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论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教案《论语》.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语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2、过程及方法: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及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及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难点: 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
2、景,展开话题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及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
3、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及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及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n: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
4、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二 理解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5、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三 感悟内容(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
6、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
7、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四 师生互动,展开活动 (一)【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
8、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教师提问】:你能想象出当时孙叔敖见到两头蛇时的情景吗?请你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你觉得孙叔敖妈妈的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孙叔敖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教师提问】:从孙叔敖的这种举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 【教师提问】: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讲述】: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见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 【教师总结】:换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问题,常替别人着想。 (二)心
9、灵剧场:(选三位同学演一演) 人物:李勇 朋友王小海 同学甲 故事梗概:李勇号称班里的“大哥”,好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他的朋友也不错。一天中午,李勇及班里的一位同学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并一时气愤地将那位同学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觉得李勇有点过分,下课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学。这令李勇非常恼怒。他想:我对王小海不错,可他居然去帮助别人,太不够朋友了。于是他扬言今后及王小海势不两立。 【教师提问】:李勇为什么气恼? 【教师提问】:李勇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响? 【教师提问】: 如果换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会怎么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学他会怎么想? 猜一猜:故事会怎么继续下去?(鼓励同学多设
10、想几种结局。) 【教师提问】:造成这几种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万不能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损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种做法。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充满阳光,日子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三)我来做选择 1、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 A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排名 B无所谓 C寻找自己及同学们之间的差距 D恨那些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 2、在你帮
11、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 A很自豪,觉得自己生活得有价值 B很后悔,觉得自己吃亏了 C很自然,觉得人及人之间应该这样 D下次一定找机会让他帮我 (四)探究话题,价值引导 【教师提问】:当你受到委曲、被人误解时,你是怎么做的? 你如何表达你的宽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宽容其实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正视缺点,自我提高。刚刚这几位同学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宽容之心,这就十分难得。 【教师小结】: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真正地学会了换位思考,那么我们就是拥有善良之心的人,我们就是一个能扶危帮困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在危
12、难之时显身手,既帮助别人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如何理解? 【学生回答】:在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任何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你觉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他人? 【学生回答】:一个会心微笑 【学生回答】:一句真诚的安慰 【学生回答】:一次无私的帮助 【学生回答】:一句真挚的祝福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小结出相互支持的表现吗? 【学生回答】:待人和善、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企求回报;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读读议议 (教师指名两学生配乐朗诵盲人点灯笼) 【教师提问】:阅读“盲人点灯笼”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发挥谈感想) 【教师小结】: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 总结: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