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介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介绍.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章1、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废“: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分类:(污染特性)固态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来源)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其他固体废物2、控制的关键:控制“源头”,处理好“终态物”3、固体废物管理、防治“三化”原则:资源化(回收有用的,加快循环)、无害化(环境、人体健康)减量化(减少排出量、容量)、“全过程”管理原则:对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3C 原则:产生 cl
2、ean、综合利用 cycle、妥善处理 control3R 原则:产生 reduce、再利用 reuse、再循环 recycle、管理制度:分类原则、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进口废物审批制度、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第二章、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和清运第二章、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和清运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1 1、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清运、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收运系统:搬运贮存(运贮)、清除(清运)、转运城市垃圾贮存: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转运站贮存
3、垃圾贮存容器:容器式、构筑物式容器设置数量考虑因素:服务范围面积大小、居民人数、垃圾类型、垃圾人均产量、垃圾容重、容器大小、收集频率垃圾日产生体积:Vave=W/(Q Dave)Vmax=K Vave垃圾日产生量:W=R C Y P垃圾容器数量:Nave=(T*Vave)/(V f)Nmax=(T Vmax)/(V*f)垃圾分类贮存方式 二类贮存:分开 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 三类贮存:分开 可燃物、塑料、不可燃物 四类贮存:分开 可燃物、金属、玻璃、塑料陶瓷以及其他不可燃物 五类贮存:分开 四类基础上挑出危险废物1清运操作方法:移动式、固定式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容器方式、交换容器方式(图P2
4、3)集装时间:Phcs=tpc+tuc+tdbc一次收集清运操作所需时间:Thcs=(Phcs+s+t)/(1 w)运输时间:t=a+bx每天收集次数:Nd=H/Thcs每周收集次数:Nw=Vw/(Vc*f)每周作业时间:Dw=Nw Phcs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方式机械装车:每次收集所需时间:Tscs=(Pscs+s+t)/(1 w)集装时间:Pscs=ct*tuc+tdbc(Np 1)每次能倒空容器数:Ct=V r/(Vm*f)每周需要行程次数:Nw=Vw/(V*f)每周收集时间:Dw=Nw Pscs+tw(s+t)/H(1 w)人工装车集装时间:Pscs=H(1 w)/Hd (s+t)集装点数
5、目:Np=60*Pscs n/tp每个集装点所需时间:tp=0.72+0。18Cn+0.014Prh收集车的容积:V=Vp Np/r收集车辆:简易自卸式收集车、活动斗式收集车、桶式测装式密封收集车、后装式压缩收集车城市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方案:按固定路线收运、大路线收运、车辆满载法、固定工作时间法设计步骤:调查垃圾清运区特点 资料整理、分析 初步设计多条收集路线实践运行,比较初步路线 制作收集线路图2 2、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置、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置转运站清运总费用移动容器方式:C1=a1 l固定容器方式:C2=a2*l+p转运站转运操作:C3=a3*l+b a1a2a3,bp转运站类型(转运量)小
6、型转运站、中型转运站、大型转运站(150t、450t)(装载方式)直接倾缷装车、直接倾缷压实装车、贮存待装、复合型转运站(装缷料方法)高低货位方式、平面传送方式(大型清运工具)公路转运站、铁路转运站、水路转运站转运站环保措施:设置防风网罩和其他栅栏;避免垃圾飘尘及臭味;规范程序进行组织和管理;防火设备;防渗处理等卫生设施;防止噪音危害;采取综合防治污染措施;绿化面积达 10%20。选址要求:考虑各方面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置;设置在产量多的地方;对居民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影响较少的地方;靠近公路、水路干线等交通方便;便于废物回收再利用.3 3、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毒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
7、传染性、放射性、其他2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预处理:以机械处理为主涉及废物中某些组分的简易分离与浓度的废物处理方法。预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脱水等 1 1、压实、压实、目的:增大容量,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便于装缷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建筑材料使用。、原理:Vm=Vs+Vv (Vm:表观体积、Vs:真实体积、Vv:空隙体积)、压实程度的度量空隙比 e:e=Vv/Vs空隙率:=Vv/Vm(e 与越低,压实程度越高,相应的密度越大)mm=ms+mW(mm:总质量 ms:干物质质量 mW:水分质量)湿密度w:w=m
8、m/Vm干密度d:d=ms/Vm体积减小百分比 R:R=(Vi Vf)/Vi压缩比 r:r=Vf/Vi (Vi:压实前体积、Vf:压实后体积)压缩倍数 n:n=Vi/Vf(n 越大,压实效果最好)、压实设备固定式压实设备:由容器单元和压实单元的组成固定式压实器:水平压实器、三向联合压实器、回转式压实器移动式压实设备:滚压实机、夯实压实机、振动压实机填埋场常用轮式压土机、履带式压土机、刚轮式布料压实机2 2、破碎、破碎、影响因素:物料机械强度、破碎力力学性质:硬度、韧性、解理、结构缺陷硬度:物料抵抗外界机械力侵入的性质(莫氏硬度、普式硬度系数f)韧性:受外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抵抗性(脆性、柔性、延
9、展性、弹性)解理: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结晶物料特有)、破碎方法:干式破碎、湿式破碎:、半湿式破碎具有分级分选功能其他:低温破碎(低温变脆、脆化温度差异进行选择性破碎)破碎方法选择考虑因素: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特别是废物的硬度,直接影响到破碎方法的选择。对于脆硬性的废物宜采用劈碎、冲击、挤压破碎;对于柔韧性废物宜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能而有效地破碎,或者采用剪切、冲击破碎和磨碎;而当废物体积较大不能直接将供入破碎机时,需先行将其切割到可以装入进料口的尺寸,再送入破碎机内;对于含有大量废纸的城市垃圾,近年来国外已采用半湿式和湿式破碎。、特性表示(颗粒尺寸指标:粒径、粒度分布、颗粒
10、形状)粒度和粒度分布粒度:球形用直径表示,不规则用等效直径、有效直径、统计直径和筛径表示粒度分布:累积曲线、频度曲线破碎比和破碎段破碎比:原废物粒度与破碎物粒度的比值3破碎段:固体废物每经过一次破碎机或磨碎机为一个 、破碎工艺:单纯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破碎工艺、带检查筛分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和检查破碎工艺(图P55)破碎设备: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剪切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粉磨机3 3、分选、分选:人工分选、机械分选机械分选: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其他筛分:根据固体废物尺寸大小进行分选的方法两个阶段:物料分层(分离的条件)、细粒透筛(完成分离目的)筛分效率:实际得
11、到的筛下产品质量与入筛废物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物料质量之比。E=m1/m(:筛下中小于筛孔细粒的质量分数:入筛中小于筛孔细粒的质量分数、m1:筛下质量、m:入筛质量)设备:固定筛、滚筒筛、振动筛重力分选(注意:密度差异、运动介质)是在活动的或流动的介质中按颗粒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或粒度粒度进行颗粒混合物的分选工程介质:空气、水、重液(密度比水大)、重悬浮液等影响因素:颗粒尺寸、颗粒与介质的密度差、介质粘度等将比 e:e=(2-)/(1 )(1:轻矿物密度、2:重矿物密度、:介质密度)e5,极易分选 2。5e5,易分选 1.75e2。5,较易分选 1.5e1.75,较难分选 1。25C2 A1
12、、A2:正在填埋和已完成填埋的面积 I:最大年或月降水量的日换算值)水量均衡量:L=P+W+Q1+Q2 E1 E2 Q3 Q4 H Q1=Q2=Q3=Q4=0,则 L=P+W E1 E2-H收集系统功能:渗滤液迅速汇聚收集,并送至指定地点构成:汇流系统、输送系统典型系统:导流(排水)层:由粗砂砾或卵石组成,需要覆盖整个填埋场底部导流(盲)沟与导流管:在导流层底部,铺设在整个场底,为等腰梯形11集液池及提升系统调节池:初步设施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调节池容积:每月渗滤液产量:Qm=Ii C*A/1000每月渗滤液剩余量:Qr=Qm Qt需调节的渗滤液体积:Va=Qr+渗滤液的处理工艺方案:合并处理、
13、单独处理合并处理:将渗滤液直接或预处理后引入填埋场就近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前提条件:必须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且距离填埋场距离近;控制采用此法,易造成对处理厂的冲击负荷。单独处理:土地处理(填埋场回灌处理系统、土壤植物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好痒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痒与厌氧结合处理)物化处理4、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利用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过程:好痒分解阶段、好痒至厌氧的过度阶段、酸发酵阶段、填埋场稳定阶段影响:爆炸和火灾、对水环境影响、对大气环境影响产气量的运算产气模型:动力学模型、统计学模型、经验模型IPCC 的统计模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经验模型(公式 P272)生物
14、降解理论最大产气量模型:半经验模型(公式P273)Marticorena经验模型收集:被动收集系统、主动收集系统集气系统:竖井集气系统、水平集气系统输送系统:干路与支路净化系统分离 CO2:吸收分离(碱性溶液为吸附剂)、吸附分离(变温吸附 TSA、变压吸附 PSA)、膜分离(不同气体透过膜的速率不同)利用:发电、汽车燃料、民用燃气、燃料电池的燃料12第九章、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第九章、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列入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害特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1 1、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危险废
15、物的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技术:共处置、单组分处置、多组分处置、预处理后再处置安全填埋场基本要求选址要求: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 满足构筑防渗层的要求地下水饮用水范围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地下水在不透水层 3m 以下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地质构造简单稳定危险废物入场要求:可以直接入场填埋的废物:测得有害物质成分超过表 91(P289)中浸出毒性鉴定标准并低于表 9-1 稳定化控制极限的废物;测得浸出液 PH 在 7。012。0 之间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才能进入填埋场的废物:测得有害物质成分稳定化超过表91 的废物;测得废物 PH 低于 7 或者高于 12 的废物;具有
16、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含水率高于 85的废物;液体废物。禁止填埋废物:医疗废物、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封场及封场后维护管理最终覆盖层:底层兼做导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及排水管网、保护层、植被恢复层封场后管理(一般延续到30 年)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维护和检测检漏系统继续进行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 继续进行填埋场产生气体的处置继续监测地下水质的变化安全填埋场系统组成:危险废物接收与贮存系统分析与鉴定系统预处理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控制系统填埋场监测:接纳废物分析、渗滤液监测、地下水监测、大气监测、其他监测(地表水监测、土壤监测、植被监测)2 2、放射性废物及其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及其安全处置(不包括与危险废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