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根底之上。”因此本人认为教学中胜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基于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 二、说学情分析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在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忙学生“悟”数学。 三、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纳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积极思索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学问的产生和进展的过程,提倡发觉数学的乐趣。 1、说教材 圆柱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长
2、方体的体积以及圆柱的熟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内容包括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是: (1)知道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规律推理力量。 (3)知道学问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重点是圆柱体体积的推导公式和应用。 难点是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四、说教法指导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纳以下几种教法: (1)启发引导,组织教学。 (2)直观演示,操作发觉。 (3)运用迁移,循序渐进。 五、学法指导 (1)学会通过观看、比拟、推理力量概括出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
3、题的力量。 (3)学会利用学问的迁移规律,把学问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敏捷运用的力量。 六、说教学流程 1、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丽的妈妈拿来了三个圆柱体,想考考小丽,让她算出这些圆柱的体积,小丽没有方法,想请同学们来帮助,同学们你们有方法吗? 2、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体积公式 1)用课件出示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板书长方体体积公式 3、猜测:圆柱体积的大小跟哪些条件有关? 1)、观看两组课件一组是高相等,底面积不等,体积有什么变化?另一组是底面积相等,高不等,体积怎样? 2)学生用学具将圆柱体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 3)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4)小组争论 拼成的圆柱体
4、的底面积与长方体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5)学生汇报,师板书圆柱体体积公式 6)总结出知道底面半径,直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体积。 4、归纳圆柱体体积公式 5、出例如4、例5 1)例4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师板书 2)例5放手让学生自学,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6、练习环节 1)根本练习 看图列式,并写出相应的公式。 (设计意图是稳固新学问,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并转化为力量。) 2)变式练习 一根圆柱形木料,它的体积是6750立方厘米,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设计意图是培育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防止受定势影响
5、。) 3)拓展练习 把一根长1.5分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外表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是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升华练习 激趣设疑 同学们,小丽的妈妈拿来了三个圆柱体,想考考小丽,让她算出这些圆柱的体积吗?小丽没有方法,想请同学们来帮助,同学们你们有方法吗? (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亲自测量,认真去算,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洁、明白,既表达新旧学问之间的转化,又表达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具有指导性。艺术性。概括性。总结性。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苏教国标教材六年小学数学(下册)其次单元
6、25页的例4教学。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学问的最终局部,是几何学问的综合运用。学好这局部学问,为今后学习简单的形体学问打下扎实的根底,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根底,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拟简单,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肯定的规律推理力量,因此,等积转化数学思想的培育以及观看比拟新旧图形的联系,做出合请推理,从而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
7、让学生经受观看、猜测、操作、验证、沟通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并把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育应用已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进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力量。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索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获得胜利的喜悦。 二、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和认知规律动身,经过观看、比拟、猜测、思索、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1、复习引导,提醒课题。 明确已有
8、的圆柱的特征、体积概念的熟悉、平面图形公式的讨论方法等学问水平,建立新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观看比拟,建立猜测。 在观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底等高时,猜测他们的体积是否都想等?猜测后强调“可能“相等,由于是猜测的。圆柱的体积是不是等于底面积乘高,我们还没有讨论出公式来,所以这里只能是一种没有经过验证的猜测,只能用“可能”相等,没有经过验证的观点,不行以用“肯定“两个字,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3、鼓励思索,提出验证的方法。 有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好的讨论方法,来证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的体积有可能相等呢?或者说圆柱的体积也有可能等于底面积乘高呢?学生可以通过回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9、公式时的推导方法,猎取一些思索。 4、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在学生回忆的根底上,可以提出访用“切割转化观看比拟分析推理”等方法,四人一组,来争论下面的问题: 小组争论纲要: (1)用 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了 体。 (2)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 变了, 没有变。 (3)通过观看比拟,你发觉了什么? (4) 怎么进展合情推理? (5)怎样用简捷的形式表示你推导出来的公式呢?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和引导。 5、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所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理解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广泛领域。 6、全课小结,提升熟悉水平。 在讨论圆
10、柱体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这里的切割是指切割旧图形,还是切割要讨论的新图形?转化是指转化成已学过的旧图形,还是转化成没有学过的新图形?观看比拟什么?怎样分析推理?这里隐藏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最终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创造电灯重要,还是使用电灯重要,哪个更能造福人类,造福子孙万代?科学家、创造家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擅长猜测、擅长发觉,敢于探究。假如我们将来想成为科学家,我们必需具备这样的品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敢不敢大胆去尝试、去探究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或是更广泛的讨论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三角形、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正多边形等一些直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呢?在讨论中,你会发觉,数学很美,它
11、是思维的体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讨论的成果告知教师一起共享。 四、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升,从而获得学问。讲课时,我再利用教具学具和课件双重演示,让学生通过眼看、脑想、争论等一系列活动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我的第一层次是复习。通过复习来导入新课。其次层次,推导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在学生自学的根底上,亲自动手切拼,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找出近似长方体与原圆柱体各局部相对应局部,从而推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问迁移法,把旧学问进展重新构建转化为新学问,使学生熟悉到形变质没变的辩证关系,
12、培育学生自学力量,动手力量,观看分析的和归纳力量。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学问内容,安排适度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当堂把握所学的新学问,并通过练习到达肯定技能。 这节课,在设计上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练与学的关系。寓教于乐中学会新学问,使学生爱学、会学,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口头表达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让学生充分体验胜利的喜悦。 固然,由于阅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环节没有处理好。恳请大家提出珍贵的意见和建议。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4 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 一、 把握教材,目
13、标定位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熟悉了圆柱体的根底上,进一步讨论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拟深入地讨论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进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根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育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根底。依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拟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问与力量: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学生推断、推理的力量和迁移力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究并把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
14、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学问的内在联系,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根底,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拟简单,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肯定的规律推理力量,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把握学情,选择教法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感性阅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根底,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阅历上升到理性阅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熟悉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
15、,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熟悉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我严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力量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讨论”、“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实行“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策略的选择。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进展是从详细形象
16、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详细感知形成表象进展抽象”的过程,我准备主要采纳观看发觉法、试验法,以及分组争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让学生在观看、感知各种实物的根底上,动手操作,分组争论、合作学习,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等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看、试验得出结论,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四、基于以上设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协作指导 拓展延长 学生活动: 操作感悟 自主探究 实践应用 详细为三个环节进展教学: 1 直观演示,操作发觉 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17、观看、比拟、动手操作、争论沟通,使学生在丰富感性熟悉的根底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体会学问的由来,并通过已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学问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力量和学习习惯。 2 巧设疑问,表达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看方向,营造探究新学问的气氛,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规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仆人,使学生在观看、比拟、争论、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参加教学全过程,从而到达把握新学问和进展力量的
18、目的。 3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学问的迁移规律,培育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力量,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把握学问,形成技能。 现代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学问,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表达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把握一些根本的学习方法 1 学会通过观看、比拟、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 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力量。 3 学会利用学问的迁移规律,把学问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敏捷运用的力量。 详细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1、复习:大家还记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吗?让学生说出公式。
19、出示圆柱形水杯。(1)教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外形的? (2)你能想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争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2、创设问题情景。 假如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刚那样的方法吗?刚刚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日,我们就来一起讨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旧知,积极思索,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气氛。 (二)、新课教学:
20、设疑揭题: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时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课件演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转化过程。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纳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纳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沟通、观看、既而动手操作。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或更多块,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识的长方体。同时引导学生观看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学生沟通、进展验证、自己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验证整个的详细操作过程,最
21、终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亲自完成从演示观看操作比拟归纳推理的熟悉过程,让学问在观看、操作、比拟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详细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看比拟,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 运用学问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学问。 (3)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小组合作,通过演示操作,帮忙学生
22、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 依据新旧学问的连接点,细心设计争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学问的形成。 3 运用。出例如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留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在把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展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育学生学习新学问的力量,同时把所学学问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三)稳固练习,检验目标 1练一练1题:计算各圆柱的体积,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稳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完成练习第2题。通过练习,稳固新学问,
23、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把所学学问进一步转化为力量,在练习中进展智力,培育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把握根底学问的前提下,培育思维的敏捷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式。 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假如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育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学问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好玩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24、趣。 (四)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学问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学问来解决的,以后盼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学问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擅长用转化的思想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 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这局部内容包括圆柱体积的推导公式,在教学时,先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圆面积的转化,由此推想圆柱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这
25、局部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弄懂可以将圆柱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体(近似),再依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得到圆柱的体积也应当是它的底面积乘高。 教学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把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把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预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局部,两局部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分开)。 教学设想:利用教具演
26、示将圆柱进展切割拼凑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再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连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外表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7、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认真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争论,思索应怎样进展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当赐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
28、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 “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刚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简单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看: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当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学生答复后,教师进展操作演示,先只把底面局部拿给学生看,。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
29、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外形? (有点接近长方体:) 然后教师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假如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教师: 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教师:“而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全班学生齐答,教师接着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请大家观看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局部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局部有关系? 通过观看
30、,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假如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2、教学例4。 出例如4。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答复下面的问题: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能不能依据公式直接计算? 计算之前要留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留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推断哪个是正确的? V=sH=50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索,然后指名学生答复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拟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洁。对不正确的第、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八的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