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327491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下).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言语及其发展(一)言语概述1 .言语的含义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言语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等特征。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句子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2.言语的功能a言语是保持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b言语是人们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c言语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交际功能,思维功能,调节功能,创造功能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3.言语的种类言语活动通常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

2、言。外部语言又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3.1对话言语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对话语言是一种基本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情境性的、简略的、对话双方直接交流的反应性语言。其他言语形式都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话言语的特点是:a对话言语是一种情景性语言(情景性);b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语言(简略性);c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合作性);d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反应性)。3.2独白言语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独白言语是是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独白言语要求连贯,具有逻辑性,也没有应

3、答者的支持。它需要事先计划与准备。独白言语的特点:a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b独白言语是一种展开的语言。C独白言语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语言活动。3.3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别人的语言。书面言语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它只有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书面言语的特点是:a严谨性。书面言语是一种最严谨的语言形式。书面言语要求用精确的词句、正确的语法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陈述。b展开性。书面言语是一种自我反馈的语言,作者可通过自己的修改、补充和润色使之趋于完善。因此,对于书面言语而言,用展开的形式系统阐述自己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c计划性。书面言语的计划性常

4、常以腹稿、提纲等形式表现出来。个体的书面语言是经过专门训练而逐渐掌握的。书面言语是比口头言语发展晚的一种高级能力。书面言语的掌握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书面言语要求更为严格,而且具有与口头言语不同的心理起源和结构;书面言语总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它反过来又丰富和改进口头言语。3.4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没有外部言语就不会有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离不开外部言语: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内部言语的参与,人们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外部言语的活动。内部言语的特点:a隐蔽性。内部言语是

5、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形式,但是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在内部言语中起着重要作用。内部言语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它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没有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一语音而已。b简略性。内部言语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它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 .言语运动中枢一布洛卡区布洛卡区病变导致的失语症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这类病人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不能使用重复的句法结构,出现词语反复现象和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语言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功能正常,阅读、书写功能不受影响。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还与语言动

6、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当大脑额叶严重受损时,病人会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布洛卡区受损的病人,其语言理解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 .言语听觉中枢一威尔尼克区威尔尼克区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和言语的接收有关。威尔尼克区损伤会导致接收性失语症,语音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出现词盲,对词意作出错误的估计。接收性失语症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3 .言语视觉中枢角回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可以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装换成口语,也可将口语装换成

7、书面语言。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引起阅读障碍,病人能说话、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引起听一视失语症,也叫语义性失语症。这种病人由于在看到物体和听到的物体的名称声音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三)言语感知和理解4 .言语感知言语感知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只有正确地知觉语音,才能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语音具有的物理属性如音调、音强、音长和音色。影响言语知觉的各种因素:a语音类似性。语音越类似,语音知觉越易出错。b语音强度。一般情况下,当语音强度为5分贝时,人们可觉察到语音的存在;当语音强度为70分贝时,清晰度达100机c噪音

8、掩蔽。噪音对语音的掩蔽依赖信噪比。当语音是噪音强度的100倍时,噪音对语言的可懂度没有影响。d语境。广义而言,语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狭义而言,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音位恢复效应”是指人们可以将句子提供的听觉信息储存起来,直到能够根据语境确定所失去的某一个音位。这说明人们对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语境影响的。e句法、语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相对于识别个别单词而言,在噪音环境下被试更容易识别句子中的单词。5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视觉或听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它以语言感知为基础。言语理解分为

9、三个水平:a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语言理解的第一级水平;b句子理解;c语篇理解。2. 1词汇理解词汇理解也叫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有:a单词的部位信息。在拼音文字中,单词的开头字母和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因为开头字母可以使人们产生预期,而结尾字母指明了单词的性、数和词类。汉字识别中左边的特征比右边的重要,上边的特征比下边的重要。b正字法规则。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在字、词汇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们在识别字词时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c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在拼音文字中,在使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

10、,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就越长,这就是所谓的词长效应。在汉字中,词汇识别的时间随笔画数量的增加而增长。d字形结构。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的汉字容易再认。e字词的使用频率。使用率越高觉察阈限就低,识别时间越短,叫频率效应。频率影响词汇识别的原因:Forster的搜索模型认为,词汇是通过搜索来识别的。而在心理词典中,词是按照频率高低来组织的,高频词处于心理词典中的靠前位置,容易被搜索到。Morton的Logogen模型或单词产生器模型认为,每个单词都对应一个单词产生器,它包含了单词的全部信息。当输入某一单词形或音的刺激时,单词产生器逐渐积累信息,一旦积累的信息超过了激活阈限,

11、这个单词就被识别了。单词产生器的激活阈限不同,高频词的激活阈限低,低频词的激活阈限高,所以导致高频词的识别快于低频词的识别。f语音的作用。在书面语言识别中,语音有没有作用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直通假设,认为人们可以从单词的词形直接提取词义,语音在词义获得过程中没有作用。第二种观点是语音中介假设,认为语音是从词形到词义的必经之路。人们首先要把词形信息转化为语音,然后由语音激活词义。第三种观点是双通道假设,认为由词形直接通达词义和由词形经语音到词义两条通路都存在,但最终由那条通路通达词义取决于两条通路的加工速度。g语境的作用。语境能够帮助确定词语的意义。

12、语境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显著。h语义的作用。具体词比抽象词容易识别。意义较多的词较意义较少的词容易识别。3. 2句子理解句子理解是指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意义的过程。句子理解是一个比词汇理解更为复杂的过程。首先,它要对组成句子的词语意义进行加工,以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其次,要进行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句法分析方式不同,获得的句子意义可能就不一样。最后,还要进行语义分析。就是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句子理解的影响因素:a句子的类型。

13、理解否定句比理解肯定句的加工时间长。b词序。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一般情况下的顺序为施动者一行动一对象,这种比较固定的词序提供了句子理解的线索。c语境。语境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了一般性知识背景,人们可以据此组织当前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解释,并产生期待和预测,因此可以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d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切分方式的不同,句子的意义就可能完全不同。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可采用一定的句法分析策略来帮助理解句子。常见的策略有标准句策略,最小依附策略,晚终止策略等。2. 3语篇理解语篇理解是言语理解的最高级水平,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

14、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话语意义的过程,也叫话语理解。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是课文理解的前提。对课文理解的影响因素:a推理。推理可以在话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可以在话语不同成分之间建立联系,所以对话语的理解十分重要。b语境。语境能使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的信息很好地整合起来,促进对话语的理解。语境既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画等其他形式。c图式的作用。图式是指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故事图式是指人们熟悉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般知识。它一般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主题、情节和结局。当故事按故事图式

15、组成时,人们较易理解;如果故事的图式混乱,人们对故事的理解就比较困难。时间图式是指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日常活动或事件的图式。同样,如果事件的发展符合事件的图式,人们的理解就容易;反之就困难。图式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a预期作用;b补充信息作用;c对课文信息的选择性加工。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九、情绪的理论与实验(-)情绪和情感概述1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以个体的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愿望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

16、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的自我感受。人的主观体验与外部反应存在固定的关系,也就是,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一起的。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a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状况以适应社会生活。b动机动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17、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称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c组织功能。情绪作为脑的检测系统其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的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能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消极的情绪如恐惧和痛苦会影响操作效果,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d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并通过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叶书208页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又是相互区别的。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

18、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解的。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但是二者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情绪主要指感情的生理过程,即个体需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情景性、激动性和哲时性,有着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表现,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随之减弱消失。人类和动物都可以有。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性的、深刻社会意义的高级感情,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而且始终在意识控制之下,表现更加深沉和内隐。(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 .情绪状态的种类典型的情绪

19、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1 .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态度体验。心境强度不是很强,但持续时间相当长。心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林黛玉就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心境中。L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它通常是由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所引发的。激情持续时间不长但强度大。激情状态能使人的认知范围缩小,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等。从这种意义上讲,激情应该控制。但是也有积极的激情存在,如果没有激情状态,运动员就不可能有超水平的发挥。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一些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2 .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

20、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以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通常有两种表现,一种为突如其来的刺激所笼罩,目瞪口呆,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另一种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清醒冷静、集中生智、当机立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做出平时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在应激状态下与其所具有的类似经验、人格特点、意志品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应激状态能够引起有机体一系列的生物性反应,这些变化有利于有机体应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刺激。塞里把这种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征。他认为适应性综合征分三个阶段:动员阶段,有机体产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防御:阻抗阶段,生理机能进一步分化,以

21、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衰退阶段,刺激如果依然存在,阻抗将继续发生,但适应能力己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3.情感的种类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其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同一件事可能引起不同的道德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等都属于理智感。美感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审美保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们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

22、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事物的评价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3.情绪纬度的理论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复合情绪有分为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合,二是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是罗素提出的,认为情绪可分为两个维度,即愉快度和强度。3.1三维理论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纬度组成的,即愉快一不愉快;激动一平静;紧张一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纬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纬度有愉快一不愉快;注意一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纬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6

23、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纬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纬度之间的关系。3.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纬度。(三)表情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1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最易辨别的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和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和怜悯。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能为全人类所理解。2 .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分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身体表情是不同的。手势既可以和言语一起使用

24、,也可以单独地表达态度和思想。手势表情是后天习得的。手势表情不但有个体差异,而且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或团体的手势表情存在差异。3 .语调表情语调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也是表达情绪的手段。语调的高低、快慢、强弱等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当人们感觉到情况紧急时,讲话就会快;情绪高昂、兴奋时,声音就会高;忧愁时,声音就会低微无力。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称为“体语”。(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1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主要与下丘脑、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密切关系。其中边缘系统在情绪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表明,下丘脑是情绪及动机性行为产生的重要脑结构。同时,下丘

25、脑存在“快乐中枢”。网状结构的唤醒功能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它对情绪的激活有重要的影响。网状结构既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也就是说,网状结构向下发放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向上传送可使情绪处于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产生的主观体验。边缘系统是位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延伸到中脑的一个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始的神经结构,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和杏仁核。研究发现,一些情绪受边缘系统的调节和控制,比如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大脑皮层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不是发生在某一区域,而是不同区域的协同活动。不同的情绪,大脑皮层的活动模式不同。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存在一定差异

26、。积极情绪引起左半球较多的脑电活动,而消极情绪导致右半球较多的脑电。(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2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情绪活动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引起兴奋活动的交感神经系统和引起抑制活动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情绪活动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机体处于唤醒状态。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恢复活动,心率平缓、血压降低、

27、瞳孔收缩、呼吸变慢、消化系统恢复正常,情绪的强度恢复正常。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情绪活动过程中伴随的外部行为表现是通过躯体神经系统支配的随意运动。躯体神经系统是以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支配和调节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这种调节具有随意性和指向性,有意识、有目的,支配人的各种行为表情,是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五)情绪理论1 .早期的情绪理论1.1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

28、身体变化的知觉。在詹姆斯看来,人们由于哭泣而悲伤,由于打斗而愤怒。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与血管变化有关。植物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于是产生愉快情绪;植物神经系统作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于是体验但恐惧。因此,他认为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詹姆斯和兰格的基本观点相同,他们都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生理变化在情绪产生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詹姆斯和兰格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们片面强调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因而受

29、到批评。1.2 坎农巴德学说坎农对詹姆斯兰格理论提出了三点质疑:a机体生理变化不大情绪状态会有很大差异;b机体生理变化缓慢,而情绪辩护快速;c机体的某些变化可能由药物引起,但药物不能造成情绪变化。于是,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他的学说也叫丘脑学说。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分别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等。也就是说,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受丘脑的控制。2 .情绪的认知理论3 .1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阿诺德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

30、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的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无关”,对应“肯定”“否定”“忽略”三种反应。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对刺激情景评定的结果,是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因此她的学说被称为评定一兴奋学说。该学说认为,外界刺激外界刺激使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送至丘脑,在此更换神经元,之后继续上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刺激得到评估,形成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和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

31、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被评估,使纯粹的认知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概括了詹姆斯以来的情绪理论和20世纪中叶情绪生理学的研究成果,重视大脑皮层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提出了情绪通过皮层认知评价才得以产生的重要观点,是情绪理论的一大突破。4 .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情绪体验来源于对刺激情景和自身生理唤醒的两方面的认知。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生理唤醒状态的“标记”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环境中信息对自身的唤醒状态做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情绪的产生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对于特定情绪

32、来说两种因素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对生理状态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核心部分是认知。5 .3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在情绪活动中,人需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三个层次:a初评价,确定刺激事件对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认为对自己有贬低和攻击性,就会出现发怒的情绪。这对个体的适应生存很重要。b次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在做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怎样做出合适的反应。

33、c再评价,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这是一种反馈性的行为,必要时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应。情绪活动必须要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才能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本身的关系,三个层次的评价是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是判断利害关系及程度,次评价是能否控制刺激事件及控制程度,再评价是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与适应性的评价,是一种反馈性行为。6 .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代表人物是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人格是由六个子系统组成的,即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

34、、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其中,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情感体验等三个子系统。个体成长过程中表情的社会功能逐渐加强,表情表达着情感体验、社会动机、行为意向或者这三个成分构成的混合意义。情感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情绪激活和调节的四个基本过程:生物遗传一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认知激活过程。生物遗传一神经内分泌系统不仅可以直接激活情感体验,而且可以影响其他三个情绪激活过程。十、动机和需要的理论包括学习动机(-)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

35、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简单来讲,动机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它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动机和目标紧密联系,但不完全相同。目标是行为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动机是指引人去行动,以达到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诱因变成内部需要,称为行为动力,进而推动行为。2 .动机的功能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a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

36、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对个体行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b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同,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就不一样。c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行为的动机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停止。活动的动机越强,维持功能越容易发生,越不易调整。3 .动机的分类a根据动机的性质:

37、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叫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饥、渴、睡眠、排泄、疼痛等动机都属于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一般具有周期性,满足后再一定时间内就不会再起作用。生理性动机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但是,人的生物学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都有人类社会生活的烙印,都和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纯粹的生理性动机是很少的。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兴趣等都是社会性动机b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C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38、动机与工作效率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而且,最佳动机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相对容易的工作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而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任务,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换言之,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有利于较困难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1 .动机的本能理论。一度在动机心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不学而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詹姆士

39、提出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的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交往、同情、诚实等。麦独孤系统的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他认为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都是本能。本能具有三个成分:能量、行为和目标。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他把人类的本能概括为18种。弗洛伊德也将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先天力量,并对本能持有独到的观点:a本能不具备有意识的目的,也没有预定的方向,许多满足本能的方式是可以习得的。b本能冲动是为满足躯体需要而存在的,它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或心理能量),驱使人采取行动,通过消除紧张来获得满足。c虽然本能基本在意识层面以下发生作用,但它以各种方式

40、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有意识的思想、体验,并经常使人处于与社会要求的冲突之中。20世纪20年代末本能论开始受到怀疑和批评。本能论不能确切解释行为,对行为有循环论证的现象。本能论过分强调固定的先天的行为机制,而人类的许多行为可以更好的由学习来解释。跨文化研究显示,许多曾被认为是普遍代表“人类天性”的行为模式实际上是可变的,它们反映着独特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2 .动机的驱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赫尔

41、提出了驱力降低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要有需要,需要进而产生驱力。驱力可以供给机体能量,使个体做出行为,需要得到满足,驱力下降,所以寻求驱力降低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驱力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都强调紧张在动机中的作用以及消除紧张作为一种强化物。但赫尔认为,人类行为主要不是由内部生物力量所驱动,而更多是从经验中建立起来的习惯,也就是一种刺激与反应之间习得的联系得以建立,所以,赫尔强调经验、学习。他认为学习对于个体成功地适应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学习中建立的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驱力可来自内部刺激,也可来自外部刺激。驱力可分为原始驱力和获得驱力。原始驱力是由内部生物需要引发的驱力

42、,不需要习得;而获得驱力是通过条件作用而获得的驱力,当中性刺激多次伴随强化物同时出现时,便获得了动机力量。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和抑制(I)共同决定一个个体有效行为潜能(P),用公式表示如下:P=DXH-I3 .动机的唤醒理论。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消除紧张,某些追求刺激和冒险的行为,无法用驱力理论解释。唤醒是指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一般说来,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它带来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不舒服。唤醒理论认为,个体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唤

43、醒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原理。第一,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第二,简化原理,即重复刺激降低唤醒水平。第三,个人经验对偏好的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复杂的刺激。4 .动机的诱因理论。诱因是指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它具有激发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复杂的事件和情景。诱因有积极诱因和消极诱因之分。积极诱因指有吸引力的刺激物;消极诱因指个体回避的刺激物。诱因理论认为,诱因也是激发人行为的重要因素。该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赫尔的学生斯彭斯。赫尔接受了诱因这一变量,在其公式中增加的诱因动机(K),于是,公式变为:P=DXHXKT认为: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

44、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5 .动机的认知理论。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6 .1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在动物实验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对某个目标的期待,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者企图逃避某些讨厌的事物。这是期望价值理论的出发点。该理论把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7 .2动

45、机归因理论。归因是指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喜欢对结果进行归因。行为的原因可以归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等。外部原因是指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海德还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因素;外控型的人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因素。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败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因素。他把稳定性作为归因的一个新维度引进归因理论。它认为,决定一个人成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

46、气。归因因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稳定性不稳定稳定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可控不可控不可控不可控如果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因素,会提高以后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动机。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以后的工作积极性难以预料。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降低行动的动机。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倾向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动机。总之,人们对行为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到以后行为动机的强弱和工作的成败。同时,归因影响人们的情绪。如果把成功归因为内部原因,人们就会感到满意和自豪;相反,把失败归结为内部原因,就会感到内疚和羞愧。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

47、素。5.3自我功效论。自我功效理论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的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或者说决定性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取得好成绩等。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上:第一,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第二,替代性经验,即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第三,言语说服。第四,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强自我

48、效能感,负情绪会减弱自我效能感。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5. 4成就目标理论。德韦克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着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知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5.5自我决定理论(P341)(二)需要1 .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