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科学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 .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2 .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3 .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 .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2 .试验材料: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活动过程:1 .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2 .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2、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3 .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1)讨论统计的方法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科学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否吸水,吸水之后又会有什么变化。2、
3、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并学会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3、增强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锡箔纸、雨衣布每小组一份。2、记录表、笔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小实验一会吸水的纸条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将纸巾拧成的纸条竖着放进装有彩色颜料的盘子里,纸条慢慢变色了。讨论:1、把纸条放进颜料水里,你发现了什么?2、为什么水会“爬”上去?师:纸巾变色了,是因为它把颜料水吸进去了,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吸水呢?二、认识材料,讲解操作方法。1、逐一出示物品,并加以认识。2、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称,大家集体猜测、判断,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火,
4、不能确定的打?3、幼儿分组记录猜测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师巡回指导。4、集体讲述,每组选一个代表讲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三、幼儿分组实验。1、幼儿分小组操作。把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试试它们到底能不能吸水,并在表格第二行记录实验结果。2、验证猜测结果。大家把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比较有争议,可以再次实验。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实验结果,发现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锡箔纸、雨衣布没有吸水性。活动延伸:老师将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没实验过的物品投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利用其他时间自己去尝试,并做好记录。科学活动教案篇3活动目标:1 .在情景游戏中巩固练习砌单墙
5、的技能。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引领等方式,尝试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3 .学会观察、比较,体验合作砌墙的快乐。活动准备:1 .幼儿分为三组,每组房子模型一个、砖块若干。2 .大灰狼、小猪手偶各一个。3 .砌墙角的课件、大灰狼出现时的音乐。活动过程:一、故事情节导入,引出第一次操作:巩固练习砌单墙。1 .出示三座房子模型。教师: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听过没有啊?现在三只小猪变得聪明了,他们在小河边上都为自己造了一座牢固的砖房,三只小猪高兴地在一起唱歌跳舞。这时候第三只最聪明的小猪说: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放心,怎样让我们的家更安全呢?2 .教师以小猪的口吻:对了,上次造房子的时候还多了很多的砖,
6、我们就在家门口再砌一堵墙吧!你们会吗?3 .幼儿分组合作砌墙,巩固练习砌单墙的技能。(评析: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参与砌单墙的操作中,提出墙面直、平整的要求。)教师:比较一下这三堵墙,你觉得哪一堵墙砌的最好?为什么?教师总结:砌墙的时候砖块要叠加整齐,墙面要砌的平平的、直直的。4 .(播放音乐)教师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说:哈哈!这堵墙根本挡不住我。我呀可以从边上钻进去。(做钻的动作)咦?小猪不在家,今天晚上我会再来的。二、观察思考,引出第二次操作:自主探索砌墙角的方法。1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1)教师:哎呀!看来砌一堵墙根本就没用啊!怎么办呢?(2)教师:
7、围墙怎么砌呢?教师:墙面和墙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墙角。那墙角应该怎样砌呢?现在就请你们去尝试一下,为小猪家砌围墙吧!2 .幼儿分组合作砌围墙,自主探索砌围墙的方法。教师:这么快就为小猪家砌好了围墙,我们看一下谁家的围墙最牢固呢?3.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检验围墙的质量。(评析: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墙角的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三、观察讨论,引出第三次操作:验证砌围墙的正确方法。1 .教师: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我们最关键的部位就是砌墙角了,那到底怎样砌墙角才是最牢固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设计图吧!2 .观看课件,观察研究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3 .
8、幼儿体验操作。教师:你们看懂了吗?请两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幼儿示范操作)4 .教师引导评价:从墙角开始砌,注意砖块叠放的方法。5 .幼儿分组合作砌围墙,验证砌围墙的正确方法。(评析:幼儿精心观看课件,并进行体验操作,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此过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是幼儿自己学会,而不是教会。)四、活动结束,从孩子的问题中引出新的操作要点。1 .(播放音乐)教师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哎呀,这些围墙真牢固,这下可抓不到小猪了。2 .教师:围墙挡住了大灰狼,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3 .幼儿讨论回答。4.教师小结:下次我们再试一试如何在墙面上为小猪预留一个门吧。让我们先一起研
9、究一下施工设计图再进行!(评析:问题解决后又设置了新的悬念,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活动目标: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2老师作挂图两张。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10、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教师:我们周围,有
11、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活动延伸: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1教师演示,并提问:(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体无论扔多高,无论我们怎么吹,怎么煽,总会掉下来。只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科学活动教案篇5活动目标:1 .体验风无处不在的乐趣。2 .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3 .能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
12、各种方法来造风。活动准备:1 .材料:电风扇、不同材质的纸(如硬纸片、报纸、卷纸)、塑料袋、气球、布料;折纸用纸。2.幼儿经验准备:小风扇儿歌及游戏。活动过程:一、站到户外让幼儿感受风。二、自由的寻找风三、说说风四、幼儿大胆思考,用各种材料制作出风。活动延伸:制作风车教学反思:本节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幼儿用自己的操作经验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和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通过交流,幼儿不仅向别人介绍了自己的制作风的方法,还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最后教幼儿一首儿歌我会制造风,这样不仅突出了活动的主题,还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加深
13、了幼儿对制造风的印象。一、设计意图:利用五彩的颜料进行玩色是孩子们非常喜欢操作的一项活动,大家在混色过程中探索颜色的千变万化,为此借鉴了这个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的玩色活动。我将传统的小班科学活动玩色与我们现在所尝试的绘本教学进行了一次结合。绘本教材变色鸟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最基本的颜色概念,通过故事里的小鸟吃果子变颜色形象生动的告诉孩子色彩变化的原理,让孩子感受到颜色的奇妙变化。这个故事反映出来的内涵恰恰与我们以往开展的“玩色”游戏不谋而合,共同体现出来的教育价值使得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二、活动目标:1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2 .通过欣赏、玩色等,感知三原色混合所产生的色
14、彩变化及带来的美感。三、活动准备:课件、电脑、红、黄、蓝颜料、小碟子,小调羹,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四、活动过程:一、谈话1 .师:小朋友们今天穿得真漂亮,谁愿意来说说你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小朋友到前面来介绍,以便其他人看到他衣服上的颜色)2 .小结:你们的衣服五颜六色的,真漂亮。二、欣赏故事1 .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师:有一只小白鸟,也想和你们一样有件漂亮的衣服,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它是怎么做的。(灰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一只白鸟向前飞,飞呀!飞呀!白鸟落在树枝上,吃了一颗红果子,好香好甜哪!白鸟长出了一些红羽毛,它又吃了几颗黄果子,好香好甜呀!)2 .熟知故事前半部分内容师:你们猜猜
15、它吃了黄色的果子会怎么样?(长出一些黄羽毛)师:你们猜猜它吃了蓝色的果子会怎么样?(长出一些蓝羽毛)3.引导回忆故事。师:一开始小鸟是什么颜色的?它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引导幼儿连贯说:小鸟吃了红果子,长出了红色的羽毛)三、玩变色游戏,感知色彩混合后发生的变化1、老师这里也有一只特别的鸟,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能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2、教师示范,我这里准备了许多的果子,我们为他吃一颗,看看有什么变化?3、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张开嘴巴一吃一颗果子一一把嘴巴闭拢一一小鸟吃了果子真开心一起跳跳舞4、让幼儿观察小鸟的变色5、幼儿第一次操作6、总结:你们给小鸟吃什么颜色的果子,小鸟变成了
16、什么颜色?7、幼儿第二次操作。(小鸟还想吃另外一种颜色的果子,仔细观察吃了另外颜色的果子有什么变化)8、拿着瓶子回到位子总结:你们给小鸟吃了哪两种颜色的果子,小鸟变成了什么颜色。四、讲述故事结尾部分师:故事中的变色鸟还在继续吃呢,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变色鸟吃个不停,这个颜色的果子也吃,那个颜色的果子也吃,什么颜色的果子都吃!变色鸟吃了各色的果子,变成了一只黑鸟。黑鸟向前飞,飞呀!飞呀!黑鸟在空中唱歌,唱出彩色的音符,赤橙黄绿青蓝紫,好漂亮的一条彩虹!黑鸟在树枝上唱歌,红色的音符往下撒,让大地开了许多红花。黑鸟在树枝上唱歌,黄色的音符往下撒,让大地开了)引导幼儿说:许多黄花。(黑鸟在空中唱
17、歌,蓝色的音符到处飘,把天空染成了)引导幼儿说:蓝色。(蓝天下的大地,有红花,有黄花,有绿绿的树林。有彩色的远山,看起来比什么都美丽!)教师边点,边和幼儿一起说:变色鸟不停的吃各种颜色的果子最后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鸟?科学活动教案篇7设计意图:不同形状的饼干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一资源来开展活动,不是让幼儿仅仅徘徊在有趣、喜欢的层面上,也不是把饼干当作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工具。更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来讲解、示范,让幼儿机械地重复记忆而是设定问题情景与幼儿共同开展有意义的,互动的对话,促进幼儿的建构式学习。让幼儿体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甜蜜美好的。活动目标
18、: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事先告诉幼儿要制作饼干送给好朋友,请幼儿带两块一样的饼干来园。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浅盘。餐巾纸(每人一块)纸篓(每组一个)不同形状的饼干若干(事先了解孩子所带饼干情况,根据需要做调整或补充)活动过程:观察饼干师:宝贝,你们的饼干真多呀,他们一样吗?幼:一样或不一样。师:(如果有回答不一样的)哪儿不一样?让孩子们说一说不一样
19、的地方能方。师:你们的饼干像什么?幼:象太阳、像屋顶、像书、像门、像盆口等师:宝贝,你们的饼干有这么多形状,那他们都是什么味的?闻一闻告诉老师。幼:菜味、香味、葱花味、芝麻味、油味等师:宝贝都有好朋友,饼干也有好朋友,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呢?师:出示两块一样的饼干。饼干的好朋友,它们脸贴着脸,中间夹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然后轻轻地合拢,就成为“好朋友夹心饼干”了。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师:宝贝,愿不愿意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呢?幼:愿意(一)、认识各种酱料师:宝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酱或不知道。师:教师一一出示不同的酱料,告诉幼儿酱料的名称。师:示范: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
20、块饼干合拢。师:配合念儿歌:“中间夹层甜甜的酱,头碰头,脸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好朋友夹心饼干做成了!”师: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餐巾纸、纸篓的使用。(二)、幼儿制作夹心饼干师:宝贝,下面自己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看谁制的又快又好。师: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酱料进行制作。分享活动师:宝贝太棒了,自己能制“好朋友夹心饼干”了,原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吗?幼:愿意。幼:和好朋友互赠品尝。师:好吃吗?哪个好朋友送给你的?启发幼儿说说吃好朋友送的好朋友夹心饼干的喜悦心情。活动反思:设计比较合理,进行也比较顺利。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让幼儿充分感
21、受与好朋友交换、分享的快乐。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科学活动教案篇8活动目标:1 .激发探索光的兴趣。2 .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3 .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4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活动实录与分析: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
22、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1 .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2 .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 .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4 .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5 .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三、第二
23、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1 .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2 .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3 .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4 .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5 .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24、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活动延伸: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活动反思: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
25、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教案篇9设计思路:幼儿虽然对几何形体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一些现实物体容易混淆,特别是圆柱
26、体的物体,孩子往往和圆形和球体分不清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活动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各种空心小形体。活动过程:1、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
27、密。(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秘密。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状?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像什么形状?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启发尝试: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
28、,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3、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启发提问: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幼儿操作,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什么?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圆柱体。4、让幼儿想办法,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活动延伸:1、让幼儿导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并画出来。2、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等,进一步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3、在美工区各种圆柱材料,让幼儿通过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效果分析:本次活
29、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过程中,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探索尝试基本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又通过变一变、削一削进行巩固。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削一削,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孩子们在操作时难度较大。科学活动教案篇10设计思路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其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螺丝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小小的螺丝却能将大大的物体牢牢地固定住,这大和小的强烈对
30、比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同时螺丝的可操作性很强,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活动目标1 .在观察中感知螺丝的结构、螺纹的设计以及大小的匹配。2 .通过亲自操作、探索,知道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3 .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活动装备1 .每名幼儿8块积木(中间有孔),毛线、双面胶、小细绳(与幼儿人数相等),螺丝(直径与积木孔的直径相匹配),记录表一张,笑脸贴画。2 .不同直径的螺丝4组(每组中的螺帽、螺杆是匹配的,但提供给幼儿时是混放的。)3 .课件小螺丝,大秘密(螺丝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螺旋线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不同口径的饮料瓶和瓶盖,能拧的
31、笔和笔帽。活动过程1 .大胆想象,进行猜测师:积木娃娃要和它的好朋友紧紧连接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实录:可以将积木插起来,用胶带粘起来,用绳子绑起来,用棍子从积木中间的洞洞穿进去。师:今天我准备了毛线、双面胶、绳子、螺丝,猜猜哪种材料连接得最紧最牢?将你的黄色笑脸送给它。实录:孩子们进行投票,双面皎得票最多。2 .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师:到底谁能将两块积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呢?大家一起来将四种材料都试试!实录:这个绳子绑好后积木还分着的;我用双面皎粘住了,可是用力一拉又分开了;我的螺丝挺紧的。师:现在请你将红色的笑脸送给连接得最紧、最牢的工具。(幼儿再次投票。)小结:原来螺丝固定积木是最紧、最牢
32、的。3 .仔细观察,寻找秘密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螺丝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实录:因为它有个有洞的盖子和长长的杆,像夹子一样把积木夹紧了;因为她身上有一圈一圈的线,能够转起来。师: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螺杆和螺帽里有一圈圈的螺旋线,所以螺杆和螺帽能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实录:门上面的锁有螺丝;电脑里面有螺丝;卫生间里挂毛巾的挂钩上面有螺丝;汽车上有螺丝;玩具上有螺丝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螺丝的身影。(观看课件。)4 .尝试配对,发现不同师:老师这儿有许多不同大小的螺丝,想送给工人叔叔去连接、固定物体,可是螺杆和螺帽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配对,用你们的巧手把螺杆和螺帽拧在一起。师:在配对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实录:有的螺丝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拧不上去。小结:螺丝、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拧紧,叫匹配。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固定、连接物体。5 .迁移经验,延伸活动师:我还给你们带来了螺丝的一些好兄弟哟!(出示瓶子和笔)它们为什么是好兄弟呢?实录:因为瓶子可以拧开;盖子里有螺旋线;笔里面也有螺旋线小结:是呀,人们在许多东西上都设计上螺纹,用来互相连接,又快又结实。其实,螺旋线除了可以连接、固定物品,还有很多本领,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