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9-2020 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第 I 卷选择题1.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关于这些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形态的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细胞形态的不同C.每种细胞具有的特定形态与其执行特定功能相适应D.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完成时产生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会一直保持分化了的状态,直到死亡。【详解】除了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一些特殊细胞外,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A 项正确;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得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B 项正确;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C 项正确;细胞分裂只是使细胞数目增加,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后经细胞分化形成,D项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但RNA和蛋白质有所不同。2.下面是教材实验的几个操作过程,不需要对实验温度进行控制的是A.斐林试剂与还原糖作
3、用产生砖红色沉淀的过程B.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观察过程C.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过程D.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是细胞膜通透性变大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呈现砖红色反应;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 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可以使DNA呈绿色,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红色。【详解】斐林试剂与还原糖的作用过程需要将水溶温度控制在5065,A不符合题意;洋葱鳞片叶细胞质-2-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观察过程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控制实验温度,B 符合题意;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融合过程需要将实验温度控制在37,C不符合题意;在
4、观察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口腔上皮细胞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中水解的过程,需要将水浴温度控制在30,D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需要进行水浴加热。3.“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利用细胞提取物,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的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提取物可以给该系统提供酶和适宜的酸碱度等条件B.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该系统需要以外源DNA或 mRNA 为模板,添加脱氧核苷酸等原料D.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
5、合成某种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翻译的比较转录翻译时间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一条链mRNA 原料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 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特点边解旋边转录一个 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U、T-A、C-G、G-C A-U、U-A、C-G、G-C 遗传信息传递DNA mRNAmRNA蛋白质意义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3-【详解】细胞提取物可以给该系统提供酶和适宜的酸碱度等条件,基因表达过程中所需的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
6、H,A正确;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是A-U、U-A、C-G、G-C,B正确;该系统需要以自身的DNA或 mRNA 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C错误;细胞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核糖体,故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合成某种蛋白质,D正确。故选C。【点睛】一条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故合成蛋白质的效率较高。4.在有关 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 DNA分子。用、和 表示 ATP或 dA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 P或 dA-PP 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
7、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B.一分子 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C.用32P标记 dATP的 位磷酸基团,利用其合成DNA,可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D.用32P标记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直接提供能量的,A正确;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8、B 错误;dAPPP(d 表示脱氧)脱去P和 P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若用32P标记 dATP的 位磷酸基团,利用其合成DNA,可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C正确;用32P标记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依据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 个 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 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而且每个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被32P 标记,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 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进而在分裂末期分别进入2 个子细胞中,因此一次有丝分
9、裂后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D正确。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和无氧均是自变量B.对照实验中,只能设置一个自变量,其余因素要保持相同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因变量D.“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无关变量为光照强度【答案】D-4-【解析】【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和无氧均是自变量,形成对照;2、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
10、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3、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4、“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是自变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因变量。【详解】A、“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和无氧均是自变量,A正确;B、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设置一个自变量,其余因素要保持相同,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B正确;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因变量,C正确;D、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光照强度只是无关变量中的一个因素,还有二氧化碳浓度也是无关变量,D错
11、误。故选 D。6.-1,3-D 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在诱导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 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促进 TNF分泌,从而诱导肿瘤自然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抑癌基因正常B.bax基因和 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都能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C.-1,3-D 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D.-1,3-D 葡聚糖和TNF可能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12、,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5-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
13、在诱导凋亡过程中,-1,3-D-葡聚糖能促进bax 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由此可推知,bax 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B错误;C、-1,3-D-葡聚糖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相关凋亡基因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基因均表达,C错误;D、-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同时促进TNF分泌,由此可推知,-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D项确。故选 D。【点睛】本题在新的情境下考查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这就要求考生牢记课本基础
14、知识,平时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在答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入手作答。7.核基因 CCR5 控制的 CCR5 蛋白质是HIV 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研究人员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将 CCR5基因中的32 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正常受体,以期人类先天免疫艾滋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缺失B.编辑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编辑后的基因中(A+G)/(C+T)不会改变D.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基因库,要严防滥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将核基因CCR5 中的 32 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
15、正常受体”,说明受精卵细胞内基因数量并没有增减,只是基因种类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该基因为核基因,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正确;编辑后的基因仍是双链DNA,由于碱基互补配对,A 的含量等于T 的含量,G 的含量等于C的含量,(A+G)/(C+T)=1,不会改变,C正确;针对人类生殖细胞及受精卵的基因编辑超出现有伦理框架,技术可控性低,群体危害性高,不可随意而为,要严防滥用,D正确。-6-【点睛】注意: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片段的缺失与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是有区别的,前者的缺失会导致染
16、色体上基因数量减少,而后者的缺失不会导致原染色体DNA中基因数量减少。8.某 DNA上的 M基因编码一条含65 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使mRNA 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64 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突变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最多涉及62 种密码子B.M 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会上升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多肽链中,最多有一个氨基酸不同D.与原 M基因相比,突变后的基因为新的非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2、转录是以DNA的一
17、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 mRNA 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详解】A、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 种 tRNA参与转运氨基酸,还有三种终止密码子,但是只要遇到其中一种即可终止,故最多涉及到62 种密码子,A正确;B、M基因突变后,使mRNA 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减少,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B错误;C、根据题干:某DNA上的 M基因编码含65 个氨基酸的一条肽链,
18、由于mRNA 只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仍编码一条64 个氨基酸的肽链;如果减少的三个碱基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一条肽链,只少了 1 个氨基酸,其余均相同;如果减少发生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这条肽链,有 2 个氨基酸不同,C错误;D、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 A。9.在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测得西瓜种子萌发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之比分别是10:0;8:3;6:4;7:7。底物均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条件下,呼吸产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酒精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5 C.丙条件下,西瓜种子消耗的
19、葡萄糖最少-7-D.丁条件下,无氧呼吸程度最弱,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反应式是:根据以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当氧气吸收量小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当细胞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详解】甲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释放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说明甲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乙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乙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分
20、析乙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之比可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3/6):(5/2)=1:5,B正确;丙条件下,种子萌发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而丁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故西瓜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的是丁,C错误;丁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10.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
21、的决定有关B.在 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基因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平行关系【答案】B【解析】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A 正确;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 错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基因的遗传信息,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 正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正确。11.蚕豆病是一种脱氢酶缺乏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食用新鲜蚕豆后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如图是-8-
22、某患者家系图,其中-1 不携带致病基因,-5 和-6 为同卵双生姐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卵双胞胎的表现型一定是相同的B.该致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9 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 或 2 个致病基因D.经调查发现,蚕豆病中的女性携带者也有10%的发病风险,则-6 和-7 生一个患病孩子的风险为1/40【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两个患者的双亲都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 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用A、a 表示,-1 的基因型是XAY,-2 的基因型是XAXa,-3 的基因型是XaY,-5 的基因型是XAXa,-9 的基因型可
23、能是XAXA或 XAXa。【详解】A.表现型既受基因控制,也是环境影响,因此同卵双胞胎的表现型不一定是相同,A错误;B.蚕豆病是一种脱氢酶缺乏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9 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 XAXa,因此其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 或 2 个致病基因,C正确;D.-6 与-5 基因型相同,为XAXa,-7 基因型为XAY,又因为蚕豆病中的女性携带者也有10%的发病风险,因此-6 和-7 生一个患病孩子的风险为1/4+1/4 10%=11/40,D错误。故选 C。12.近日,科学家将野生酵母菌的16 条染色
24、体,敲除了多余着丝点和端粒,实现了染色体之间的融合,获得了含一条染色体的重塑基因组的酵母。它们的基因表达情况和野生型几乎完全一样,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酵母进行有丝分裂,核DNA在间期完成复制B.若酵母进行有丝分裂,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C.重塑基因组的酵母,只发生了染色体数量变异D.酵母菌核基因表达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不同【答案】C-9-【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酵母菌含有16 条染色体,则应该是8 对同源染色体,将这16 条染色体敲除了多余着丝点和端粒,拼接成了1 条染色体,则染色体上的着丝粒由16 个变成了1 个,应该去除15 个。【详解】A、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若酵母进
25、行有丝分裂,核DNA在间期完成复制,A正确;B、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因无法分裂而死亡,若酵母进行有丝分裂,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B正确;C、重塑基因组的酵母,既发生了染色体数量变异,也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酵母菌核基因表达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不同,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D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要求考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识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各个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多种因素有关,下列是针对某XY型二倍体动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相关叙
26、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种群内的个体不进行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一定改变B.种群内的个体只要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一定不会改变C.雌雄配子结合是否随机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重要因素D.只有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 的种群的基因频率才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详解】如果一个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某对相对性状不起作用,都不产生基因突变,则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不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基因频率就一定改变,如
27、:在生育率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否随机交配,只要种群满足其他几个条件,基因频率也不会改变,A项错误;种群即使满足随机交配,只要环境对该对基因控制的性状有选择作用,基因频率也可能改变,B项错误;雌雄配子结合的不随机,本身就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不随机性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正确;种群的性别比例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错误。故选C。【点睛】一个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进行自由交配,只要没有选择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变。-10-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
28、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C.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D.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实现的【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
29、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的。【详解】A、激素、淋巴因子、抗体、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抗体和抗原在内环境中特异性结合,B正确;C、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C错误;D、稳态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
30、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 C。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0 点为 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若同时在 0 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11-A.不偏转,M点与 P点或 Q点重合B.偏转,M点在 PQ段之间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答案】C【解析】【详解】刺激O点,P、Q两点的电位变化同步且相同
31、,所以电流表不偏转;MP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M点的兴奋向O点方向传,到达不了P(或传不过P点),等同于只给O点刺激,所以选C。故选 C。【定位】神经冲动的传导。【点睛】掌握膜电位的测量的方法: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16.在寒冷刺激下,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多,使细胞代谢增强,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刺激能直接引起机体激素调节B.在神经调节中,部分效应器位于下丘脑和肾上腺C.寒冷中机体还可以通过骨骼肌战栗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增加产热D.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和感觉中枢均位于下丘脑-1
32、2-【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寒冷刺激能直接引起机体的神经调节,A错误;B、在体温调节的神经调节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有下丘脑和肾上腺,B正确;C、寒冷中机体还可以通过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错误;D、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
33、选 B。17.图甲所示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影响的示意图。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c 点对应浓度时,A具有最小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 点对应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 点对应浓度时,生长素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弯曲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胚芽
34、鞘弯曲程度越大,A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图乙中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 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详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c 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所以A等于 90,A错误;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 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大,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明显,导致A逐渐减小,B正确;C、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 点浓度时,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仍起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逐渐减小,C错误;D、生长素不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但能促进细胞伸长,D错误。故选 B。18.如图
35、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B.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t4时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不利于防治害虫,A错误;t1t2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t1时甲、乙种群密度最小,t3时甲种群密度最大,t5时乙种群密度最大,C错误;t3t
36、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在减少,其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加,其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当增长速率 1、1、1 时的种群数量变化依次是不变、增加、减少,据此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的含义,进而判断各选项。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14-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进
37、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识记物质循环的概念;识记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详解】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A 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
38、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 错误;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C错误;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点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20.如图所示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 109kJ(m2-a),食草昆虫和
39、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m2-a),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246108kJ/(m2-a)。B.若蛇捕食鼠的比例由1/4 调整到 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3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C.蛇处于第三营养级,猫头鹰是消费者D.该图中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一个群落【答案】A-15-【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详解】A、草固定的总能
40、量为6.8 109kJ,最多流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8 10920%1.36109(kJ),则人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36 1091.3 108)20%2.46108(kJ),A正确;B、蛇取食鼠的比例调整前,蛇体重增加1kg,需要草11/4 20%20%13/4 20%20%20%100(kg),调整后,蛇体重增加1kg,需要草 13/4 20%20%11/4 20%2020%50(kg),需要的草减少了50 kg,这 50kg 草的能量流向人,人将增重5020%20 2(kg),B错误;C、蛇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猫头鹰是消费者,C错误;D、题干信息表示该图中的植物、动物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部
41、分营养结构,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故选 A。二、非选择题21.柑橘喜温,耐寒能力较差。研究人员通过相关实验研究低温条件对柑橘的影响。实验中甲、乙两组白天均保持 25;夜间甲组进行6的低温处理,乙组保持15。测定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低的温度对柑橘光合作用影响较大,甚至引起植株死亡。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低温导致_结构受破坏,从而引起光反应生成的_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_,从而使暗反应速率降低。(2)甲组在实验的9天内干重变化情况是 _(增加减少),判断依据是_。(3)据测定,甲组柑橘叶果实的光合产物比率明显高于乙组,导致叶的光合速率下降,推测其原因是:低温使叶的光合产物_降低,
42、造成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答案】(1).类囊体薄膜 (2).ATP、还原氢(NADPH)(3).与暗反应有关酶的活性降低 (4).增加 (5).甲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 (6).向外输出的速率【解析】【分析】-16-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光合作用图解:【详解】(1)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如果低温导致类囊体薄膜结构受破坏,会引起光反应的产物ATP、还原氢(NADPH)减少;同时温度会引起酶的活性改变,故低温引起与暗反应有关酶的活性降低,从而使暗反应速率降低。(2)通过图示分析可知,夜间 6处理的
43、甲组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先下降后趋于稳定,且稳定值大于0,故甲组干重任然增加。(3)测定甲组柑橘叶的光合产物比果实的光合产物高,且甲组柑橘叶果实的光合产物比率明显高于乙组,可能是低温使叶的光合产物向外输出的速率降低,造成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够结合题意准确答题。22.学生面临重要考试时,可能因焦虑、紧张而心跳、呼吸加快等。下图为该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是 _激素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浓度-17-时,会对垂
44、体和下丘脑的活动起_作用。(2)图中的a 是反射弧的 _,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_时,对试卷的文字进行分析。(3)当考试太紧张时,呼吸会加快,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参与的大脑皮层和脊髓中,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在相邻的神经细胞间隙存在的液体是_。(4)考试结束后依然兴奋,并不立即恢复平静,是因为体液调节具有_的特点。【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几乎全身细胞(回答全身细胞即给分)(3).抑制(4).传入神经 (5).言语区(或语言中枢,答神经中枢不给分)(6).神经调节 (7).组织液(8).作用时间长【解析】【详解】(1)图中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释放促甲状
45、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2)看见试卷的文字,产生的兴奋沿着a 传入神经传到言语区的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从而准确分析文字描述的含义。(3)当考试太紧张时,可通过深呼吸调整情绪,此过程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相邻的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4)考试结束后依然兴奋,并不立即恢复平静,是因为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定位】脑的高级功能【点睛】理清脉络,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
46、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23.某果园生态系统,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试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18-济效益。(1)夏季,果园中栖息的某种昆虫通过鸣叫声吸引异性,这属于_信息,它的作用是_。(2)草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
47、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功能。(3)长期间种草菇,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种类也会变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因为,该生态系统的 _ 趋于复杂,_ 能力将会增强。(4)研究小组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昆虫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据下表分析,该昆虫同化的能量是_kJ/(cm2a)。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个体数量则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方面分析,原因是_。摄入的能量(kg/(cm2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kg/(cm2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g/(cm2a)粪便中的能量kJ/(cm2a)51.6 1.5 23.1 27【答案
48、】(1).物理 (2).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分解者 (4).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营养结构 (6).自我调节 (7).24.6 (8).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产者的同化量的去向:呼吸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详解】(1)昆虫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昆虫通过鸣叫吸引异性进行交配,有利于种群的繁衍。(2)草菇属于分解者。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体现了物质的循
49、环利用功能。(3)长期间种草菇,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种类也会变多,营养结构会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会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4)该昆虫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5+23.1=24.6kJ/(cm2a)。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个体数量则一般较少。-19-【点睛】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2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
50、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素甲代表的是_。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_。(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作为对照组。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_。【答案】(1).生长素 (2).抑制、促进 (3).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