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达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达州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菌对26 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关于 MRSA叙述正确的是()A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本质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B网红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网红细菌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的抗药性变异D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答案】D【解析】【分析】“网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网红细菌”的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
2、透过性。【详解】A、“网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B、“网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中,B 错误;C、“网红细菌”原本就具有抗药性变异,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而不是造成细菌抗药性变异,C 错误;D、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可根据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设置新情境“网红细菌”,考查原核生物、生物进化等有关内容。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易错点是C选项,注意细菌原本就具有抗药性变异,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即自然选
3、择的结果。2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让 F1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4 D让 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花纹蛇基因型为B T,黑蛇基因型为B tt,橘红蛇基因型为bbT,白蛇的基因型为bbtt,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B,橘红蛇含基因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 和 bbT
4、T,A 正确;B、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全为花纹蛇,B 正确;C、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bbTt,所以让 F1花纹蛇 BbTt 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1/21/4=1/8,C错误;D、让 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 正确。故选 C。3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 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 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 h 内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
5、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0?4h 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 错误;在 0?1h 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 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 错误;在 2?3h 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 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
6、吸水所致,C正确;0?1h 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 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 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 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
7、激素增加C 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 pH 的剧烈变化D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详解】体液 是血浆,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 正确;是组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B 错误;当乳酸进入 血浆中时,因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对,其中乳酸就与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达到了调节pH 平衡的目的,C 错误;是机
8、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 错误。5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
9、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 错误;B、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B 错误;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D 错误。故选 C。【点睛】熟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的基础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6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研究发现,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
10、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B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也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C糖尿病的发生一定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D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小鼠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答案】C【解析】【分析】1、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传导;分泌;调节。2、血糖浓度就会升高或降低。当人体内血糖浓度高时,就会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加快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分解,加快血糖在肝
11、脏、骨骼肌中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就会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正确;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没有使基因丢失,所以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也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B 正确;C、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也可能与胰岛素有关,C错误;D、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将会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导致小鼠可能会出
12、现低血糖,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下丘脑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下丘脑的功能,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小题。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7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如下图。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现如果 5 与 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A 1/2 B3/5 C1/3 D 2/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1 和-2 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
13、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和-2 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人数多于女性,因此最可能是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5 其父母表现正常,生下了-2 患病女儿,所以其父母基因型是Hh 和 Hh,本人表现正常,因此基因型及比例为1/3HH,2/3Hh,本人能够产生的配子及比例Hh=21,与携带者Hh 婚配生下了表现正常的孩子,携带者产生的配子及比例Hh=11,配子随机结合排除hh 患病的情况,所以 Hh 携带者的比例为3/5。故选 B。【点睛】本题只需看甲病,所以题干中的“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和乙病的情
14、况都属于干扰信息。8某雌雄同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组别杂交方案杂交结果甲组红花 红花红花:白花=9:1 乙组红花 白花红花:白花=7:1 丙组白花 白花全为白花A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B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 性状分离比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突变C乙组亲本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3:1 D乙组的杂交结果中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甲组实验中,红花和红花杂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设控制红花的基因为 A,则甲组亲
15、本基因型有AA AA、AA Aa、AaAA、AaAa;乙组亲本基因型为AA aa、Aaaa;丙组亲本基因型为aaaa。【详解】由分析可知,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分析可知,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因此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 性状分离比,B 错误;乙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 F1中 7 红花:1 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7:1,即红花植株中AA:Aa=3:1,C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乙组亲本基因型为AA aa、Aa aa,故乙组杂交的后代中红花均为杂合子,D 正确。故选 B。9某种
16、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影响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B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共同)进化D祖先蛾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进化有关的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17、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详解】生殖隔离指的是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由题干信息可知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A 正确;由于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只有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的蛾才有可能逃脱危险,被保留下来,不具有这种能力的蛾就被蝙蝠吃掉而淘汰了,因此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蛾与蝙蝠的生存斗争中,这两个物种相互选择,实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祖先蛾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保
18、留了一部分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淘汰了适应能力弱的个体,因此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发改变,D 错误;因此选D。【点睛】熟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0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a 过程有关B胰岛素通过a 过程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 过程分泌到细胞外D经 b 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答案】B【解析】a、b 图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胞吞有关,A 项正确;胰岛素不进入靶细胞,而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而引起靶细胞发生
19、相应的生理变化,B 项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经胞吐分泌出细胞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但也有例外,如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也是胞吐,D 项正确。112020 年 2 月 12 日,持续了整整210 天的澳大利亚山火终于结束。统计结果显示,这场大火烧掉了400公顷的森林,当地植被焚烧严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B火灾后,该地区植被焚烧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D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答案】B【解析】【分析】演替
20、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的基础。【详解】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的,因此,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A 正确;B、火灾后
21、,该地区植被尽管焚烧严重,发生的依然是次生演替,B错误;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尽管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C正确;D、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由于原有的气候条件、植被繁殖体等的存在,因此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D 正确。故选 B。12下列有关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蔡斯和赫尔希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由R 型转化为S型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D在侵染细菌前,首先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获
22、得同时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来说的,该实验并没有证明,A 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
23、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而格里菲思的实验将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没有设法将DNA 与蛋白质分开,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 DNA 进入 R型菌的体内,与R 型菌的DNA 发生了基因组合,C正确;侵染细菌前,要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而不是同时标记,D 错误。13研究者得到B基因突变、P基因突变和B、P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B黑色素瘤
24、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 所致C仅 P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产生大量黑色素瘤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答案】C【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P基因突变小鼠,在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其数目接近于 0;B 基因突变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接近于2;而 B、P 基因双突变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其数目最高接近于12。【详解】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是一种皮肤癌细胞,则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A 正确;根据题意,该实验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
25、养的结果,因此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 所致,B正确;由图可知,当B、P基因双突变时,导致小鼠产生大量的黑色素瘤,C 错误;据图分析,B、P基因双突变时,导致小鼠产生大量的黑色素瘤,因此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D 正确。14为研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的动力,20 世纪 60 年代,Andre Jagendorf 等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人为创设类囊体内外pH 梯度,之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随着类囊体内外pH 梯度的消失有ATP形成。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离体类囊体取自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B在绿色植物中该过程也是在黑暗中完成的C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
26、入类囊体腔D推测 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必修1 中植物光合作用中ATP的产生机理。由实验可知,ATP的生成依赖叶绿体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通过H+的跨膜运输促使叶绿体合成ATP。【详解】A、类囊体存在于叶绿体中,而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错误;B、在绿色植物中合成ATP是在光反应阶段进行的,自然环境下此过程需要光照,错误;C、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出类囊体腔,错误;D、把悬浮液的pH 迅速上升为8,类囊体内外产生了浓度差,此时,在有ADP 和 Pi 存在的情况下类囊体生成了 ATP,因此可以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
27、梯度势能,正确。故选 D。【点睛】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15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甲(黄色)乙(黑色)12(黄)、4(黑)甲(黄色)丙(黑色)8(黑)、9(黄)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答案】D【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 子 1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 子 2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 子 1 或亲 1 子 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 子 1 或亲 2 子 2 则不
28、能直接确定。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根据交配组合:甲(黄色)丁(黑色)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相对于黄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且甲的基因型为aa,丁的基因型为AA;根据交配组合 甲(黄色)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乙黑色的基因型为Aa;根据交配组合 甲(黄色)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丙的基因型为Aa,由此可见,甲和丁为纯合子。综上所述,D 正确,A、B、
29、C 错误。故选 D。16瘦肉精是一种可以用来提高瘦肉率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转化、促进蛋白质合成、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据此推测,瘦肉精对细胞器的作用可能是()A使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使溶酶体的活动减弱B使高尔基体的活动减弱,使溶酶体的活动加强C使核糖体的活动加强,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D使核糖体的活动减弱,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1.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
30、体上合成。1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3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由分析可知,高尔基体、溶酶体与瘦肉精的作用机理无关,A 错误;B、同理,高尔基体、溶酶体与瘦肉精的作用机理无关,B 错误;C、结合瘦肉精的作用机理可知,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核糖体的活动加强;脂肪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而瘦肉精能够抑制脂肪合成,因此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C正确;D、同理分析可知,瘦肉精会使核糖体的活动加强,使某些内质网
31、的活动减弱,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的作用机理,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熟知相关细胞器的分布和功能并能再结合瘦肉精的作用机理来分析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7有关细胞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溶酶体是单位膜包被的小泡,能吞噬细胞外的病原体B叶绿体只存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C中心体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在动物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刚由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表中所示。名称有(层数)/无膜存在部位形态/组成功能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单层真核生物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管状的腔组成加工
32、运输蛋白质光面内质网单层真核生物管状的腔组成运输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的重要场所核糖体附着核糖体无细胞生物,附着于粗面内质网悬滴状(电镜下)RNA 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外或细胞的其它部位游离核糖体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游离于细胞溶胶RNA 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通常用于细胞自身或构成自身结构高尔基体单层真核生物一系列扁平的膜囊和大小不一的囊泡主要对内质网运入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植物细胞中还有合成纤维素,参与细胞壁构建的功能。线粒体双层真核生物颗粒状或短杆状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溶酶体单层几乎所有动物内含 60 多种水解酶进行细胞内消化,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
33、颗粒、自身衰老的细胞器和碎片叶绿体双层植物球形或椭球形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单层植物内含水溶液的泡状细胞器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中心体无动物、低等植物两个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详解】A、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形成的单位膜包被的小泡,能消化细胞外的病原体,吞噬是由细胞膜完成,A 错误;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只存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B正确;C、中心体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动物、低等植物),在动物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D、刚由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逐
34、渐长大合成一个大液泡,D 正确。故选 A。18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转化途径,其中?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 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均在生物膜上进行C、均有 ATP生成D 产生的 H全部来自C6H12O6【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表示水的光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叶肉细胞中参与 光反应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A 正确;B、表示水的光解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B
35、正确;C、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即过程 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 ATP的生成,C 正确;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于丙酮酸和水,D 错误。故选 D。19弄清楚DNA 的结构有助于解决:DNA 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下列有关 DNA 分子结构及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 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B同一 DNA 分子,单链中(AT)的比例与双链中的不同C可用 6 种不同颜色的物体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D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借助了对衍射图谱的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D
36、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 A与 T 之间含有2 个氢键,G 和 C之间含有3 个氢键。【详解】A、由于 AT 碱基对与G 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故DNA 具有稳定直径的特点,A 正确;B、同一 DNA 分子,单链中(AT)的比例与双链中的是相同的,B 错误;C、脱氧核苷酸由1 分子磷酸、1 分子含氮碱基、1 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由于含氮碱基是A、T、G、C四种,共 6 种小分子,因
37、此可用6种不同颜色的物体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 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 分子呈螺旋结构,D 正确。故选 B。20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细胞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蛙的红细胞 人体浆细胞 乳酸菌细胞 酵母菌细胞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1.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酵母菌细胞和人体浆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38、具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而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2.人体浆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抗体,因此其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多,膜面积大。【详解】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表面积之比最大的细胞特征是细胞相对比较小,而且细胞中生物膜结构丰富。题干所列的几种细胞中,人体浆细胞主要产生抗体,细胞中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符合此特点。乳酸菌细胞仅具有细胞膜,细胞内没有膜结构,是几种细胞中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表面积之比最小的细胞,A、C、D 不合题意,B 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的生物膜只有细
39、胞膜;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浆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功能,细胞中的膜结构多,膜面积大。21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 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体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能量为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同时伴随中二氧化碳的释放,能量为食物链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通过图示分析可知: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40、;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循环往返。【详解】A能量以物质为载体沿着食物链(网)流动,A 正确;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 正确;C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能量属于 ,无法比较能量的总和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错误;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 正确【点睛】该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通过图示分析找出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41、之循环往返的信息是解题关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包括三部分:生产者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2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侵染水稻叶片,经组培、筛选最终获得了一株水稻突变体。利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电泳;并与野生型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到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注:T-DNA 上没有所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检测结果时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B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T-DNA插入到水稻核DNA 中C不同酶
42、切显示的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T-DNA 有不同的插入位置D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答案】C【解析】【分析】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Ti 质粒的 T-DNA 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 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它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放射性标记的T-DNA 片段做探针的目的是检测受体细胞的DNA 中有无目的基因。均显示一条杂交带,说明在这一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置是唯一的。【详解】A、图示结果突变体中出现放射性,说明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
43、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A正确;B、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T-DNA携带目的基因插入到水稻的DNA 中,B正确;C、不同酶切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不同酶切后带有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即:不同的酶切位点距离T-DNA的远近不同),C 错误;D、由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可知,野生型无放射性杂交条带,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方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23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有一定影响。
4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砍伐强度下的某种落叶松的种群密度B为了保证落叶松的生长量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 左右C适当砍伐,可以改变某种落叶松种群的垂直结构D一种落叶松的分布情况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常用于植物,后者常用于动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详解】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A 正确;B、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左右增长最快,B正确;C、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C错误;D、种群的分布状况属于空间特征,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的结构,答题关键在
45、于建立种群和群落有关知识网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4 哺乳动物肝细胞膜上的某种葡萄糖载体是一种横跨膜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跨膜运输。该载体蛋白的葡萄糖结合点有两种朝向,一种是面向细胞膜外侧,另一种是面向细胞膜内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的转运效率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有关B该载体蛋白能够协助葡萄糖向细胞内外双向运输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葡萄糖借助该载体蛋白的转运与ATP的水解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显示“肝细胞膜上的某种葡萄糖载体是一种横跨膜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跨膜运输”,可知葡萄糖进出肝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46、详解】A、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小有关,A 正确;B、该载体蛋白的葡萄糖结合点有面向膜外和膜内两种朝向,所以能够协助葡萄糖向细胞内、外两个方向运输,B 正确;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膜上,有的横跨膜,C错误;D、葡萄糖借助该载体蛋白通过扩散作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与ATP的水解无关,D 正确。故选 C。25下列有关细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膜上均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大小呈负相关C细胞中核糖体和高尔基体都参与了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D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都是细
47、胞正常生命历程【答案】D【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其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一般在细胞膜上具有糖蛋白,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而细胞器膜上一般没有糖蛋白存在。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内质网上进行初步加工,形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囊泡包裹运输囊泡的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蛋白质到的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再次形成囊泡包裹运输囊泡的膜与细胞膜融合,胞吐分泌出细胞,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
48、A、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而其他生物膜上一般没有糖蛋白存在,A 错误;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二者呈现正相关,B 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核糖体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C 错误;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都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因此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都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D 正确。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问题。(1)家庭酿制葡萄酒时,采摘的葡萄一般只需冲洗,晾干,不需要接种相应菌种,原因是_。
49、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_。(2)腐乳“闻着臭,吃着香”且易于消化吸收,腐乳易被人体吸收是因为豆腐中的成分发生了如下变化:_;腐乳的发酵过程中能起到防腐作用的物质有_三类。毛霉能在豆腐块上生长,是因为豆腐块能为其提供无机盐、水_等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3)在腌制泡菜过程中,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色物质。亚硝酸盐在定条件下还会转变为致癌物质_。若制作的泡菜特别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发酵用的酵母菌是葡萄皮上附着的野生型酵母菌25232C H OH+OC
50、H COOH+H O酶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酒、香辛料、盐碳源、氮源对氨基苯磺酸玫瑰红亚硝胺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解析】【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 加卤汤装瓶 密封腌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