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21 届新高考地理三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1丰满水库是我国东北大型水库,以发电为主。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缺乏B嫩江自东南流向西北C松花江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松花江航运业不发达2理论上哈尔滨水文站冬季(11 月次年3 月)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应非常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原因最可能是()A冰雪融水补给河流B地下水补给河流C大型水库发电D河流发生凌汛3下图中分别表示哈尔滨水文站和佳木斯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的是()A丁、甲B乙、丙C丙、乙D丙、甲【答案】1D 2C 3C【解析
2、】【分析】1松花江流域具有水域广阔、水中有机质丰富、水温适宜等条件,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嫩江大致自北向南流;松花江流域属于外流区,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松花江流域封冻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凌汛、洪涝等均影响航运,故航运业不发达。所以选D。2由图可知,第二松花江上建有大型水库和水电站,冬季发电向下游大量放水,调节了冬季径流量,使哈尔滨水文站的冬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较大。所以选C。3根据松花江所处的位置可知,4 月和 5 月松花江有明显的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所以4、5 月河流径流量应明显增大,故丁不可能反映两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7、8 月受降水影响,形成夏汛,河流径流量最大值应出现
3、在7 月下旬或8 月,故甲也不可能反映两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根据图中哈尔滨水文站与佳木斯水文站所处的位置可判断佳木斯水文站位于下游,汇水面积较哈尔滨水文站大,故径流量要大于哈尔滨水文站,因此丙表示哈尔滨水文站,乙表示佳木斯水文站。所以选C。2在林、灌地植物群落中,降雨时部分水量会被林冠层截留,而通过林冠层间隙或从枝条叶片上滴落的水量称为“穿透雨”,还有一部分则沿叶片、枝条、茎干向下运动,最终直达植物根部,被称为“树干茎流”。林冠层降雨截留再分配的过程改变了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尤其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生存和生长具有深远影响。下图为林灌区降雨截留收集测量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降
4、雨量(P)、截留量(IC)、穿透雨量(TF)和树干茎流量(SF)四者之间的关系是A SF=P-TF-ICBSF=P-TF+IC CSF=P+TF+ICDSF=P+TF-IC 2图中乙量筒是用来测量A截留水量B降雨量C穿透雨量D树干茎流量3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其树干根区附近的土壤中养分集聚,形成“肥岛效应”。这主要得益于树干根区附近A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分解旺盛B土壤湿度大,腐殖质积累更快C植物根系广,汇聚林间空地土壤养分D树干茎流强,淋洗林冠层大气沉降物【答案】1A 2C 3D【解析】1根据材料:在林、灌地植物群落中,降雨时部分水量会被林冠层截留,而通过林冠层间隙或从枝条叶片上滴落的
5、水量称为“穿透雨”,还有一部分则沿叶片、枝条、茎干向下运动,最终直达植物根部,被称为“树干茎流”。所以P=IC TF SF,所以 SFPIC TF,故选 A。2图中乙量筒连接乙集水接口,乙集水接口置于林冠层下部,应测量通过林冠层间隙或从枝叶片上滴落的水量,即是测量穿透雨量,C 正确;图中甲量筒测量树干径流量,量水筒测量降雨量,截留水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故选C。3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灌木丛能有效降低风速,截获和聚集粉粒、尘埃等大气沉降物,降雨后,这些大气沉降物被树干径流淋洗,带至树干根部附近,使得养分集聚形成“肥岛效应”,D 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枯枝落叶较少,且微生物相对较少,有机质分解不会
6、旺盛,A 错;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湿度相对较小,B 错;林间空地上土壤养分少,C 错。故选D。3戴了“帽子”的山,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锥台状的山顶上,从天而降突兀的出现了一个圆圆的头,圆头底部白色部分是坚硬的石英岩,其抗风化能力强,顶部绿色部分是植被,恰似一顶帽子戴在了圆锥状的山上。图甲为“领航山景观及岩层分布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帽子”白色部分的岩石是()A aBbCdDc 2形成“帽子”山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变质作用水平挤压B水平挤压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外力侵蚀C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沉积作用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7、【答案】1B 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1“帽子”白色部分的岩石是石英岩,为变质岩。图乙中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a 为沉积岩,d 一个箭头指向外,为岩浆,c 为岩浆岩,则b 为变质岩。故选B。2石英岩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故首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再经地壳运动抬升,再经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帽子”山。故选D。4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下图)。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2011 年,嵌瓷
8、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墙体上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A嵌瓷技艺更为精湛B嵌瓷造型更为多样美观C碎瓷片废物利用成本更低D质地坚实抵御台风能力更强2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工艺技术人才流失文化和审美观念变化生产周期偏长生产成本提高ABCD3下列地区中,嵌瓷建筑遗存较多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东南亚【答案】1D 2A 3D【解析】【分析】1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台风的影响更大。嵌瓷是用各
9、种彩色瓷片剪裁且互相镶嵌,提高了抗侵蚀能力结构的稳定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据文字材料,嵌瓷制作工序复杂,全靠手工制作,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少有手工艺人留在当地从事工艺传承,正确。由于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建筑的营造法式对传统建筑冲击较大,嵌瓷的市场需求大幅降低,正确。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不会显著制约嵌瓷装饰的发展,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广东多侨民“下南洋”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交往密切,会把广东的文化遗产带到东南亚,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广东相似,因此东南亚嵌瓷建筑遗存较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
10、纸,明如镜,声如磬”,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明代万历年间一些精明的民间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5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人口增量=当年年末人口-上年年末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反映出我国()A少儿人口数量增加B劳动人口有升有降C老年人口比重最大D人口总数波动上升2我国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A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缓解人口的老龄化C减轻社会养老负担D延长老年人口寿命【答案】1A 2C
11、【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问题1由图可看出,0-14 岁人口增量一直为正值且有增加的趋势,故少儿人口数量增加,A正确;15-52 岁人口增量一直为负值,说明劳动人口在减少,B错误;图中纵坐标是人口增量不是人口数量,只能看出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但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还是劳动人口,C错误;图中反应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变化,无法看出人口总数的变化,D错误。2我国目前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小,社会养老负担加大,因此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减轻社会养老负担,选项C 正确;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够推动养老业发展以及延长老年人口寿命,选项A、D 错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出生率,以及
12、吸引国际人口迁入等措施,选项B 错误。【点睛】该题需要注意图中纵坐标的含义,人口增量是当年年末人口-上年年末人口,反应的是当年人口相对于上年人口的变化。6近年来,“认养农业”在我国蔚然兴起,它是指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大洼区曾是传统稻作区,所产盘锦大米因品质高而响誉全国。2015年,大洼区首创“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认养客户自选水稻良种,可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产过程,收获后直接配送到客户家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近年来,“认养农业”蔚然兴起,主要得益于A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B生产者拥有先进的科技C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D
13、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2与南方地区相比,盘锦大洼区所产稻米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充足B土壤肥力高C生产历史悠久D光照时间长3大洼区实施“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可以减少农田污染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缩短农产品运输距离ABCD【答案】1A 2D 3B【解析】1认养农业生产者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绿色、有机食品,满足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认养农业”蔚然兴起主要原因,A 正确。生产者拥有先进的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是认养农业兴起的保障。故选A。2盘锦大洼区水热条件没有南方好,土壤肥力高对品质影响较小,生产历史南方更长,夏季生长期,北方的
14、光照时间长,所产稻米品质高。故选D。3利用互联网平台,认养客户自选水稻良种,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通过手机APP 随时监测水稻的生产过程,可减少农田污染,正确。互联网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产品运输距离没有影响。故选B。7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或灰霾天气。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读某区域4 月 20 日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天气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台风影响,东京风力大于长沙B受暖锋影响,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C受上升气流影响,北京天气晴朗D受反气旋的控制,平壤出现狂风暴
15、雨天气2仅考虑气象条件,图中出现霾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A平壤地区B北京地区C山东半岛东部地区 D郑州地区【答案】1B 2B【解析】【分析】1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长沙的等压线比东京的等压线密集,风力长沙大于东京,A 错;武汉与武汉之间为暖锋,受暖锋影响,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B正确;北京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易出现雾霾天气,C错误;平壤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但不会出现狂风暴雨天气,D 错。故选B。2据图可知:北京目前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出现霾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北京,选B。【点睛】8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
16、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A地表比较平坦B岩石颗粒均匀C有充足的水分D气温在0上下波动2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A青藏高原地区B巴西高原C南极洲D亚马孙平原【答案】1B 2A【解析】1从材料中“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泥土和小
17、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石环地貌区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因此岩石颗粒均匀与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分析材料可推知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石头比热小-先被冻结-周围的水结冰并膨胀-膨胀推动石头向四周运动-形成石环。维系上述形成过程的基础则为具有一定的水分,温度条件;地形要平坦,否则重力会参与进来破坏石环地貌形态。本题要求选择与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选项,故选B。2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青藏高原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气温太高;南极洲气温太低。故A 正确,B、C、D 错误。【点睛】此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结合图中的信息,了解石环的形成,解题难度不大。9
18、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 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数量的大幅度提高C性别结构的均衡化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19、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1C 2D 3B【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C正确。A选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总体来说城市经济还是不断发展的;返乡创业很多并不是回家种地的,故 D 错;与 B 选项说法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关系小,可排除B。2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
20、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D 正确。ABC选项本身也是“城归”带来的影响,但还不能促进人口红利升级,可排除。3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B正确。【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
21、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但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容易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10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1994 年就开始进入我国。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其中成立最早的沈阳新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国外厂商在我国设立工厂主要是为了A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获得充足的自然资源C提前占领广阔的消费市场D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2相比较国外企业,沈阳新松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A重工业基础好B生产成本低C运营时间早D科技
22、力量雄厚【答案】1C 2B【解析】【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1材料可知,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该企业的工业类型属于技术指向型,不是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AB 错误;我国经济发展快,市场广阔,故C项正确;我国的制造技术相对落后,故 D 项错误。2机器人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与重工业关系不大,A 错误;相比国外,当地生产成本较低,科技力量较落后,B 正确,D 错误;运营时间与工业无关,C错误。【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
23、进行解答。11原生于美洲的草地贪夜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适宜其繁殖、生存的温度为1130C,寄主植物广泛,嗜好玉米、水稻等植物。2019 年 1 月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于此定殖,5 月开始向北迁飞扩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草地贪夜蛾在美洲的原生地最可能是A五大湖地区B拉布拉多高原地区C中美洲地区D阿塔卡玛沙漠地区2利于草地贪夜蛾向我国北方迁飞扩散的条件是A北方雨季即将开始,食物充足B太阳辐射强,利于繁殖C白昼时间逐渐变长,便于觅食D盛行偏南风,利于飞行3我国防治该虫灾的最佳时段是A 23 月B45 月C67 月D89 月【答案】1C 2D 3A【解析】【分析】1“原生于美洲的草地贪夜城
24、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适宜其繁殖、生存的温度为1130 C,寄主植物广泛,嗜好玉米、水稻等植物”,中美洲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作物是玉米、水稻等植物,温度在1130C 附近,草地贪夜蛾在美洲的原生地最可能是中美洲地区,C正确。五大湖地区气温温凉,不适合其生存;拉布拉多高原地区位于高纬度,气温低;阿塔卡玛沙漠地区植物少,食物少。ABD错误。故选C。2草地贪夜蛾迁飞主要是借助于盛行风,2019 年 1 月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于此定殖,5 月开始向北迁飞扩散,5 月我国开始盛行偏南风,利于草地贪夜蛾向北迁飞扩散,D正确。北方雨季降水多,不利于迁飞,雨季不是主要迁飞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强、
25、白昼时间不是主要迁飞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 D。3适宜其繁殖、生存的温度为1130 C,2019 年 1 月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并于此定殖,定殖利于彻底灭杀;1 月入侵到定殖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我国防治该虫灾的最佳时段是23 月,A正确。其余时间不是定殖时间、是迁飞时间,不利于灭杀,BCD错误。故选A。12我国 K冰川沿山谷分布。某科考队在2003 年 7 月 1日至 9 月 13 日对该冰川末端进行考察,发现该时段山谷风显著,主要风频为西北风和南风;以夜雨为主,统计发现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K冰川顺地势运动方向为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该时段某日,K冰
26、川末端降水量最小,则该日A冰川消融量较多B西北风风速较大C太阳辐射量较弱D气温日较差较大【答案】1B 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K 冰川末端夜晚的山谷风以西北风为主。根据山谷风形成原理可知,夜晚谷地散热慢,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即形成山风。该地夜晚盛行西北风,即山风为西北风,因此当地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故B 项正确。2由题干可知,该时段某日,K 冰川末端降水量最小。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则说明该时段该日当地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则此日太阳辐射量较弱,冰川消融量可能较少,故A、D 项错误,C项正确。
27、材料信息表明,该谷地以夜雨为主,该日降水量最小,说明夜雨最少,表明谷地上升气流最弱,近地面气压与该时段其他日期相比最高,山坡与山谷之间的气压梯度力较小,山风较弱,当地山风以西北风为主,因此西北风风速较小,故B 项错误。所以选C。13关于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是环球运行的西风漂流,加剧了南极洲严寒B处是巴西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C处是北太平洋暖流,可使向东航行轮船顺风顺水D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示洋流系统顺时针方向可以判定,该洋流系统应为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或北印度洋的夏季洋流。处表示北赤道暖流,对途经海域增温增湿,不可能加剧南
28、极洲的寒冷;处应为北半球的低纬地区大洋东岸的寒流,巴西暖流位于南半球,与图示不相符合;处可以是北太平洋暖流,该洋流向东流,可使向东航行轮船顺风顺水;处为北半球中低纬海域西岸的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丙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据此分析选C。【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 40 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
29、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14下图为2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面积年际交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增加最明显的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非洲22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在空间上均呈现高纬度不同程度扩张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B市场需求增加C人口分布的变化D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1C 2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洲、非洲耕地面积波动下降,欧洲变化幅度不大,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波动上升,其中北美洲上升幅度最大,选C。2高纬度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不足,“2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在
30、空间上均呈现高纬度不同程度扩张的趋势”,说明热量条件得以改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选A。【点睛】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有利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农作物向较高纬度扩张不利影响: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15交通是影响山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下表为某山区县道路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的景观格局指
31、数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县山区的城镇化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聚落位于离道路A 0 一 50m 处B50 一 100m 处C100 一 200m 处D200 一 500m 处2该县聚落的变化特征是A聚落规模逐渐萎缩B聚落平均面积减少C聚落分布更加零散D聚落向道路集聚3该地聚落分布的变化将会A增加山货的供应B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C增加农村劳动力D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答案】1B 2D 3B【解析】1050m处靠近公路,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且随着道路扩展,会导致050m 处可利用土地减少,A错误。据表知,距道路50 100m处的聚落面积在2014 年占聚落总面积接近47%,且 2004 2014
32、年 10年间,该处聚落个数减少的同时聚落平均面积增幅最大,说明其最具城镇化潜力,B正确。100 一 200m 处聚落个数减少的同时,占聚落总面积比重减小,C错误;200 一 500m 处聚落个数减少的同时,占聚落总面积比重减小,D错误。故选B。2据表可知,聚落总面积增加,但聚落个数减少,因此聚落规模扩大、聚落平均面积增加,AB错误;聚落的扩展会使聚落分布更加集中、紧凑,C错误;与 2004 年相比,2014 年该县聚落在距道路 0 100m 处,不管是聚落个数占比还是聚落面积占比,都有所提高,明该县聚落在向道路集聚,D正确。故选D。3山区的道路一般布局于靠近河谷、山间小盆地等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的
33、地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远离道路的聚落(人口)逐渐减少,向靠近道路的地区聚集,这种现象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会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山区的开发利用强度会变小,水土流失会减轻,山货的供应应该会减小,A、D错误,B正确。聚落分布的变化对农村劳动力增减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16红碱淖(如图)是我国4A 旅游景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为观鸟、食鱼、橡皮艇等。红碱淖原为低洼沼泽地,1929 年面积不足2km2,1958 年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20 世纪 60 年代连年水灾,面积增至70km2,成为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使湖面水位急剧下降,至2015
34、 年 12 月湖面仅存25.5km2。(1)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2)分析近10 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3)推测红碱淖水位下降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4)鉴于红碱淖的现状,有人建议拆除图示区域两座水坝。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答案】(1)该地地势低洼,疏通排水渠,使汇入淡水增加;历次水灾有大量泛滥的河水汇入;湖泊形成时间短,盐分累积有限。(2)气候变暖,流域内降水减少,蒸发加大;周边开采煤矿,使地下水流入煤矿采空区,湖区附近地下水位下降;修建水库拦蓄入湖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3)湖泊水量减少,水质恶化,鱼类绝迹,以鱼虾为食的鸟类数量减少,原有旅游项目
35、难以开展,旅游人数下降,旅游收入减少。(4)赞同。理由:若水库继续拦截河水,会导致红碱淖进一步萎缩甚至消失,加剧土地荒漠化;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上游灌溉用水量减少,国家可给上游农业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使拆坝成为可能。不赞同。理由:废除水坝,导致上游的灌溉用水减少,影响农业发展,导致当地经济收入减少;废除水坝需要投入资金且水库建设时间较短,可适当放水,兼顾两省区利益。【解析】【详解】(1)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主要从湖泊中的盐分含量以及水位深浅入手。沼泽地与淡水湖的最大区别在于,沼泽地属于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沼泽地的水位比淡水湖的水位浅。从材料可以看出建国后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60 年代连年
36、水灾,面积增至70 平方公里,导致水位升高,同时形成的时间为建国后,时间短,盐分含量较少,所以为淡水湖。(2)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因素角度分析。自然原因包括全球变暖,降水少,蒸发加剧。人为因素主要从图表材料得出:大量煤矿的开采,用水量大。图中有2004 和 2009 年修建的水坝拦截,使得流进红碱淖的水量减少。(3)红碱淖水位下降,会使水质恶化;鱼类及以鱼为食物的鸟类减少,原有旅游项目难以开展,旅游人数减少,收入下降。(4)赞同或不赞同,给出相应理由即可。赞同的理由侧重水坝拦水会导致红碱淖萎缩、加剧土地荒漠化;国家政策倾斜使拆坝成为可能。若不赞同则从水坝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
37、分析。【点睛】红碱淖属于湿地,湿地的生态效益包含:(1)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
38、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17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类似于锋)的界面,界面附近往往存在一种或多种水文化学元素(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的最大梯度。下图为某年长江河口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长江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其中,长江河口锋位置距离海岸最远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夏季长江河口锋的形态最接近ABCD3关于长江河口锋及附近水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河口锋水域水体透明度较高B河口锋附近水域盐度东侧高
39、于西侧C河口锋不会影响到河口港的通航D河口锋水域生态系统较稳定【答案】1B 2B 3B【解析】【分析】本题组以“长江河口锋”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长江河口锋的位置变化、形态及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长江河口锋”位置取决于河水注入量的多少和速度,夏季长江处于汛期,河流河水注入量大,河水向海洋流动速度快,因此河水与海水之间形成的“河口锋”距离海岸最远。选项B符合题意。2海水因含盐量高而密度较大,较重,往往处于“河口锋”的下部,题中显示,“河口锋”类似于锋面天气系统,因此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符合海水与河水的密度差异特征,选项C 不符合锋面特征和两种
40、水体的密度差异特征,选项D 不符合海水与河水的位置特征和两种水体的密度差异特征。3“河口锋”区域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元素的梯度大,容易使水体发生搅动,影响水体透明度,选项 A 不正确。根据图示位置,“河口锋”东侧为海水,西侧为河水,盐度东侧高于西侧,选项B 叙述正确。“河口锋”附近水体水平流动速度减慢,泥沙会大量沉积,海水深度变浅,容易影响到通航,选项C 不正确。“河口锋”水域是河流向海洋的过渡区域,多个自然要素不稳定,生态系统也相应不稳定,选项 D 不正确。18处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地区,会形成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东南亚文化圈的典型景观是A吴哥窟
41、B东正教教堂C麦加清真寺D泰姬陵2受自然环境和宗教影响,中亚和西亚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为A高腰长袍B皮质长袍C宽松长袍D掉袖长袍【答案】1A 2C【解析】1A.东南亚属于东方文明文化圈,主要信仰佛教,佛教文化景观是当地典型景观,吴哥窟就是位于柬埔寨境内的佛教文化建筑,A 对;B.菲律宾信仰的基督教是天主教,而不是东正教,因此东正教教堂不是当地的典型景观,B 错;C.麦加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不属于东南亚文化圈的典型景观,C 错;D.泰姬陵位于印度,印度是南亚国家,不属于东南亚文化圈的典型景观,D 错。2因为中亚和西亚地区沙漠比较多,夏季非常干热,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长
42、袍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当然,这与当地文化传统也有关系,当地居民有不愿意暴露头部和身体的传统习俗,C 对。19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变化明显,对农作物生长、病虫害的发生以及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 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为A阴雨、多云、晴朗B晴朗、阴雨、多云C晴朗、多云、阴雨D多云、阴雨、晴朗2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 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A实际水汽压大B饱和水汽压小C实际水汽压
43、小D饱和水汽压大3冬季我国北方流感、百日咳、哮喘、支气管炎多发的原因是室内相对湿度高,污染重室内相对湿度低,污染重室外相对湿度高,易产生雾霾室外相对湿度低,易产生雾霾ABCD【答案】1A 2D 3B【解析】【分析】1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且相对湿度随温度变化明显。实际水汽压相同的条件下,温度高,同温度的饱和水汽压大,相对湿度小;温度低,同温度的饱和水汽压小,相对湿度大。图示三条曲线是温室大棚内不同天气状况下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大棚密闭性较好,水汽含量相对稳定,棚内实际水汽压变化不大,因此相对湿度主要取决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即棚内温度的高低。阴雨天气,太阳辐射
44、最少,棚内气温最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最小,所以相对湿度最高。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棚内温度最高,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最大,所以相对湿度最低。多云天气,介于阴雨和晴朗之间。所以a 为阴雨天气,b 为多云天气,c 为晴朗天气。故答案选A。2一天之中大棚内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 时左右,此时,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而棚内的实际水汽压基本不变,所以此时,相对湿度最低。故答案选D。3冬季我国北方流感等疾病,多是由于细菌病毒导致。冬季我国北方气候寒冷,为了保暖,一般都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性差,污染比较严重;加之暖气等取暖设施的使用,室内温度高,实际水汽压小,而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大,空气湿度低,
45、错,对。冬季的室外因为温度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很小,相对湿度高,空气中水汽多,易产生雾霾天气,对,错。故答案选B。20读 30S 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四条河流中,平均流速最快的是A BCD2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A M处的东岸BM处的西岸CN处的东岸DN处的西岸【答案】1C 2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地转偏向力,凹岸、凸岸理论。1读图,根据河流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长度分析,河道越长,说明坡度越小,流速越慢。的流程最短,所以平均流速最快,C对。2根据河流的流向和河岸的凹凸分析,河流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左岸易侵蚀。M 处的东岸是右岸,侵
46、蚀较弱,A 错。M 处的西岸是左岸,但是凸岸,是沉积岸,B错。N 处的东岸是右岸,侵蚀较弱,C错。N 处的西岸是左岸,也是凹岸,受侵蚀强,D 对。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 个小题,共40 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A 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县之一,海拔在2066-4299m 之间,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有多条支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干流。材料二 2010年 3 月 15 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1)比较青海省境内长江、黄河水能资源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2)说出 A地区主要的农业
47、部门,选择其一说明其发展的自然条件。(3)简述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答案】(1)青海省境内黄河比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原因:青海省境内黄河流经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过渡地带,落差大(长江流经青海省境内部分在青藏高原面上,落差小)。(2)种植业(耕作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地形较平坦(灌溉水源丰富;土层较深厚)。畜牧业:海拔较高、热量与水分条件较差的山地,适合牧草生长。林业:海拔较高的南坡热量较充足,降水较丰富。(3)近原料产地(矿产资源丰富);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48、)。【解析】【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为材料背景,考查区域农业条件的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性较强,难度稍大,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水能资源丰富程度主要从河流径流量和落差两个方面分析,青海省境内黄河流经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过渡地带,落差大,长江流经青海省境内部分在青藏高原面上,落差小;都位于河流源头区域,流量都较小,所以青海省境内黄河比长江水能资源丰富。(2)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四个方面。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地形较平坦;灌溉水源丰富;土层较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海拔较高、热量与水分较差的山地适
49、合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海拔较高的南坡热量较充足,降水比较丰富,适宜发展林业。(3)结合材料提示可知,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和政策等方面。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2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列要求。材料一石化企业的选址应考虑以下特点:占地广,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大,污水量大,散发的热量多,有强烈上升气流,加上设备高耸,对航空不利。上世纪 70 年代,根据这些特点,结合上海的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规划,拟定了两个选址方案,最后确定将上海石化总厂建在金山卫。材料二上世纪 90 年代,
50、上海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苏州河两岸的工厂逐渐搬迁,两岸遗留下许多厂房、码头仓库、老文化街区。材料三近十多年来,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大都市,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创意产业是由个人或小团体,通过技术手段,把文化元素附加到产品之中,进而增加产品价值的产业。一种创意一旦形成产品,例如,种动漫软件成功开发,其效益可以超过数十家工厂。高度繁荣的经济,深厚多元的文化环境,发达的技术和政策扶持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材料四上海部分产业布局图。(1)与选址M的方案相比,说明金山卫被选中发展石化工业的主要原因(2)结合材料归纳创意产业的主要特点。(3)分析上海创意产业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的原因。(4)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