 另外,发达国家出现了 郊区 城市化、逆 城市化和 再 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仍以 城市化 为主,个别大城市出现了 郊区 城市化现象。2.城市化进程加快 3 特大
10、 城市迅速发展(发展中 国家发展速度更为惊人)4出现了巨大的 城市带 上述城市带的共同特征:地理位置上 中纬度地带 ;自然条 平原地带 ;政治经济 中心枢纽 ;空间分布 带状延伸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2不利影响: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治安差。【措施】:环境治理与保护(如使用清洁能源,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城市绿化;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居住环境,规划城市道路,住房建设;控制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卫星城的意义: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利于保护、改善环境;促进
11、城市合理发展。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上:1 空间布局上: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 摩天大楼,离开市中心,建筑物高度 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 递减;而欧洲很多城市的中心是广场、大教堂以及市政厅,高层建筑大多位于 城市中心区外围。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 发展历史 不同。2建筑结构上:中国园林讲究 含蓄;西方园林直率敞朗。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地域文化不同,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 内向 性和 封闭 性,而西方文化以 外向 和 开放 著称。3.建筑风格上:中西宫廷,中国南北方建筑风格均不同 注意: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 长期 的。5/8 第三章 生
12、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地形(平原发展 种植业 山地丘陵发展 畜牧业、林业)、土壤、水源(灌溉水源)、耕地面积 思考:为什么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引 黄河 水灌溉)河西走廊发展种植业的水源来自哪里?(祁连山冰雪融水)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 类型 和 规模)、交通、劳动力、农业技术、政策、历史基础、地价等 小结:自然条件决定能种什么,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到底种了什么。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农业大体可分为 13 种不同的地域类型:原始农业(3):游牧业、迁移 农业、初步定住
13、农业 传统农业(4):传统旱作谷物 农业、传统稻作 农业、传统混合 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现代农业(6):现代旱作谷物 农业、现代混合 农业、乳畜 业、大牧场放牧 业、市场园艺业、种植园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 主要农产品 区位分析 传统稻作农业 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 水稻 自然;劳动力充足;经验丰富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温带大陆东岸,如华北地区 小麦 自然;劳动力充足;经验丰富 传统混合农业 珠三角地区的基塘农业 桑/蔗/果、鱼 地中海式农业 地中海气候区 亚热带水果(橄榄、葡萄、无花果等),粮食(小麦)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等(东北地区)小麦、
14、玉米、大豆 自然;地广人稀;市场;交通;工业基础(科技)现代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等 谷物、牲畜 同上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周边,西欧 肉蛋奶 自然;城市边缘,靠近市场,交通便利;饮食习惯;地价高 大牧场放牧业 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阿根廷 肉皮毛 自然;地广人稀;市场;交通;地价低 市场园艺业 城市周边 蔬菜、水果 热带种植园农业 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 大规模热带作物经济 【注意】:稻作农业的特点: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的特点: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 现代混合农业的优势:互惠互利(良性农业生态
15、系统);时间互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市场灵活)经济收入稳定 城郊农业的主要农产品是 肉蛋奶、蔬菜、水果、花卉、区位优势为城市边缘,靠近市场,交通便利;地价高,适合高利润产品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砍、过牧、过垦易导致 土地荒漠化 问题、不合理灌溉易导致 土地盐碱化问题、大量农药使用易导致 土壤板结、污染 6/8 第二节 工业区位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指向型 区位选择原则 部门举例 工业特点 原料.原料 指向型 接近 原料 产地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果汁厂、采掘业、高级家具厂 原料 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市场.市场 指向型 接近 市
16、场 饮料(啤酒)厂、食品工业、普通家具厂、印刷厂、石化工厂、汽车制造厂 产品 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交通.交通 指向型 布局在 沿海沿江港口 铁路、高速公路沿线 的地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过度依赖 交通 的工业 科技或 劳动力素质 .技术 指向型 接近科研机构 或大学城 的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或 高级时装、瑞士钟表 技术要求高 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指向型 接近有 充足且廉价劳动力 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帽箱包等(珠江三角洲的崛起)需投入大量 劳动力 环境条件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 感光器材厂、电影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对环境质量有要求
17、的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慎重 能源.动力 指向型 接近 能源 供应地(火电厂、水电厂等)冶金(炼铝厂、炼铜厂等)、电镀厂、化学等重工业.高耗能 工业 其他因素 政策、集聚作用、厂商的个人喜好等【注意】:在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如,普通家具厂为 市场 指向型,伊春家具厂为 原料 指向型;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为 市场 指向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为 原料指向型;新疆的棉纺织工业为 原料指向型,上海的棉纺织工业为 市场 指向型;伊利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为原料 指向型,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为 市场 指向型 二、工业地域 1 工业联系:产品联系(产品“上下游”,
18、产品与零部件“总厂与分厂”的关系)空间联系(公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信息联系(利用计算机网络)2工业集聚的意义:降低运费,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劳动力;节约成本,集中处理污染,加强 信息交流、技术协作;最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3工业地域类型:工业联系往往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便形成工业地域。世界主要工业区 三、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要求高的工业:分布于 环境优美区,高新技术 产业(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7/8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分布于 城区,(如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轻度污染的工业:分布于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如 汽车制造厂)重度污染的工业:分布于
19、远离城市的郊区,(如 钢铁工业、石化工业)2.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水泥厂、酿造厂 (理解风频玫瑰图)有水污染的工业: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有大气和水污染的工业:化工厂、炼油厂 有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的工业:发电厂 、钢铁厂 小结:对各类企业进行区位选择 第三节 地域联系 一、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 特点 案例 水运 优点是运费 低、运量 大;缺点是运速 货运(大宗、笨重的货物);轮船 管道 运具与运线合二为一;24h 连续运输 运输石油、天然气等(中东、俄罗斯、中国西气东输)航空 优点是运速快;缺点是运费 高、运量 小 急需、昂贵重量轻 的货物;客运(远 距离)
20、公路 最灵活;运费短途 低、长途 贵;受天气影响大,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 强 铁路 运量较 大、运费较 低、运速较 快 2通信 3商业贸易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水路交通时代:城市呈 带 状或 组团 状 铁路、公路交通时代:城市沿 交通轴 发展 综合交通时代:城市从单一到 多方向、从内聚到 沿轴放射状 发展 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 商业中心出现在 沿江、沿海地区、铁路和公路沿线及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市中心的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新的大型商场大都分布在城市边缘
21、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市中心地价高,交通拥堵,停车不便;城市边缘,地价低;市中心人口外迁;交通发达 【思考】1.为什么交通便利处易形成城市?因为交通便利,利于人流物流集散 2.中国商业中心布局有何特点?为什么?特点:东部地区密度大于西部,多在沿海沿江,铁、公路沿线或枢纽地带 原因:交通便利,利于人流物流集散,便于原料、产品运输;市场广阔 四、【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注意回顾必修一第四章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环境问题 分类 生态破坏:如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 环境污染:如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22、光污染 等 二、比较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8/8 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思考】1.为什么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酸雨比北方严重?经济发达,矿物燃料使用多 南方降水多 ;北方地区土壤大多呈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大多为 酸 性,缺少这样的中和。特殊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多云雾;当地煤的含硫量高,酸雨严重。2.为什么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因为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多,大气逆 辐射强,大气的 保温 作用增强。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人类发展阶段 人口增长 人地关系 环境问
23、题 史前文明 极其缓慢 适应自然(崇拜、依赖)生物资源破坏,但威胁小 农业文明 迅速增长 利用、改造自然 局部出现 生态破坏,认识到 要保护生物、因地制宜 工业文明 加快增长 人地矛盾尖锐(试图主宰)全球环境问题严重,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后工业文明 增长下降 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 当代人 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内涵:生态 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 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3)原则:公平性原则(代内 代际 责任公平)、持续 性原则、共同 性原则(4)实现途径:转变观念(发展、资源、环境、伦理道
24、德、消费观);调整行为(政府、市场、公众行为);国际合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问题 原因 危害 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目前处于间冰期 人为原因:矿 物 燃 料 燃烧,排放大量 CO2 森林减少,吸收 CO2 减少 海平面上升:淹没 沿海地低,加剧洪涝和暴风潮,造成 城市排污系统 失效,海水倒灌导致 土壤盐碱化;气象 灾害频发;干湿 状况变化,农业 减产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使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CO2 排放;植树造林 国际合作 臭氧层破坏 氟氯烃 物质的大量排放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加;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氟氯烃物质的排放 (研制新的制冷剂)国际合作 酸雨 工业燃煤与汽车尾气 导致矿物燃料大量燃烧,产生大量酸性气体(如SO2,NOx)危害生态环境,毁坏森林、湖水酸化;酸化 土壤,农作物减产;腐蚀 建筑物、文化遗产,塑料和金属设施;危及人体健康;引起国际纠纷等。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使用,开发新能源 发展清洁燃料技术,减少排放 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