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3 三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参加学生共计39 人;其中 80 分以上的有12 人;占参考人数的31;6079 分的有 17 人;占参考人数的43.5;不及格的有10 人;占参考人数的25.6 .总的来看;答题情况较好;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二、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40 分钟;满分100 分;共分为五个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空2 分;共 34 分.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良好;失分率不高.但第 1 小题为错题;题为“植物的一生大致要经历()、()、()和()四个阶段的变化”.有的学生一是顺序不对或填的不完整.因此今后还
2、敬请出题者出题时三思;学生掌握点知识不容易;因为老师出错题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混淆;实在是不应该!第二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得分一般在12 分以上.出现失误较多的是第4 小题;“下面材料中吸水性最好的是();A砖 B 陶瓷C木头”.在学习材料单元时;课本中是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材料;但比较吸水性能时只涉及到了“金属、塑料、木头、纸”;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了四种材料中吸水性能最好的是纸.此题的出现;让我有些茫然;当然答案B很容易剔除;但 A和 C呢?晚上在科学骨干教师群里和老师们进行了争论;好
3、多老师说可能是A;但个别老师说是 C.连老师都不能准确判断;把这样的题出给三年级刚接触科学学科的小学生;是不是有点为难孩子?也许我有点苛刻;也许是出题老师在进行知识的拓展;但这种拓展有必要吗?再者;选择题是否不仅仅局限于单选;中间完全可以适当穿插多选;这样的话;一是能培养学生的耐心;把所给备选答案认真读完;二是能锻炼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另外也不至于每个选择题的分值如此之大.第三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题2 分;共 20 分.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不错;大多数同学满分.出现失误最多的是第3 小题“棉花、塑料、木材、钢材都是常见的天然材料”.老师曾引导学生针对天
4、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分析、讲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考前老师曾出过类似的判断题“棉花、塑料、木材、钢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个别学生可能由于马虎;没仔细分析;题没读完就着急判断;因此出错.第四题;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每小题 4 分,共 8 分.两道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可以说没难度;失2/3 分不多.但三年级学生写字速度还是有限的;两道题虽说是简答;但需答字数在90 个字左右;90个字对三年级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小作文;毕竟答题时间仅有20 分钟.科学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这样死记硬背的题还是少
5、出为好.如果是简答题就应该真正体现一个“简”字;而“简”的程度应该因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个人认为;三年级简答题的答案一两句话为宜;千万不能让学生把学习科学当成负担.第五题;生活中的科学;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红旗飘扬”这一现象;此题分值为5 分.此题答案仅有五个字“空气在流动”;简单的五个字就能考察出学生是否真正喜欢科学.如果喜欢的话;他便会主动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科学知识相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科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四、主要存在的问题1、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相关问题似是而非、张冠李戴.2、语言表述不过关;回答问题拖泥带水、答非所问.3、实验教学还是只停留在“热闹”的层面上;
6、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还是记忆不够深刻.同时;建议评卷教师还是对试题答案灵活掌握;尽量不要造成人为的失误.特别强调:(1)、在评卷时;除语文学科外;其它学科对错别字似乎没有甄别的义务;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应该允许;(2)、有些答案并非一字不差才能得分;只要学生所答的内容基本符合标准即可.(3)阅卷老师心中应该有杆秤;认真阅卷;为老师和答卷学生负责.比如“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阅卷时;老师心里必须清楚答案应该有几点;分值是多少;学生答到什么程度应该得多少分;心中必须有杆公平的秤;这样给学生的才是一个合理的评判.五、今后改进措施1、夯实基础;加大平时的检查、指导力度;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学习.2、培养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3、大力加强分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六、出题建议因为此次试卷采纳的是老师们出的原题;所以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采纳原题有它的弊端;一些投机取巧的老师考前突击几个学校的试卷;此次考试也完全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就不能真实反映老师们一学期以来的上课情况;这对于平时扎实上课的老师来说实在是不公平.因此;我个人认为:题可以采纳;但切忌采纳全部.张思广3/3 2012 年 1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