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1/14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自主研发项目实验方案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1、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挑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各国都开始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逐渐达成一种共识没有教师的协助与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2004 年我国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
2、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高中教师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价值观、平等的师生观、科学的教学观、正确的质量观等)、专业知识结构(学科知识、专业理论、实践知识)、以及能力结构(教学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全面的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都严重不足甚至是畸形发展,诸多方面滞后于新课改的要求,亟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撑。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尤其是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更是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
3、大的挑战,因为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是否拥有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新课程的改革就无从实现。事实来看,教师们在高中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再加上高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专业设置面广,学科涉及繁多,这一特点决定了高中完全依靠课程改革学者,专家来指导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2/14
4、 实要求和紧迫任务。2、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化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学校是一所省级重点学校,近几年来,面临教育资源的大整合,教研组似乎是学校的一种“虚设”,始终得不到教研经费投入。加上教研活动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多是流于形式,内容单调,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组所起的最大作用是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对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则缺乏有效的方法;教研组作用在弱化,学校的学术气氛还不很浓厚;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只做些常规性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不大;教研组缺乏纵向和横向的融合,重视校内活动而忽略与其他学校的横向联系,重视同学科内部的活动而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重视同学
5、科同备课组活动而忽视同学科不同备课组之间的联系。学校生源质量跌入低谷,生源质量差,教师观念落后,专业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慢,综合适应能力差,教育方法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精神的实践技能严重缺乏,研究意识淡薄,自我发展意识弱。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个别教师甚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这些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显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方面,没有完全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和信赖的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在学生观上,部分教师还没有做到用发展的观点、多元化的观点、主体独立性的观点去认识和对待每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无限潜能的学生;在情绪控制方面,部分老师缺乏控制不良情绪的有效
6、方法,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课堂驾驭能力方面,部分教师缺少成熟有效的课堂管理经验,应变能力不强;在教学能力方面,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科学,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目前,高中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规范教育教学办学行为,课程任务显得更为紧张,如果不转变观念,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恐怕教学任务都完不成,更不用说学生的发展了。新形势,新任务,对高中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而促进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势必影响到新课改的推进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7、我们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3/14(二)研究的现实意义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相互支持、尊重和信赖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解决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
8、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累教师的教育智慧,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我校新课改提供一条发展之路。通过课题牵动下学习、研究、反思和提炼,把教学研结合起来,使我校真正走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从而加快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二、研究的基础(一)政策基础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发展型、专家型的教师,并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树立教师专业形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开发教师自身潜能、实
9、现教师人生价值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3、在我国,1994 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 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1 年 4 月 1 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2004 教育部颁布中小
10、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明确界定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4/14 4、在即将实施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理论与经验基础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2现代学校建设的理论3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4反思性实践理论5、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指出:“没有更好的教师就不会
11、有更好的学校,但没有教师可以在其中学习,实践和发展自身的学校,也就不会有更好的教师。”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6、我国学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念支点。二是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包括基本能力、学科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研究能力。三是有与未来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能力,主要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产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这些,无不为“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
12、发展”的探索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讨“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基本理念和内涵结构,构建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体系。2探讨实施“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组织方式及其行动策略。3研究并制定学校“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及其学科协作的管理制度体系。(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内涵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教研组的科研引领作用,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
13、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5/14 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2、研究“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目标及内容体系:(1)目标的研究与设定,包括行动改进目标的研究与设定,专业发展目标的研究与设定。(2)内容的研究与选择,组织教师“实践反思”,梳理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行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抓住机遇,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吸收国内外教师
14、专业成长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具体情况,以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分析存在问题,寻找成长规律,探讨解决方案,总结成长的方法,找到一条适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揭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使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观念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根据我校教师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努力探索新课改下的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解决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问题。3、探讨实施“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的内容包括:(1)探讨课堂教学、教研组建设的基本组织
15、形式。(2)研究各学科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结构及其活动方式。4、研制并不断完善“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管理制度:(1)研究制订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2)研究制订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定。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基本思路:有效指导,引领研究方向;强化研究,提升教研水平;立足服务,搭建成长平台;加强管理,营造浓郁研修氛围。即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实现教师共同发展。操作方法:(一)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我校从实际情
16、况出发,认真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细致做好各教研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6/14 组的组建工作。为了使教研组成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佳组织结构,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功能,我们采取了“结合互补竞争”的组合方式,即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合;他们的性格、脾气、作风能互补,在教学上能展开讨论,在事业上能相互竞争。这样组合起来的教研组,老教师、骨干教师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有练武之地,可及时得到具体指导。另外,组内教师心情舒畅,精力用在教研上:组长有依靠的对象、帮助的目标,便于打开工作局面。我们认为,
17、组建教研组是抓组织建设很重要的工作,如果人员调配不当,即使组长有本事,组内工作也难以开展。所以每次人事变动,我们既考虑全局工作,又考虑到教研组的整体功能,为开展好教研活动奠定组织基础。2、配备好教研组成员后,常抓不懈的工作就是培训组长了。教研组长的观念影响着一所学校某门学科发展的方向,教研组长的科研水平影响着一所学校学科教研的高度。教研组长在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组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活动的,组长的素质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质量。因此,可以说培训组长的工作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三点:(1)规定组长学习制度。每月固定教研组长学习的时间,
18、但学习内容不限。通过学习,使教研组长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学科重难点、教学研究的方向,以及组长的职责和任务。(2)为组长争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提高机会。借助外部力量,使这些组长开阔眼界,及时吸收教改信息,不断取得事业上的成功。(3)指导组长开展工作。学校领导向组长全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他们既看到教学上的优势,又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经常询问教研组的情况,碰到问题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并亲自参加组内活动;还要帮助各组总结教改经验,以巩固研究成果,激励教师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二)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正确的观念指引正确的行动,同样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将使教师不断地
19、以正确的教育行动朝着课改指引的方向发展。当前以学生为本、以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7/14 学生发展为本,推展课程与教学领导,需要把校长的若干办学育人理念向教师公布周知,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逐步形成共同愿景。1服务观传统上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但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下,教育即服务,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恰当的服务,正在成为教育工人者的共识。教育即服务,时刻提醒校长、教师要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时刻催促我们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服务。教育即
20、服务,就是要让学生在亲近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中不断获得自身成长的成功体验。2差异观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差异,每一个学生个性也绝不相同,并且由于个性的绝不相同,造成每个学生具体的发展需要也是绝不相同的。当前,我们的教育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班级授课制下同一的教育目的、同一的教育内容、同一的教育“产品”,也即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因而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相对忽视和冷漠,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相对冷漠。树立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观念,以此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就首先需要我们确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认同差异,尊重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其次,我们还应在承认差异的基础
21、上,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最起码,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我们教师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内容与方式提供了起点信息。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施针对性强的个别化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技能,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和辛劳。3平等观教师对学生要有平等的观念,其主要内容有两层意义:其一,教师要从自己做起,与广大学生平等互动。教师要做民主的教师,只有民主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那里集思广益,增益已所不能,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教学主见。其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部分分享了教师作为知识源的权威,教师应当顺应这种时代的变化。当教师不再是至高无尚的唯一权威时,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道分享
22、学习的过程与乐趣,教学相长,就成为教师必然的明智选择。4双基观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8/14 培养“双基”的提法,近年来似乎不大时髦了,很多人似乎已对此失去了更多的兴趣和关注。然而中学阶段教育毕竟还是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打好“部分”人生预备能力的基础性教育。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素质教育的理想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当前,一部分人锐意追求教育创新、创新教育的热情是值得嘉奖的,但如果忽视“双基”的培养,则是舍本逐末,会欲速不达。对学生加强人生预备教育,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应当成为学校教师的基本观念。5均衡发展观学
23、校办学一定要有整体、系统的考量,为此应当树立均衡发展观。具体来讲,有三层要义:第一,学校办学应当全面发展。当前功利思想的影响,致使部分学校在办学时狠抓特色、狠抓品牌项目,而忽视了其他工作。抓特色、抓品牌,对提升学校办学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确实有好处,是一所学校应对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的必然。但是为此牺牲全面、牺牲其他工作,眼前利益是满足了,长期利益却被抛弃了,其消极性影响潜远,学校办学的后劲也就被极大削弱了。第二,教师发展应当是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专项知能需要提升,师德修养需要提升,此外,教师亦是“社会人”,有他自己的七情六欲,有他自己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全面发展的教师,拥有绚丽的人生经历的
24、教师才是大气的教师、有发展后劲的教师。第三,学生的发展也应当是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均衡发展,必须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要克服“重智主义”,人们往往重视学生学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满足于学生的考试分数和排名,而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要注意这一点;二是要克服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偏爱”,一些教师只考虑如何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而拼命挤压学生的课余时间、校外时间,甚至牺牲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这种做法是自私自利的做法,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要引导教师坚绝杜绝这种现象。6创新观教育创新是一个历时态的命题,也是一个个性化的命题,每一个人都对教育创新有自己的理解
25、。但是追求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致力于教育创新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9/14 第一是自我学习与发展机制的创新,务必通过自我学习与发展机制的创新,努力成长为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第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是我们办学的当然追求。7持续发展观教育,是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此,要引导教师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每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教育工作者的必有理念。学校的发展应当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所有的办学资源应当优化配置,提供持
26、续办学的支撑;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注意休养生息,不断学习,不断精进,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以开辟长久的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对学生来说,教育应为他们终身发展负责,要教会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本领,当前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习知识的知识比知识本身更具备持久的存在价值。8科研观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如此,教育科研也就是学校办学的第一生产力。科研兴校已经成为学校的共识,这是好的方向。但是提出口号,却不能落到实处,则是需要加以警惕的动向。一些教师把科研当作写文章的工作,信奉干得好不如写得好,这样的思想危害十分巨大。树立正确的科研观,需要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教育教学的一线课题。教育科研的生命力在于课堂。教师做研
27、究,一旦脱离了课堂教学实践,就易犯“假”、“大”、“空”的毛病,实效就会很差。同时引导教师在科研素养上提高,不断优化学校教育科研的生态环境,为此,需要不断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科研的过程管理。9教育时空观时代在开放,社会在开放,国家在开放。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教育走向开放,学校走向开放,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改革的呼唤,是学校应对办学生存竞争的必然。为此要引导教师树立面向开放的教育时空观。如何树立开放的教育时空观?第一是构建开放的学校生态环境。关起门来搞教育,只是闭门造车,与时俱进的教育要求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只有这三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产生三者的
28、互得,才能不断拓展学校的办学资源。第二是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格局。开放的课堂教育首先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扩大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视野;其次需要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应用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生活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10/14 的教学将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深刻而有效的学习体验。开放的教育时空观将使学校在开放性的新陈代谢中不断吐旧纳新,茁壮成长。(三)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
29、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
30、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四)让课题研究进课堂,在实践中成长;教学科研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课堂教学,把课题引入课堂,站在研究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五)构建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这一发展的要求,我们重新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原先我校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课堂教
31、学评价标准,一直使用了很多年。从形式上看,指标分解太细,操作太现实;从内容上看,评价教师自身的多,关注师生互动的少。我们以前评价一堂课,主要看教师的教: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否过硬,教学的环节是否严谨,教学的语言是否流畅、丰富。而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感受、体验去评价教师做得很少。因此,在推进课改中,我们首先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的角度重新修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11/14 2、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评价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度,然后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最
32、后要评价师生关系的改善、师生互动的建立。评价项目不宜多,线条不宜细,所选项目便于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是看学生主动参与程度,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否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心智的发展。二是看能否让学生受益一生,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课堂教学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我校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的日常课、公开课、研讨课等,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六)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鲜明的课程意识拒斥 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
33、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2、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由于新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3、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计算机已经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现
34、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五、研究的步骤和阶段目标第一阶段:课题准备(2011.4-2011.6)主要工作是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及理念探讨(2011.6-2011.8)主要工作是: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12/14 1文献查阅,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师教育(特别是在职教师培训)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最新成果,吸纳已有的研究经验。2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指导,了解当前在职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共性问题,争取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
35、具体指导。3组织召开培训会议,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教研组工作会议)第三阶段:行动研究(2011.9-2014.9)(一)建构教师校本研培制度体系1.各教研组建立教师校本研培工作制度2各教研组建立教师校本研培评价管理制度(二)实行任务驱动1各教研组组长根据学科实际现状,确立统领本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精心选拔课题组主要成员,指导确立研究的子课题,明确研究任务。2各教研组在深入调查本组实际的基础上,针对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确定“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研培任务,确立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根据确定的子课题,作好本组教师研培
36、工作安排,细化研培内容,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研培方案。3教师通过学习理解和自我剖析,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做出具体计划安排,并建立个性化的“教师专业研修档案袋”。(三)实施教师校本研培行动1按照设计的研培主题菜单,细化研培内容。2探索验证校本研培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和活动方式(或模式)3结合各教研组研培的进展情况,组织开展教师校本研培活动,考察校本研培效果。如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如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完善和
37、发展课程、第四阶段:课题总结(2014.10-12)主要工作是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案例报告和相关论文。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13/14 预期结题时间:2014 年 12 月六、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一)课题组主要成员校长 刘长金 刘国华教 务 处 王宝军 李强教研组长田举峰 寇爱军 朴金玉 李刚 梁慧敏贺东霞 孙秀霞彭作纯 杨春天 门艺军 刘雅鹤 舒瑞娟林淑春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各教研组任课教师(二)主要人员分工刘长金:负责本课题研究我作的领导,策划和全程指导。刘国华:负责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全程指导,监督和各项保证措施的落实,参与学校
38、的研培指导。王宝军:负责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策划和全程指导,落实各项保证措施,参与学校校本研培指导。李强:负责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起草相关研究文件、组织实施研究过程、参与学校的校本研培指导,主持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负责成果的总结提炼等。教研组长:负责各学科教师校本研培研究、负责有关本学科的研究指导、负责有关典型案例的开发和收集。七、预期成果(一)各教研组的研究成果及其形式1.本教研组教师校本研培总结报告;2.本教研组教师校本研培制度;3.教师校本研培典型案例(文本、视频光盘)(各教研组)每年度向学校总课题提交1-3 例,研究阶段总数不少于 6 例)4.教师专业发展研培典型个案报告(文本、视频光盘)(
39、研究阶段每个教研组向总课题组提交优秀个人成长案例不少于3个)(二)总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形式主要成果:“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报告其它成果: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研级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14/14 1 教师专业发展典型个案集(文本、视频光盘)2相关论文汇编(文本)八、保障措施(一)建立组织为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课题组将积极主动向校领导汇报课题进展,教研组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和具体指导课题研究。成立由课题负责人领衔的课题研究中心组形成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二)队伍培训组织课题研究中心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地成功经验,探讨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操作措施。(三)经费保证据初步测算,完成本课题研究大约需要经费1 万元,课题组将积极筹措课题研究经费。(四)制度保障总课题组在课题启动初期,将制度课题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管理责任、教研组管理责任、课题负责人管理责任等等。积极争取有关各方的支持,在时间安排、人员调配及课程设置、评价激励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以确保课题研究任务落实到位,按时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