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24、司马光》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上《24、司马光》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24、司马光课型:新授课任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文言文,通过描写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赞颂了他遇事沉着冷静、肯于动脑想办法的良好品质。学情分析通过近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时自己阅读的技能,同时他们对于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也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对本学期最后一单元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爱”的主题,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读懂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搜集司马光的资料、文言文简单小常识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司、跌、皆”等5 个生字,学会“司、庭、登”等 7
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感悟司马光优秀的品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图片激趣,引入学习1.课件出示司马光的人物像,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同时师生互动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课题:司马光,学生书空课题,同时注意读准生字“司”。2.质疑引入:孩子们,看到司马光,你们的脑海中一下教学过程子就想到了关于他的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教师适时引入:今天,我们
3、就来学习这则故事。不过,今天这则故事的表现形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所有课文都不一样,是“文言文”。(教师简单补充介绍“文言文”: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适时出示课文并标注出朗读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注意读出句子间的短暂朗读停顿。3.检
4、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指导读准“跌”读“di”,“庭、登”两个字为后鼻音,要注意发音到位。(2)小组开小火车巩固朗读生字,比一比哪个小组火车开得最顺畅。(3)课件出示课文,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指导他们读准“没”的音“m”,同时再次指导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韵味,学生注意聆听并纠正自己的错误。(4)引导学生再次尝试准确朗读课文。4.学生齐读课文。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小组开小火车巩固朗读生字1.质疑引入:孩子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1)学生自读圈画,与同学、老师汇报(在一个
5、庭院里,有一群孩子)。课件适时出示句子“群儿戏于庭”,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庭”的意思,同时抓住“群儿”体会玩耍的孩子不少,同时质疑:这群孩子在庭院里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理解“戏”(游戏)。“于”(在)的意思。(2)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同时想象他们此时的心情(很高兴)。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注意读出孩子们开心的感觉。2.过渡:可正在这时,意外发生了-(1)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朗读,教师再次进行范读指导,学生齐读。(2)质疑探究:院子里有个什么物件?(瓮)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对“瓮”的认识,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明确
6、“瓮”这一物件。(3)再读句子,看看发生了什么意外?(一个孩子掉进了缸里)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理解“登”(爬上)、“跌”(掉进)、“没”(淹没),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对词义的感知将句子的意思串连起来说一说,教师适时归纳(一个孩子爬到缸上,脚踩空了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师:孩子们,此时的情况怎样?生:非常危险。师:你是从哪里看出危险的?生:我从插图上看到那缸非常大,简直比人都要高。生:我还从“没”这个字想象到,缸里的水很深,把那学生再次尝试准确朗读课文学生自读圈画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齐读学生结合注释明确“瓮”这一物件个孩子都淹没了。师: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生:我会大声呼救,并且十分害怕。生
7、:我会想,这下我肯定玩完了,他们肯定没有办法救我了。师:如果你是其中的小伙伴,看到这样的情况又会怎样?生:我肯定会被吓懵了,不知如何是好。生:我会吓得撒腿就跑,然后赶紧去喊大人。师:真是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啊!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危急的感觉。学生齐读句子。3.质疑思考:故事中的孩子们又是如何表现的?(大部分孩子都被吓跑了)课件出示句子“众皆弃去”,引导学生理解“众”(别的孩子)“弃去”(跑掉了),教师板书(众:弃、去),同时借助注释理解句意,教师归纳(别的孩子都跑掉了)。4.课件补充出示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引导学生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搬起石头把缸砸破了)。教师
8、适时引导他们从句子中找出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语,课件聚焦“持击,破”,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持:拿、搬;击:砸;破:砸破),并想象画面,同时用肢体动作展示砸缸的过程。师生共同理解句意(司马光搬起石头把缸砸破了)。教师板书(光:持、击、破)。5.师生交流对故事结果的感知(水流出来了,小伙伴得救了)。课件出示句子“水迸,儿得活”,引导学生理解“迸”(涌出)“得活”(得救)的意思并板书(儿:得活)。学生齐读句子。学生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学生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6.课件完整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到其他孩子都被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跑,而且他机智地救出了落人缸中的小伙
9、伴,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司马光真了不起,司马光太聪明了.)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注意读出对司马光的赞叹之情。7.思考探究:再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司马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沉着冷静,机智勇敢)。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情况的危急,孩子们的害怕以及司马光的冷静沉着。同时尝试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四、延伸拓展,巩固书写1.学生齐背课文。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说出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心理等,将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具体。3.巩固生字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看看在书
10、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提醒注意“司”里面部分的横画及“口”不能完全被包住;“庭”里面的“廷”书写笔顺是先右后左,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登”上展下收,撇、捺要写得舒展,下面“豆”的最后一笔横画则要写得略长;“众”上面的“人”要写得略舒展;“弃”上紧下松,中间的横画要写得较长。(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同时注意强调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感情朗读,注意读出对司马光的赞叹之情学生朗读全文,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情况的危急学生齐背课文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临写生字五、课堂小结孩子们,司马光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正是因为他小时候
11、就具备了如此了不起的品质,长大后才能够编纂出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希望大家在课下能够找一找他的其他故事读一读,相信大家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师生互动板书设计24、司马光众:弃、去光:持、击、破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儿:得活教学反思本课虽是文言文,但因为故事原本就是学生所熟知的,且课文仅有两句话,因而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并不大。但是,毕竟三年级的孩子初次接触这类问题,对于文言文字词及句式特点等比较陌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两大方面的指导。其一,指导学生反复进行课文朗读训练,让他们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得流畅,并在感知故事内容及人物品质后,再次进行感情朗读,自然实现了读中感悟的学习目标;其二,让他们借助对故事的
12、有认知以及注释,图片等自主进行课文的词句的理解,从而做到真正理解课文的意思,并从中准确感知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是在教学本课时,教师也有一点做得不够到位,那就是在拓展环节应该追加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从更多的方面交流对司马光的认识,这样可以让他们更为全面地了解人物,从而更好的激发对人物的敬佩之情。24.司马光课题司马光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学前准备1.查找司
13、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学会新词。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2.板书课题。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1.学生看图后回答。2.齐读课题。3.了解古文的特点。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_ 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 分钟)1
1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_ _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3.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庭:_ 瓮:_(用时:10 分钟)哪些人。(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
15、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3.指导朗读。2.学生相互交流。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皆:_ 光:_ 迸:_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用时:5分钟)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检查背诵课文。3.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1.朗读课文。2.学生背诵课文。3.讲故事。4.看拼音,写词语。d n sh n di d o()()t n yu n f n()()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文言文,但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文字也比
16、较简单,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读通、读懂句子,再把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勇敢的特点。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理解了课文内容。司马光教学片段情境渲染,引导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师: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生:一个孩子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师:文中是怎么说的?生:文中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师:(课件出示句子)“瓮”是指什么?“足跌没水中”又怎么理解?生:“瓮”是指大缸。生:“足跌没水中”意思是孩子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师:理解得很好,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
17、夕,这样危急的情况,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朗读)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生:众皆弃去。师:这句话怎么理解?生:其他孩子全都跑了。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生:光持石击瓮破之。师:(出示课件)请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生: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朝大水缸击去,大水缸被打破了。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然后讲给大家听听,并表演出来赏析:老师借助课件和文中的注释,引导学生弄明白发生的事情,以及司马光和其他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孩子们想象司马光的想法和做法,表演给大家看时,同学们更是活跃,而且表演时的神态、动
18、作、语言都很有个性。说明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24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 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教学课时】1 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1.(课件出示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19、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设计意图:出示文言文句段,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学习文言文中来。】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
20、进行交流,教师评议。)6.(课件出示 3)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 4)s t n d n di zh n q ch ji司 庭登跌众弃 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去掉拼音读,齐读。2.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 5)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
21、/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设计意图:从字词句到文言文的朗读,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文言文做好充分的准备。】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课件出示 6、7)(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2)戏:玩耍。(3)于:在。(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5)一儿:有个小孩。(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
22、们。(10)皆:都。(11)弃去:跑到外面。(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15)水迸:水流了出来。(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6.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8)(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设计意图:根据注释尝试理解,不懂的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和自学的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设计意图:红色的字的展示,教会学生学会补白,领会学习古诗文的正确方法。】(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
23、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7.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8.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9)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
24、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指名朗读,自由读。)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课件出示 10)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指
25、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 1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跌 持
26、”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2.师指导写字“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课堂作业新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 di)没(m i mo)水中。众皆(k i ji)弃去,光持(ch c)石击瓮破之,水迸(b n b n),儿得活。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
27、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参考答案:1 di mo ji ch b n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板书设计】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学生刚
28、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
29、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一、司马光介绍。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二、司马光主要成就。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 年公元 959
30、 年),全书共 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 年。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 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 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 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
31、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四、司马光砸缸儿童歌曲。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缸入选声乐作品大奖。这是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提名奖,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链接资料】曹冲称象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译文: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
32、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看拼音写生字。s t n d n di q ch马光家山倒放支2.比一比,再组词。群()挺()跌()持()众()裙()庭()铁()待()从()阅读能力大提升3.重点段落品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33、儿得活。(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思维创新大拓展4.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参考答案1.司庭登跌弃持2.一群挺拔跌倒坚持众人裙子庭院铁锅等待从前3.(1)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遇事冷静镇定的孩子。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句可以看出来。(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4.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骆宾王七岁咏鹅